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在对美国著名文学家田纳西·威廉姆斯的经典著作《欲望号街车》主人公布兰琪悲剧命运进行详细解读的基础上,综合分析美国工业时代下,作为南方女子的布兰琪自身接受教育的不合时宜;投奔新奥尔良妹妹家时面对毫无人性的妹夫斯坦利的侵犯侮辱;放任自流、客观上推波助澜的妹妹纵容,以及南柯一梦出现的短暂幸福,在内外因全面解读《欲望号街车》中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诸多因素,希望为广大学者在进行作品研读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关键词:工业时代 《欲望号街车》 布兰琪 悲剧命运 解读
引言
《欲望号街车》是作者田纳西·威廉姆斯以上个世纪的工业时代正处于上升阶段的美国作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创作的一个关于南方女子布兰琪的悲剧命运,该作品一经发表便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一名自幼接受南方传统文化教育的标准“淑女”、“美人”,布兰琪循规蹈矩地依照着她所接受的、早已不合时宜的模式生活着,当她获知自己的丈夫是位同性恋者时,无法忍受的她结束了自己的婚姻,丈夫的自杀开始了她坎坷的一生,没有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后,为了寻求解脱与自我救赎,布兰琪选择了离开,带着希望投奔到代表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多元化城市:新奥尔良,然而在这个“野蛮”的贫民区中,布兰琪面对的是接踵而来的打击:毫无人性的妹夫斯坦利的侵犯侮辱,放任自流、客观上推波助澜的妹妹纵容,以及南柯一梦出现的短暂幸福,彻底地将她人生的希望与梦想毁灭,布兰琪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悲剧的生命。本文通过对导致布兰琪最终选择毁灭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解读,试图为学者在进行作品研读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 不合时宜:布兰琪悲剧命运最深的诱因
固步自封、不愿面对现实、坚持已经过时的生活方式是布兰琪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她的固执导致了她与周围环境的无法融合,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仅仅因为布兰琪自身性格的原因,追根究底,是她在南方所接受的教育决定的。在田园式生活的教育模式下,她理所当然地认为男性就是自己的主宰,为了更好地取悦自己的丈夫,她可以举止典雅像个贵妇,也可以适当地对其卖弄自己的风情,她的所有行为都必须符合男性的价值观,从语言到服饰,甚至是自己的举止都要全面的兼顾,这一种被驯服的弱者形象,是其极度崇尚虚伪的妇道观念,将女性的附属地位贯彻到极致,这是其命运悲剧中不可被忽视的祸根。
在固有的教育观念下,布兰琪在十六岁时开始了自己第一段,也是最后一段婚姻,她的丈夫艾伦是个浪漫的诗人,优雅、英俊,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布兰琪心中这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归宿,布兰琪曾用“世界就这样为我照亮”的句子描绘自己的幸福之感。然而,这种短暂的梦幻婚姻在布兰琪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同性恋后便宣告了结束,传统意识浓厚的她无法接受除却异性恋之外的感情,她觉得恶心、无法原谅,愧疚的艾伦因此跑到湖边选择自杀,布兰琪为弥补自己的愧疚与空虚,选择了自我堕落的鬼混态度,在与人不断地发生不正当的关系中自我堕落,内心接受教育使其不断地挣扎与抵抗,希望再次找到幸福的她最终选择了逃离梦幻庄园。
二 妹夫斯坦利的侮辱使布兰琪的生活愈加艰难
布兰琪走进所谓的“天堂福地”:新奥尔良,是抱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寻求救赎与真正的归宿的,她精心打扮,以一袭标准的南方白色淑女装抵达了这个现实生活中,属于美国北方一个贫民区的地方,这里肮脏、破旧、混乱不堪,与优雅的女主人公格格不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追求金钱的同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布兰琪与这里的矛盾从她刚到达这里,便已经深深地埋下了。而诸多矛盾冲突中,在妹妹家时面对毫无人性的妹夫斯坦利的侵犯侮辱使其生活愈加艰难,直接为其悲剧一生划下了深深的印痕。
现实生活中的斯坦利不仅没有一点优雅气质,甚至还可以用低俗、没有修养形容,他的生活中的必需品并不是所谓的人生追求,而是金钱,是酒、扑克牌以及供他消遣的女人,有了这些,他的生活便可以用完美来形容。除了低俗不堪的低级消遣方式,斯坦利还是一个占有欲和主宰欲十分浓烈的“野蛮人”,他的衣着装饰毫无品位,可以说是邋遢,在他第一次“露脸”时,对于他的装束作者是使用这样的语句表述的:一身旧的甚至有些破烂的蓝色工装,左肩上肩上搭放着用来进行保龄球锻炼的球衣,显得格外刺眼,更为恐怖的是,这位野蛮人,他手中还拿着生肉的绣迹斑斑的纸袋,一进屋子,便十分粗鲁的将这种肮脏的纸袋“扔”给女主人公布兰琪的妹妹史蒂拉,以一种毫无顾忌的声调对她大吼大叫、指手画脚,这让布兰琪一开始便对其有了十分鄙夷的印象,更何况,斯坦利毫无背景的出身与不知礼节的粗鲁,更使女主人公布兰琪对其不屑一顾,称呼斯坦利时,甚至不用姓名直接使用“波兰佬”代指。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下的斯坦利对布兰琪也没有什么好的评价,用“金丝鸟”来形容这位矫情的南方女郎,为了在家中获得支持,妹妹史蒂拉便成了双方重点拉拢的对象。在一个打扑克牌的夜晚,斯坦利又莫名其妙地乱发脾气,冲着每一个人大吼大闹,甚至把收音机扔到了窗外,更为可恨的是,他居然不可理喻的打了已经怀孕的妻子。为了妹妹考虑,在第二天布兰琪便劝妹妹和她一起离开,并数落了斯坦利的种种不是,说他是一个还未发育成正常人类的原始生物。可惜的是,布兰琪的这段话刚好被斯坦利偷听到,认为自己尊严受到侵犯的他下定决心要调查这位所谓“淑女”的过去,决定对其进行报复,这直接为布兰琪后来走上不归路埋下了致命的因素。
三 放任自流、客观上推波助澜的妹妹纵容
到新奥尔良寻找家人支持,是布兰琪已经失去所有支撑后的唯一选择,因为她在南方已经没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与依靠:父母不在,丈夫自杀,工作因为自己与学生的不正当关系被学校发现而丢了,祖宅也没有了,远在新奥尔良的妹妹是布兰琪唯一可以找到精神安慰的归宿与对象,因此她拼尽全力离开了禁锢自己前半生时光的梦幻庄园,来寻找自己血脉至亲的妹妹,并将其作为救命稻草给予了很高的希望。布兰琪的妹妹史蒂拉是一个不安于优雅生活的好动分子,少年时十分叛逆,为了寻找自己梦想的自由,十年前便固执地离开了父母与亲人,多年漂泊后,史蒂拉与退伍老兵斯坦利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买不起房子,只能租住在贫民区一个十分破旧的房子里,表面看起来她的生活十分幸福,过着夫唱妇随的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更为幸福的事情是,家里的新成员也要降生了。然而,在妹妹家居住一段时间后,布兰琪对这种所谓牢不可破的感情一针见血的认定,他们之间没有所谓的爱情与亲情,维系他们关系的只是人类最原始的肉欲,史蒂拉对斯坦利的依赖完全与内心的关心与想念没有任何关系,她所关心的问题只是与生理上有关的,用她自己的话说便是:“他要是外出一个晚上不回来,我就无法忍受……倘若他外出的时间超过了一周,天哪,这简直会把我逼疯”,所以,尽管在斯坦利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了史蒂拉后,已经浑身是伤的史蒂拉还是无法抵抗丈夫的声声呼唤,尽弃前嫌地与这位原始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史蒂拉的做法原本无可置疑,然而对于布兰琪来说,这就意味了最亲的亲人抛弃了她,选择了一个乡下佬。事实上,在故事后来的开展过程中,史蒂拉也的确这么做了,被抛弃的感觉使得布兰琪十分绝望。 四 短暂幸福的离去使布兰琪彻底绝望
在妹妹家生活时,布兰琪结识了一位同样是工人的米奇,米奇的温和以及儒雅深深地吸引了布兰琪,更为重要的是,米奇也喜欢布兰琪并有准备向她求婚的打算,触手可得的幸福近在咫尺,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命运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斯坦利揭穿了布兰琪以往放荡的面貌,米奇对其深表失望,正如当年布兰琪选择放弃艾伦一样,米奇也决定放弃布兰琪,并和她当年固守的观念认为艾伦的行为可耻外,米奇也认为布兰琪不干净,决定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公主结婚。米奇离开后,布兰琪便肆无惮忌的喝酒,为自己构造出虚幻的梦境。而就在这天晚上,从医院回到家的斯坦利强暴了已经没有精神支撑的布兰琪,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妹妹史蒂拉从医院回来后同样不相信姐姐的话,和丈夫斯坦利一起将倍受打击的布兰琪送到了疯人院,布兰琪所有的希望最终幻灭。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本我意识属于潜意识层次,能够最直接反映出人的本能,依照快乐形式不断行动。超我意识则属于意识层次,需要受到量值以及道德力量的支配,能够将人潜意识中的小能有效压制,通常情况下也会和本我意识产生冲突和矛盾,让人们能够依照至善原则行事。在《欲望号街车》中,也就是依照欲望和现实两者难以协调的线索逐渐给我们展示了主人公的一生,同时布兰琪也是在本我和超我的不断对抗中实现了一生形象和性格的巨大转变。
结语
本文通过全面解读《欲望号街车》,通过对导致女主人公布兰琪悲剧命运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美国工业时代下,这位自幼接受南方传统、不合时宜教育,并且将落后观念早已深入到骨髓的女主人公布兰琪,其悲剧的一生是时代环境的客观影响以及其自身教育无法缓解的冲突所导致的,这种悲剧命运是无法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吴艳红:《〈欲望号街车〉中布兰琪的价值观探析》,《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2] 王春艳:《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分析〈欲望号街车〉中的人物命运》,《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 江净沙:《〈欲望号街车〉的象征体系与身份冲突》,《丝绸之路》,2013年第4期。
[4] 李宝珠、孙光旭:《布兰琪的悲剧根源: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号街车〉的拉康式解读》,《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5] 韩朝旭、李培学:《欲望的追求与美国梦的幻灭——从〈嘉莉妹妹〉到〈欲望号街车〉》,《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8期。
[6] 聂庆娟:《〈欲望号街车〉的文学伦理学解读》,《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4期。
[7] 王剑果:《在孤寂中挣扎的灵魂——〈欲望号街车〉女性主义探析》,《作家》(下半月),2012年第2期。
[8] 董晓:《悲剧性的毁灭与喜剧性的忧郁——试比较〈欲望号街车〉与〈樱桃园〉不同的审美特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9] 何弦:《音乐学分析视野下歌剧研究的特殊性——以歌剧〈欲望号街车〉为例》,《音乐探索》,2013年第1期。
[10] 朱岩岩:《从读者反应角度重读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1] 詹全旺:《心与物的对抗,灵与肉的冲突——评精神悲剧〈欲望号街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2] 孙畅:《布兰琪的悲剧根源——解读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四川戏剧》,2007年第2期。
[13] 杨帆:《荧幕之外的布兰琪:另一个嘉莉妹妹——论影片〈欲望号街车〉与〈嘉莉妹妹〉中的欲望》,《海外英语》(上),2014年第7期。
[14] 杨述伊:《造型戏剧——论〈欲望号街车〉中的舞台表演要素》,《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期。
(马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
关键词:工业时代 《欲望号街车》 布兰琪 悲剧命运 解读
引言
《欲望号街车》是作者田纳西·威廉姆斯以上个世纪的工业时代正处于上升阶段的美国作为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创作的一个关于南方女子布兰琪的悲剧命运,该作品一经发表便在美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一名自幼接受南方传统文化教育的标准“淑女”、“美人”,布兰琪循规蹈矩地依照着她所接受的、早已不合时宜的模式生活着,当她获知自己的丈夫是位同性恋者时,无法忍受的她结束了自己的婚姻,丈夫的自杀开始了她坎坷的一生,没有可以依赖的精神支柱后,为了寻求解脱与自我救赎,布兰琪选择了离开,带着希望投奔到代表着无限生机与活力的多元化城市:新奥尔良,然而在这个“野蛮”的贫民区中,布兰琪面对的是接踵而来的打击:毫无人性的妹夫斯坦利的侵犯侮辱,放任自流、客观上推波助澜的妹妹纵容,以及南柯一梦出现的短暂幸福,彻底地将她人生的希望与梦想毁灭,布兰琪最终选择了自杀结束自己悲剧的生命。本文通过对导致布兰琪最终选择毁灭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解读,试图为学者在进行作品研读时,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
一 不合时宜:布兰琪悲剧命运最深的诱因
固步自封、不愿面对现实、坚持已经过时的生活方式是布兰琪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她的固执导致了她与周围环境的无法融合,出现这种现象并不是仅仅因为布兰琪自身性格的原因,追根究底,是她在南方所接受的教育决定的。在田园式生活的教育模式下,她理所当然地认为男性就是自己的主宰,为了更好地取悦自己的丈夫,她可以举止典雅像个贵妇,也可以适当地对其卖弄自己的风情,她的所有行为都必须符合男性的价值观,从语言到服饰,甚至是自己的举止都要全面的兼顾,这一种被驯服的弱者形象,是其极度崇尚虚伪的妇道观念,将女性的附属地位贯彻到极致,这是其命运悲剧中不可被忽视的祸根。
在固有的教育观念下,布兰琪在十六岁时开始了自己第一段,也是最后一段婚姻,她的丈夫艾伦是个浪漫的诗人,优雅、英俊,对其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布兰琪心中这是一位无与伦比的归宿,布兰琪曾用“世界就这样为我照亮”的句子描绘自己的幸福之感。然而,这种短暂的梦幻婚姻在布兰琪发现自己的丈夫是个同性恋后便宣告了结束,传统意识浓厚的她无法接受除却异性恋之外的感情,她觉得恶心、无法原谅,愧疚的艾伦因此跑到湖边选择自杀,布兰琪为弥补自己的愧疚与空虚,选择了自我堕落的鬼混态度,在与人不断地发生不正当的关系中自我堕落,内心接受教育使其不断地挣扎与抵抗,希望再次找到幸福的她最终选择了逃离梦幻庄园。
二 妹夫斯坦利的侮辱使布兰琪的生活愈加艰难
布兰琪走进所谓的“天堂福地”:新奥尔良,是抱着无限的憧憬与希望寻求救赎与真正的归宿的,她精心打扮,以一袭标准的南方白色淑女装抵达了这个现实生活中,属于美国北方一个贫民区的地方,这里肮脏、破旧、混乱不堪,与优雅的女主人公格格不入,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在追求金钱的同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布兰琪与这里的矛盾从她刚到达这里,便已经深深地埋下了。而诸多矛盾冲突中,在妹妹家时面对毫无人性的妹夫斯坦利的侵犯侮辱使其生活愈加艰难,直接为其悲剧一生划下了深深的印痕。
现实生活中的斯坦利不仅没有一点优雅气质,甚至还可以用低俗、没有修养形容,他的生活中的必需品并不是所谓的人生追求,而是金钱,是酒、扑克牌以及供他消遣的女人,有了这些,他的生活便可以用完美来形容。除了低俗不堪的低级消遣方式,斯坦利还是一个占有欲和主宰欲十分浓烈的“野蛮人”,他的衣着装饰毫无品位,可以说是邋遢,在他第一次“露脸”时,对于他的装束作者是使用这样的语句表述的:一身旧的甚至有些破烂的蓝色工装,左肩上肩上搭放着用来进行保龄球锻炼的球衣,显得格外刺眼,更为恐怖的是,这位野蛮人,他手中还拿着生肉的绣迹斑斑的纸袋,一进屋子,便十分粗鲁的将这种肮脏的纸袋“扔”给女主人公布兰琪的妹妹史蒂拉,以一种毫无顾忌的声调对她大吼大叫、指手画脚,这让布兰琪一开始便对其有了十分鄙夷的印象,更何况,斯坦利毫无背景的出身与不知礼节的粗鲁,更使女主人公布兰琪对其不屑一顾,称呼斯坦利时,甚至不用姓名直接使用“波兰佬”代指。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下的斯坦利对布兰琪也没有什么好的评价,用“金丝鸟”来形容这位矫情的南方女郎,为了在家中获得支持,妹妹史蒂拉便成了双方重点拉拢的对象。在一个打扑克牌的夜晚,斯坦利又莫名其妙地乱发脾气,冲着每一个人大吼大闹,甚至把收音机扔到了窗外,更为可恨的是,他居然不可理喻的打了已经怀孕的妻子。为了妹妹考虑,在第二天布兰琪便劝妹妹和她一起离开,并数落了斯坦利的种种不是,说他是一个还未发育成正常人类的原始生物。可惜的是,布兰琪的这段话刚好被斯坦利偷听到,认为自己尊严受到侵犯的他下定决心要调查这位所谓“淑女”的过去,决定对其进行报复,这直接为布兰琪后来走上不归路埋下了致命的因素。
三 放任自流、客观上推波助澜的妹妹纵容
到新奥尔良寻找家人支持,是布兰琪已经失去所有支撑后的唯一选择,因为她在南方已经没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与依靠:父母不在,丈夫自杀,工作因为自己与学生的不正当关系被学校发现而丢了,祖宅也没有了,远在新奥尔良的妹妹是布兰琪唯一可以找到精神安慰的归宿与对象,因此她拼尽全力离开了禁锢自己前半生时光的梦幻庄园,来寻找自己血脉至亲的妹妹,并将其作为救命稻草给予了很高的希望。布兰琪的妹妹史蒂拉是一个不安于优雅生活的好动分子,少年时十分叛逆,为了寻找自己梦想的自由,十年前便固执地离开了父母与亲人,多年漂泊后,史蒂拉与退伍老兵斯坦利生活在了一起,他们买不起房子,只能租住在贫民区一个十分破旧的房子里,表面看起来她的生活十分幸福,过着夫唱妇随的生活,一家人其乐融融,更为幸福的事情是,家里的新成员也要降生了。然而,在妹妹家居住一段时间后,布兰琪对这种所谓牢不可破的感情一针见血的认定,他们之间没有所谓的爱情与亲情,维系他们关系的只是人类最原始的肉欲,史蒂拉对斯坦利的依赖完全与内心的关心与想念没有任何关系,她所关心的问题只是与生理上有关的,用她自己的话说便是:“他要是外出一个晚上不回来,我就无法忍受……倘若他外出的时间超过了一周,天哪,这简直会把我逼疯”,所以,尽管在斯坦利大发脾气甚至动手打了史蒂拉后,已经浑身是伤的史蒂拉还是无法抵抗丈夫的声声呼唤,尽弃前嫌地与这位原始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史蒂拉的做法原本无可置疑,然而对于布兰琪来说,这就意味了最亲的亲人抛弃了她,选择了一个乡下佬。事实上,在故事后来的开展过程中,史蒂拉也的确这么做了,被抛弃的感觉使得布兰琪十分绝望。 四 短暂幸福的离去使布兰琪彻底绝望
在妹妹家生活时,布兰琪结识了一位同样是工人的米奇,米奇的温和以及儒雅深深地吸引了布兰琪,更为重要的是,米奇也喜欢布兰琪并有准备向她求婚的打算,触手可得的幸福近在咫尺,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命运和她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斯坦利揭穿了布兰琪以往放荡的面貌,米奇对其深表失望,正如当年布兰琪选择放弃艾伦一样,米奇也决定放弃布兰琪,并和她当年固守的观念认为艾伦的行为可耻外,米奇也认为布兰琪不干净,决定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公主结婚。米奇离开后,布兰琪便肆无惮忌的喝酒,为自己构造出虚幻的梦境。而就在这天晚上,从医院回到家的斯坦利强暴了已经没有精神支撑的布兰琪,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妹妹史蒂拉从医院回来后同样不相信姐姐的话,和丈夫斯坦利一起将倍受打击的布兰琪送到了疯人院,布兰琪所有的希望最终幻灭。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本我意识属于潜意识层次,能够最直接反映出人的本能,依照快乐形式不断行动。超我意识则属于意识层次,需要受到量值以及道德力量的支配,能够将人潜意识中的小能有效压制,通常情况下也会和本我意识产生冲突和矛盾,让人们能够依照至善原则行事。在《欲望号街车》中,也就是依照欲望和现实两者难以协调的线索逐渐给我们展示了主人公的一生,同时布兰琪也是在本我和超我的不断对抗中实现了一生形象和性格的巨大转变。
结语
本文通过全面解读《欲望号街车》,通过对导致女主人公布兰琪悲剧命运的多方面因素进行一一分析,得出美国工业时代下,这位自幼接受南方传统、不合时宜教育,并且将落后观念早已深入到骨髓的女主人公布兰琪,其悲剧的一生是时代环境的客观影响以及其自身教育无法缓解的冲突所导致的,这种悲剧命运是无法避免的。
参考文献:
[1] 吴艳红:《〈欲望号街车〉中布兰琪的价值观探析》,《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
[2] 王春艳:《从文学伦理学批评角度分析〈欲望号街车〉中的人物命运》,《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年第2期。
[3] 江净沙:《〈欲望号街车〉的象征体系与身份冲突》,《丝绸之路》,2013年第4期。
[4] 李宝珠、孙光旭:《布兰琪的悲剧根源: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号街车〉的拉康式解读》,《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6期。
[5] 韩朝旭、李培学:《欲望的追求与美国梦的幻灭——从〈嘉莉妹妹〉到〈欲望号街车〉》,《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8期。
[6] 聂庆娟:《〈欲望号街车〉的文学伦理学解读》,《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第4期。
[7] 王剑果:《在孤寂中挣扎的灵魂——〈欲望号街车〉女性主义探析》,《作家》(下半月),2012年第2期。
[8] 董晓:《悲剧性的毁灭与喜剧性的忧郁——试比较〈欲望号街车〉与〈樱桃园〉不同的审美特质》,《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9] 何弦:《音乐学分析视野下歌剧研究的特殊性——以歌剧〈欲望号街车〉为例》,《音乐探索》,2013年第1期。
[10] 朱岩岩:《从读者反应角度重读田纳西·威廉斯的〈欲望号街车〉》,《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
[11] 詹全旺:《心与物的对抗,灵与肉的冲突——评精神悲剧〈欲望号街车〉》,《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2] 孙畅:《布兰琪的悲剧根源——解读田纳西·威廉斯的剧作〈欲望号街车〉》,《四川戏剧》,2007年第2期。
[13] 杨帆:《荧幕之外的布兰琪:另一个嘉莉妹妹——论影片〈欲望号街车〉与〈嘉莉妹妹〉中的欲望》,《海外英语》(上),2014年第7期。
[14] 杨述伊:《造型戏剧——论〈欲望号街车〉中的舞台表演要素》,《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2期。
(马云,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