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校女生
1898年7月3日,邓春兰出生于甘肃循化县。7岁时,邓春兰在循化县的初等学校念书。那时学校全是男生,女生只有邓春兰和她伯父家的两个姐姐邓春藻、邓春芩。当地人也对女子上学议论纷纷,有人说邓春兰她们“想当女秀才、女举人”,也有人说“念书不是姑娘们的事”。1909年,邓春兰的父亲邓宗从北京回到甘肃,邓春兰与姐姐一起到省城求学,插班到女子高等小学读三年级,但半年后,武昌起义爆发,学校因此停办。
父亲邓宗
邓春兰的父亲邓宗是甘肃省第一代大学生,曾经在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读书,后回到甘肃从事教育工作。在京读书时,邓宗便接受了西方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认识到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1913年6月,邓宗与王之佐、李德裕等人创办了甘肃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由于当地风气未开,很多人家都不愿将自己的女儿送去学校读书,于是邓宗便先让自己的女儿邓春兰,侄女邓春藻、邓春芩入学,以起示范作用。
成婚
1916年,邓春兰与蔡晓舟结婚。蔡晓舟是安徽人,早年丧父,由其祖父以行医扶养成人。蔡晓舟心怀救国之志,曾参加安庆马炮营起义。他在甘肃担任运盐官时结识了邓春兰,两人因为志趣相投最终走到一起。邓春兰与蔡晓舟结婚后,不缠足,不带戒指、耳环,不愿做闺阁小姐。家庭条件优越的邓春兰致力于“服务社会”并且十分向往到大学深造。1918年,蔡晓舟得到了北大工作的机会,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陈独秀。蔡晓舟后来深受陈独秀在五四期间提倡的“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的影响,撰写了《白话文研究法》《国语组织法》等书,进行新文化的普及。
写给蔡元培的信
1918年,提倡男女教育平等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外国小学与大学没有不是男女同校的;美国的中学也大多数是男女同校。我们现在国民小学外,还没有这种组织。”此时的蔡元培只是主張试办,但没有主张在国立大学实行男女同校。
1919年5月19日,邓春兰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教育平等、男女同校的想法。该信全文如下:
孑民先生钧鉴:敬启者。春兰早岁读书,即慕男女平等之义。盖职业、政权一切平等,不惟提高吾女界人格,合乎人道主义;且国家社会多一半得力分子,岂非自强之道?欧美往事,可殷鉴矣。我国数千年皆沿防隔内外之陋习,欲一旦冲决藩蓠,实行男女接席共事,阻力必多。且女子无能力,何堪任事!是故万事平等,俱应以教育平等为基础。昔者,孔子作出泗滨皆儒冠,朱家兴而当代多侠客。自来社会风气之转移,未有不赖先觉之俦为之倡导者。倘因循锢陋,不加改正,势必至天然淘汰,亡国灭种而后已。我国提倡男女平等者,民国二年,先生任教育总长,宣布政见,于参议院曾一及之。乃如昙花一现,遂无人过问矣。今阅贵校日刊,知先生在贫儿院演说,仍主张男女平等。然则,我辈欲要求于国立大学增女生席,不于此时更待何时?复查贵校评议会议决议,附设中学有取单级教授之规定,每班人数,不拘多少。春兰拟代吾女界要求先生,于此中学添设女生班,俟升至大学预科,即实行男女同班。春兰并愿亲入此中学,以为全国女子开一先例。如蒙允准,春兰即负笈来京,联络同志,正式呈请。肃此。只颂教祺!万福。春兰鞠躬。五月十九日。
邓春兰将信寄给当时人在北京的丈夫蔡晓舟,让他代为转交蔡元培。但是蔡晓舟收到信时,蔡元培已经因为不满政府在学生运动时的所作所为,弃职而去,不再担任北大校长了。
进京求学
1919年7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全国各省招生,甘肃省有六位女学生通过了教育厅的考试,得以进京求学,邓春兰和她的堂姐邓春芩位列其中。由于这次考试由邓春兰的父亲邓宗主持,为了避嫌,邓宗自费送邓春兰进京求学,其他人则以官费上学。
甘肃省交通闭塞,陆路沿途崎岖,而且常有土匪出没。考虑到安全问题,教育厅决定让学生走水路。于是,黄河上的木筏成为六名女学生进京的交通工具。她们乘木筏在黄河的浪涛中奔波数日,到达宁夏中卫后换乘木船,之后抵达包头,再转陆路,历经33天,在8月27日抵达北京。六人中有三人已婚,只能就读幼稚班,未婚两人进入正式班。邓春兰虽然已婚,但她不愿入幼稚班,因此进入补习班。
春晓学社
五四运动之后,很多学生团体创办了一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刊物。受《新青年》《晨报》等报刊的影响,邓春兰、邓春膏、邓春霖、邓春芩姐弟四人于1919年12月13日在他们的住处北京后门内三眼井15号成立了“春晓学社”, 以“研究学术,改良社会”为宗旨,以“自由、平等、奋斗、坚忍”为信条,同时创办了《春晓学社季报》,手抄发行。
进入北大
1919年9月19日,蔡元培复职北大校长。这年年底,蔡元培在媒体上发表了关于男女同校的看法:“大学之开女禁问题,则余以为不必有所表示。因教育部所定规程,对于大学学生,本无限于男子之规定,如选举法中选举权者。且稽诸欧美各国,无不男女并收。故余以为无开放女禁之问题。即如北京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学生,尽可报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也。”
1920年2月,北京大学首次招收了9名女学生入学旁听,包括邓春兰、王兰、奚浈、杨寿璧等。这9名女学生也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女大学生。人们将北大这次招收女学生称为“中国教育史上一大纪元”。从此,全国高校陆续解除女禁,男女同校的教育平等风气在中国传播开来。当时,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夫人在北京讲学,她为此举行茶会,宴请北京大学的女大学生,向她们表示祝贺,并合影留念。
此后,中国其他大学也先后开始招收女子入学,教育平等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共识。1921年,李光业发表了文章《世界改造与妇女》,他认为“将来的世界,期待与妇女的地方,是很多的。对于从来偏于男子方面的人类文化,而加入女性的文明,故主张妇女参与政治的权利,同时不可不主张参与文化的权利。要求大学的解放,使女子受高等教育,对于人类的文化努力贡献,这是女性向上的根本方法”。
1898年7月3日,邓春兰出生于甘肃循化县。7岁时,邓春兰在循化县的初等学校念书。那时学校全是男生,女生只有邓春兰和她伯父家的两个姐姐邓春藻、邓春芩。当地人也对女子上学议论纷纷,有人说邓春兰她们“想当女秀才、女举人”,也有人说“念书不是姑娘们的事”。1909年,邓春兰的父亲邓宗从北京回到甘肃,邓春兰与姐姐一起到省城求学,插班到女子高等小学读三年级,但半年后,武昌起义爆发,学校因此停办。
父亲邓宗
邓春兰的父亲邓宗是甘肃省第一代大学生,曾经在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大学堂读书,后回到甘肃从事教育工作。在京读书时,邓宗便接受了西方男女平等的教育思想,认识到女子受教育的重要性。1913年6月,邓宗与王之佐、李德裕等人创办了甘肃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并担任校长。由于当地风气未开,很多人家都不愿将自己的女儿送去学校读书,于是邓宗便先让自己的女儿邓春兰,侄女邓春藻、邓春芩入学,以起示范作用。
成婚
1916年,邓春兰与蔡晓舟结婚。蔡晓舟是安徽人,早年丧父,由其祖父以行医扶养成人。蔡晓舟心怀救国之志,曾参加安庆马炮营起义。他在甘肃担任运盐官时结识了邓春兰,两人因为志趣相投最终走到一起。邓春兰与蔡晓舟结婚后,不缠足,不带戒指、耳环,不愿做闺阁小姐。家庭条件优越的邓春兰致力于“服务社会”并且十分向往到大学深造。1918年,蔡晓舟得到了北大工作的机会,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陈独秀。蔡晓舟后来深受陈独秀在五四期间提倡的“直接行动”和“牺牲精神”的影响,撰写了《白话文研究法》《国语组织法》等书,进行新文化的普及。
写给蔡元培的信
1918年,提倡男女教育平等的教育家蔡元培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外国小学与大学没有不是男女同校的;美国的中学也大多数是男女同校。我们现在国民小学外,还没有这种组织。”此时的蔡元培只是主張试办,但没有主张在国立大学实行男女同校。
1919年5月19日,邓春兰给北大校长蔡元培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教育平等、男女同校的想法。该信全文如下:
孑民先生钧鉴:敬启者。春兰早岁读书,即慕男女平等之义。盖职业、政权一切平等,不惟提高吾女界人格,合乎人道主义;且国家社会多一半得力分子,岂非自强之道?欧美往事,可殷鉴矣。我国数千年皆沿防隔内外之陋习,欲一旦冲决藩蓠,实行男女接席共事,阻力必多。且女子无能力,何堪任事!是故万事平等,俱应以教育平等为基础。昔者,孔子作出泗滨皆儒冠,朱家兴而当代多侠客。自来社会风气之转移,未有不赖先觉之俦为之倡导者。倘因循锢陋,不加改正,势必至天然淘汰,亡国灭种而后已。我国提倡男女平等者,民国二年,先生任教育总长,宣布政见,于参议院曾一及之。乃如昙花一现,遂无人过问矣。今阅贵校日刊,知先生在贫儿院演说,仍主张男女平等。然则,我辈欲要求于国立大学增女生席,不于此时更待何时?复查贵校评议会议决议,附设中学有取单级教授之规定,每班人数,不拘多少。春兰拟代吾女界要求先生,于此中学添设女生班,俟升至大学预科,即实行男女同班。春兰并愿亲入此中学,以为全国女子开一先例。如蒙允准,春兰即负笈来京,联络同志,正式呈请。肃此。只颂教祺!万福。春兰鞠躬。五月十九日。
邓春兰将信寄给当时人在北京的丈夫蔡晓舟,让他代为转交蔡元培。但是蔡晓舟收到信时,蔡元培已经因为不满政府在学生运动时的所作所为,弃职而去,不再担任北大校长了。
进京求学
1919年7月,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在全国各省招生,甘肃省有六位女学生通过了教育厅的考试,得以进京求学,邓春兰和她的堂姐邓春芩位列其中。由于这次考试由邓春兰的父亲邓宗主持,为了避嫌,邓宗自费送邓春兰进京求学,其他人则以官费上学。
甘肃省交通闭塞,陆路沿途崎岖,而且常有土匪出没。考虑到安全问题,教育厅决定让学生走水路。于是,黄河上的木筏成为六名女学生进京的交通工具。她们乘木筏在黄河的浪涛中奔波数日,到达宁夏中卫后换乘木船,之后抵达包头,再转陆路,历经33天,在8月27日抵达北京。六人中有三人已婚,只能就读幼稚班,未婚两人进入正式班。邓春兰虽然已婚,但她不愿入幼稚班,因此进入补习班。
春晓学社
五四运动之后,很多学生团体创办了一批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进步刊物。受《新青年》《晨报》等报刊的影响,邓春兰、邓春膏、邓春霖、邓春芩姐弟四人于1919年12月13日在他们的住处北京后门内三眼井15号成立了“春晓学社”, 以“研究学术,改良社会”为宗旨,以“自由、平等、奋斗、坚忍”为信条,同时创办了《春晓学社季报》,手抄发行。
进入北大
1919年9月19日,蔡元培复职北大校长。这年年底,蔡元培在媒体上发表了关于男女同校的看法:“大学之开女禁问题,则余以为不必有所表示。因教育部所定规程,对于大学学生,本无限于男子之规定,如选举法中选举权者。且稽诸欧美各国,无不男女并收。故余以为无开放女禁之问题。即如北京明年招生时,倘有程度相合之女学生,尽可报考。如程度及格,亦可录取也。”
1920年2月,北京大学首次招收了9名女学生入学旁听,包括邓春兰、王兰、奚浈、杨寿璧等。这9名女学生也成为了中国第一批女大学生。人们将北大这次招收女学生称为“中国教育史上一大纪元”。从此,全国高校陆续解除女禁,男女同校的教育平等风气在中国传播开来。当时,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夫人在北京讲学,她为此举行茶会,宴请北京大学的女大学生,向她们表示祝贺,并合影留念。
此后,中国其他大学也先后开始招收女子入学,教育平等逐渐成为中国教育界的共识。1921年,李光业发表了文章《世界改造与妇女》,他认为“将来的世界,期待与妇女的地方,是很多的。对于从来偏于男子方面的人类文化,而加入女性的文明,故主张妇女参与政治的权利,同时不可不主张参与文化的权利。要求大学的解放,使女子受高等教育,对于人类的文化努力贡献,这是女性向上的根本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