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因此,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要向学生渗透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品质。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数学逐渐显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可以对课堂教学给予强有力的辅助,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简化数学的计算与推理,加速信息的处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新时期,素质教育已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应试教学,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新课程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与帮助。高中教学改革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尤为显著,新课程下,许多教师仍然坚持以往的教学模式,秉持经验主义。“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传统高中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教师忽略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一味地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和学习方法的僵化。许多教师片面地强调数学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对一些不必要的题目进行运算,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教师不再是一个“灌输者”而是一个“引导者”,“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早已成为过去,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学习才是关键。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1.从生活中举例,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贴近生活的课堂才是最亲切。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平面角》时,举例:打开门时,门扇和门框所形成的角;在铁路、公路旁,为防止山体滑坡,常用石块修筑护坡斜面,并使护坡斜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用,必须使水坝面与水平面成适当角度等。又如:讲《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时,我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一些例子,“大桥的桥柱与水面”、“旗杆与地面” 、“军人与地面”等,接着再让学生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举例,学生们便纷纷举出了好多的例子,这时我提出“如何判定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呢?”展开新课。在必修三讲到《用样本估计总体》这节课时,我举出例子:“当你炒菜时,如何品尝菜的味道?”很多学生踊跃回答“尝一口不就知道了”,我又问道:“这是大家几乎都经历过的,可大家知道用了数学中的什么知识吗?”通过从周围生活中举例,使得原本难以理解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生慢慢感觉到数学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让学生重新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生积极探究,产生学习兴趣
实践操作,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通过观察、测量计算、归纳等方式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在讲《椭圆的定义》时,要求学生拿出两个图钉和一段子,将绳子两端固定在图钉上,用笔绕绳子画图形,一个漂亮的椭圆出现了。这时我提出:“为啥画出的不是圆或是其他图形,那圆上的点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有啥关系?”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易得出椭圆上的点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即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自由发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他们享受到探索新知识的快乐。
3.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核心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都由教师主导。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学生在教学结构中的主体地位。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很容易忽视学生对教材的思维认识。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做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在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等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后的教材编写方面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编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做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有重要作用。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但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于学生个人的努力,可以通过小组团队的合作。主体性和合作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数学课堂如果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才是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彼此合作又相互竞争,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理论应用能力也在合作中得到提高。良性的竞争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4.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始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4.1创设游戏情境。例如:在讲《概率的意义》这节课时,我带着自制的一个装有十个红球、五个绿球、两个蓝球、一个黄球的不透明纸筒、还有一堆诱人的礼品走进教室时,学生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我便说道:“快来抽奖了,一次一元,礼品大赠送!”游戏规则是:抽到红球的获价值一元的笔筒一个外加一次抽奖机会;抽到绿球的可获得价值三元的一支笔;抽到蓝球的可获价值五元的笔记本;抽到黄球的可获价值十元的手袋一个。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我要抽到笔记本和手袋”,“就算运气最差也可以拿一个笔筒,也不吃亏”……学生们踊跃参加,我请了举手在前十名的同学来有放回的抽奖,结果所有人都获奖,但却没有一个人拿走笔记本和手袋,原来中大奖的机会(概率)这么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概率的意义,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学得生动活泼、高效。
4.2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故事情境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给它赋予一定的故事背景,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等比数例前n项和》时,我给出了这样一个古代故事:“有位大臣立了大功,国王想要奖赏大臣,大臣向国王提出要求,将旗盘第一格放一两黄金,第二格放二两,第三格放上四两,依次到第64格全部黄金作为奖赏,国王很高兴的答应了。结果有两种:要么国王实现他的承诺要么大臣因提出无理要求而被砍头。”学生们各持己见,我又提出:“每个人必须选择一种,输的同学要集体给赢的同学唱首歌。”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或许因怕唱歌,或许因想赢。当同学们知道结果时,有个同学大声地说:“下次我一定赢,让你们给我唱歌”。结果输与赢的同学差不多各占一半,输的同学集体给赢的同学唱了首“爱拼才会赢”,这节课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
【关键词】创新能力思维品质创造性思维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高中数学逐渐显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可以对课堂教学给予强有力的辅助,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方法。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对于高中数学的教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简化数学的计算与推理,加速信息的处理,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一、高中数学教学现状
新时期,素质教育已开始逐渐取代传统的应试教学,新课程的改革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但新课程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支持与帮助。高中教学改革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尤为显著,新课程下,许多教师仍然坚持以往的教学模式,秉持经验主义。“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传统高中教学方法的最大弊端,教师忽略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思考,一味地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降低和学习方法的僵化。许多教师片面地强调数学的计算能力,要求学生对一些不必要的题目进行运算,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新课改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教师不再是一个“灌输者”而是一个“引导者”,“一言堂”的教学方法早已成为过去,师生相互促进,共同学习才是关键。
二、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探析
1.从生活中举例,通俗易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贴近生活的课堂才是最亲切。例如:在讲《二面角的平面角》时,举例:打开门时,门扇和门框所形成的角;在铁路、公路旁,为防止山体滑坡,常用石块修筑护坡斜面,并使护坡斜面与水平面成适当的角度;修筑水坝时为了使水坝坚固耐用,必须使水坝面与水平面成适当角度等。又如:讲《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时,我给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一些例子,“大桥的桥柱与水面”、“旗杆与地面” 、“军人与地面”等,接着再让学生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举例,学生们便纷纷举出了好多的例子,这时我提出“如何判定一条直线与平面垂直呢?”展开新课。在必修三讲到《用样本估计总体》这节课时,我举出例子:“当你炒菜时,如何品尝菜的味道?”很多学生踊跃回答“尝一口不就知道了”,我又问道:“这是大家几乎都经历过的,可大家知道用了数学中的什么知识吗?”通过从周围生活中举例,使得原本难以理解的概念、定理、公式等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学生慢慢感觉到数学其实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让学生重新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2.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生积极探究,产生学习兴趣
实践操作,就是创造条件让学生直接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通过观察、测量计算、归纳等方式探索知识,发现真理。
在讲《椭圆的定义》时,要求学生拿出两个图钉和一段子,将绳子两端固定在图钉上,用笔绕绳子画图形,一个漂亮的椭圆出现了。这时我提出:“为啥画出的不是圆或是其他图形,那圆上的点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有啥关系?”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易得出椭圆上的点到两个固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即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在充裕的时间内,自由发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他们享受到探索新知识的快乐。
3.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核心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都由教师主导。素质教育发展到今天,人们才逐渐认识到学生在教学结构中的主体地位。高中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很容易忽视学生对教材的思维认识。表现为:教师权威高于一切,对学生要求太严太死;课堂气氛紧张、沉闷,缺乏应有的活力;形成了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单一教学模式,违背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需要做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现在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理论应用能力等能力的培养。新课改后的教材编写方面是由易到难、层层递进的编制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这样做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眼界有重要作用。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但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局限于学生个人的努力,可以通过小组团队的合作。主体性和合作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数学课堂如果让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才是它存在的主要目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彼此合作又相互竞争,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都得到了充分地发展,理论应用能力也在合作中得到提高。良性的竞争对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4.创设情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创设情境就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始终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4.1创设游戏情境。例如:在讲《概率的意义》这节课时,我带着自制的一个装有十个红球、五个绿球、两个蓝球、一个黄球的不透明纸筒、还有一堆诱人的礼品走进教室时,学生的目光一下子集中过来。我便说道:“快来抽奖了,一次一元,礼品大赠送!”游戏规则是:抽到红球的获价值一元的笔筒一个外加一次抽奖机会;抽到绿球的可获得价值三元的一支笔;抽到蓝球的可获价值五元的笔记本;抽到黄球的可获价值十元的手袋一个。学生纷纷讨论起来,“我要抽到笔记本和手袋”,“就算运气最差也可以拿一个笔筒,也不吃亏”……学生们踊跃参加,我请了举手在前十名的同学来有放回的抽奖,结果所有人都获奖,但却没有一个人拿走笔记本和手袋,原来中大奖的机会(概率)这么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理解概率的意义,使学生更深的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学习好数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可以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乐中学”,“学中乐”,学得生动活泼、高效。
4.2创设故事情境。创设故事情境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给它赋予一定的故事背景,使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讲《等比数例前n项和》时,我给出了这样一个古代故事:“有位大臣立了大功,国王想要奖赏大臣,大臣向国王提出要求,将旗盘第一格放一两黄金,第二格放二两,第三格放上四两,依次到第64格全部黄金作为奖赏,国王很高兴的答应了。结果有两种:要么国王实现他的承诺要么大臣因提出无理要求而被砍头。”学生们各持己见,我又提出:“每个人必须选择一种,输的同学要集体给赢的同学唱首歌。”学生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或许因怕唱歌,或许因想赢。当同学们知道结果时,有个同学大声地说:“下次我一定赢,让你们给我唱歌”。结果输与赢的同学差不多各占一半,输的同学集体给赢的同学唱了首“爱拼才会赢”,这节课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