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了现有铁路职工教育评价体系的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增加学员“话语权”方面,提出了改善现有教学评价模式的方法。通过让学员真正参加到课程设置、教师选聘、教学评价等多环节,上想上的课,选择喜欢的教师、评价真实感受,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价;评价体系;话语权
职工教育是助飞铁路快速发展的翅膀。职工教育的效果直接关乎铁路发展腾飞的高度。教学评价长期以来是培训教育工作的難点,如何公平公正公开的对教育培训进行合理评价逐渐成为重点问题。作为是检验课程设置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员学习效果的教学评价,在铁路职工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铁路职工教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中,除了学员成绩外,以座谈、问卷调查、评估测评表等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方式机械
问卷调查和评估测评表都是以打勾、涂黑的方式从专业理论、授课技巧、联系实际、教材讲义、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好、较好、一般、差这样级别上的划分,手段单一、方式机械。
(二)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评估测评表,80%的学员都是为了应付测评而完成测评的,流于形式,并未能反应学员的真实心理想法。座谈形式的教学评价,存在碍于情面、不想说、不能说的情况,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对教学的根本想法。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未达到评价目的,评价效果欠佳。
(三)教学评价缺乏反馈,监管流于形式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此次培训的优缺点,反馈给相关的干系人,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为以后的培训提供决策支持。但现实中,通过测评、问卷等手段得出的评价结果,缺乏相应的回馈和监管,流于形式,未能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培训。出现上述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无法调动学员参加教学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员是教学的主要承受人,是教学效果最直接的验证力量,如何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增加学员“话语权”、打破固有教学评价模式
单一从教学评价方面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现实,应从教学全过程引入学员参与,增加其“话语权”,从而在教学评价阶段更加深入的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课程设置方面
打破专家一言堂方式的课程设置固有模式,让学员参与到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听自己想听的课,上自己爱上的课,从而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自己选的课程,在教学评价阶段才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性。单纯的依靠学员选课,存在一定盲目性,可采取专家选课和学员选课相结合的办法。由专家根据培训要求,设置必修课,从而不让培训跑偏,与此同时,由学员自主选定其他课程,选出自己想学的内容,增加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教师选聘方面
由学员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名师不是自己评价的,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在培训开始前,每门课程设置多名候选教师,由参培学员自行选择最终的授课教师。在最开始实行时,选择教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经过多次的循环,通过学员的口口相传,必然会有口碑好水平高的教师脱颖而出。这也是促进名师产生的一种有效途径。学员自己选择教师,在教学评价时,其主动性和感想必然是真实和积极的。
(三)教学评价方面
1)打勾、涂黑这样的方式,并不能真实的反应教学评价的结果。可以采用给课程、教师等方面排名的方式,没有同等的选项,学员就必然得排出先后。
2)从课程的选课率和教师的选择率,也可以侧面的体现课程设置和教师选择的评价结果。选课率高的课程和选择率高的教师必然是受学员欢迎的。同时,对于选课率不高的课程可以考虑取消这门课程,选择率不高的教师也可以考虑其是否适合当前岗位。
3)为了更好的鼓励学员正面的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可以采取激励措施。比如以继续教育学时、培训机会等多方面,对教学评价中表现优异的学员予以奖励。
三、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把教师放到市场上让学员自主选择,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则下,站到最后的教师必然是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均得到学员认可的好老师。学员选课与专家选课相结合的方式,既避免了学员选课的盲目性和培训方向的偏离,又提升了学员的兴趣度和积极性、提高了整体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改进了测评模式,通过选课率和选师率来对教师和课程进行评价更具市场性和合理性,通过激励手段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增加了学员的“话语权”,提高了学员的积极性,增强了课程设置、教师选聘的合理性,提升了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于此同时,虽然学员选课、选教师是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对课程库的配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专职教师不足以完成现有的教学准备工作时,就应当拓宽兼职教师队伍,利用好既有基层经验,又具极强的实做能力,与现场无缝对接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潘世英,冯籍宁等.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J].科技信息,2012(04).
[2] 吴笑眉.教学评价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初探[J].科技信息,2011(35).
[3] 马玉霞.对高职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思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
[4] 饶文军.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微观思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06).
关键词:教学评价;评价体系;话语权
职工教育是助飞铁路快速发展的翅膀。职工教育的效果直接关乎铁路发展腾飞的高度。教学评价长期以来是培训教育工作的難点,如何公平公正公开的对教育培训进行合理评价逐渐成为重点问题。作为是检验课程设置水平、教师教学质量、学员学习效果的教学评价,在铁路职工教育中尤为重要。
一、铁路职工教育教学评价存在的问题
铁路职工教育培训中,除了学员成绩外,以座谈、问卷调查、评估测评表等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评价手段单一、评价方式机械
问卷调查和评估测评表都是以打勾、涂黑的方式从专业理论、授课技巧、联系实际、教材讲义、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好、较好、一般、差这样级别上的划分,手段单一、方式机械。
(二)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效果欠佳
无论是问卷调查还是评估测评表,80%的学员都是为了应付测评而完成测评的,流于形式,并未能反应学员的真实心理想法。座谈形式的教学评价,存在碍于情面、不想说、不能说的情况,也不能真实的反映对教学的根本想法。教学评价流于形式、未达到评价目的,评价效果欠佳。
(三)教学评价缺乏反馈,监管流于形式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找出此次培训的优缺点,反馈给相关的干系人,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为以后的培训提供决策支持。但现实中,通过测评、问卷等手段得出的评价结果,缺乏相应的回馈和监管,流于形式,未能影响接下来的教学培训。出现上述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无法调动学员参加教学评价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员是教学的主要承受人,是教学效果最直接的验证力量,如何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增加学员“话语权”、打破固有教学评价模式
单一从教学评价方面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现实,应从教学全过程引入学员参与,增加其“话语权”,从而在教学评价阶段更加深入的提高学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课程设置方面
打破专家一言堂方式的课程设置固有模式,让学员参与到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听自己想听的课,上自己爱上的课,从而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自己选的课程,在教学评价阶段才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性。单纯的依靠学员选课,存在一定盲目性,可采取专家选课和学员选课相结合的办法。由专家根据培训要求,设置必修课,从而不让培训跑偏,与此同时,由学员自主选定其他课程,选出自己想学的内容,增加学习的针对性,提高其学习兴趣。
(二)教师选聘方面
由学员选择自己喜欢的老师,名师不是自己评价的,是通过口口相传的。在培训开始前,每门课程设置多名候选教师,由参培学员自行选择最终的授课教师。在最开始实行时,选择教师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但经过多次的循环,通过学员的口口相传,必然会有口碑好水平高的教师脱颖而出。这也是促进名师产生的一种有效途径。学员自己选择教师,在教学评价时,其主动性和感想必然是真实和积极的。
(三)教学评价方面
1)打勾、涂黑这样的方式,并不能真实的反应教学评价的结果。可以采用给课程、教师等方面排名的方式,没有同等的选项,学员就必然得排出先后。
2)从课程的选课率和教师的选择率,也可以侧面的体现课程设置和教师选择的评价结果。选课率高的课程和选择率高的教师必然是受学员欢迎的。同时,对于选课率不高的课程可以考虑取消这门课程,选择率不高的教师也可以考虑其是否适合当前岗位。
3)为了更好的鼓励学员正面的积极的参与到教学评价中,可以采取激励措施。比如以继续教育学时、培训机会等多方面,对教学评价中表现优异的学员予以奖励。
三、总结及下一步打算
把教师放到市场上让学员自主选择,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则下,站到最后的教师必然是业务水平、教学水平均得到学员认可的好老师。学员选课与专家选课相结合的方式,既避免了学员选课的盲目性和培训方向的偏离,又提升了学员的兴趣度和积极性、提高了整体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合理性。改进了测评模式,通过选课率和选师率来对教师和课程进行评价更具市场性和合理性,通过激励手段提高评价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增加了学员的“话语权”,提高了学员的积极性,增强了课程设置、教师选聘的合理性,提升了教学评价的质量和效果。
于此同时,虽然学员选课、选教师是提高学员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措施,但同时也对课程库的配置、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专职教师不足以完成现有的教学准备工作时,就应当拓宽兼职教师队伍,利用好既有基层经验,又具极强的实做能力,与现场无缝对接的兼职教师队伍。这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潘世英,冯籍宁等.基于项目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体系[J].科技信息,2012(04).
[2] 吴笑眉.教学评价改革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的地位初探[J].科技信息,2011(35).
[3] 马玉霞.对高职课程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构建之思考[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04).
[4] 饶文军.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微观思考[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