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基础科学,也是生活中我们时时刻刻都在接触的学科,数学教学一直以来也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科目之一,从小学到中学以及大学,都开设有数学课程,可见数学知识的渊源深奥。小学时期的数学是最基本的数学,也是最基础的数学,做好小学数学的教学,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小学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入手,简要谈一下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字】小学数学 教学 经验
一、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中我们容易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往往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兴趣非常之高,比如某班某位同学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题目不会解答或是解答错误了,惹出了什么笑话,某某同学家中彩票,中了几等奖,得了几十万的奖金等等。而一旦到了课堂上,开始上课了,老师提问的时候他们就默不作声了,因为他们觉得课堂里面的知识不比课间他们谈论的东西有吸引力。如果我们教师换一种方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用他们的话题去讲课,那么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比如有这样的一道题:小王做完一批零件要4天,小李做完这批零件要5天,如果他们2个一起做,多少天能够完成?做零件这样的事情对学生们来说比较陌生,也比较难想象,如果我们把“做零件”改为“做作业”:小王做完1次作业需要4分钟,小李需要5分钟,他们两个一起合作,需要多少分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思路也会相对比较活跃,就容易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分数乘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中彩票的例子:听说王林同学家里中了52万彩票大奖,大家都知道的吧?但是根据国家规定,中大奖了要交税,税率是20%,那我们今天就来算一下,王林同学家要交多少税,到手的实际有多少钱呢?用这样的引导方式,学生就会很容易进入课堂,也就很容易实现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情景的生活化
我们知道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比较有效的达到教学的效果,越是与生活相近的案例,越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知的欲望。但是太过简单的题目有达不到有效的复习效果,于是我就精心从网上找了很多非常规的题目来让学生解答。比如我曾经出过这样的一道连续加减的题目:张三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又花了10块钱买回来,再11块钱卖了,问:这个过程中张三赚了多少钱?如果学生只按一般的思路进行思考:8块钱买,9块钱卖,赚了1块,10块钱买回去,就不赚了,再11块钱卖,是赚了多少呢?是11-8呢,还是11-9呢,还是11-10呢?于是就有了三种不同的答案,没有赚、赚了1块、赚了2块,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分成2个部分:8块钱买、9块钱卖一部分,10块钱买、11块钱卖一部分,这样一来,不就很清楚了吗?第一次赚1块,第二次赚1块,一共就是2块,如果你们以后学习了负数,就可以直接算了-8 9-10 11=2。
三、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学习数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用到,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所以,数学中讨论的一些概念、知识往往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比如“植树问题”。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植树节到了,学校操场四周要种上树苗,操场较长的一边要种上15棵,较短的一边要种上10棵,请问一共要准备多少课树苗?如果按学生最直观的解法,肯定是(15 10)×2得出的就是树的棵树,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因为15棵和10棵里面其实是有重复的,如果单单给学生讲解,学生可能很难体会,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实地教学或者在黑板上画图,加深学生的理解,给他们一种指导,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那么简单,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先考虑,全方位的思考后才能下结论。
四、数学运用的生活化
还是那句话:数学是要用于生活的,学生学习了知识,如果不及时的运用,就会容易忘记,而一旦让他们在生活中对学习的知识运用起来,那就不一样了。比如在学习完长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后,我就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谁知道我们学校的水池里面能装多少桶水?任务一出,下课的时候学生们立马就跑过去量水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还有的拿起尺子量水桶的直径,有的用皮尺量周长,没想到,一个课间,学生们就计算出了答案,有的说是大约是100多桶,有的说是90多桶,也有部分说是120桶,当然这其中是有误差的,我告诉他们,大家算的都差不多,根据管水的师傅的介绍,大概是有100桶,他们不由发出感叹:哇,原来水池这么大!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这样的一次测量,考验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还有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多组织类似的活动,那么何愁学生掌握不牢知识呢?
五、数学作业的生活化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圆满完成的,特别是数学科目的学习。数学的知识比较小、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如果能培养学生是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发现数学、时时刻刻都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教学的效果一定会大大不同。比如给学生留一些统计方面的作业,统计校园里各种树木的名称、棵树,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以让他们增上见识、学会一些新的知识;或者统计学校各个班级的人数、学校男女生的人数等等,既学习了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交流能力。
数学教学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要培养学生一种综合的能力,但这个过程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很累、很乏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下一番心思,比如可以给学生留一些手工制作方面的作业,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时候,就可以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大家回去以后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图形剪纸,拿到学校来,让大家认识,但是首先自己也要认识,看谁认识的最多,看谁做的最好!这样的任务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美学感觉,又可以让他们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大家的交流技巧、团队合作精神。小学生对自己的东西都会认真对待,多留这样的作业,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何乐而不为啊?
【参考文献】
[1]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2]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年
【关键字】小学数学 教学 经验
一、教学语言的生活化
教学过程中我们容易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往往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或者与自己相关的事情兴趣非常之高,比如某班某位同学因为一个很简单的题目不会解答或是解答错误了,惹出了什么笑话,某某同学家中彩票,中了几等奖,得了几十万的奖金等等。而一旦到了课堂上,开始上课了,老师提问的时候他们就默不作声了,因为他们觉得课堂里面的知识不比课间他们谈论的东西有吸引力。如果我们教师换一种方式,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用他们的话题去讲课,那么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
比如有这样的一道题:小王做完一批零件要4天,小李做完这批零件要5天,如果他们2个一起做,多少天能够完成?做零件这样的事情对学生们来说比较陌生,也比较难想象,如果我们把“做零件”改为“做作业”:小王做完1次作业需要4分钟,小李需要5分钟,他们两个一起合作,需要多少分钟?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理解,思路也会相对比较活跃,就容易达到教学的效果。
在分数乘法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中彩票的例子:听说王林同学家里中了52万彩票大奖,大家都知道的吧?但是根据国家规定,中大奖了要交税,税率是20%,那我们今天就来算一下,王林同学家要交多少税,到手的实际有多少钱呢?用这样的引导方式,学生就会很容易进入课堂,也就很容易实现教学的目的。
二、教学情景的生活化
我们知道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能比较有效的达到教学的效果,越是与生活相近的案例,越是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知的欲望。但是太过简单的题目有达不到有效的复习效果,于是我就精心从网上找了很多非常规的题目来让学生解答。比如我曾经出过这样的一道连续加减的题目:张三花8块钱买了一只鸡,9块钱卖掉了,又花了10块钱买回来,再11块钱卖了,问:这个过程中张三赚了多少钱?如果学生只按一般的思路进行思考:8块钱买,9块钱卖,赚了1块,10块钱买回去,就不赚了,再11块钱卖,是赚了多少呢?是11-8呢,还是11-9呢,还是11-10呢?于是就有了三种不同的答案,没有赚、赚了1块、赚了2块,于是我就引导学生: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分成2个部分:8块钱买、9块钱卖一部分,10块钱买、11块钱卖一部分,这样一来,不就很清楚了吗?第一次赚1块,第二次赚1块,一共就是2块,如果你们以后学习了负数,就可以直接算了-8 9-10 11=2。
三、数学问题的生活化
学习数学的基本目的就是为了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用到,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所以,数学中讨论的一些概念、知识往往与生活是紧密相连的,比如“植树问题”。最常见的例子就是植树节到了,学校操场四周要种上树苗,操场较长的一边要种上15棵,较短的一边要种上10棵,请问一共要准备多少课树苗?如果按学生最直观的解法,肯定是(15 10)×2得出的就是树的棵树,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因为15棵和10棵里面其实是有重复的,如果单单给学生讲解,学生可能很难体会,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实地教学或者在黑板上画图,加深学生的理解,给他们一种指导,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那么简单,遇到任何问题都要先考虑,全方位的思考后才能下结论。
四、数学运用的生活化
还是那句话:数学是要用于生活的,学生学习了知识,如果不及时的运用,就会容易忘记,而一旦让他们在生活中对学习的知识运用起来,那就不一样了。比如在学习完长方体、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后,我就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目:谁知道我们学校的水池里面能装多少桶水?任务一出,下课的时候学生们立马就跑过去量水池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还有的拿起尺子量水桶的直径,有的用皮尺量周长,没想到,一个课间,学生们就计算出了答案,有的说是大约是100多桶,有的说是90多桶,也有部分说是120桶,当然这其中是有误差的,我告诉他们,大家算的都差不多,根据管水的师傅的介绍,大概是有100桶,他们不由发出感叹:哇,原来水池这么大!同时,他们也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这样的一次测量,考验的不仅仅是他们对体积计算公式的掌握程度,还有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配合能力。如果我们在教学中能多组织类似的活动,那么何愁学生掌握不牢知识呢?
五、数学作业的生活化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不是在课堂上就能圆满完成的,特别是数学科目的学习。数学的知识比较小、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如果能培养学生是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能发现数学、时时刻刻都想解决数学问题的意识,教学的效果一定会大大不同。比如给学生留一些统计方面的作业,统计校园里各种树木的名称、棵树,这样不仅能活跃学生的课外活动,还可以让他们增上见识、学会一些新的知识;或者统计学校各个班级的人数、学校男女生的人数等等,既学习了知识,也提高了他们的交流能力。
数学教学的任务不是教会学生学会计算简单的加减乘除,而是要培养学生一种综合的能力,但这个过程又不能让学生感觉很累、很乏味,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多下一番心思,比如可以给学生留一些手工制作方面的作业,比如在学习平面图形的认识的时候,就可以给大家留一个作业:大家回去以后可以制作各种各样的图形剪纸,拿到学校来,让大家认识,但是首先自己也要认识,看谁认识的最多,看谁做的最好!这样的任务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美学感觉,又可以让他们学习到很多新的知识,在交流的过程中也可以锻炼大家的交流技巧、团队合作精神。小学生对自己的东西都会认真对待,多留这样的作业,既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活跃课堂,何乐而不为啊?
【参考文献】
[1]崔相录主编,《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
[2]傅海伦,《数学教育发展概论》,科学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