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对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50例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次5Hz高频RTMS治疗,在治疗前及4周末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量、抑郁量评定。
结果: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周末HAMA及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
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 酒依赖 焦虑 抑郁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7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11-02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目前正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对重症抑郁、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疗效。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研究也已广泛开展,但对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少有报道。本研究选择神经功能缺损为中度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状态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低频RTMS对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系统治疗的焦虑抑郁的患者150例,以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诊断标准;焦虑量表(HAMA)>10分,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12分。入组前2周未用过其他抗抑郁和抗焦虑药,如用过则需2周清洗期,清洗期末再行HAMD、HAMA 评定;经急性期治疗后病情处于恢复期;无严重躯体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入组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研究的意义、具体实施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入组患者抛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0.62±6.35)岁,平均病程(28.41±12.35)个月,平均受教育程度(11.36±2.13)年,农民10名,工人10名,公务员5名;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8.35±8.69)岁,平均病程(23.68±12.98)个月,平均受教育程度(13.65±1.97)年,农民10名,工人1名,公务员5名。
1.2 方法。25例患者均接受系统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视病情调整药物的剂量。研究组在系统治疗基础上,给予5Hz高频RTMS刺激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磁场强度为110%静息阈值,每序列20次脉冲,每次80个序列,序列间隔10s,每周2次,共4W。对照组给予模拟重复经颅磁刺激。入组前和治疗第4周末评定HAMA、HAMD。所有评定者均为精神科专业医师,经过统一培训一致性测试Kappa值0.86。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医药费来源、实验室检查等显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这些方面有良好可比性。第4周末,两组均有1例因出院自行脱落。25例研究组患者中有抑郁症状5例(18.85%),焦虑症状6例(23.52%),抑郁及焦虑症状并存14例(57.93%);25例对照组有抑郁症状4例(15.64%),焦虑症状9例(29.67%),抑郁及焦虑症状并存12例(54.69%)。两组间差异经X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的HAMA、HAMD 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4周末时HAMA、HAMD 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较入组时明显降低;而对照组4周末时的HAMA、HAMD 总分与入组时相比却无明显变化,见表1。
3 讨论
在物质依赖行为发展过程中,前额叶皮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评估奖赏阈值后,调节渴求度。有研究表明,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的活性、数量与前额叶皮层区域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这说明了多巴胺的异常可以影响物质依赖的形成,并强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RTMS可能是通过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改善患者的前额叶背外侧区功能,增强纹状体和中脑边缘系统区域的多巴胺释放,提高患者血清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研究表明,不管是低频还是高频rTMS对焦虑抑郁症都有显著的疗效,且疗效基本相当。本试验应用高频rTMS对焦虑抑郁患者治疗4周后发现,rTMS可显著降低HAMA、HAMD 评分,与对照组及较入组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也从实践上证明了这一点。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rTMS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安全性上,个别患者在刺激强度高时会出现一过性的头痛,调整治疗强度后即好转,rRTMS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因此我们认为,在适时调整刺激强度的前提下,rRTMS治疗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方征宇.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时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2012
[2]张瑞玲.海洛因成瘾易感性与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转运体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
方法:选取50例焦虑抑郁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及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6次5Hz高频RTMS治疗,在治疗前及4周末对所有患者进行焦虑量、抑郁量评定。
结果: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4周末HAMA及HAMD评分明显降低(P<0.01)。
结论: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能改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症状。
关键词:经颅磁刺激 酒依赖 焦虑 抑郁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71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11-02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新的神经电生理技术,目前正逐渐应用于临床治疗,对重症抑郁、帕金森病和精神分裂症有很好的疗效。在脑卒中患者的应用研究也已广泛开展,但对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效果少有报道。本研究选择神经功能缺损为中度的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伴有焦虑抑郁状态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低频RTMS对焦虑抑郁状态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入住我院接受系统治疗的焦虑抑郁的患者150例,以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的诊断标准;焦虑量表(HAMA)>10分,抑郁量表(HAMD,17项版本),评分>12分。入组前2周未用过其他抗抑郁和抗焦虑药,如用过则需2周清洗期,清洗期末再行HAMD、HAMA 评定;经急性期治疗后病情处于恢复期;无严重躯体疾病及脑器质性疾病。入组前详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本研究的意义、具体实施过程及有关注意事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入组患者抛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0.62±6.35)岁,平均病程(28.41±12.35)个月,平均受教育程度(11.36±2.13)年,农民10名,工人10名,公务员5名;对照组25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48.35±8.69)岁,平均病程(23.68±12.98)个月,平均受教育程度(13.65±1.97)年,农民10名,工人1名,公务员5名。
1.2 方法。25例患者均接受系统的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视病情调整药物的剂量。研究组在系统治疗基础上,给予5Hz高频RTMS刺激患者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磁场强度为110%静息阈值,每序列20次脉冲,每次80个序列,序列间隔10s,每周2次,共4W。对照组给予模拟重复经颅磁刺激。入组前和治疗第4周末评定HAMA、HAMD。所有评定者均为精神科专业医师,经过统一培训一致性测试Kappa值0.86。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的标准。
2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婚姻状况、经济收入、医药费来源、实验室检查等显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在这些方面有良好可比性。第4周末,两组均有1例因出院自行脱落。25例研究组患者中有抑郁症状5例(18.85%),焦虑症状6例(23.52%),抑郁及焦虑症状并存14例(57.93%);25例对照组有抑郁症状4例(15.64%),焦虑症状9例(29.67%),抑郁及焦虑症状并存12例(54.69%)。两组间差异经X2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时的HAMA、HAMD 总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在4周末时HAMA、HAMD 总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较入组时明显降低;而对照组4周末时的HAMA、HAMD 总分与入组时相比却无明显变化,见表1。
3 讨论
在物质依赖行为发展过程中,前额叶皮层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在评估奖赏阈值后,调节渴求度。有研究表明,纹状体多巴胺D2受体的活性、数量与前额叶皮层区域功能的变化密切相关,这说明了多巴胺的异常可以影响物质依赖的形成,并强化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RTMS可能是通过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区,改善患者的前额叶背外侧区功能,增强纹状体和中脑边缘系统区域的多巴胺释放,提高患者血清中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障碍。研究表明,不管是低频还是高频rTMS对焦虑抑郁症都有显著的疗效,且疗效基本相当。本试验应用高频rTMS对焦虑抑郁患者治疗4周后发现,rTMS可显著降低HAMA、HAMD 评分,与对照组及较入组时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也从实践上证明了这一点。总之,本研究结果显示,rTMS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在安全性上,个别患者在刺激强度高时会出现一过性的头痛,调整治疗强度后即好转,rRTMS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因此我们认为,在适时调整刺激强度的前提下,rRTMS治疗焦虑抑郁患者,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方征宇.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运动诱发电位皮质潜伏时和中枢运动传导时间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2012
[2]张瑞玲.海洛因成瘾易感性与腹侧被盖区多巴胺转运体的关系[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