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约瑟夫﹒施瓦布(Joseph Jackson Schwab,1909--1988),系美国当代著名科学家、科学教育专家、课程理论家。施瓦布是一个富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科学家,毕生追求自由教育、人文教育与民主教育。施瓦布基于科学实践经验,运用其科学哲学观和教育理论,对“学科结构”与“探究学习”提出了独特见解,为“学科结构运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认为,“学科结构”是学科的“实质结构”(即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学科的“句法结构”(即学科的独特探究方法与态度)的有机结合。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通过探究学科结构,发展学科能力与态度,同时获取学科知识与技能。这些见解可统称为“学科探究观”。施瓦布对学科知识与学科教育本质的理解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施瓦布与布鲁纳则将探究理念应用于学科领域,并最终确立起学科探究的理论体系。这是我们今日探索学科核心观念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理论起点,为我们建构信息时代的学科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学本质与科学教学——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是我国第一本深入研究施瓦布科学教学思想的著作。本书基于大量一手文献,条分缕析探究施瓦布的观点,施瓦布博大精深、复杂难解的科學探究教学思想清晰明白、畅快淋漓地呈现在读者目前。难能可贵的是,韦冬余博士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西方与中国沟通与融合,研究成果既有极富启发的理论创见,又有很强的现实性与可操作性,为我国方兴未艾的课程改革与科学教育事业提供诸多启示。
一、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从结构上看,此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韦冬余博士的这本书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施瓦布的科学探究教学思想诞生的背景进行了阐述,主要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概况、科学探究教学提出前的教学状况、科学教学变革的原因”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展开;第二章对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即探究”这一观点从它的提出、基本内涵和基本类型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三章则系统细致地阐述了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的内涵、理念和策略;第四章阐述了施瓦布探究性课程思想:这里韦冬余博士主要从“转变实验室功能取向、“怀疑”作为课程要素、原著科学论著作作为课程内容、以探究的叙述与诱导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这四个方面来论述;最后一章具体阐述了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价值、局限与启示。无论从这本书的整体来看,还是从某一个章节来看,都能感受到这本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二、深入诠释,观点新颖
从观点上看,此书不仅深化诠释了一些观点,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比如,第三章中“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理念”部分,韦冬余博士是从学生观、教师观、知识观和过程观四个方面来论述,让读者感觉清晰明了;对于“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策略”,韦博士从“教师使用探究性讲授、发展学生阅读和自学的能力、提供材料并进行讨论、运用引导性讨论、让学生进行参与式理解”五个方面来论述,观点鲜明而突出。再如,第五章中“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的思想启示:走向学科探究教学”,将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细化与深入,从学科探究教学的本质与涵义、基本特质、价值、内容、过程与指导、方法、评价、课程开发以及学科探究教学的误区与对策等诸多方面作了较为细致的论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为我们以后进行学科探究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从内容和引用文献上看,此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一方面,内容丰富。从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时代意义到诞生背景,从理论基础到科学探究教学的内涵、理念和策略,从施瓦布探究性课程思想再到施瓦布探究教学思想的价值、局限与启示等等,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全面深入且细致地了解施瓦布探究教学的思想。这本书是在前人对施瓦布探究思想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既借鑒前人研究的有价值的成果,又有自己的创新与独特之处,是深入研究施瓦布探究教学思想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资料翔实。此书大量引用第一手施瓦布本人的原始英文资料,包括原始英文著作和论文。这对深入阐释施瓦布科学教学思想提供了充足、可靠的证据。
西方探究教学思想整体是怎样演变的?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如何引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之中,进而转变成这些学科探究教学中操作步骤?这些问题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
作者简介:
潘洪建,男,1964年生,四川苍溪人,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黄莉杰,女,1990年生,河南商丘人。16级学科教学(语文)在读硕士。
《科学本质与科学教学——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研究》是我国第一本深入研究施瓦布科学教学思想的著作。本书基于大量一手文献,条分缕析探究施瓦布的观点,施瓦布博大精深、复杂难解的科學探究教学思想清晰明白、畅快淋漓地呈现在读者目前。难能可贵的是,韦冬余博士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西方与中国沟通与融合,研究成果既有极富启发的理论创见,又有很强的现实性与可操作性,为我国方兴未艾的课程改革与科学教育事业提供诸多启示。
一、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从结构上看,此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韦冬余博士的这本书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是对施瓦布的科学探究教学思想诞生的背景进行了阐述,主要从“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科学教育改革的概况、科学探究教学提出前的教学状况、科学教学变革的原因”这三个方面来具体展开;第二章对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理论基础:“科学即探究”这一观点从它的提出、基本内涵和基本类型这三个方面来论述;第三章则系统细致地阐述了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的内涵、理念和策略;第四章阐述了施瓦布探究性课程思想:这里韦冬余博士主要从“转变实验室功能取向、“怀疑”作为课程要素、原著科学论著作作为课程内容、以探究的叙述与诱导进行课程内容的组织”这四个方面来论述;最后一章具体阐述了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价值、局限与启示。无论从这本书的整体来看,还是从某一个章节来看,都能感受到这本书结构清晰,条理分明。
二、深入诠释,观点新颖
从观点上看,此书不仅深化诠释了一些观点,而且还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比如,第三章中“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理念”部分,韦冬余博士是从学生观、教师观、知识观和过程观四个方面来论述,让读者感觉清晰明了;对于“科学探究教学的基本策略”,韦博士从“教师使用探究性讲授、发展学生阅读和自学的能力、提供材料并进行讨论、运用引导性讨论、让学生进行参与式理解”五个方面来论述,观点鲜明而突出。再如,第五章中“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的思想启示:走向学科探究教学”,将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细化与深入,从学科探究教学的本质与涵义、基本特质、价值、内容、过程与指导、方法、评价、课程开发以及学科探究教学的误区与对策等诸多方面作了较为细致的论述,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这为我们以后进行学科探究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启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从内容和引用文献上看,此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一方面,内容丰富。从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的时代意义到诞生背景,从理论基础到科学探究教学的内涵、理念和策略,从施瓦布探究性课程思想再到施瓦布探究教学思想的价值、局限与启示等等,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全面深入且细致地了解施瓦布探究教学的思想。这本书是在前人对施瓦布探究思想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既借鑒前人研究的有价值的成果,又有自己的创新与独特之处,是深入研究施瓦布探究教学思想的最新成果。另一方面,资料翔实。此书大量引用第一手施瓦布本人的原始英文资料,包括原始英文著作和论文。这对深入阐释施瓦布科学教学思想提供了充足、可靠的证据。
西方探究教学思想整体是怎样演变的?施瓦布科学探究教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观点如何引入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之中,进而转变成这些学科探究教学中操作步骤?这些问题可以作为今后研究的课题。
作者简介:
潘洪建,男,1964年生,四川苍溪人,汉族,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扬州大学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
黄莉杰,女,1990年生,河南商丘人。16级学科教学(语文)在读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