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兰:冲破大学女禁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校女生
  1898年7月3日,邓春兰出生于甘肃循化县。7岁时,邓春兰在循化县的初等学校念书。那时学校全是男生,女生只有邓春兰和她伯父家的两个姐姐邓春藻、邓春芩。当地人也对女子上学议论纷纷,有人说邓春兰她们“想当女秀才、女举人”,也有人说“念书不是姑娘们的事”。1909年,邓春兰的父亲邓宗从北京回到甘肃,邓春兰与姐姐一起到省城求学,插班到女子高等小学读三年级,但半年后,武昌起义爆发,学校因此停办。
  父亲邓宗
  邓春兰的父亲邓宗是甘肃省第一代大学生,曾经在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读书,后回到甘肃从事教育工作。在京读书时,邓宗便接受了西方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认识到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1913年6月,邓宗与王之佐、李德裕等人创办了甘肃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由于当地风气未开,很多人家都不愿将自己的女儿送去学校读书,于是邓宗便先让自己的女儿邓春兰,侄女邓春藻、邓春芩入学,以起示范作用。
  成婚
  1916年,邓春兰与蔡晓舟结婚。蔡晓舟是安徽人,早年丧父,由其祖父以行医扶养成人。蔡晓舟心怀救国之志,曾参加安庆马炮营起义。他在甘肃担任运盐官时结识了邓春兰,两人因为志趣相投最终走到一起。邓春兰与蔡晓舟结婚后,不缠足,不带戒指、耳环,不愿做闺阁小姐。家庭条件优越的邓春兰致力于“服务社会”并且十分向往到大学深造。1918年,蔡晓舟得到了北大工作的机会,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陈独秀。蔡晓舟后来深受陈独秀在五四期间提倡的“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的影响,撰写了《白话文研究法》《国语组织法》等书,进行新文化的普及。
  写给蔡元培的信
  1918年,提倡男女教育平等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外国小学与大学没有不是男女同校的;美国的中学也大多数是男女同校。我们现在国民小学外,还没有这种组织。”此时的蔡元培只是主張试办,但没有主张在国立大学实行男女同校。
  1919年5月19日,邓春兰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教育平等、男女同校的想法。该信全文如下:
  孑民先生钧鉴:敬启者。春兰早岁读书,即慕男女平等之义。盖职业、政权一切平等,不惟提高吾女界人格,合乎人道主义;且国家社会多一半得力分子,岂非自强之道?欧美往事,可殷鉴矣。我国数千年皆沿防隔内外之陋习,欲一旦冲决藩蓠,实行男女接席共事,阻力必多。且女子无能力,何堪任事!是故万事平等,俱应以教育平等为基础。昔者,孔子作出泗滨皆儒冠,朱家兴而当代多侠客。自来社会风气之转移,未有不赖先觉之俦为之倡导者。倘因循锢陋,不加改正,势必至天然淘汰,亡国灭种而后已。我国提倡男女平等者,民国二年,先生任教育总长,宣布政见,于参议院曾一及之。乃如昙花一现,遂无人过问矣。今阅贵校日刊,知先生在贫儿院演说,仍主张男女平等。然则,我辈欲要求于国立大学增女生席,不于此时更待何时?复查贵校评议会议决议,附设中学有取单级教授之规定,每班人数,不拘多少。春兰拟代吾女界要求先生,于此中学添设女生班,俟升至大学预科,即实行男女同班。春兰并愿亲入此中学,以为全国女子开一先例。如蒙允准,春兰即负笈来京,联络同志,正式呈请。肃此。只颂教祺!万福。春兰鞠躬。五月十九日。
  邓春兰将信寄给当时人在北京的丈夫蔡晓舟,让他代为转交蔡元培。但是蔡晓舟收到信时,蔡元培已经因为不满政府在学生运动时的所作所为,弃职而去,不再担任北大校长了。
  进京求学
  1919年7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全国各省招生,甘肃省有六位女学生通过了教育厅的考试,得以进京求学,邓春兰和她的堂姐邓春芩位列其中。由于这次考试由邓春兰的父亲邓宗主持,为了避嫌,邓宗自费送邓春兰进京求学,其他人则以官费上学。
  甘肃省交通闭塞,陆路沿途崎岖,而且常有土匪出没。考虑到安全问题,教育厅决定让学生走水路。于是,黄河上的木筏成为六名女学生进京的交通工具。她们乘木筏在黄河的浪涛中奔波数日,到达宁夏中卫后换乘木船,之后抵达包头,再转陆路,历经33天,在8月27日抵达北京。六人中有三人已婚,只能就读幼稚班,未婚两人进入正式班。邓春兰虽然已婚,但她不愿入幼稚班,因此进入补习班。
  春晓学社
  五四运动之后,很多学生团体创办了一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刊物。受《新青年》《晨报》等报刊的影响,邓春兰、邓春膏、邓春霖、邓春芩姐弟四人于1919年12月13日在他们的住处北京后门内三眼井15号成立了“春晓学社”, 以“研究学术,改良社会”为宗旨,以“自由、平等、奋斗、坚忍”为信条,同时创办了《春晓学社季报》,手抄发行。
  进入北大
  1919年9月19日,蔡元培复职北大校长。这年年底,蔡元培在媒体上发表了关于男女同校的看法:“大学之开女禁问题,则余以为不必有所表示。因教育部所定规程,对于大学学生,本无限于男子之规定,如选举法中选举权者。且稽诸欧美各国,无不男女并收。故余以为无开放女禁之问题。即如北京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学生,尽可报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也。”
  1920年2月,北京大学首次招收了9名女学生入学旁听,包括邓春兰、王兰、奚浈、杨寿璧等。这9名女学生也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女大学生。人们将北大这次招收女学生称为“中国教育史上一大纪元”。从此,全国高校陆续解除女禁,男女同校的教育平等风气在中国传播开来。当时,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夫人在北京讲学,她为此举行茶会,宴请北京大学的女大学生,向她们表示祝贺,并合影留念。
  此后,中国其他大学也先后开始招收女子入学,教育平等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共识。1921年,李光业发表了文章《世界改造与妇女》,他认为“将来的世界,期待与妇女的地方,是很多的。对于从来偏于男子方面的人类文化,而加入女性的文明,故主张妇女参与政治的权利,同时不可不主张参与文化的权利。要求大学的解放,使女子受高等教育,对于人类的文化努力贡献,这是女性向上的根本方法”。
其他文献
民国年间的大佬们对“吃”都有几分讲究。无论是军阀首领,还是国民党首脑,在腥风血雨的斗争之余,大多会以美食犒劳自己。  如果要拍一部民国版的《舌尖上的中国》,很有必要请袁世凯当个顾问。他可算作当时最有名“吃家”代表人物。  袁世凯对“吃”甚有心得,当了“大总统”后对美食更是十分讲究。坊间传言,“袁家私房菜”做工之细腻,非常人所能想象,其府中的“总统鸭”名气很大,堪比蔡京的“相府包子”和年羹尧的“大将
期刊
您在美国寻找中国远征军的资料、在云南做关于远征军的田野调查,为什么对这段历史这么执着?  章东磐:我哪里称得上执着,我只是一个对真相充满好奇的人。在我认识的历史打捞者中,印象最深的是戈叔亚、余戈和晏欢。戈叔亚是用双脚去穷尽真相,其中滇缅公路“二十四拐”的照片拍摄地点寻找,给当时初进这个领域的我上了一课。戈叔亚对于真相的追寻告诉我们:真相比光荣更重要。他是指引我走进这段历史的导师。  晏欢是我们复制
期刊
四月八,拜菩萨。指农历四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日。汉字门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界限,需要告诉大家:本门研究汉字,是尽量以东汉前为视域的,极少量涉及魏晋。也可以说是研究佛教未入天朝前的汉字。佛学入中土,最大变化是音学凸显,形学、名学随之暗淡。  今天谈的“禅”,定非禅宗之禅。而是谈禅字原型来源及其意义。如果我说“蝉”是“禅”的原型,您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天方夜谭。  禅,《说文》:“祭天也。”段注:凡封
期刊
巍巍之业,可闻而不可及;荡荡之勋,可颂而不可名。——《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礼记》  上庠,右学,大学也, 在西郊。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郑玄注  北大传统: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北大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北大理念: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学术至上、守正出新北大精神:巍巍上痒、国运所系、刚毅卓绝、荷重为先  今年是中日甲午战争120周
期刊
前些日子,在北大,有一个关于民国的珍贵图片展。相信,凡是去看了的人,对这些年的民国神话,可以多一个省思的角度。那些荒败、麻木的“眼见为实”,可以让人回到鲁迅笔下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世界。但我的意思,也绝非要把民国的气度和那一代的英华,视而不见。  我脑子里常有的一个意象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昂贵瓷器,裹在稻草或者破麻布之中搬运的情形。这就是任何时代可以给我的印象。历史之母,永远分娩的都是最好与最坏
期刊
母亲的教育  1868年,蔡元培出生于浙江绍兴。祖辈从商。11岁那年,父亲去世,家中并未留下多少积蓄。蔡母谢绝亲友捐助,典当自己的首饰,带领全家节俭度日。蔡母平日慎言,教子有方,从不怒骂,若子女犯错屡教不改,便用竹条打孩子的屁股和大腿,这样不会伤及孩子的骨头,也不像打头或脸,留下痕迹被人耻笑。1885年,蔡母患病,久未好转,蔡元培记得小时曾听说祖母大病时,七叔割下手臂上的肉与药混合一起,祖母服下后
期刊
1962年10月,世界面临着紧迫的核战争威胁,苏联在古巴部署核导弹,美苏之间悬空的导弹似乎一触即发。  这次被称为“古巴导弹危机”的事件始于1962年夏天,为了阻止美国对古巴的武装干涉,苏联以“保卫古巴”的名义,开始在7月将进攻性的导弹运入古巴。10月中旬,美国的侦察机发现古巴正在修建针对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发射场。美国总统肯尼迪并不想在古巴问题上与苏联发生直接冲突,但是他又不能忽略对这种可能打破两
期刊
中国纪事  2月19日,蒋介石在南昌发表了题为《新生活运动之要义》的演讲,宣布发起新生活运动。蒋介石“所提倡的新生活运动,就是要使全国国民军事化”。他提出要以孔孟的“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道德标准。同样在这一天,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奉命查禁上海出版的社会科学和文艺书籍149种,其中包括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人的著译。鲁迅1924年以后的著译,除《兩地书》与《北平谱》之外全
期刊
在《晚清画报之十四·醒世画报》中,我提及:“不像上海画报多有大报作为依托,信息来源比较丰富,不少北京画报就是草台班子,无法独立采编,只能依靠街谈巷议。这也是晚清北京画报数量很多,但旋起旋落、屡战屡败的缘故。”这里所描述的京海画报之差异,不仅关于存世时间长短,更牵涉观察角度与论述立场。不妨就以同样创办于1909年的《神州画报》和《燕都时事画报》为例。  《燕都时事画报》馆设北京前门外琉璃厂土地祠庙内
期刊
立夏(2014年5月5日)  “夏”的原意是“大”,夏季也是万物生长壮大的时节。每年的5月5日或6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气,立夏是夏时的第一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 “假”就是“大”的意思,说的是春天种下的作物开始长大了。  古人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是说在立夏的时候,先听到蝼蝈在田间的鸣叫声,然后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