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海外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于1979年6月在香港成立,隶属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业务领域以建筑、地产和基建为主体,经营地域遍布我国香港、澳门以及内地,阿联酋和印度的许多经济活跃城市,现有员工14000余人。
截至2007年底,中海累计承接各类工程775项,合约总额1524亿港元;发展房地产、投资基建及实业229项,计划总投资1787亿港元;累计完成营业额2007亿港元;累计实现利润177亿港元;资产总值709亿港元,资产净值233亿港元。
29年间,中海始终用高瞻远瞩的眼光、审时度势的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把中国龙的筋骨和东方明珠的璀璨交相辉映,谱写着一曲曲美妙、欢乐的旋律,唱响广阔天地。
人:审时度势 培养储备
中海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产权结构调整和市场结构调整三次比较大的战略转型。
上个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意识在中国内地还处于萌芽状态,房地产更是人们谈虎色变的“禁区”。
1979年,中海的创业者们冒着丢掉乌纱帽的风险,顶着巨大的压力,毅然涉足香港房地产业,实现了从单纯的建筑承包为主业向以建筑地产为核心主业的转变,分享了香港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市场机遇,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
1992年8月,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中海实现了从纯粹的国有企业向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转变,实现了产权结构的转型。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中海决策层审时度势,作出了地产投资向内地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开辟了向全国性地产公司和国际化承包商转变的广阔天地,实现了市场结构的转型。
中海高层在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作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不断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再创新高奠定坚实基础。
而且,中海坚信人才是公司的重要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通过进行员工目标管理和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兼顾发展空间、工作气氛和激励机制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体系。
中海鼓励并全力支持员工不断自我增值和终身学习,为员工制订了职业生涯拓展计划,举办各类培训课程,推行“E-Learning”学习计划,提供多项网上教育课程。在香港和深圳分别设立培训中心,选派内地工程管理人员赴香港交流,开启跨地域人才培养的先河。
中海通过周详培训、异地交流等方式使员工快速成长为所经营领域的骨干人才,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晋升机会及前景。这里不仅是员工创造物质财富的平台,更是员工交流思想感情和展示情趣爱好的空间,让员工充分享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双重成就。
财:稳健运营 多重运作
当然,中海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績,和它稳健的财务、优质的土地、结构均衡与深耕细作是分不开的。
数据显示,境内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60%,有的甚至超过70%。而中海在过去几年的资产负债率仅在50%左右,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长期以来,中海坚持财务、资金和融资集中统一管理,维持约10%的现金比例,保持合理的借贷水平,每年年终都会为下一年度储备巨额现金与银行信贷额度。2006年底中海持有现金38亿元,净负债率为34%,2007年底净负债率为31%。
良好的财务状况体现了中海稳健的财务政策与抗风险能力,而灵活多样的国内外融资渠道则体现了中海地产均衡的资本运作能力。2006年中海成功安排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5亿美元授信贷款,并通过红利认股证实现融资36亿港元;2007年8月,中海再次发放6.15亿红利认股权证,实现融资超过76亿港元。
中海拥有中国海外(00688.HK)、中国建筑(03311.HK)两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作为资本经营的平台,大大丰富了公司的财务资源和手段,增强了公司的融资和投资能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规模扩张提供了稳定而长期的国际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性的资金循环。
以中国海外为例,从1992年8月上市至2007年12月底,取得集资和银行授信额度合计714.59亿港元,其中香港541.34亿港元,内地173.25亿港元。香港融资包括股本市场集资 152.12亿港元,债券市场集资34.92亿港元,银团贷款共161.77亿港元,香港地产项目抵押贷款119.93亿港元,单边银行贷款72.6亿港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公司拓展业务所需的资金问题,而且与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关系;2008年上半年,新增股权集资和银行授信达91.6亿港元。
从2001年起,中海不断加大金融投资运作的力度,积极进行发债、增发新股、回购、增持、投资理财、企业收购以及基金运作等资本经营活动,累计股权及发债集资115亿港元、银行借款等融资233亿港元。
其中,2005年7月,中海获得穆迪和标准普尔给予的两个投资级评级,并成功发行了3亿美元7年期债券,开创了中国房地产公司成功取得国际评级并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的先河。
道: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
中海在发展壮大中,始终秉持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致力于建设优质绿色社会,缔造美好生活环境,履行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在工程承建、地产项目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各个业务环节,均注重并推行绿色管理。
为此,中海成立安全环保部,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阿联酋、印度及内地采用多项环保措施,以减低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建筑废料及尽量节省天然资源,不断改善公司的环境管理系统并推广至地盘应用。中海将创新环保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智能多层工作平台,屡获殊荣;要求分包商遵守环境保护政策,项目进行期间定期与其举行会议,讨论环境相关问题;鼓励员工研究珍惜能源及资源的建筑方法,提升对环保的认知及推广保护资源。
在南方炎热地区利用太阳能技术为住户提供热水,节约天然气与电能;在西部寒冷地区采用外墙保温、断热桥型材和中空玻璃门窗等技术材料,实现建筑主体节能;通过新型节能电表的应用、中央水景循环利用雨水、地下水及沟渠水资源等实现了水电工程的节水节能;采用了“动力新风系统”和“污水生化处理技术”,使嘈音和污水情况大幅减少;在建筑用料方面,所有住宅发展项目均采用复合木地板,减少消耗原材料木材;在降低消耗能源方面,则在窗户上采用有色玻璃片,减弱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室内,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这些看似简单却别具匠心的操作手法使中海不仅赢得了“口碑”,还获得了“金杯”。对于中海而言,身体力行,努力推进低耗、环保、健康适用的人居环境建设,引导中国房地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实实在在的共赢之道。
德:慷慨解囊 回报社会
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服务社会”是中海一贯的企业宗旨,在扶贫赈灾、捐资助学、襄助公益等方面,中海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光荣的传统,已累计向公益事业捐赠了上亿港元。
早在1993年,中海就向深圳市人民医院捐助100万元人民币,同年还为深圳清水河爆炸灾害向深圳市民政局捐助100万元人民币;1994年,中海先后为华东、华南地区水灾捐款540多万港元;为广东受台风特大暴雨影响的灾区发起“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活动,并向韶关捐款100万港元;同年,为“深圳教育基金”捐款200万元人民币;1996年,中海为云南省丽江县地震捐款100万港元;为香港房屋工程师学会捐助150万港元;为支持南亚海啸灾区重建家园,参加“四海同心送关怀” 大型义演筹款活动;2007年7月,出资130多万元人民币捐建“北京皮山农场医院康复楼”;同年9月,参加香港中企协献爱心慈善捐助活动,捐款20万港元资助香港主要的慈善团体香港东华三院。2007年、2008年,两度组织中海公益青海行活动,深入到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访贫问苦,向当地的教育机构和慈善组织捐助物资及善款。
2008年初,我国多个地区经受罕见雪灾侵袭,中海非常关注这一灾情,于2008年2月1日在集团总部举行赈灾捐赠仪式,向香港乐施会捐助200万港元,用于帮助灾区人民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同时向海内外逾万名员工倡议发起捐助活动,累计捐款358万港元。
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中海在第一时间向员工发起捐款倡议获得积极响应,开展了系列且具实际成效的工作。面对严峻的灾情,中海多次追加救灾款物,共计对外捐助超过1700万元人民币,其中员工捐款超过170万元人民币。此外,中海还发动全国20余个城市的中海业主及合作伙伴捐款(物)折合170余万元人民币。
除积极捐款捐物以外,中海还开展了一系列赈灾活动。组建青年志愿者小分队赴灾区一线参与救助、组织灾区业主进行灾后系列应急、安置近万中海业主及附近居民避难、组织员工献血、举办“心系灾区”——汶川地震新闻图片展、“情系灾区·心在一起——中海在行动”大型慈善募捐活动、开通专题网站并编辑出版《中国海外》汶川特大地震特刊等,在为灾区人民送去关怀的同时,中海还在四川省都江堰、重庆云阳县、陕西省周至县陆续启动希望小学建设工作,以支持当地政府的灾后重建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国际化的浪潮中,中海以奉献和感恩的情怀,矢志打造百年长青基业,成为世界级公司。高瞻远瞩的领路人、稳定雄厚的资本、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乐善好施的博爱情怀,这些核心元素让我们有理由期待,中海——这棵企业之树必将生生不息,岁岁长青。
截至2007年底,中海累计承接各类工程775项,合约总额1524亿港元;发展房地产、投资基建及实业229项,计划总投资1787亿港元;累计完成营业额2007亿港元;累计实现利润177亿港元;资产总值709亿港元,资产净值233亿港元。
29年间,中海始终用高瞻远瞩的眼光、审时度势的策略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把中国龙的筋骨和东方明珠的璀璨交相辉映,谱写着一曲曲美妙、欢乐的旋律,唱响广阔天地。
人:审时度势 培养储备
中海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产权结构调整和市场结构调整三次比较大的战略转型。
上个世纪80年代,市场经济的观念和意识在中国内地还处于萌芽状态,房地产更是人们谈虎色变的“禁区”。
1979年,中海的创业者们冒着丢掉乌纱帽的风险,顶着巨大的压力,毅然涉足香港房地产业,实现了从单纯的建筑承包为主业向以建筑地产为核心主业的转变,分享了香港房地产业飞速发展的市场机遇,实现了产业结构的转型。
1992年8月,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中海实现了从纯粹的国有企业向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转变,实现了产权结构的转型。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后,中海决策层审时度势,作出了地产投资向内地转移的重大战略决策,开辟了向全国性地产公司和国际化承包商转变的广阔天地,实现了市场结构的转型。
中海高层在决定公司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都作出了正确的战略选择,不断为公司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持续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再创新高奠定坚实基础。
而且,中海坚信人才是公司的重要资源,坚持“以人为本”理念,通过进行员工目标管理和人才梯队建设,建立兼顾发展空间、工作气氛和激励机制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源体系。
中海鼓励并全力支持员工不断自我增值和终身学习,为员工制订了职业生涯拓展计划,举办各类培训课程,推行“E-Learning”学习计划,提供多项网上教育课程。在香港和深圳分别设立培训中心,选派内地工程管理人员赴香港交流,开启跨地域人才培养的先河。
中海通过周详培训、异地交流等方式使员工快速成长为所经营领域的骨干人才,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晋升机会及前景。这里不仅是员工创造物质财富的平台,更是员工交流思想感情和展示情趣爱好的空间,让员工充分享受到工作和生活的双重成就。
财:稳健运营 多重运作
当然,中海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績,和它稳健的财务、优质的土地、结构均衡与深耕细作是分不开的。
数据显示,境内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普遍超过60%,有的甚至超过70%。而中海在过去几年的资产负债率仅在50%左右,远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长期以来,中海坚持财务、资金和融资集中统一管理,维持约10%的现金比例,保持合理的借贷水平,每年年终都会为下一年度储备巨额现金与银行信贷额度。2006年底中海持有现金38亿元,净负债率为34%,2007年底净负债率为31%。
良好的财务状况体现了中海稳健的财务政策与抗风险能力,而灵活多样的国内外融资渠道则体现了中海地产均衡的资本运作能力。2006年中海成功安排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的5亿美元授信贷款,并通过红利认股证实现融资36亿港元;2007年8月,中海再次发放6.15亿红利认股权证,实现融资超过76亿港元。
中海拥有中国海外(00688.HK)、中国建筑(03311.HK)两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作为资本经营的平台,大大丰富了公司的财务资源和手段,增强了公司的融资和投资能力,为公司的持续发展、规模扩张提供了稳定而长期的国际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性的资金循环。
以中国海外为例,从1992年8月上市至2007年12月底,取得集资和银行授信额度合计714.59亿港元,其中香港541.34亿港元,内地173.25亿港元。香港融资包括股本市场集资 152.12亿港元,债券市场集资34.92亿港元,银团贷款共161.77亿港元,香港地产项目抵押贷款119.93亿港元,单边银行贷款72.6亿港元,不仅有效地解决了公司拓展业务所需的资金问题,而且与金融机构建立了良好关系;2008年上半年,新增股权集资和银行授信达91.6亿港元。
从2001年起,中海不断加大金融投资运作的力度,积极进行发债、增发新股、回购、增持、投资理财、企业收购以及基金运作等资本经营活动,累计股权及发债集资115亿港元、银行借款等融资233亿港元。
其中,2005年7月,中海获得穆迪和标准普尔给予的两个投资级评级,并成功发行了3亿美元7年期债券,开创了中国房地产公司成功取得国际评级并在国际资本市场发行债券的先河。
道:节能减排 绿色发展
中海在发展壮大中,始终秉持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致力于建设优质绿色社会,缔造美好生活环境,履行节能环保的社会责任。在工程承建、地产项目设计、开发与管理等各个业务环节,均注重并推行绿色管理。
为此,中海成立安全环保部,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阿联酋、印度及内地采用多项环保措施,以减低工程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建筑废料及尽量节省天然资源,不断改善公司的环境管理系统并推广至地盘应用。中海将创新环保应用于建筑工程的智能多层工作平台,屡获殊荣;要求分包商遵守环境保护政策,项目进行期间定期与其举行会议,讨论环境相关问题;鼓励员工研究珍惜能源及资源的建筑方法,提升对环保的认知及推广保护资源。
在南方炎热地区利用太阳能技术为住户提供热水,节约天然气与电能;在西部寒冷地区采用外墙保温、断热桥型材和中空玻璃门窗等技术材料,实现建筑主体节能;通过新型节能电表的应用、中央水景循环利用雨水、地下水及沟渠水资源等实现了水电工程的节水节能;采用了“动力新风系统”和“污水生化处理技术”,使嘈音和污水情况大幅减少;在建筑用料方面,所有住宅发展项目均采用复合木地板,减少消耗原材料木材;在降低消耗能源方面,则在窗户上采用有色玻璃片,减弱太阳光直接照射到室内,从而降低室内温度……
这些看似简单却别具匠心的操作手法使中海不仅赢得了“口碑”,还获得了“金杯”。对于中海而言,身体力行,努力推进低耗、环保、健康适用的人居环境建设,引导中国房地产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实实在在的共赢之道。
德:慷慨解囊 回报社会
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服务社会”是中海一贯的企业宗旨,在扶贫赈灾、捐资助学、襄助公益等方面,中海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光荣的传统,已累计向公益事业捐赠了上亿港元。
早在1993年,中海就向深圳市人民医院捐助100万元人民币,同年还为深圳清水河爆炸灾害向深圳市民政局捐助100万元人民币;1994年,中海先后为华东、华南地区水灾捐款540多万港元;为广东受台风特大暴雨影响的灾区发起“情系灾区奉献爱心”活动,并向韶关捐款100万港元;同年,为“深圳教育基金”捐款200万元人民币;1996年,中海为云南省丽江县地震捐款100万港元;为香港房屋工程师学会捐助150万港元;为支持南亚海啸灾区重建家园,参加“四海同心送关怀” 大型义演筹款活动;2007年7月,出资130多万元人民币捐建“北京皮山农场医院康复楼”;同年9月,参加香港中企协献爱心慈善捐助活动,捐款20万港元资助香港主要的慈善团体香港东华三院。2007年、2008年,两度组织中海公益青海行活动,深入到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访贫问苦,向当地的教育机构和慈善组织捐助物资及善款。
2008年初,我国多个地区经受罕见雪灾侵袭,中海非常关注这一灾情,于2008年2月1日在集团总部举行赈灾捐赠仪式,向香港乐施会捐助200万港元,用于帮助灾区人民度过这一特殊时期。同时向海内外逾万名员工倡议发起捐助活动,累计捐款358万港元。
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中海在第一时间向员工发起捐款倡议获得积极响应,开展了系列且具实际成效的工作。面对严峻的灾情,中海多次追加救灾款物,共计对外捐助超过1700万元人民币,其中员工捐款超过170万元人民币。此外,中海还发动全国20余个城市的中海业主及合作伙伴捐款(物)折合170余万元人民币。
除积极捐款捐物以外,中海还开展了一系列赈灾活动。组建青年志愿者小分队赴灾区一线参与救助、组织灾区业主进行灾后系列应急、安置近万中海业主及附近居民避难、组织员工献血、举办“心系灾区”——汶川地震新闻图片展、“情系灾区·心在一起——中海在行动”大型慈善募捐活动、开通专题网站并编辑出版《中国海外》汶川特大地震特刊等,在为灾区人民送去关怀的同时,中海还在四川省都江堰、重庆云阳县、陕西省周至县陆续启动希望小学建设工作,以支持当地政府的灾后重建工作。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国际化的浪潮中,中海以奉献和感恩的情怀,矢志打造百年长青基业,成为世界级公司。高瞻远瞩的领路人、稳定雄厚的资本、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乐善好施的博爱情怀,这些核心元素让我们有理由期待,中海——这棵企业之树必将生生不息,岁岁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