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灵通山景区大溪镇总体规划编制为例,探讨风景旅游依托型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的要点及应重点考虑的问题。从理顺大溪镇区与灵通山景区发展的关系入手,结合其产业和环境特色,重视镇区和风景区相互关系的协调,注重村镇传统风貌的保持,确立城镇与景区共生的发展目标,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协调区域内各村镇间的职能定位、产业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提出以景区建设彰显城镇特色,以镇区建设促进景区发展,走镇区发展与景区保护和谐发展之路。
关键词:风景旅游区;城镇总体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making the overall planning formation of Daxi town in Lingtong mountain scenic region as the example, explores the the main points of towns relying on tourist about the overall plan formation and the focus issues should to be considered. Starting with rationaliz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asi townshi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ngtong mountain scenic region, combining with its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mphasis on the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 and scenic area, and keeping the towns and villages of traditional style to establish symbiotic development goals of the town and scenic region. Based on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ordinate the functions position, industry orientation, spatial layout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towns and villages in the region,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scenic spot construction with highlight of urban features, promotion the scenic spot development by township construction, that is to g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road of town development and scenic protection.Keywords: scenic spots; the overalltown planning
中圖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旅游依托型城镇通常指位于风景名胜区内或周边,具有较高风景资源价值又可开展旅游服务的村镇。旅游依托型应抓住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城镇的特点,利用空间的临近性和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在规划、建设、管理、产业等方面实施有效对接和整合,并通过旅游产业链条构筑景区与旅游小城镇之间日趋紧密而广泛的共生关系,最终促成景区与依托小城镇之间以旅游功能互补为基础的发展互动和相促共赢。
1、旅游依托型城镇与景区关系的再认识
旅游依托型城镇一般是依托奇山、秀水、湿地、湖泊、名胜古迹、生态园林等资源,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行业,建设旅游主导型小城镇。可以说两者相互依存,城镇依托景区优势,扩大城镇影响范围,提升城镇知名度。旅游景区可整合城镇资源,推动景区持续发展,提升景区接待设施服务水平。
1.1政策的互补性是两者合作开发的天然基础
我国对风景名胜区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开发建设有明确的规定,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禁止建设游客接待设施,外围保护地带也种种限制。而旅游依托型城镇则没有这方面的政策限制,并且旅游服务基地也是城镇的主要职能,旅游接待设施本身也是城镇商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城镇建设政策鼓励特色城镇的开发建设。
1.2适宜的空间距离是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
适宜的空间距离包含两个方面,一者城镇应尽量接近风景名胜区或旅游资源,并与旅游者活动行为活动规律基本吻合,便于游客在游览后较快的达到休息地区。二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没有更高级别的城镇存在,如果有其它高等级城镇存在,将会对旅游依托城镇产生某种替代作用或竞争。
1.3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是城镇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旅游业是内涵深、外延宽、关联性强、牵涉面广的经济产业,依托小城镇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旅游每完成一次供给直接涉及的行业有十几个,间接涉及的行业有70个左右;旅游行业直接增加1个就业岗位,社会就能增加5~7个就业机会;旅游行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3~4元。依靠旅游业的连锁效应,发挥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带动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拉动周边地区人口的聚集,发育成各种要素聚集地,推动城镇化进程。
1.4景观资源的多样性统一是城镇与景区融合的重要途径
旅游小城镇在强化与景区功能互补的基本层次的同时,应从城镇风貌和文化内涵上尽力体现当地个性特色,以优良的生态环境、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本土文化氛围吸引游客。保持城镇风貌与景区景观的统一性,适应游客深度体验需求,建设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系统。
2、大溪镇总体规划实证研究
2.1城镇概况
大溪镇座落在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灵通山脚下,位于漳州市平和县南偏西,距平和县城大约55公里,大镇镇域范围除拥有灵通山风景区外,还分布着大量的旅游景点,如大芹山、庄上土楼、吴凤故居及高隐寺等。灵通山风景区1984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灵通灵景区近年加大景区建设力度,正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
景区内奇石怪岩、植被茂密,自然风光优美,以雄伟壮观的悬崖绝壁、星罗棋布的古洞石室为特色,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在建的福广高速公路在大溪镇设有灵通互通口,高速的开通将为灵通山景区及镇区带新的发展机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将不断提升。随着灵通山景区的快速发展及镇域其它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业将成为大溪镇的支柱产业。协调好灵通山景区与大溪镇区的发展,已成为关系大溪镇未来的关键问题。
2.2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条件分析
大溪镇现状城镇职能不明确,导致城镇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导向不明、旅游功能不强。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对城镇发展的带动有限。城镇建设落后,沿街建筑密集,公共空间少,既不能满足居民日常休闲的需要,也不利于城镇文化品味的提高和旅游事业的开展,并且影响灵通山风景区的整体形象。
大溪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高速公路的通车,景区可达性大大提高。镇区与景区紧密衔接,门户作用不言自喻,且与平和县城尚有一定距离,不会对大溪镇建设旅游服务基地产生影响。同时大溪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便于与景区的联合开发。
2.3 区域空间协调规划
规划重点突出大溪城镇的旅游名镇特色,以对接灵通山景区,共建旅游服务区为主要思路。通过总体规划,空间联系上景区发展与镇区紧密协调,职能分工明确。结构形态上强调集中紧凑,注重资源分配的效率性、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和谐统一,将生活、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功能集合起来。
在发展方向上,镇区重点向北对接灵通山旅游区,同时强化镇区与景区的交通联系,重点建设高速互通口至景区的旅游快速路。灵通山景区受城镇建设基础和旅游动力推动的影响,用地模式将呈现强化集中发展模式。灵通山景区和大溪镇将成为镇域的极核,空间上高度集中,两者关系密切,互为补充。
针对今后灵通山区域的旅游发展策略,将景区和镇区统一起来,确定“景镇合一”的规划原则,景区为镇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镇区为景区提供配套设施和完善的服务。两者共同打造灵通山旅游服务区。
2.4城镇空间规划
在城镇规划时充分考虑景区发展对镇区规模及布局产生的影响。
(1)城镇规模测算
在大溪镇城镇人口规模测算时,规划参考《灵通山景区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将灵通山景区远期日均过夜游客以一定比例按常住人口纳入计算范围。这部分人口虽然人员变化,但总量基本衡定,需要享受镇区提供的服务。并且通过景区游客所需的服务人口校核镇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机械增长率,充分考虑景区发展带来的影响。在确定用地规模时,在镇区设置部分旅游配套服务用地,满足城镇发展需要。至规划期末2030年,大溪镇区人口规模3.2万人,用地规模2.91平方公里。
(2)城镇空間结构
大溪镇总体布局为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一心、两轴、五组团”的功能结构 。
“一心”在镇区中部形成新的公建中心,带动镇区北部片区的发展。 南北向以镇区纵三路为南北向的发展主轴,重点对接灵通山景区。东西向以现状鸿西路为东西向发展轴,强化与高速公路互通口的联系。“五组团”分别为江寨、庄上及老城三个居住组团、仓储物流组团及灵通山入口服务组团。
(3)城镇景观规划
旅游依托型城镇在景观设计方面,应维护城镇传统风貌,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结合当地人文与自然资源,以发展旅游、营建宜人的居住环境为规划的主要着眼点。从山区城镇特征出发,外围生态与城镇景观并重。外围生态保护灵通山、大龙山等外围自然山体,预留视线通廊,与山体形成对景。精心建设城镇景观系统,强化滨水景观界面的塑造,形成滨水开放空间。深入挖掘大溪镇文化内涵,体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特色,与灵通山景区营构和谐一体的旅游体验情境,推进旅游环境一体化建设,建设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系统。
同时对镇区的建筑风貌提出指导性建议,以底层建筑为主,尊重传统建筑风貌,主导色彩淡雅,外墙以黄色为主色调,屋顶采用灰色为主,重点塑造闽南山区魅力小镇形象。
2.5旅游及产业规划
规划提出“大灵通山旅游”概念,以灵通山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为主题,系统规划旅游布局、旅游线路,完善灵通山核心景区,同时明确旅游业为城镇的主导产业,
(1)镇域旅游布局
根据大溪镇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条件,区域经济背景和市场需求,大溪镇旅游规划布局形成一个旅游主景区、一个旅游基地、若干个分景区。目的是通过灵通山主景区的发展带动大溪镇区及镇域分景区的开发。
旅游主景区,以省级风景名胜区灵通山风景区为主景区,具体可细分为灵通岩景区、朝天寺景区、新荣湖景区及东川湖景区。旅游基地,将大溪镇做为灵通山景区接待中心,为灵通山景区提供配套服务。重点建设镇区北部的旅游服务用地,设置宾馆、度假村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住宿、度假及商务会议服务。分景区,以庄上土楼(世界最大方形土楼,国家文保)、吴凤故里(阿里山神)、高隐寺(天地会发源地)、大芹山景区(漳州最高峰)、江寨文化村(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祖籍地)等为特色景区景点。
(2)游线组织
规划根据各景区景点的影响力及发展情况,提出外部游线与内部游线两种组织方式,充分考虑与平和县域等外围景区的对接与互动。
外部游线主要通过旅游合作,与其它知名景区共同组织一日游或多日游,共同打造灵通山旅游品牌,游客以旅游团为主。规划重点推出“三平寺朝圣—灵通山风光”两日游、“三平寺朝圣-灵通山风光-九峰镇观光 ”三日游等。
内部游线重点串联大溪内部各景(区)点,改善景点之间的交通条件,通过灵通山景区带动其发展,游客以周边发达地区的自驾游为主,可推出文化朝圣游线:阿里郞山神吴凤故里—国家文保庄上土楼--江寨“三堂”--灵通山核心区(灵通大佛)。山水田园游线:天马山(高隐寺)--江寨生态村--新荣湖景区--大芹山观光茶园。
(3)产业规划构想
将旅游业作为城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依托灵通山景区的资源优势,发挥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广的优势,依托旅游兴办农业、促进工业、提升三产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旅游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
围绕“灵通山旅游接待基地”的主要职能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果林、茶叶种植业。围绕旅游促进工业发展,大溪镇工业发展也应与旅游业深度结合,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食品、旅游用品及旅游纪念品。
6、 结语
旅游依托型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应注重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衔接。结合城镇特色挖掘城镇现有资源价值,准确定位城镇的性质、职能、规模等,提高景区规划的可操作行。强化镇区与景区分工协作,将景区部分服务职能纳入镇区,镇区提供景区旅游的相关配套设施,以提高旅游的品质与档次。
同时注重保护城镇传统风貌,挖掘城镇文化内涵,保护镇区生态环境,促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协作等方面,旅游依托型城镇与景区最终形成联动开发,“景镇合一”的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1、翟峰.论中国古城镇旅游,小城镇建设,2005(10),74-77
2、毛长义、艾南山、胡国林,旅游依托型小城镇与景区联动开发初探, 城镇建设 2007(8),(31-35)
关键词:风景旅游区;城镇总体规划
Abstract: This paper, making the overall planning formation of Daxi town in Lingtong mountain scenic region as the example, explores the the main points of towns relying on tourist about the overall plan formation and the focus issues should to be considered. Starting with rationaliz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Dasi township and the development of Lingtong mountain scenic region, combining with its industry and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emphasis on the coordinated relationship between town and scenic area, and keeping the towns and villages of traditional style to establish symbiotic development goals of the town and scenic region. Based on the idea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reg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coordinate the functions position, industry orientation, spatial layout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between the various towns and villages in the region,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scenic spot construction with highlight of urban features, promotion the scenic spot development by township construction, that is to g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road of town development and scenic protection.Keywords: scenic spots; the overalltown planning
中圖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旅游依托型城镇通常指位于风景名胜区内或周边,具有较高风景资源价值又可开展旅游服务的村镇。旅游依托型应抓住风景名胜区与旅游城镇的特点,利用空间的临近性和旅游产业的关联性,在规划、建设、管理、产业等方面实施有效对接和整合,并通过旅游产业链条构筑景区与旅游小城镇之间日趋紧密而广泛的共生关系,最终促成景区与依托小城镇之间以旅游功能互补为基础的发展互动和相促共赢。
1、旅游依托型城镇与景区关系的再认识
旅游依托型城镇一般是依托奇山、秀水、湿地、湖泊、名胜古迹、生态园林等资源,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发展与旅游业相关的休闲、娱乐、餐饮、购物等行业,建设旅游主导型小城镇。可以说两者相互依存,城镇依托景区优势,扩大城镇影响范围,提升城镇知名度。旅游景区可整合城镇资源,推动景区持续发展,提升景区接待设施服务水平。
1.1政策的互补性是两者合作开发的天然基础
我国对风景名胜区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在风景名胜区内的开发建设有明确的规定,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禁止建设游客接待设施,外围保护地带也种种限制。而旅游依托型城镇则没有这方面的政策限制,并且旅游服务基地也是城镇的主要职能,旅游接待设施本身也是城镇商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城镇建设政策鼓励特色城镇的开发建设。
1.2适宜的空间距离是城镇发展的重要条件
适宜的空间距离包含两个方面,一者城镇应尽量接近风景名胜区或旅游资源,并与旅游者活动行为活动规律基本吻合,便于游客在游览后较快的达到休息地区。二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没有更高级别的城镇存在,如果有其它高等级城镇存在,将会对旅游依托城镇产生某种替代作用或竞争。
1.3旅游业的带动作用是城镇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旅游业是内涵深、外延宽、关联性强、牵涉面广的经济产业,依托小城镇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旅游每完成一次供给直接涉及的行业有十几个,间接涉及的行业有70个左右;旅游行业直接增加1个就业岗位,社会就能增加5~7个就业机会;旅游行业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的收入就能增加3~4元。依靠旅游业的连锁效应,发挥旅游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带动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拉动周边地区人口的聚集,发育成各种要素聚集地,推动城镇化进程。
1.4景观资源的多样性统一是城镇与景区融合的重要途径
旅游小城镇在强化与景区功能互补的基本层次的同时,应从城镇风貌和文化内涵上尽力体现当地个性特色,以优良的生态环境、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本土文化氛围吸引游客。保持城镇风貌与景区景观的统一性,适应游客深度体验需求,建设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系统。
2、大溪镇总体规划实证研究
2.1城镇概况
大溪镇座落在福建省级风景名胜区灵通山脚下,位于漳州市平和县南偏西,距平和县城大约55公里,大镇镇域范围除拥有灵通山风景区外,还分布着大量的旅游景点,如大芹山、庄上土楼、吴凤故居及高隐寺等。灵通山风景区1984年被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灵通灵景区近年加大景区建设力度,正申报国家级地质公园。
景区内奇石怪岩、植被茂密,自然风光优美,以雄伟壮观的悬崖绝壁、星罗棋布的古洞石室为特色,旅游开发潜力巨大。在建的福广高速公路在大溪镇设有灵通互通口,高速的开通将为灵通山景区及镇区带新的发展机遇。其知名度与影响力将不断提升。随着灵通山景区的快速发展及镇域其它旅游景点的开发,旅游业将成为大溪镇的支柱产业。协调好灵通山景区与大溪镇区的发展,已成为关系大溪镇未来的关键问题。
2.2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条件分析
大溪镇现状城镇职能不明确,导致城镇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导向不明、旅游功能不强。风景区的旅游开发对城镇发展的带动有限。城镇建设落后,沿街建筑密集,公共空间少,既不能满足居民日常休闲的需要,也不利于城镇文化品味的提高和旅游事业的开展,并且影响灵通山风景区的整体形象。
大溪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高速公路的通车,景区可达性大大提高。镇区与景区紧密衔接,门户作用不言自喻,且与平和县城尚有一定距离,不会对大溪镇建设旅游服务基地产生影响。同时大溪镇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便于与景区的联合开发。
2.3 区域空间协调规划
规划重点突出大溪城镇的旅游名镇特色,以对接灵通山景区,共建旅游服务区为主要思路。通过总体规划,空间联系上景区发展与镇区紧密协调,职能分工明确。结构形态上强调集中紧凑,注重资源分配的效率性、公平性与可持续性的和谐统一,将生活、服务、休闲旅游、文化娱乐等功能集合起来。
在发展方向上,镇区重点向北对接灵通山旅游区,同时强化镇区与景区的交通联系,重点建设高速互通口至景区的旅游快速路。灵通山景区受城镇建设基础和旅游动力推动的影响,用地模式将呈现强化集中发展模式。灵通山景区和大溪镇将成为镇域的极核,空间上高度集中,两者关系密切,互为补充。
针对今后灵通山区域的旅游发展策略,将景区和镇区统一起来,确定“景镇合一”的规划原则,景区为镇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旅游景点,镇区为景区提供配套设施和完善的服务。两者共同打造灵通山旅游服务区。
2.4城镇空间规划
在城镇规划时充分考虑景区发展对镇区规模及布局产生的影响。
(1)城镇规模测算
在大溪镇城镇人口规模测算时,规划参考《灵通山景区总体规划》的有关内容,将灵通山景区远期日均过夜游客以一定比例按常住人口纳入计算范围。这部分人口虽然人员变化,但总量基本衡定,需要享受镇区提供的服务。并且通过景区游客所需的服务人口校核镇区总体规划确定的机械增长率,充分考虑景区发展带来的影响。在确定用地规模时,在镇区设置部分旅游配套服务用地,满足城镇发展需要。至规划期末2030年,大溪镇区人口规模3.2万人,用地规模2.91平方公里。
(2)城镇空間结构
大溪镇总体布局为既相对独立又有机联系的“一心、两轴、五组团”的功能结构 。
“一心”在镇区中部形成新的公建中心,带动镇区北部片区的发展。 南北向以镇区纵三路为南北向的发展主轴,重点对接灵通山景区。东西向以现状鸿西路为东西向发展轴,强化与高速公路互通口的联系。“五组团”分别为江寨、庄上及老城三个居住组团、仓储物流组团及灵通山入口服务组团。
(3)城镇景观规划
旅游依托型城镇在景观设计方面,应维护城镇传统风貌,充分发挥地方特色,结合当地人文与自然资源,以发展旅游、营建宜人的居住环境为规划的主要着眼点。从山区城镇特征出发,外围生态与城镇景观并重。外围生态保护灵通山、大龙山等外围自然山体,预留视线通廊,与山体形成对景。精心建设城镇景观系统,强化滨水景观界面的塑造,形成滨水开放空间。深入挖掘大溪镇文化内涵,体现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特色,与灵通山景区营构和谐一体的旅游体验情境,推进旅游环境一体化建设,建设凸显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景观系统。
同时对镇区的建筑风貌提出指导性建议,以底层建筑为主,尊重传统建筑风貌,主导色彩淡雅,外墙以黄色为主色调,屋顶采用灰色为主,重点塑造闽南山区魅力小镇形象。
2.5旅游及产业规划
规划提出“大灵通山旅游”概念,以灵通山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为主题,系统规划旅游布局、旅游线路,完善灵通山核心景区,同时明确旅游业为城镇的主导产业,
(1)镇域旅游布局
根据大溪镇旅游资源特点和开发条件,区域经济背景和市场需求,大溪镇旅游规划布局形成一个旅游主景区、一个旅游基地、若干个分景区。目的是通过灵通山主景区的发展带动大溪镇区及镇域分景区的开发。
旅游主景区,以省级风景名胜区灵通山风景区为主景区,具体可细分为灵通岩景区、朝天寺景区、新荣湖景区及东川湖景区。旅游基地,将大溪镇做为灵通山景区接待中心,为灵通山景区提供配套服务。重点建设镇区北部的旅游服务用地,设置宾馆、度假村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住宿、度假及商务会议服务。分景区,以庄上土楼(世界最大方形土楼,国家文保)、吴凤故里(阿里山神)、高隐寺(天地会发源地)、大芹山景区(漳州最高峰)、江寨文化村(国民党副主席江炳坤祖籍地)等为特色景区景点。
(2)游线组织
规划根据各景区景点的影响力及发展情况,提出外部游线与内部游线两种组织方式,充分考虑与平和县域等外围景区的对接与互动。
外部游线主要通过旅游合作,与其它知名景区共同组织一日游或多日游,共同打造灵通山旅游品牌,游客以旅游团为主。规划重点推出“三平寺朝圣—灵通山风光”两日游、“三平寺朝圣-灵通山风光-九峰镇观光 ”三日游等。
内部游线重点串联大溪内部各景(区)点,改善景点之间的交通条件,通过灵通山景区带动其发展,游客以周边发达地区的自驾游为主,可推出文化朝圣游线:阿里郞山神吴凤故里—国家文保庄上土楼--江寨“三堂”--灵通山核心区(灵通大佛)。山水田园游线:天马山(高隐寺)--江寨生态村--新荣湖景区--大芹山观光茶园。
(3)产业规划构想
将旅游业作为城镇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优化旅游产业结构。依托灵通山景区的资源优势,发挥旅游业产业链长、关联度广的优势,依托旅游兴办农业、促进工业、提升三产的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旅游服务业、旅游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
围绕“灵通山旅游接待基地”的主要职能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特色农业、经济果林、茶叶种植业。围绕旅游促进工业发展,大溪镇工业发展也应与旅游业深度结合,以游客需求为导向,发挥资源优势,开发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食品、旅游用品及旅游纪念品。
6、 结语
旅游依托型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应注重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衔接。结合城镇特色挖掘城镇现有资源价值,准确定位城镇的性质、职能、规模等,提高景区规划的可操作行。强化镇区与景区分工协作,将景区部分服务职能纳入镇区,镇区提供景区旅游的相关配套设施,以提高旅游的品质与档次。
同时注重保护城镇传统风貌,挖掘城镇文化内涵,保护镇区生态环境,促进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互融合,设施建设、生态保护、产业协作等方面,旅游依托型城镇与景区最终形成联动开发,“景镇合一”的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1、翟峰.论中国古城镇旅游,小城镇建设,2005(10),74-77
2、毛长义、艾南山、胡国林,旅游依托型小城镇与景区联动开发初探, 城镇建设 2007(8),(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