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小人物” 唱响道德歌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wgeg75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安晚报多年来不间断地发掘报道身边的凡人善举,唱响一曲曲崇尚文明的道德歌,以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关键词】新安晚报;“小人物”报道 ;道德歌
  “老人摔倒敢不敢扶”、“孩子被撞敢不敢救”话题一直被全社会集中热议。新安晚报多年来坚持推出一批“凡人好事”的报道:从曹犬红“扫”出巨款送往失主、蒋国高“跳”河勇救落水夫妇、孙朝礼“收”到现金交还卖主,到沈锡美“演”出40年山村爱情等,连续对平民英雄、凡人善举,大篇幅、高密度、多形式地报道,用最平凡的人和事为“公民之德”树立起了榜样,中华民族的仁爱精神在这些“小人物”充满大爱的行动中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同时也为都市报形成自身特色、实现社会功能寻求一定的新思路。

大篇幅,编排突出


  新安晚报从2012年2月初开始,以“我是公民”为主题策划推动报道,近三个月的时间里,密集地报道凡人好事,篇幅大,编排突出。如2月13日AI03版刊登的《女儿,我要给你第三次生命》、2月20日A03、04版通栏大图片、大标题的《28名孤残儿都管他叫爸》、3月26日A04整版刊登《欲捐器官作最后一笔党费》等报道,均安排在重要版面作为重点报道,编排大气、简约;2月3日A08版《一生无悔守在风口浪尖》、2月24日A08版《我是你兄弟 此生不放棄》、2月20日AI03版《有子有木 才是李字》等报道,精做小标题彰显主题,版面通透,视觉轻松;2月28日封面大标题“做雷锋不吃亏”并配有“知名好人”李玉兰的大图片,同时在A03、A04、A05版以通栏大标题分别刊登《她不求回报,却得到了温暖》《他不求回报,却得到了爱戴》《他不求回报,却得到了支持》,通过专版来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命运,报道平民慈善家李玉兰、拾金不昧的哥李政、大义父亲胡文传的事迹。据不完全统计,2月至4月份有关“凡人好事”的报道达50多篇,占版近30个,图片30多幅,这些报道赢得了读者的广泛喜爱。

抓细节 ,真实感人


  传统的人物报道,多是围绕报道主题组织发表一篇长篇通讯,而新安晚报在挖掘好人好事的报道中,注重情感的体现以及细节的捕捉,抓住普通人的喜怒哀乐,聚焦平凡人的闪光点,加强了人与人心灵沟通,彰显了道德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更好地实现了都市报的社会功能。如2月1日A04版刊登的《40万,让深圳读懂安徽保洁员》、2月2日A08版分别刊登的《“活雷锋”杭州勇救落水夫妻》《“最美破烂王”宁波留佳话 收废品收到万元现金主动交还失主》等报道,都是记者赴实地采访当事人和目击者而写出来的,读来如临其境,感受真切。2月2日A04整版刊登的《糖葫芦中品味人生甘苦》,报道一残疾农妇用卖糖葫芦的钱为身患尿毒症的丈夫治病、2月8日A11版大半版《娶你,就是一辈子的承诺》,报道了患小儿麻痹症的妻子摔瘫痪后丈夫许志雄照顾7年不离不弃、2月14日A09版《上海姑娘的40年山村爱情》,报道了上海姑娘沈锡美多次放弃返沪机会与定远聋哑丈夫平淡相守40年演绎一段完美乡村爱情、2月24日A09大半个版《活着就不离开讲台》,则报道了患尿毒症教师坚守岗位十余载,学生偷偷上街为其募捐医疗费等,读后催人泪下。用朴实的话语凸显人物高尚的精神也是报道的特色,如2月4日A05版刊登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报道了杨科春在冰冷的河水中救起老太太后说:“这没什么,救人是第一位。我也有母亲,母亲有难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今后如果再遇到这样的事,我想我肯定还会去做”;2月 24日A08版整版《我是你兄弟 此生不放弃》报道了残疾人兄弟自幼父母双亡,哥哥帮工养活弟弟,60多年后,弟弟要为瘫痪哥哥养老:“哥哥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哥哥。哥哥一辈子没有结婚,更没个一儿半女,就由我这个弟弟给他养老送终……”。读来真实、感人。另外,在报道“红花”时不忘“绿叶”,显示报道的深度和立场。如2月28日A04版《她不求回报,却得到了温暖》报道中说:“老伴去世、做慈善遇上困难,李玉兰开始重新装修已经破旧的饭店,这时候,人们再次帮助了李玉兰,有的人送来了空调、有的人送来了电视,还有的人直接将钱塞到她的手中,政府、企业、市场……”
  3月30日刊登的《那一刻,她脑子里只有救人》报道,面对马车跌倒昏迷不醒的六旬老人,在池州老家休产假、正好路过的护士徐晓霞义不容辞上前展开紧急抢救:徐晓霞依旧不停地做按压,但几轮按压下来,尽管她累得够呛,但老人依然没有一点反应。“怎么办?难道就这样看着可怜的老人离去?”“不行,我要再努力。”徐晓霞的脑海中不停跳动着救人的方法。“对!人工呼吸!”职业思维立即让徐晓霞想到这点。此时,让路人吃惊的一幕出现了,徐晓霞跪在老人身边,口对口给老人做人工呼吸。老人苏醒后,她与众人一起把老人送进医院。这些展现人文关怀及绿叶扶红花的描述,使主人公与周围群众形成一体,使报道主题更加完整和丰满。
  因为普通人没有名人效应,所以在宣传上很难制造一种噱头,因此新安晚报对于普通人的报道上,重在以情感人,在报道的角度上,致力寻找普通人不普通的一面,从深处提炼感动因素,来展现传统美德。如3月26日A04版《欲捐器官作最后一笔党费》报道了太和县年近80的老党员苗为民签下“捐赠器官承诺书”,将遗体器官作为最后一笔特殊党费捐出,用来救助病人。拥有38年党龄的老党员在生命的尽头,要捐献遗体器官的不平凡举动,超越了一个普通人的情怀,同是也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让人感动之余又心生敬意。

多层面, 升华主题


  新安晚报在报道凡人好事时,各种手法相得益彰,调动读者的多个感官功能,打动读者。
  标题和导语注重归纳和描绘,如3月 18日“我是公民”专栏刊登的《捡到两万元,老太急归还》报道的导语中,“从垃圾堆里捡回个纸盒,里面竟有两万多元现金。面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家住芜湖的74岁汪老太毫不动心,立即把钱送到派出所,帮助失主挽回了一笔损失……”;又如4月23日A06版刊登《一村人“谎言”守了她十年》报道导语中, “‘又是一年寒冬至,看着眼前被白雪覆盖的富士山顶,我总会想起我们家的山,想起家中的你。’如此情深意切的家书,黄山市祁门县的李初菊再也不用以弟弟的名义代写了,因为4月19日,她91岁的老母亲吴青好走完了人生最后一段路。”这种归纳式的导语,把自主权交给读者,吸引读者注意,让读者决定是否愿意继续读下去。   同时还采取多形式、多层面报道,如新闻图片、深度分析、消息通讯、采访手记、资料链接等,将报道重心上升到对人生价值的思考上。
  如2月14日A09版刊登的“記者手记”《用爱守望》:人生无常,总有人突然陷入灰暗。在他们身边的我们,该随时准备好,用热心送上一份温暖。23日A03版《辍学报亲恩,续梦三年后》的“记者手记”《梦想与责任》:这个大男孩小跑的身影,承担了多少责任,又蕴藏了多少力量?机械厂的厂房可以回答,高考的试卷可以回答。2月14日该报在A02版发表评论《“抽头10%”奖励拾金不昧未尝不可》,则从理性的视角对凡人好事进行解读分析:“无可争议,拾金不昧是我们的一个传统美德。当这一传统美德被市场经济中扭曲了的‘利益为王’准则逐渐解构,就需要通过法令的形式来‘正人心,厚风俗’……”。 3月26日AII09版刊登《压得弯的腰 压不垮的母爱》,报道了湖南一位母亲背着“怪病”的儿子全国各地求医十余年,为了筹钱给儿子治病,摆过地摊,卖过红薯,在菜场捡过烂菜叶,她说,在合肥住院期间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她说合肥是自己的幸运城市,现在最大的心愿是把儿子的病治好,再苦再累她都不会放弃。同时刊登的评论指出:人生如此艰难,却没有压垮她娇小的身躯,她用行动诠释了母爱的伟大与人性的坚强。这些精彩独到、视角高远的时评,提升了报道的品格,升华了报道的效果,让读者有所思、有所为。

重采访 ,深入发掘


  深入一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作出反映时代要求的新闻作品。多年来,新安晚报社要求全体编采人员都要深入基层,勤于察访,读懂百姓故事,体味人情冷暖,写出鲜活新闻。
  2012年3月,新安晚报记者在走基层中了解到,太和县有一位老党员苗为民,一生虽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却受到当地老百姓的爱戴。患癌症期间,他写下了“生死日记”,坦然面对死亡,并愿将遗体器官捐献出来。记者怀着敬意,与苗为民进行认真对话,并对其周围的人进行深入采访。3月26日,新安晚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率先报道苗为民的感人事迹,引来全国100多家报网转载。此后,新安晚报还连续刊发多篇后续报道。新华社、央视等中央媒体纷纷跟进报道。4月10日,《新闻联播》特别播发了长达近4分钟的专题报道。新安晚报的报道引起了时任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李斌的关注。张宝顺还专门作出批示:“苗为民同志一心为民的事迹感人至深。他用一生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是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号召全省党员向苗为民学习。
  2011年8月,新安晚报记者在基层采访中获悉,合肥磨店一位骑车农妇好心捎老太太赶集,不料发生意外,老太太身亡。这位农妇觉得对不起人家,主动拿2万块钱赔这个老太太家,但老太太一家坚持认为不能让好人没有好报,四拒赔款。发生在基层的这件“小事”,与社会上广为传播的“老人扶不起”现象形成鲜明对比,蕴含的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巨大,对抑制所谓道德滑坡意义非凡,新安晚报随即组织多名记者,用多个版面,并配发评论文章,推出“磨店好人——感动中国”专题报道,“磨店好人”迅速传遍中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新安晚报多年来不间断地发掘报道身边的凡人善举,唱响一曲曲崇尚文明的道德歌,以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作者单位:新安晚报社)
  责编:姚少宝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经,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共生互融。报业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产业关联紧密、基因相通。《市场星报》作为重点面向安徽的主流媒体,近年来围绕文旅创意策划,坚持有益尝试,取得一定成效,为报业转型、经营拓展培育新抓手、探索新渠道。  【关键词】文旅产业;创意策划; 报业经营  近年来,随着报业广告断崖式下滑,如何创收成为传统媒体,尤其是纸媒思考的
且看我“风云变幻”  ■ 郑州市十九中 杨卫平    曾经,我接手了一个“百变班级”。几番困惑、几番挣扎之后,我想,既然孩子是“百变”的,我的解决办法也应该是多变的,这样才可以顺应孩子的成长,引领孩子的成长。  首先,我由衷表达出对孩子的感激,促其自省。我感激我的孩子们,感激他们在某些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秩序井然、积极向上,感激他们在这样的课堂里表现出的热爱并创造知识的激情——有时候我郑重严肃地谈,有
德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是人的灵魂的培育,是运用科学方法来唤醒学生灵魂的艺术,绝非一般的技艺之学。因此,在积极倡导班主任工作专业化、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教师的主业的今天,我们不能泛泛地强调班主任在集体活动中的热心、爱心与奉献,而是要倡导对班级教育的具体操
经过认真筹备,由河南省教育学会班主任工作研究专业委员会与河南教育编辑部联合举办的第十届河南省班主任工作讲习班于5月10日至11日在郑州成功开班了。讲习班上,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教育学博士周彬,清华附小高级教师、中央教科所班主任专家讲师团成员王君,北京市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管委会主任、被誉为“宏志妈妈”的全国优秀教师高金英,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学员们作了精彩的报告。报告厅内座无虚席,大家边听边记,精彩之处
【摘要】若要获得国际对话语的认可,提升国际话语权,除了逻辑严密的内容,还应有对传播渠道的“美”的营销。本文基于新闻美学理论视角,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深圳卫视的《关键洞察力》节目进行分析。分析该节目在进行国际新闻评论的传播过程中,是如何呈现新闻美学,提升国际话语权的。  【关键词】新闻美学 国际评论 《关键洞察力》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可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我国的国际话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建立一支适应当前教育需要的师资队伍,则是教育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十分重视师资的培训,教育部作出了“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规定,河南省教育厅把2008年定为“教师培训年”,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一活动切实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纵观近年来的发展变化,教师的培训体系逐步完善,培训模式也由单一走向多样,
【摘 要】新闻图片是报纸的眼睛,其魅力在于它将新闻性和艺术性相结合。想要拍出优秀的新闻图片不仅要在构图、用光、快门速度、光圈等方面下功夫,更要把握其视觉冲击力、感染力、张力、亲和力。  【关键词】新闻图片;冲击力;感染力;张力;亲和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纸是大众传媒,新闻图片是报纸的眼睛,是将新闻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如何把新闻图片拍摄出力度,深度,具有冲击
宽容  赵德芳    看到这个话题,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十年前,刚登上三尺讲台的一幕: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我拿着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可当我转过身的时候,班级里乱哄哄的,好像这不是在上课。“同学们,都别吵了,我们这是在上课!”我有点生气地喊道。“字写得太小了,而且笔画太轻,我们根本都看不清楚!
【摘 要】突发事件往往是在不可预知的情况下,短时间甚至瞬间,让事物、环境和人的生存状态发生急剧变化。近年来,广电媒体充分意识到,在全媒体环境下,面对各类突发性事件,必须力争第一时间报道,掌握舆论主动权。本文结合六安“3·11”持枪劫持人质案,就如何做好突发事件的广播新闻报道进行探讨。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突发事件;广电媒体;应对策略  一、力争第一时间发声,维护公众知情权  在全媒体环境下,面
主持人语:每个教师在其教育生涯中都会遇到令他印象深刻甚至无可奈何的“问题学生”。而更多时候,教师和家长看到的往往只是这些孩子表面的行为及情绪问题,忽视或者没有专业能力去思考更深层次的原因。的确,能否从教育学、心理学角度真正地理解儿童,是对教师专业化的真正考验。    教育案例:  扬扬是我在他一年级时开始接手的学生,到现在已经快5年了。他是个一分钟也坐不住的孩子,如果碰到自己不能一下子就学会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