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东莞市美术教育提倡利用乡土教本的大潮下,许多学校争相实验实施,大多只是做在表面的对本土建筑物的描绘上。要改变这样的景况,我想还得从根本上教育学生,引导他们了解家乡历史,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乡土情怀。于是,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多种渠道努力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一是了解家乡名人趣事,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二是探访本土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情怀;三是深入社区生态采风,陶冶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四是拜访当地书画名家,提高学生学习信心;五是利用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学生本土文化生活;六是结合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学生活动交流。通过实践,学生对家乡的历史与发展有了较深的了解,也喜欢用美术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表达出浓浓的乡土情结。
【关键词】乡土;美术资源;审美;情感;自豪感
乡土教本是教材的补充,利用好本土的美术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市美术教育方面,提倡利用乡土教本,增加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调查·分析
要利用好本土的美术资源,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情况,我对四(1)班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学生的几十张作业中主要是在美术教材中出现过的内容。如:有画爸爸和妈妈、老师和同学、足球和篮球运动、太空和海底等的内容,惟独没有描绘家乡的画。
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没有对本土文化产生浓厚情怀呢?究其原因有三:1.学校和社会对其教育不足,对本土历史文化及社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缺乏了解;2.学生本身对身边事物的漠视;3.教材缺少对本土文化的录入等方面,阻碍了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对策·实施
万江本土的美术资源,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传统的名胜古迹;二是现代建设的新人文景观;三是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
(一)了解家乡历史以及发展,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万江有着悠久和光辉的历史,于明朝天顺8年(1464年)立村,初日家租。清朝嘉慶二年(1779年)称万家租,因江河如网改称万江租,习惯上称为万江。勤劳、勇敢、智慧的万江人民创造了文明,留下了不少的文化遗产。如:金鳌洲塔;吕洞宾庙、何氏大宗桐、胡氏宗桐、谢氏宗饲和重光学杜等。改革开放之后,万江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受到关注建筑物更是层出不穷。如:华南MALL、高架桥等。我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和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土美术资源,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通过对万江的过去和现在的了解,学生感到自己是万江人、新莞人而自豪。
(二)探访本土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情感
多学生可能去过华南MALL游玩,却未必到过万江现存的古迹游玩。如果让学生了解万江古迹的来源、组成和它所蕴含的意义之后进行创作,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了解,而且也是一次接受乡土情感教育的大好机会。学生对古建筑很感兴趣,对金鳌洲塔进行了探访,然后把调查的结果填在《万江古迹探访表》上。我在探访的级别上打了五颗星(注:五颗星是发现级别最高的)这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探访发现获得了这么高的评价,都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通过这活动,每一位学生都比以前更了解万江了,也更爱万江了。
(三)深入社区生态采风,陶冶学生热爱生活情感
美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美。我经常以生态采风的形式,把美术课堂移到野外,让学生在游玩和采风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之美,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本土美术资源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领略新一代领导人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现代环保意识,促进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热爱生活,并为自己的家乡有如此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
(四)拜访当地书画名家,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万江人杰地灵,是东莞市乃至广东省著名的书画之乡、曲艺之乡。在书画方面出过杰出的人物,何为先生可谓诗、书、画三样皆通,书法独树一帜。何老先生十分关心家乡文化教育的发展,我得知他常回家乡大汾书画社讲学的消息,就组织学生去拜访何为老师,他亲身向学生们讲授自己的成长过程,传授学生绘画技法,让学生深受感动,立志也要成为一位艺术家,用自己的双手画出美丽的万江。
(五)利用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学生本土文化生活
万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在这些传统的节日上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每逢有利用传统节日活动时我就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比如:为打造万江端午节龙舟景的品牌,万江区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在万江河面举行的龙舟景,命名为“东莞市万江龙舟第一景”。群众在观看龙舟的同时,欣赏到一台精彩的体育与文艺相结合的演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每人绘画一幅万江龙舟景的图画,再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学生通过体验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从而,也大大丰富学生的本土文化生活。
三、成效·评价
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其他学科成绩明显提高。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有较强的意识去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物体的色彩、线条、构图、肌理等,能够说出自己对事物环境的感受,获得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学生感受和理解美术工艺的美感、功用和社会人文价值,从而热爱美术文化艺术,热爱本土文化资源,在下乡展出我们实验班同学的书画工艺设计作品时,赢得同行、家长的高度评价。
四、空间·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少皆知的“小马过河”的故事正是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以本土文化为载体的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无数个“试一试,就能过河”的机会。通过本土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有一股热爱家乡的乡土情感,使他们喜欢用美术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表达出那股浓浓的乡土情结。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杜时忠.人文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4]洪永山,邱建华.构建生活的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乡土;美术资源;审美;情感;自豪感
乡土教本是教材的补充,利用好本土的美术资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我市美术教育方面,提倡利用乡土教本,增加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激发其热爱家乡的情感。
一、调查·分析
要利用好本土的美术资源,首先要了解学生对本土文化的了解情况,我对四(1)班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学生的几十张作业中主要是在美术教材中出现过的内容。如:有画爸爸和妈妈、老师和同学、足球和篮球运动、太空和海底等的内容,惟独没有描绘家乡的画。
是什么原因使学生没有对本土文化产生浓厚情怀呢?究其原因有三:1.学校和社会对其教育不足,对本土历史文化及社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缺乏了解;2.学生本身对身边事物的漠视;3.教材缺少对本土文化的录入等方面,阻碍了学生认识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对策·实施
万江本土的美术资源,大致可归纳为三大类:一是传统的名胜古迹;二是现代建设的新人文景观;三是具有诗情画意的自然风光。
(一)了解家乡历史以及发展,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万江有着悠久和光辉的历史,于明朝天顺8年(1464年)立村,初日家租。清朝嘉慶二年(1779年)称万家租,因江河如网改称万江租,习惯上称为万江。勤劳、勇敢、智慧的万江人民创造了文明,留下了不少的文化遗产。如:金鳌洲塔;吕洞宾庙、何氏大宗桐、胡氏宗桐、谢氏宗饲和重光学杜等。改革开放之后,万江的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富裕,受到关注建筑物更是层出不穷。如:华南MALL、高架桥等。我通过放映录像、图片展示、多媒体电脑图形设计和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乡土美术资源,引导学生认识本地的民间美术,认识先辈们创造的珍贵美术文化,通过对万江的过去和现在的了解,学生感到自己是万江人、新莞人而自豪。
(二)探访本土名胜古迹,激发学生爱国爱乡情感
多学生可能去过华南MALL游玩,却未必到过万江现存的古迹游玩。如果让学生了解万江古迹的来源、组成和它所蕴含的意义之后进行创作,不仅加深了对作品的了解,而且也是一次接受乡土情感教育的大好机会。学生对古建筑很感兴趣,对金鳌洲塔进行了探访,然后把调查的结果填在《万江古迹探访表》上。我在探访的级别上打了五颗星(注:五颗星是发现级别最高的)这组学生看到了自己的探访发现获得了这么高的评价,都为自己的成功而高兴。通过这活动,每一位学生都比以前更了解万江了,也更爱万江了。
(三)深入社区生态采风,陶冶学生热爱生活情感
美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美。我经常以生态采风的形式,把美术课堂移到野外,让学生在游玩和采风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之美,实地搜集美术资料,写生和记日记,把亲身体会写下来。以培养学生考察研究本土美术资源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领略新一代领导人规划建设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树立现代环保意识,促进他们进一步了解社会、热爱生活,并为自己的家乡有如此秀美的自然景色而感到自豪。
(四)拜访当地书画名家,提高学生学习信心
万江人杰地灵,是东莞市乃至广东省著名的书画之乡、曲艺之乡。在书画方面出过杰出的人物,何为先生可谓诗、书、画三样皆通,书法独树一帜。何老先生十分关心家乡文化教育的发展,我得知他常回家乡大汾书画社讲学的消息,就组织学生去拜访何为老师,他亲身向学生们讲授自己的成长过程,传授学生绘画技法,让学生深受感动,立志也要成为一位艺术家,用自己的双手画出美丽的万江。
(五)利用传统节日活动,丰富学生本土文化生活
万江有许多传统的节日,在这些传统的节日上有丰富多彩的活动,于是每逢有利用传统节日活动时我就让学生进行绘画创作。比如:为打造万江端午节龙舟景的品牌,万江区将每年农历五月初一在万江河面举行的龙舟景,命名为“东莞市万江龙舟第一景”。群众在观看龙舟的同时,欣赏到一台精彩的体育与文艺相结合的演出。学生通过仔细观察,每人绘画一幅万江龙舟景的图画,再把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公开展示。学生通过体验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从而,也大大丰富学生的本土文化生活。
三、成效·评价
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明显提高,学生的其他学科成绩明显提高。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有较强的意识去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物体的色彩、线条、构图、肌理等,能够说出自己对事物环境的感受,获得初步的审美鉴赏能力。学生感受和理解美术工艺的美感、功用和社会人文价值,从而热爱美术文化艺术,热爱本土文化资源,在下乡展出我们实验班同学的书画工艺设计作品时,赢得同行、家长的高度评价。
四、空间·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老少皆知的“小马过河”的故事正是说明了实践的重要性。以本土文化为载体的美术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无数个“试一试,就能过河”的机会。通过本土美术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有一股热爱家乡的乡土情感,使他们喜欢用美术的形式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表达出那股浓浓的乡土情结。
参考文献:
[1]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
[2]张桂木.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杜时忠.人文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
[4]洪永山,邱建华.构建生活的课堂.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