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性糖尿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入选标准依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对于血糖的控制不够理想,排除掉有严重的眼、脑、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急性并发症。采用药物给药方案(PPT方案)。
结果:治疗后空腹指尖血糖和餐后2h指尖血糖以及睡前和HbAlc的指标有显著下降,相比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制指数保持正常,没有发现严重的低血糖。
结论:老年人一定要对餐后血糖的控制给予重视,尽量减少血糖波动情况的发生,来防止发生低血糖。
关键词:老年 糖尿病 临床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6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07-02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患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都是2型糖尿病,其异质性很大,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要以个体化处理。对于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用药后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现在整理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0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为12例,女性为8例;平均年龄80岁;病程10-20年,平均15.5年。空腹静脉血糖大于等于11mmol/L或餐后2h指尖血糖大于等于15mmll/L.而这些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都没有严重的眼、脑、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既没有感染也没有外科疾患等急性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这些患者都是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来进行饮食的控制和运动的控制,而且制定了统一的饮食和运动单,而且也尽量给这些老年患者实施统一的饮食和运动。在进行测验时这些老年患者都测定了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等,期间实行3次/d给药方案(PPT方案)治疗。根据这些患者的降糖药物在体内的蓄积效应和这些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他们的体重等情况来确定现在的用药的剂量。在这些患者的临床用药期间,一定要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体化的调整,根据患者血糖测量结果来随时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如果患者有低血糖的反应时一定要随时监测血糖。随后每5天就要监测一天的7次血糖,还要记录下当时的不良反应和严重高血糖、低血糖的情况。对于疗效的判定:空腹指尖血糖小于等于8.0mmol/L,餐后2h指尖血糖小于等于10.0mmol/L,符合了这两个数据的才算达标。如果血糖小于等于4.0mmol/L或不算伴有低血糖的症状,也是需要及时纠正的低血糖症状,还需要对患者连续观察8-12周。
1.3 统计学方法:一般都是应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 13.0统计软件),其中的各项参数都是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而治疗前后的比较则用t检验,以P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临床药物的作用,这些患者在治疗以后空腹指尖血糖有着明显下降,而餐后2h指尖血糖也有显著下降,而且睡前以及AbAlc的指标都有了明显的下降。把这些患者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见表1,这些患者的体重指数保持以前,而且也没有低血糖的症状发生。
3 讨论
在对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一定要认识到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而每位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医师在给老年患者用药时要询问清楚病历和对药物有否过敏史,要慎重的选择药物,尽可能的定制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也应该更好的指导患者用药,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药物治疗有效的基础就是依从用药,所以一定要重视用药的依从性。对于现在的这些患者,都是老龄化的老人,他们的记忆力减退,在生活中的资历能力也相应的下降,很可能对于自身所患有的疾病,和对于疾病的治疗方法了解的相对匮乏,常常会忘记了吃药,也有时会不按医师所叮嘱的剂量去服用,所以医师在选择用药方案时要尽可能的简单一些,对于用药的品种,和用药的次数都要相对的减少,用药的时间尽量在同一个时间,同时在用药之前要和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交代仔细,详细告知所患的疾病和用药的一些知识。对于那些文化程度低,有些脑力不足的老年性患者,更加要耐心去关注去指导他们用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让患者以及家属重复用药的方法和一些必须要知道的注意事项,一直到确实了全部清楚为止。此外还有叮嘱患者家属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不要有漏服的情况和吃错药或多吃少吃药的情况发生。医师要及时总结检查患者用药的实际情况,以便进行适时的调整,来达到相当满意的治疗效果。
4 结论
通过以上临床实践用药也为了实现HbAlc的达标,证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说来,为了能更好的改善HbAlc和餐前、餐后的血糖水平,就应该减少老年患者的血糖波动,而在昼夜患者的血糖波动也不可忽视,从而使有效控制老年患者的餐后血糖就变的尤为重要。虽然,基础加餐的方案可以同时控制老年患者的餐前和餐后的血糖,也能够很好的降低HbAlc的水平,但是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还是不希望给他们注射太多次数的胰岛素,他们更期待能够接受更少的胰岛素注射次数。所以为了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痛苦,日后的医疗改进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陈敏章,邵丙扬,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153-4257
[2]许士凯,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08):984-986
[3]陈莉娜.降糖方法治疗糖尿病60例的临床疗效 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6):7714
方法:选取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0例,入选标准依据1999年WHO诊断标准,对于血糖的控制不够理想,排除掉有严重的眼、脑、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急性并发症。采用药物给药方案(PPT方案)。
结果:治疗后空腹指尖血糖和餐后2h指尖血糖以及睡前和HbAlc的指标有显著下降,相比较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制指数保持正常,没有发现严重的低血糖。
结论:老年人一定要对餐后血糖的控制给予重视,尽量减少血糖波动情况的发生,来防止发生低血糖。
关键词:老年 糖尿病 临床体会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164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107-02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患糖尿病的患者越来越多,而且大多数都是2型糖尿病,其异质性很大,合理用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所以对老年糖尿病的治疗要以个体化处理。对于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用药后治疗的效果进行总结,现在整理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10年2月-2012年2月诊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20例,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性为12例,女性为8例;平均年龄80岁;病程10-20年,平均15.5年。空腹静脉血糖大于等于11mmol/L或餐后2h指尖血糖大于等于15mmll/L.而这些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都没有严重的眼、脑、心、肝、肾等脏器病变,既没有感染也没有外科疾患等急性并发症。
1.2 治疗方法:这些患者都是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来进行饮食的控制和运动的控制,而且制定了统一的饮食和运动单,而且也尽量给这些老年患者实施统一的饮食和运动。在进行测验时这些老年患者都测定了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等,期间实行3次/d给药方案(PPT方案)治疗。根据这些患者的降糖药物在体内的蓄积效应和这些患者的血糖水平以及他们的体重等情况来确定现在的用药的剂量。在这些患者的临床用药期间,一定要根据血糖监测水平进行个体化的调整,根据患者血糖测量结果来随时调整胰岛素的使用剂量,如果患者有低血糖的反应时一定要随时监测血糖。随后每5天就要监测一天的7次血糖,还要记录下当时的不良反应和严重高血糖、低血糖的情况。对于疗效的判定:空腹指尖血糖小于等于8.0mmol/L,餐后2h指尖血糖小于等于10.0mmol/L,符合了这两个数据的才算达标。如果血糖小于等于4.0mmol/L或不算伴有低血糖的症状,也是需要及时纠正的低血糖症状,还需要对患者连续观察8-12周。
1.3 统计学方法:一般都是应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SPSS 13.0统计软件),其中的各项参数都是以均数±标准差X±S来表示。而治疗前后的比较则用t检验,以P小于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临床药物的作用,这些患者在治疗以后空腹指尖血糖有着明显下降,而餐后2h指尖血糖也有显著下降,而且睡前以及AbAlc的指标都有了明显的下降。把这些患者与治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见表1,这些患者的体重指数保持以前,而且也没有低血糖的症状发生。
3 讨论
在对老年性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一定要认识到老年人的个体差异很大,而每位患者对药物的反应也有所不同。医师在给老年患者用药时要询问清楚病历和对药物有否过敏史,要慎重的选择药物,尽可能的定制个体化的给药方案,也应该更好的指导患者用药,从而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药物治疗有效的基础就是依从用药,所以一定要重视用药的依从性。对于现在的这些患者,都是老龄化的老人,他们的记忆力减退,在生活中的资历能力也相应的下降,很可能对于自身所患有的疾病,和对于疾病的治疗方法了解的相对匮乏,常常会忘记了吃药,也有时会不按医师所叮嘱的剂量去服用,所以医师在选择用药方案时要尽可能的简单一些,对于用药的品种,和用药的次数都要相对的减少,用药的时间尽量在同一个时间,同时在用药之前要和患者以及患者的家属交代仔细,详细告知所患的疾病和用药的一些知识。对于那些文化程度低,有些脑力不足的老年性患者,更加要耐心去关注去指导他们用药,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让患者以及家属重复用药的方法和一些必须要知道的注意事项,一直到确实了全部清楚为止。此外还有叮嘱患者家属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不要有漏服的情况和吃错药或多吃少吃药的情况发生。医师要及时总结检查患者用药的实际情况,以便进行适时的调整,来达到相当满意的治疗效果。
4 结论
通过以上临床实践用药也为了实现HbAlc的达标,证明空腹和餐后血糖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说来,为了能更好的改善HbAlc和餐前、餐后的血糖水平,就应该减少老年患者的血糖波动,而在昼夜患者的血糖波动也不可忽视,从而使有效控制老年患者的餐后血糖就变的尤为重要。虽然,基础加餐的方案可以同时控制老年患者的餐前和餐后的血糖,也能够很好的降低HbAlc的水平,但是对于很多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他们还是不希望给他们注射太多次数的胰岛素,他们更期待能够接受更少的胰岛素注射次数。所以为了减少糖尿病患者的痛苦,日后的医疗改进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参考文献
[1]陈敏章,邵丙扬,中华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153-4257
[2]许士凯,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08):984-986
[3]陈莉娜.降糖方法治疗糖尿病60例的临床疗效 观察[J].吉林医学,2011,32(36):7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