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纳米药物的靶向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fuhai59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纳米药物的靶向作用以及纳米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以及我国近年来纳米技术在医疗上的研究与进展。纳米技术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前卫的科学技术,在各大领域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且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目前,医学界也在实施纳米技术治疗。纳米技术主要是通过使分子团、原子团、分子、原子重新的排列组合,合成新的物质的一门科学技术[1]
  关键词:纳米药物 医学治疗 靶向作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7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14-01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纳米技术渐渐的在各行各业的领域中应用发展起来,例如:食品、建材、化工、纺织等。纳米技术除了在以上几方面被广泛的应用之外,也在医学的领域被广泛的使用,并且在医学领域受到了高度重视,当前,已有不少药物通过纳米技术的合成成功的研究出了新的纳米药物。纳米药物的优点在于能够改善药物溶解的溶解度,延长药物的疗效时间,提高生物利用度和实现靶向治疗[2]。纳米药物的靶向作用前景是非常的广阔的,且受到广泛的重视。通过纳米技术的合成可以给药物的输送提供新的输送方式和输送途径。纳米技术的合成药物可以进行局部的定向治疗,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纳米技术能够显示患者体内的靶向性,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本文将对纳米药物的靶向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作出一定的叙述。
  1 治疗疾病时纳米药物的应用
  纳米药物与常规的药物比起来具有更多的优点,例如:颗粒小、吸附能力强、催化效率高、活性中心多等,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的载体,能够改善药物的难溶性。
  对于蛋白质与多肽类的药物,在口服后很容易被胃酸所破坏,在肠胃中过早的进行了分解,不能使患者得到好的吸收。目前,医院对于多肽类和蛋白质都是采取静脉注射的方法给患者治疗。但是,注射蛋白质跟多肽经常会让患者感觉到不适,并且所需的经费也是相当高。对于此类问题,纳米药物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难题,只要将VitB12或者是叶酸修饰过的纳米粒子与药物结合,这样不仅可以避免药物在肠道中过早的分解,还能够促进药物在人体内的疗效,从而增加了患者自身对药物的吸收程度。纳米技术不仅可以通过口服还可以通过注射等途径来给患者输送。
  纳米药物的总表面积比普通的药物大,而且药物溶解速度也比普通药物要高。纳米药物提高了生物利用度,减少了药物的服用和注射计量,减轻了甚至消除了一些药物对患者所造成的副作用。对纳米药物进行靶向的引导,有利于攻击目标提高药物的利用率,在保证药物药效的前提下,有效的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3]
  药物的靶向性是指药物可以高选择的分布于作用对象,提高治疗效果。纳米药物的靶向性可以分为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物理靶向。被动靶向是通过减少药物在非靶向的部位聚集以此来增加靶部位的药物浓度。主动靶向是利用抗原、抗体、受体三个方面结合,从而使得药物能够达到特异性的部位。
  2 纳米药物在治疗上的应用
  纳米药物在治疗中的研究是当前最大的热点,对于疾病的治疗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类疾病上。第一,基因改性治疗,所谓的基因改性治疗就是将遗传物质导入细胞或者人体组织的治疗。采用纳米材料作为基因传递的系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新时期的纳米技术基因治疗是目前最有发展潜力的治疗手法之一。第二,对于癌症治疗,医院多半都是采用纳米技术来控制治疗的。利用纳米技术设计出识别癌细胞的设备,而这种设备还具有一定的特性,能够识别分子的浓度,在第一时刻发现癌细胞将其杀死。
  3 医学上所应用到的纳米材料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纳米技术渐渐出现在各个领域。在医学的领域中,纳米技术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检验诊断中应用的纳米材料最多,目前,医院科室的诊断仪器各式各样,在医疗水平飞速发展的过程中,纳米材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在诊断中使用了纳米材料的主要有利用纳米材料跟踪生物体内的活动,对于积累在生物体内的元素和即将要排除体内的元素做出有效性的判断;其次,利用纳米颗粒极高的传感灵敏效应对各种疾病进行早期的诊断;最后,利用纳米材料的独特之处取辅助治疗。
  4 纳米药物的不良反应
  纳米材料给肿瘤的诊断治疗带来了新的机遇,展示出诱人的美好前景。但是,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纳米材料,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纳米材料的新特性对生产者、消费者、公共场所与环境可以引起新的危险。一些纳米材料显示出毒性特征,特别是纳米材料与人体或环境相互作用的后果还不清楚。这些危险与不确定性高度提示纳米技术应该被视作为双刃剑,在纳米材料被加工成商业化产品之前,应充分研究其生物学效应、作用机制及其毒性的消除措施,为合理利用纳米材料奠定理论基础[4]
  5 结束语
  纳米技术已经被医疗广泛的使用,通过纳米药物能够促进药物的吸收、加快药物的溶解、增强活血活性、可以通过生物体内各种屏障、控制药物释放的速度等许多优点。纳米技术主要是通过使分子团、原子团、分子、原子重新的排列组合成新的药物。纳米技术与现代医学相结合,更好的提供了治疗的方式与手段,为医学研究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在医学研究上取得了相对显著的效果[4]。虽然目前纳米技术的广泛使用给医学上提供了很多方便之处,但是,纳米技术仍然需要对药物的安全性进行更进一步的提高和改善。对于医学研究,还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给予证实。这不仅仅是提高纳米技术,也是对研究人员的提高,因此,纳米技术与研究人员对纳米药物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的提高与创新,以便研究出更先进的纳米药物。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成熟,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中,临床的不断试验中,纳米治疗将变得更加的快速、效率更高、诊断更准确、治疗效果更明显等。同时有效的提高了疾病的治疗效果,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减少了药物本身对患者的副作用,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加大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蔡波涛,薛大权.靶向长效纳米粒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数理医药学杂志,2009,22(1):83-84
  [2]彭坤,甘晓玲,段巧玲.等.智能纳米材料在细胞水平治疗疾病时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9):763-5766
  [3]曹献英,杜晶晶.纳米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J].医学综述,2009,15(7):969-971
  [4]彭坤,甘晓玲,段巧玲,等.智能纳米材料在细胞水平治疗疾病时的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9,13(29):5763-5766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氨磺必利联合氟伏沙明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  方法:将100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氨磺必利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和对照组(单用氨磺必利治疗),疗程12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证明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匹配性相对较好。  1.2
期刊
摘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在直、结肠癌诊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  方法:选取常州市肿瘤医院2009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直、结肠癌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分析其诊断价值。  结果:所有患者中,7例为乙状结肠癌,4例为直肠癌,17例为升结肠癌,2例为降结肠癌;17例为肿块型,5例为侵润性,8例为溃疡型;4例为黏液腺癌,22例为腺癌,3例为乳头状腺癌,1例为类癌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糖尿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入选标准依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对于血糖的控制不够理想,排除掉有严重的眼、脑、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急性并发症。采用药物给药方案(PPT方案)。  结果:治疗后空腹指尖血糖和餐后2h指尖血糖以及睡前和HbAlc的指标有显著下降,相比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制指数保持正常,没有发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机理,进而提出慢性支气管炎的西医治疗、预后及预防措施,以降低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 治疗与预防 控制感染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6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06-01  随着年龄的提高,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会发生变化,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恢复仪对产妇产后恢复效果的影响。  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接收的94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7例予以常规产后恢复干预,研究组47例予以恢复仪产后恢复,并分析两组患者干预期间相关情况。  结果:研究组干预后泌乳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排气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干预后尿潴留与宫底高度情况明显优于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肥胖2型糖尿病采用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与参考组(西格列汀)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空腹胰岛素等指标变化,对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优于参考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几种不同方法治疗妇科附件临床效果进行对比。  方法:选取笔者进修所在医院妇产科收治的56例附件炎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临床资料,并分为一组和二组。一组给予宫腔镜治疗,二组给予腹腔镜治疗,对比分析患者的治疗情况。  结果:通过统计和分析,发现两组数据没有显著差异,一组与二组的治疗率基本相同。  结论:宫腔镜和腹腔镜都可以用于妇科附件炎症治疗。但各有侧重,疗效各异,临床应具体情况选择应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价值。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做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空腹血糖的监测的患者180例为本次活动的研究对象。分析探讨患者的体检资料。本次研究活动分为两个三个阶段,分别对患者首次体检和三个月以及六个月的HbAc糖尿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阳性进行预测。  结果:观察结果显示,患者首次体检和三个月以及六个月期间的HbAc敏感性、阳性预测以及特异性分别为:91.23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新生儿卡介苗的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进一步规范卡介苗的接种操作技术。  方法:对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5月28日出生,卡介苗接种后满12周的儿童进行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观察卡痕,计算阳转率。  结果:共进行PPD试验99例,72小时后查验95例,阳性人数77例,阳性率81.05%,结素反应均径8.22mm,并对所有接受PPD试验的儿童均查验卡痕,卡痕率94.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50例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次5Hz高频RTMS治疗,在治疗前及4周末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量、抑郁量评定。  结果: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周末HAMA及HAMD评分明显降低(P10分,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12分。入组前2周未用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