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究胸部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
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5例患者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12.5±15.8)h,总治愈率为81.5%,其中气管切开组和经口/鼻气管组治愈率分别为82.5%和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组并发症为22.5%,明显高于经口/鼻气管组的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胸部外伤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积极急症处理的同时,及时行机械通气治疗,以此平衡通气血流比例,提高PaO2,改善临床症状,进而提高胸部损伤的治愈率。
关键词:胸部外伤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7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22-01
胸部外伤是临床常见损伤性疾病,其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可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加强胸部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抢救至关重要[1]。本文将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宗旨为降低临床病死率,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性支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5.2±2.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8例,高处坠落伤13例,刀刺伤11例,挤压伤8例,其他5例;均行胸部平片或CT检查确诊有严重胸廓损伤及肺挫伤,胸部外伤病情:广泛肺挫裂伤41例,血气胸36例,多发肋骨骨折及连枷胸32例,其他9例;均于胸部外伤48h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呼吸困难,明显紫绀,经常规鼻导管吸氧下检测SaO2<80%,PaO2<60mmHg,PaCO2<50mmHg,RR>30次/min,PaO2/FiO2<200mmHg,肺动脉楔压≤18mmHg。排除既往肺源性、心源性心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他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
1.2 方法。
1.2.1 急症处理方法。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及血凝块,减少呼吸肌消耗,并积极预防窒息;②立即给予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进行氧疗,通过增加FiO2改善缺氧状态;③积极手术处理胸外伤,血气胸充分引流,积极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积极处理多器官损伤,尤其是急性肺损伤者;④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呼吸兴奋剂治疗。
1.2.2 机械通气治疗。对上述处理急性呼吸衰竭仍得不到有效控制者,需立即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均建立人工气道,本文研究的65例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行气管切开插管40例作为气管切开组,经口/鼻气管插管25例作为经口/鼻组,两组患者均采用E150型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通气间歇性正压通气(A/C)+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通气参数:FiO260%~80%,VT8~12ml/kg,呼吸频率16~20次/min,呼吸比为1∶1.5~2.0,PEEP为5~10cmH2O,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阴影吗啡或安定静脉注射,并在呼吸机调控下迅速提高氧分压,改善低氧血症,且在治疗中,密切监测电解质及pH、PaO2、PaCO2,并根据检测结果适时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待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后,缓慢降低PEEP及FiO2,待FiO2<40%,PEEP=0,且PaO2、PaCO2恢复正常时,调整呼吸模式为同步指令性呼吸(SIMV),随后再逐漸调整呼吸频率,待呼吸频率在2~6次/min时,转为自主气流供氧治疗,直至患者病情稳定,PaO2、PaCO2正常,且可自主呼吸及咳嗽后方可撤机。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65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治愈率,并对比气管切开组与经口/鼻组的临床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临床疗效观察。65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12h~200h,平均(112.5±15.8)h,治愈53例(81.5%),死亡12例(18.5%),死因: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合并颅脑外伤3例,肺栓塞1例、气管切开后并发大出血1例,失血休克1例。(详见表1)。
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气管切开组出现并发症9例(22.5%),分别为切口感染4例,大出血1例,气管狭窄3例,痰痂阻塞1例;经口/鼻气管组出现并发症2例(8%),分别为鼻出血1例,痰痂阻塞1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胸部外伤常因胸廓损伤及肺挫伤,造成局部疼痛、水肿、肺毛细血管广泛受损,进而增加呼吸道分泌物,且无法有效咳出,而堵塞呼吸道,降低肺顺应性及潮气量,若合并连枷胸则可能引起反常呼吸,而减少肺活量及功能残气量,进而在短期内易诱发急性呼吸衰竭[2]。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且病情呈进行性进展,另外,呼吸次数升高,皮肤发绀,且血气分析检查提示,PaO2呈进行性下降,PaO2/FiO2失调[3]。
临床治疗以纠正缺氧症状为治疗原则,本文治疗中,在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积极处理原发病及多器官损伤等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4]。由于胸部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为此机械通气治疗可针对病因治疗,尽快使PaO2上升至60mmHg以上,机械通气的辅助/控制通气间歇性正压通气模式(A/C)可消除异常呼吸,同时还可防止胸廓及胸腔发生改变,并保障胸壁稳定性[5];建立人工气道后可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解除气道阻塞,减少呼吸做功消化,防止呼吸机疲劳,且可改善气体交换;PEEP可防止肺不张发生,提高肺顺应性,降低氧耗量,调整通气血流比例,在设置PEEP压力时以PaO2上升而不影响心排血量及血压为佳;在A/C+PEEP通气模式治疗下,可显著提高肺泡及间质压力,缓解肺泡及间质水肿状态,降低肺毛细血管内渗出,促进肺泡表明活性物质生成,提高PaO2[6]。使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时,可选择气管切口和经口/鼻气管插管进行连接,均可达到相似的临床控制效果,但气管切开创伤较大,可重复性差,且治疗后并发症较多,为此临床建议采用经口/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65例患者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12.5±15.8)h,总治愈率为81.5%,不同人工气道的治愈率相似,但气管切开组并发症明显高于经口/鼻气管组。结果提示,对胸部外伤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在急症处理的同时,早期开展机械通气治疗,以此纠正缺氧症状,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对胸部外伤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积极急症处理的同时,及时行机械通气治疗,以此平衡通气血流比例,提高PaO2,改善临床症状,进而提高胸部损伤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黄晖,韦干,钟国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闭合性胸外伤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235-236
[2] 王双养.无创性压力控制通气对外伤引起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2):272
[3] 叶宏伟,郑峰.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连枷胸呼吸衰竭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46-48
[4] 张宏芳.无创通气在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67-368
[5] 蒋福初.严重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呼吸机治疗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4):795-796
[6] 郭显明.68例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经验报告[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3):49-50
[7] 黄常清,丁卫忠,王鹏航.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762-763
方法: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65例患者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12.5±15.8)h,总治愈率为81.5%,其中气管切开组和经口/鼻气管组治愈率分别为82.5%和8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切开组并发症为22.5%,明显高于经口/鼻气管组的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胸部外伤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积极急症处理的同时,及时行机械通气治疗,以此平衡通气血流比例,提高PaO2,改善临床症状,进而提高胸部损伤的治愈率。
关键词:胸部外伤 急性呼吸衰竭 临床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17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122-01
胸部外伤是临床常见损伤性疾病,其并发症较多,尤其是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可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为此加强胸部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临床抢救至关重要[1]。本文将对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救治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宗旨为降低临床病死率,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性支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5例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其中男41例,女24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5.2±2.3)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28例,高处坠落伤13例,刀刺伤11例,挤压伤8例,其他5例;均行胸部平片或CT检查确诊有严重胸廓损伤及肺挫伤,胸部外伤病情:广泛肺挫裂伤41例,血气胸36例,多发肋骨骨折及连枷胸32例,其他9例;均于胸部外伤48h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病,呼吸困难,明显紫绀,经常规鼻导管吸氧下检测SaO2<80%,PaO2<60mmHg,PaCO2<50mmHg,RR>30次/min,PaO2/FiO2<200mmHg,肺动脉楔压≤18mmHg。排除既往肺源性、心源性心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及其他系统功能障碍导致的急性呼吸衰竭。
1.2 方法。
1.2.1 急症处理方法。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气道分泌物及血凝块,减少呼吸肌消耗,并积极预防窒息;②立即给予鼻导管给氧或面罩给氧进行氧疗,通过增加FiO2改善缺氧状态;③积极手术处理胸外伤,血气胸充分引流,积极纠正低血容量性休克,积极处理多器官损伤,尤其是急性肺损伤者;④早期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呼吸兴奋剂治疗。
1.2.2 机械通气治疗。对上述处理急性呼吸衰竭仍得不到有效控制者,需立即实施机械通气治疗,均建立人工气道,本文研究的65例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行气管切开插管40例作为气管切开组,经口/鼻气管插管25例作为经口/鼻组,两组患者均采用E150型呼吸机辅助呼吸,通气模式为辅助/控制通气间歇性正压通气(A/C)+呼吸末正压通气(PEEP)。通气参数:FiO260%~80%,VT8~12ml/kg,呼吸频率16~20次/min,呼吸比为1∶1.5~2.0,PEEP为5~10cmH2O,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时阴影吗啡或安定静脉注射,并在呼吸机调控下迅速提高氧分压,改善低氧血症,且在治疗中,密切监测电解质及pH、PaO2、PaCO2,并根据检测结果适时调整呼吸机各项参数,待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后,缓慢降低PEEP及FiO2,待FiO2<40%,PEEP=0,且PaO2、PaCO2恢复正常时,调整呼吸模式为同步指令性呼吸(SIMV),随后再逐漸调整呼吸频率,待呼吸频率在2~6次/min时,转为自主气流供氧治疗,直至患者病情稳定,PaO2、PaCO2正常,且可自主呼吸及咳嗽后方可撤机。
1.3 观察指标。观察记录65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治愈率,并对比气管切开组与经口/鼻组的临床治愈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病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呼吸机辅助时间及临床疗效观察。65例患者呼吸机辅助时间12h~200h,平均(112.5±15.8)h,治愈53例(81.5%),死亡12例(18.5%),死因:多器官功能衰竭6例,合并颅脑外伤3例,肺栓塞1例、气管切开后并发大出血1例,失血休克1例。(详见表1)。
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气管切开组出现并发症9例(22.5%),分别为切口感染4例,大出血1例,气管狭窄3例,痰痂阻塞1例;经口/鼻气管组出现并发症2例(8%),分别为鼻出血1例,痰痂阻塞1例,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胸部外伤常因胸廓损伤及肺挫伤,造成局部疼痛、水肿、肺毛细血管广泛受损,进而增加呼吸道分泌物,且无法有效咳出,而堵塞呼吸道,降低肺顺应性及潮气量,若合并连枷胸则可能引起反常呼吸,而减少肺活量及功能残气量,进而在短期内易诱发急性呼吸衰竭[2]。胸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临床常表现为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且病情呈进行性进展,另外,呼吸次数升高,皮肤发绀,且血气分析检查提示,PaO2呈进行性下降,PaO2/FiO2失调[3]。
临床治疗以纠正缺氧症状为治疗原则,本文治疗中,在给予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积极处理原发病及多器官损伤等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立即给予机械通气治疗[4]。由于胸部外伤致急性呼吸衰竭主要是由于通气血流比例失调所致,为此机械通气治疗可针对病因治疗,尽快使PaO2上升至60mmHg以上,机械通气的辅助/控制通气间歇性正压通气模式(A/C)可消除异常呼吸,同时还可防止胸廓及胸腔发生改变,并保障胸壁稳定性[5];建立人工气道后可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解除气道阻塞,减少呼吸做功消化,防止呼吸机疲劳,且可改善气体交换;PEEP可防止肺不张发生,提高肺顺应性,降低氧耗量,调整通气血流比例,在设置PEEP压力时以PaO2上升而不影响心排血量及血压为佳;在A/C+PEEP通气模式治疗下,可显著提高肺泡及间质压力,缓解肺泡及间质水肿状态,降低肺毛细血管内渗出,促进肺泡表明活性物质生成,提高PaO2[6]。使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时,可选择气管切口和经口/鼻气管插管进行连接,均可达到相似的临床控制效果,但气管切开创伤较大,可重复性差,且治疗后并发症较多,为此临床建议采用经口/鼻气管插管建立人工气道[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65例患者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12.5±15.8)h,总治愈率为81.5%,不同人工气道的治愈率相似,但气管切开组并发症明显高于经口/鼻气管组。结果提示,对胸部外伤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应在急症处理的同时,早期开展机械通气治疗,以此纠正缺氧症状,降低死亡率。
综上所述,对胸部外伤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积极急症处理的同时,及时行机械通气治疗,以此平衡通气血流比例,提高PaO2,改善临床症状,进而提高胸部损伤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黄晖,韦干,钟国泽.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闭合性胸外伤致呼吸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2):235-236
[2] 王双养.无创性压力控制通气对外伤引起急性肺损伤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J].浙江创伤外科,2011,16(2):272
[3] 叶宏伟,郑峰.序贯机械通气策略治疗连枷胸呼吸衰竭的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46-48
[4] 张宏芳.无创通气在胸部外伤所致急性肺损伤的应用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4):367-368
[5] 蒋福初.严重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呼吸机治疗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4):795-796
[6] 郭显明.68例严重胸外伤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经验报告[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9,15(3):49-50
[7] 黄常清,丁卫忠,王鹏航.胸外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762-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