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为学生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数学;生活;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数学真正的能服务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心情舒畅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学习能力最强。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可以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共同研究,最终得出学习结论。
例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也可以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示意图。假设图书馆在学校的正东方向300米处,小明家在学校正北方向400米处,医院在学校的正南方向1200米处,车站在学校的正西方向1000米处。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后,教师再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逐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教法选择上要注重生活化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进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画框(面积分别为8平方分米和9平方分米),请学生比较、观察面积的大小。一开始学生之间会发生意见分歧,发现仅靠前面学习的观察法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并提出:“同学们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一句话激起了同学们的探索欲望,各种各样的想法都钻了出来,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因为我发现妈妈在计算房间大小的时候是用尺子量的”。有的说:“我把两本本子重合就能比较出大小,可以把这两个画框也重合比一比”。有的说:“可以用同样大小的纸片来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几个。”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把握时机,把画框反转过来,呈现出画有小方格的一面。在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的基础上数格子法也幸运诞生。同学们的思维得到发展,灵感得到激发,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知识应用上要浸透生活化
知识源于生活,现实生产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为学生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空间观念是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培养空间观念,可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例如,圆柱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结合圆柱侧面展开图可以让学生“制作圆柱形笔筒”,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张长方形硬纸,自己给笔筒配上一个底。通过制作活动,学生把原有的抽象认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体验,更加清楚、全面地认识了圆柱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活动,把空间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对几何形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后练习要体现生活化的特点
课后练习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和巩固教材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置课后练习时要注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尽量能够起到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探究与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测量自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算出客厅有多大面积。然后测量每块地砖的长度和宽度,同样计算出面积大小,最后计算出整个客厅共有多少块地砖,假设每块地砖50元,那么整个客厅的地砖一共要多少钱?在这样一个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复习了教材知识,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问题,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愿意走近数学,亲近数学,把数学引入实际生活,增强了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
【关键词】数学;生活;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一要求指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能使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用数学的思想思考生活,从而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有趣和有用。架设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数学真正的能服务于生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学好数学、培养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
一、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心情舒畅的情境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学习能力最强。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提供这样的思维环境,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可以大家一起来实践解决,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共同研究,最终得出学习结论。
例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也可以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示意图。假设图书馆在学校的正东方向300米处,小明家在学校正北方向400米处,医院在学校的正南方向1200米处,车站在学校的正西方向1000米处。学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后,教师再及时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逐步拓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二、在教法选择上要注重生活化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例如,在进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首先出示大小比较接近的两个画框(面积分别为8平方分米和9平方分米),请学生比较、观察面积的大小。一开始学生之间会发生意见分歧,发现仅靠前面学习的观察法已经难以解决问题。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并提出:“同学们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一句话激起了同学们的探索欲望,各种各样的想法都钻了出来,有的说:“可以用尺子量,因为我发现妈妈在计算房间大小的时候是用尺子量的”。有的说:“我把两本本子重合就能比较出大小,可以把这两个画框也重合比一比”。有的说:“可以用同样大小的纸片来摆一摆,看看可以摆几个。”教师则抓住学生回答问题的闪光点,把握时机,把画框反转过来,呈现出画有小方格的一面。在观察法、测量法、重叠法的基础上数格子法也幸运诞生。同学们的思维得到发展,灵感得到激发,达到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三、在知识应用上要浸透生活化
知识源于生活,现实生产生活中到处充满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为学生创设应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深化数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空间观念是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培养空间观念,可以充分利用好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建立空间观念。例如,圆柱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结合圆柱侧面展开图可以让学生“制作圆柱形笔筒”,要求每个同学准备一张长方形硬纸,自己给笔筒配上一个底。通过制作活动,学生把原有的抽象认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体验,更加清楚、全面地认识了圆柱侧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践活动,把空间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对几何形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课后练习要体现生活化的特点
课后练习是目前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和巩固教材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设置课后练习时要注意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尽量能够起到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他们的探究与创新意识,不断增强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了计算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下时间测量自家客厅的长度和宽度,算出客厅有多大面积。然后测量每块地砖的长度和宽度,同样计算出面积大小,最后计算出整个客厅共有多少块地砖,假设每块地砖50元,那么整个客厅的地砖一共要多少钱?在这样一个实践活动中,学生既复习了教材知识,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了实际生活问题,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使他们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愿意走近数学,亲近数学,把数学引入实际生活,增强了他们的数学运用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应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将数学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在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培养数学能力,并发展学生用数学眼光看待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使学生做到“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