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围绕着这一理念,必须让“知识课堂”转换为“生命课堂”,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思维得到活跃,得到拓展,得到飞翔。转换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风格,变得极其重要,也极为迫切。
一、转换课堂角色,拓展思维空间
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逐渐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课堂,“互动、生成”也逐渐成为教师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成为教师课堂上的不懈追求。因此,教师首先应打破教学仅仅是“授业、解惑”的旧观念,转换成“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在提升自身的育人素养上狠下功夫。
要使课堂成为“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师首先必须精心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要时时刻刻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处理教材时要思考:是否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问题设计时要思考: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的选择时要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的统筹时要思考: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上,教师应把学生看成平等的朋友,用亲切的笑脸、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针对教学问题预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前,让他们感受到原有知识的不够,或引起他们的认知冲突,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他们疑惑、惊奇的情感,进而产生积极的探究愿望,促使他们集中注意、积极思维。这样的课堂,气氛才能“和”起来,思维才能“活”起来,探究才能“动”起来,观点才能“亮”出来。学生的思维空间一旦得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才能飞跃起来了,才会有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生成。因此,不但要保护好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热情与能力,而且把这种热情与能力培养成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活而不乱”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转换课堂视角,激活思维通路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数学知识,同时还应该将蕴涵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挖掘”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领悟数学思想,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面对陌生的新问题时,教师既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去分析与联想,还要通过引导另辟蹊径,转换解决问题的视角,激活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思想。
(一)转换解题方法
解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和重要内容。数学教学中,要把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加以落实。利用转换思想方法进行解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思维发散使学生之间的各种思维交汇、丰富和发展。
(二)转换解题角度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在解决问题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让他们在变通中拓展解题思路。新课程高中数学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不做要求,但可以利用例题及其变式进行拓展和深化,让学生的思维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解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设置问题意境,通过引导让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类比思维能够交汇在一起,从而激发出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转换并拓宽思路。
三、转换课堂语言,提升思维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语言、数学语言的巧妙转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升思维品质。
(一)转换教学语言
枯燥乏味的语言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所导致的教学效果迥然不同。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用语和术语本来就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仅按文字上的要求进行阐述,不仅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因此,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运用幽默风趣的言语,配以适当的神态来吸引学生,以降低数学问题的抽象性,让学生能轻松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的涵义,不断促进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提升和有效整合。
“映射”是一个既抽象又乏味的概念,为了能让学生更容易的领悟,可以转换为风趣易懂的语句:“一箭一雕,多箭一雕,一箭双雕,一箭失雕”。有了这四个简约易懂的词语,学生就很容易辨别哪些是映射,而哪些不是映射,同时也促使了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发展。
幽默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渠道与媒介。因此,教师应多在语言上下功夫,提高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简洁性,挖掘语言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在更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魅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转换数学语言
语言是交流的载体,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问题解决、表达数学思想的工具,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数学语言的形式是多样的,表达也是多变的。数学语言主要包括文字语言、图象语言、符号语言等三种形式,图形语言侧重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而符号语言则侧重于逻辑思维,三种语言的转换能有效促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从而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与到课堂活动中,拓展思维空间;关键要转换课堂视角,挖掘问题解决的思路与角度,以激活思维通路;最后,在课堂中要关注教学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换,以全新的面貌和严谨的态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总之,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课堂中生成的资源适时调整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的自由飞翔。
一、转换课堂角色,拓展思维空间
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逐渐用动态生成的眼光看待课堂,“互动、生成”也逐渐成为教师最关注的话题之一,成为教师课堂上的不懈追求。因此,教师首先应打破教学仅仅是“授业、解惑”的旧观念,转换成“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在提升自身的育人素养上狠下功夫。
要使课堂成为“互动、生成”的课堂,教师首先必须精心备课,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和作用。要时时刻刻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处理教材时要思考:是否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问题设计时要思考: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的选择时要思考: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的统筹时要思考: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堂上,教师应把学生看成平等的朋友,用亲切的笑脸、和蔼的话语营造和谐、民主的气氛,针对教学问题预设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前,让他们感受到原有知识的不够,或引起他们的认知冲突,造成“认知失调”,从而激起他们疑惑、惊奇的情感,进而产生积极的探究愿望,促使他们集中注意、积极思维。这样的课堂,气氛才能“和”起来,思维才能“活”起来,探究才能“动”起来,观点才能“亮”出来。学生的思维空间一旦得到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才能飞跃起来了,才会有新的、意想不到的问题生成。因此,不但要保护好学生积极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热情与能力,而且把这种热情与能力培养成学生的一种思维品质,从而达到“活而不乱”的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转换课堂视角,激活思维通路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讲清数学知识,同时还应该将蕴涵在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思想“挖掘”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既能掌握数学知识,又能领悟数学思想,真正做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面对陌生的新问题时,教师既要留足时间让学生去分析与联想,还要通过引导另辟蹊径,转换解决问题的视角,激活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思路和新思想。
(一)转换解题方法
解题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和重要内容。数学教学中,要把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问题,提高解题能力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加以落实。利用转换思想方法进行解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思维发散使学生之间的各种思维交汇、丰富和发展。
(二)转换解题角度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在解决问题时,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让他们在变通中拓展解题思路。新课程高中数学实验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对“圆锥曲线的第二定义”不做要求,但可以利用例题及其变式进行拓展和深化,让学生的思维从中得到锻炼和发展。
解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一定要把握时机设置问题意境,通过引导让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类比思维能够交汇在一起,从而激发出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转换并拓宽思路。
三、转换课堂语言,提升思维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语言、数学语言的巧妙转换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提升思维品质。
(一)转换教学语言
枯燥乏味的语言与风趣幽默的语言在课堂上所导致的教学效果迥然不同。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用语和术语本来就比较抽象,如果教师仅按文字上的要求进行阐述,不仅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更严重的是会导致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因此,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运用幽默风趣的言语,配以适当的神态来吸引学生,以降低数学问题的抽象性,让学生能轻松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的涵义,不断促进从形象思维到逻辑思维的提升和有效整合。
“映射”是一个既抽象又乏味的概念,为了能让学生更容易的领悟,可以转换为风趣易懂的语句:“一箭一雕,多箭一雕,一箭双雕,一箭失雕”。有了这四个简约易懂的词语,学生就很容易辨别哪些是映射,而哪些不是映射,同时也促使了直觉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发展。
幽默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润滑油,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是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渠道与媒介。因此,教师应多在语言上下功夫,提高教学语言的科学性、简洁性,挖掘语言的启发性和趣味性,在更大程度上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魅力,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二)转换数学语言
语言是交流的载体,数学语言是数学学习、问题解决、表达数学思想的工具,掌握数学语言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数学语言的形式是多样的,表达也是多变的。数学语言主要包括文字语言、图象语言、符号语言等三种形式,图形语言侧重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而符号语言则侧重于逻辑思维,三种语言的转换能有效促进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同步发展,从而拓展思维空间。
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转换角色,以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的身与到课堂活动中,拓展思维空间;关键要转换课堂视角,挖掘问题解决的思路与角度,以激活思维通路;最后,在课堂中要关注教学语言和数学语言的转换,以全新的面貌和严谨的态度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总之,要顺应学生的思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根据课堂中生成的资源适时调整教学,引导学生的思维的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