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女儿书(组诗)

来源 :鸭绿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yudeis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语言的生活
  她转身离去,青春的身体
  带走了我所有的生活语言
  往日那些细水长流的唠叨
  灰尘一样慢慢沉淀下来
  占领空出来的房间
  任何声响,都会让我惊出一身冷汗
  水开了,茶叶并未落入杯底
  书翻开了,目光与文字一点儿
  关系也没有。阳光和阴影
  把屋子分割得泾渭分明
  过去的事还是停留在过去
  如同照片,能看到却无法
  再来一次
  生活的原样都保持在房间里
  书码在书架上,笔插在笔筒中
  练习琴安放在菖蒲的窗前
  装饰梦境的玩偶摆在床头
  甚至日历也停在走的那一天
  没有声音,全都动弹不得
  我一遍遍注视,没人回答
  也不会有人回答
  习惯性敲门却没人来开门
  进退为难之际,亭角的风铃
  不合时宜地响起,我刚端起的
  茶壶,却怎么也倒不出水来
  从今天起
  从今天起,必须适应少一个人
  的生活,必须适应楼下的房间
  即使被灰尘占领也得保持原样
  只是失去平衡的夜晚
  放再多的羊也进不了梦乡
  从今天起,我不再眼泪问花
  也不再深夜回来敲门找话说
  我开始关心她留下的那些流浪猫
  即使放长假也要给它们备好口粮
  只为每天微信上向她报个平安
  从今天起,我要放下眷念和牵挂
  同每一个黎明与黄昏握手言和
  让风和草凌乱我的头发
  却剪不断我的清影
  两个月饼
  今年的中秋比往年过得要早些
  一张大洋彼岸的录取通知书
  让一家人的团圆提前了二十天
  为了告别的聚会,都浓缩在
  这两个月饼里
  两个小小的月饼,被分成五份
  作为饭后的甜品,在月亮来的
  路上享用。我们都希望她吃得
  多一些,为了不在异乡忘掉
  这个传统,为了望月的甜蜜
  五个人最终没能吃完两个月饼
  世界在急剧缩小,收缩在胃口
  这不是浪费,而是留个念想
  在月圆的夜晚拿出来看看
  不至于生出被抛弃的孤独感
  有了这样一个分食月饼的经历
  就能把羊从失眠的夜晚替换
  就能把眼前的事心里的疙瘩
  遗弃在十里长亭之外
  让沉入水底的涛声跃出河面
  身体长刺的人
  她走了以后,他的身体开始长刺
  先是柔软的枕头安放不了睡眠
  接着是宽大的衣服抚慰不了疼痛
  最后是空旷的房间阻止不了眼泪
  挺出他身体的这根刺啊
  划破夜晚的血管
  剖出庭院深深的黎明
  即使大白天也会突发
  美尼尔眩晕,想要拔除
  却摸不到症状
  犹如落到水面的叹息
  能荡出涟漪但抓不住声响
  她的背影越黑暗
  他的疼痛感越強烈
  只是刺破的身体
  找不出伤口
  换个方式爱她
  换个方式想她,或者换个方式
  爱她。我都已尽力
  案板上,放血的牛肉准备好了
  去皮的土豆浸泡好了
  抽油烟机掏空耳朵里的杂音
  铁锅加热菜油纯洁的表情
  就是无法分离出她要的番茄味道
  霜降后的身体狂奔二十公里
  仅仅为了火龙果和葡萄的模样
  比坛子里的泡菜好看些
  夜晚还得面对一瓶油辣椒吞口水
  好在寒冷已被围巾棉拖鞋堵在门外
  月光环顾的小提琴追魂摄魄
  像在刻意隐瞒谁的真实身份
  广场上,锦城丝管吹散手势吹散栏杆
  玉兰灯和松柏掩饰不了秋色
  父亲母亲在水池边亲密合影
  洋葱在任何时候想起眼里都有沙子
  每个人都有不可更改的回忆和抽搐
  还有行程和死亡。不合时宜的错别字
  写满弥猴桃内疚的脸庞
  缺点与失败都隐藏在屋子里,我承认
  心长焰短的菊花超越了感伤和喜悦
  吐出的重重叹息犹如火星溅落水面
  让那些黯淡无光的生命再度苏醒
  在超市,看名字、看价格、看微信
  傍晚的风铃
  眼睛结尾处的这三声铃响
  让合上书本的手转复迟疑
  独坐窗前,天色的縠纹推远灯火
  亭角飘落的风铃,将所有的对立
  和障碍消散。片刻的失神里
  是无差别的恬静、安宁和自由
  回家的脚步加速夜晚的失重
  他的眼里早已噙满泪水
  哪怕只是短短的一瞬,被音乐
  提纯的一瞬,也没能听到熟悉的
  敲门声。知还的倦鸟掠过湖面
  细碎的波光,微寒的秋风
  拉长了傍晚的身影,一种从未
  有过的慌张,迫使他从读后感中
  收拾起心神,专注于铃声的回响
  折磨神经的回响,有火电的声音
  水电的声音、核电的声音,但都
  淹没不了她临别那一句话的亲切
  隔开生活日常的亲切,哽在喉头
  从枯枝败叶的残荷上漫漶过来
  月光和灯光接不住四周的沉寂
  只有石榴还在墙壁上移动窗格
  仿佛在抚慰一个八风吹不动的灵魂
  越是用力,越是无力
  铃声持久的回响里,夜晚像湍急的
  河流,把想要忘记却又惦记的人
  推向困境,让他一时不知身在何处
  失去栏杆的依靠,脸上的表情线条
  模糊,即使大概率地重逢
  也无法辨出身份,无法豁达从容
  【责任编辑】 宋晓杰
  作者简介:
  赵晓梦,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诗刊》等上百种报刊,入选20多种选本,获得中国新闻奖、杨万里诗歌奖等奖项60余次,已出版《接骨木》《时间的爬虫》等8部诗文集,代表作有长诗《钓鱼城》。
其他文献
鼠疫就曾意味着流放和分离。  ——加缪《鼠疫》  我相信人类和病毒必有一战,必将多次交锋,谁胜谁负,尚是未知之数。 ——毕淑敏《花冠病毒》  灾难文学的伦理和“禁忌”  灾难面前,文学必须是行动者,“空头的”文学知识分子应该积极介入灾难之中和民族精神现场。但面对一场与病毒的战役,如何介入,文学何为?似乎,在通往生命救助的接力赛和与时间赛跑的救治航道上
期刊
刚开始写小说,经常把小说当成散文来写,又把散文当成小说来写,写了不少年才找到界限,原来只在于:写散文,我就是写自己;写小说,我会把我当成别人来写,或者把别人当成我来写。我中有别人,别人中有我,这样的我,才是小说的我。  小说给我们说话的自由,写不仅仅是我的我。  有多少种不同的生活,就有多少不同的小说。奈保尔写《幽暗国度》,写的是印度无所不在的等级制度,以及这种等级制度导致的社会环境的极度恶化;三
期刊
主持人语:  昌耀被《人民文学》前主编、诗人韩作荣誉为“诗人中的诗人”,“他的作品,即使和世界一流诗人的诗相比,也不逊色”——仍是韩作荣评价。著名文化学者林贤治在《中国新诗五十年》的恢宏大著里,专门辟出一章,以《“溺水者”昌耀》为题来评述他的诗作:“唯有‘溺水者’才能写出撄人心的诗篇。许许多多被称为诗人者,不过沉溺于个人梦幻,全然不曾经受绝望和惊恐的打击;他们的所谓诗歌,也不过是梦游的呓语。溺水者
期刊
一、运用奖励机制,凝聚作家队伍,繁荣文学创作  采访者:作为在辽宁省作家协会工作了二十多年的作家和领导者,请您谈谈凝聚文学队伍、推动全省文学创作可持续繁荣发展的经验好吗?  刘兆林:实践使我积累了这样一条值得坚持的经验:一个地区某项事业繁荣兴旺与否,一定与相应的奖励机制有重大关系,文学事业更是如此。辽宁文学的全面繁荣与可持续发展,是坚持科学设奖、严肃评奖、认真颁奖,并形成奖励机制持之以恒的结果。我
期刊
1  表弟住在坡上。一条水泥路,通到门口。中间一段,没有人家。两边荒草满坡,有山鸟藏在里面,偶尔叫上几声。山风一吹,鸟又不叫了,像怕冷。  印象里,表弟家像今天这样,一直温度偏低。他父母早亡,兄弟反目,和其他亲戚没啥来往。好多年,大家都各忙各的,很少有人想起来,走上坡去看看他。我也是在远处听到一些消息:表弟成家了,在做猪生意,生了个女儿……像断断续续传来的鸟叫,还没大听清楚,就消失了。  表弟的女
期刊
来自现实的死亡、离别、悲伤、恐惧,以及对于希望的向往,让今天的人们发现,艺术作品中频繁出现的疫病,原来与我们的距离如此之近。  相信今天重读毕淑敏许多年前的作品《花冠病毒》,很多人看到这个令人恍惚的题名,以及正文前半段疫病蔓延之初民众的恐慌、商品的抢购、伤亡数字的诡异时,都会产生一种穿越般的奇怪感觉。  “太阳之下,并无新事”。对于作家而言,每当真实又生动地记录下一个细节,这部关于过去的作品,就将
期刊
林中水声  难道是穿过群山的雷霆?  难道是摇摆杨林的风声?  不平常的响声啊,  你在哪儿?  我绕着树木搜寻,  忽然,眼前的景象叫我吃惊;  水磨站像鞍韂横跨河身,  不驯的河水蹶蹄翻腾……  我禁不住跑向岸边赤裸的孩子,  把他们水淋淋的身子抱紧;  “娃,看见了吗?  电流已在我们脚下驰骋!”  不平常的响声啊,  吼叫吧!  看,祖国西北哪一座红色的山岭,  不站着你赤诚的士兵。  水
期刊
医生摇着头说,这病到了现在,没啥好办法,姑息治疗吧。  医生是桂芳的弟弟桂龙托朋友找的熟人,见桂芳扶着桌角摇摇欲坠,又说,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北京看一看。随即拿起一张处方笺,在背面写下了专家和那家医院的名字,递给桂芳说,这个人是我在北京进修时的老师,国内数一数二的肿瘤专家。要是去的话,网上预约挂他的号,见面可以跟他提我。叹了口气,又说,不过也别抱太大希望。  希望无论大小,总比没希望的好。桂芳决定去
期刊
一  比起栽在这里的  它更像是:从  从前摇晃着走来  停在这里的  这里是北陵公园  是那座巨大的土堆  至今仍埋着  一位皇帝的地方  每天的这个时候  我几乎都会来这里转转  都会在路的拐弯处  碰上它  它由根深与叶茂两部分组成  之间那三百五十几年的树龄  足以让土堆里的皇帝  成为泥土  二  一直不清楚  究竟是什么,使它活得  这么有耐心  但我知道  那疏密不均的樹荫  覆盖着
期刊
1  很多年前,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访谈里说了那段后来被引用了无数次的话:  “必须像我外祖母讲故事那样老老实实地讲述。也就是说,用一种无所畏惧的语调,用一种遇到任何情况、哪怕天塌下来也不改变的冷静态度,并且在任何时刻也不怀疑所讲述的事情,无论它是有没有根据的还是可信的东西,就仿佛老人知道在文学中没有比信念本身更具有说服力的。”  20世纪90年代末,我读到这段话之后,就带着被他感染的那种恍然大悟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