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文化自觉的应然与实然

来源 :新闻爱好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r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2012年国内11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有关“编辑”的研究论文分析发现,当前编辑文化自觉存在缺乏文化寻根意识、国际化视野和创新意识等编辑文化实然异化现象。要使编辑文化自觉从实然走向应然状态,必须坚持以文化价值为编辑活动的本位价值,扩大国际影响力,从传统的文化把关者转变为文化创新者。
  【关键词】编辑;文化自觉;应然;实然
  出版物、编辑与文化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文化是出版物之魂;出版物存在的根本目的就是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发展文化和革新文化;而编辑作为文化传播主体,必须有文化自觉的理念,并把这种理念转化为自觉的编辑行为。因此,对编辑文化及其文化自觉的研究是办好出版物至关重要的议题。
  本文选取2012年全国11种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上有关“编辑”的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应然和实然两种不同的视角,试图通过量化与分析挖掘出编辑文化自觉价值指向的应然状态与实然异化的内涵。两种视角从不同方面反映出编辑文化表里两面的特征。
  一、研究重点与热点:编辑文化自觉的现状与分析
  “文化自觉”最早由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提出,他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1]而对于编辑来说,编辑文化自觉则是指编辑在文化传播中所体现的一种“自知之明”。文化自觉渗透在编辑活动的各个环节,表现为在文化积累中对社会文化的优胜劣汰与增值创新,以及在文化传播中对社会风尚的控制与引导,包括自觉的文化反省、自觉的历史担当、自觉的兼容并蓄和积极的自主创新等。[2]
  作为文化传播的主体,编辑理应具有文化自觉的理念。在2012年全国11家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上,经统计共有以“编辑”为篇名的论文455篇(见表一)。在这些论文中,编辑们把文化自觉的理念外化为自觉的编辑行为,从编辑与新媒体、编辑与创新、编辑传统实务、编辑素养、编辑学理论、编辑人才培养、编辑制度与规范、编辑心理等角度进行思考、阐释,具体的内容分析见表二。
  表一:2012年11家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编辑”文本统计
  表二:2012年11家编辑出版类核心期刊455篇研究样本的内容分析统计
  通过对455篇研究样本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编辑的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热点问题:
  (一)把握办刊方向与能力的自觉。在统计的研究文本中,有关编辑传统实务(包括:编辑行为、编辑劳动、编辑考核、编辑审稿、编辑选题与策划、编辑与作者读者、编辑话语权、编辑与市场、编辑环境、编辑场域、编辑绩效)的论文共有97篇,占22.40%,有关编辑制度与规范(包括:编辑原则、编辑规律)的论文共有34篇,占7.85%,两者共占30.25%。从中可以看出,作为文化的选择者、传承者、重构与创造者,编辑在文化自觉方面首先体现在把握办刊方向、掌握办刊能力上的自觉。
  (二)编辑道德与素质上的自觉。在455篇研究样本中,篇数最多的是编辑素养(包括:编辑知识、编辑能力、编辑技巧、编辑道德、编辑伦理、编辑思想、编辑精神、编辑责任、编辑价值观)方面的文章,共有128篇,占29.56%。编辑素养成为当前的关注热点。与业务素养相关的编辑心理(包括:编辑思维、编辑意识、编辑情商、编辑健康)方面的文章也有32篇,占7.39%。两者共占36.95%。可以说,高度的文化自觉,已成为编辑高尚道德修养的内在力量。
  (三)编辑学理论研究的自觉。在统计文本中,有关编辑学理论(包括:编辑史、编辑家研究)的文章共有56篇,占12.93%。由此可以看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学学科体系已臻成熟,学科链条已臻完善。相对于编辑理论和编辑实践研究的火爆,中国编辑史研究不温不火,独占一方。编辑一方面深刻把握编辑史的发展规律和独特的价值资源,另一方面挖掘各个时代著名编辑家的事迹和精神,并在现代出版事业中发扬光大。
  (四)编辑教育与培养的自觉。编辑部也是培养各类人才的基地。编辑们自觉地把人才培养的研究纳入研究领域,共有编辑人才培养(包括:编辑教育与培养、编辑角色)方面的论文45篇,占10.39%。
  二、价值指向与体现:编辑文化自觉的应然状态
  我们通过对以上编辑文化自觉所体现的内容进行定量研究和分析之后,继而对编辑文化自觉的应然状态做进一步的定性研究,经过比对与归纳,我们认为,编辑文化自觉的应然状态具有以下三种价值指向:
  (一)在自觉的应然中寻根。作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造者,编辑的文化自觉是编辑进行文化选择和文化创新的基础,包括编辑的人类文化自觉、民族文化自觉、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自觉、编辑文化与功能的自觉等层次。选择评判的标准是以对本民族文化的正确认识为基础,并以引导人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推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为旨归。
  (二)在自觉的应然中超越。在日益全球化、国际化的多元文化背景下,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发展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作为文化的传播主体,编辑应该具有清醒的文化自觉意识,正确处理好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传播先进外来文化的关系,自觉地实现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实现文化传播的超越。
  (三)在自觉的应然中转型创新。面对信息传播技术高度发展、出版业转企改制的新形势,编辑的文化自觉就是要立足创新,准确把握社会文化发展的新趋势,运用最新的科技文化成果,以新角度、新语言、新形式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丰富人类的文化宝库。[2]
  三、编辑文化自觉的异化现象:实然偏离应然
  与具有浓厚价值意味的编辑文化自觉的应然功能相比,编辑文化自觉的实然功能显得更具工具性。也正是这种工具性的特点,导致了编辑文化自觉的异化。具体表现为:
  (一)缺乏文化寻根意识。从表二我们可以看出,当前对编辑主体论、编辑客体论的研究较多。在编辑的主体论方面,主要从编辑的思维、心理和编辑能力、素养等角度着手,揭示编辑的思想感情,展示编辑的精神领域。其中编辑素养和编辑心理方面的文章共有160篇,占36.95%。在编辑客体论中,主要从编辑与作者、编辑与受众、编辑与市场的社会关系角度研究编辑活动,相关论文共有97篇,占22.40%。   与编辑主体论、编辑客体论研究的火热(共257篇,占59.35%)相比,编辑本体论的研究很少,只有3篇,占0.66%,分别是关迎春的《编辑规范与编辑创新应统一于文化传播与传承》、汤文辉的《弘道:论编辑工作的价值追求——以〈思考中医〉为例》、张文鸯的《“浅阅读”时代编辑的坚守与应对》。
  编辑活动是一种文化的缔构活动,对编辑文化自觉的研究应从编辑的文化创造上去理解,但除上述3篇论文之外,缺乏从文化寻根的意识出发,思考怎样立足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开展文化的创造活动。
  (二)缺乏国际化视野。中国加入WTO之后,与西方以及全世界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出版业国际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但从研究样本我们注意到,对出版业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文章只有5篇,占总量的1.1%。
  另外,随着文化的全球化日益明显,国(境)外的出版物被大量引进,高质量的学术文章却大量外流,导致国内期刊质量不高、权威性和影响力差,这反过来又影响到高质量稿件的投递,国内科技期刊正陷入愈来愈差的恶性循环。[3]
  如何发挥编辑的文化自觉和主体作用,寻求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国际渠道,是当前急需研究的一个问题。
  (三)缺乏创新意识。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和出版行业的转企改制,使出版业在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手段、发展战略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编辑工作的主体、功能、方式等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这就要求编辑以一种创新的意识去面对当前的形势。但在研究样本中,除了一些论文泛泛提及新媒体之外,真正深入地研究编辑与新媒体方面的论文只有24篇,占5.27%;编辑与创新方面的论文17篇,占3.74%,两者合计41篇,仅占9.01%,编辑创新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编辑文化自觉状态的调整与对策:实然回归应然
  应然与实然是相互转化、相互制约的。如何调整编辑文化自觉状态,从实然走向应然,这需要通过提高编辑文化自觉的程度来解决。实际上,编辑文化自觉状态从实然层面走向应然是一种建构性的回归,这种回归必须奠基于实然现实状态基础之上,如果失去了现实的支撑,那么这种应然层面的建构性回归将流于空想。
  调整编辑文化自觉状态,缩短异化的过程,从实然回归到应然状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以文化价值为编辑活动的本位价值。无论是时代的进步和变化,还是传播方式的转变,编辑的角色依然是文化的选择者和把关者,肩负着传承文化、发展文化、创新文化的社会使命。因此,编辑首先要做到对自身文化有“自知之明”,要对自身文化生命的起源、嬗变及走向有较清晰的把握;对自身文化的品位、志趣和意蕴有较全面的理解;对自身文化的价值、模式及实践有较深刻的体认,能正确地选择、评判和完善各种来稿及作品,不断地实现和提升报刊的文化价值。
  其次,中国加入WTO以来,国(境)外文化对国(境)内文化的冲击与挑战日益加大,国(境)外的文化商品、文化形态逐渐被广大国民识别、理解甚至接受,与之形成反差的,是传统文化的淡化甚至缺失。面对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文化政策、文化运动和文化产业对本土文化的渗透,如何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独立性和传统根源性,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特性?这就要求编辑在“自知之明”的基础上,从自觉的“应然”出发,着眼于“寻根”和反思,自觉承担起引领民族文化发展走向、推进文化自觉的历史重任。要通过挖掘、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本民族文化产业,实现对时代和社会的价值引领。
  (二)扩大出版物的国际影响力。面对国际出版物质量精品化、运行集群化、市场细分化和竞争全球化的趋势,国内出版物要走向国际,首先要求编辑跳出相对封闭的本地区或本民族文化圈,在世界文化大视野下,以自觉的、兼容并蓄的态度和面向世界、贯通古今的气魄,整合多元文化资源,通过各种途径促进本土文化与世界各种文化的接轨交融与深度合作。这种交融和合作“不是基于对‘西化’的忧患转而‘托古’或‘复古’的民族保守情结,也不是在‘强势文化’与‘弱势文化’、‘异质文化’与‘本土文化’之间作出‘体用’之分或‘异同’之辨,而是必须以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发展的‘问题域’为先导,主动寻求‘异质文化’及‘多元文化’的世界融合,从而实现民族文化的变通、改造和创新”,[4]扩大出版物的国际化程度,提高出版行业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最终实现完全意义上的文化自觉。
  (三)从传统的文化把关者转变为文化创新者。按照原新闻出版总署的部署,2010年底全国经营性出版单位已全部完成转企改制。其目的是通过转企改制建立现代出版企业,培育一批大型出版集团,把出版产业做大做强。在这一背景下,编辑活动已不限于对意识形态阵地的守卫,而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进程的推动者。另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也给出版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先进文化的引进、办公自动化的建立、数字新技术的应用等,对身处其中的传统编辑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编辑的文化自觉更体现为一种自主创新的具有应然意义的自觉。编辑要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打破编辑的陈旧理念,从传统的文化把关者转变为文化创新者。一是多元发展,创新内容。要不断挖掘读者关注的兴奋点,为读者提供更多更大的使用价值,满足读者更多更新的现实需求。二是与时俱进,创新形式。要积极跟进网络出版、数字出版、博客、微博等新型出版业态和手机小说、手机视频、手机短信等时尚数字媒体,最大限度地挖掘出版业市场潜力。三是高效运作,创新管理。在制度建设、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的调整,不断增强文化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文化自觉[D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9627.htm.
  [2]王舒.编辑的角色认同与文化自觉[J].浙江学刊,2008(3).
  [3]邱晨辉.学术期刊恶性循环:好文章流向国外 国内多剩人情[D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4-12/3812722.shtml.
  [4]刘淑那,胡海波.文化自觉:当代中国人与社会发展的价值资源[J].理论前沿,2007(2).
  (作者单位:广东工业大学校报编辑部)
  编校:郑 艳
其他文献
赵玉明,这位生于旧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古稀老人习惯称自己为“十七年一代”的知识分子。“十七年”,正是这段浓缩了一个时代苦乐的特殊历史时期,造就了那一代人的集体面孔:乐于服从,甘于牺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他们对工作有着炽烈的事业心,对国家有着强烈的责任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受缚于时代,又感恩于时代。在他们的个体命运中,映衬着家国命运的流变轨迹,烙刻着历史造就的集体情怀。简单地说,他们是时代的产物,也是
期刊
什么是学术的生命?在不同的学人那里,答案亦有差别。有学人说,“学术创新是学术的生命”;有学人说,“学风是学术的生命”;有学人说,“诚信是学术的生命”;等等。在中国大陆特定语境中,因为不同时段及不同时段中的特定问题,决定着学人对于“何谓学术的生命”之回答内容的区别。  何谓学术的生命?是否有一种可能的回答,它适于任何情境以及任何情境中的任何人?就此话题,笔者访谈了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李金铨教授。
期刊
2009年4月,在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出其不意地送给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一本书,名为《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作者是乌拉圭记者与作家爱德华多·加莱亚诺。无疑,这个外交动作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意的。而不管用意何在,这部近40年前的新闻力作,不旋踵飙升为全球畅销书。  这部蘸着血泪而非笔墨写就的名作,通过一桩桩灭绝人性的事实和惨绝人寰的故事,讲述了拉丁美洲近代的苦难历史及其根源——暴
期刊
【摘要】作为社会运行的重要单元和桥梁,公益组织与公众信息沟通的方式、机制等话题,已经成为公共传播研究的内容。学界对公益组织的注视,实际上是拓展了原有的研究对象,将政府公关、企业公关的话题迁移到公共组织公关的研究上来。本文以中国扶贫基金会为例,对公益组织开展公共关系的基本理念与策略技巧进行梳理,按照宏观层面的价值理念、中观层面的渠道策略、微观层面的话语技巧进行论述,以期对当下公益组织的公关实践有所启
期刊
【摘要】近年来每遇重大社会事件,时见国骂上标题。媒体人的这种义愤情绪可以理解,读起来也很解气,但类似标题总上版面还是有些欠妥,文风恶俗之外,与新闻人的职业操守与伦理亦不太搭调。重读老《大公报》人王芸生等的言论,其关于做新闻切忌谩骂的看法值得注意。  【关键词】国骂;标题;王芸生;张季鸾  面对严重的社会不公或者遭遇突发的非常事件,有些媒体人可能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破口大骂,甚至行诸荧屏和版面。比
期刊
【摘要】大众传媒作为建构历史记忆的重要渠道,在其新闻报道中对历史记忆的建构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内容表征具有主观与客观的融合、叙述态度为主流认同中有协商与异例、叙述主题具有强时代性和多变性、叙述框架为有选择性的重复和模式化。而这样的历史记忆的新闻建构可促进新闻传播的知性化,并为民族认同提供前设式根据。  【关键词】历史记忆;新闻;建构  哈布瓦赫认为历史记忆是集体记忆的一种,是通过历史记录获得的记忆
期刊
“不创新,毋宁死”,这是大多世界一流品牌发展过程的真实写照。如今,创新已成为品牌的核心价值,品牌是否有领先世界的创意、其创意水平如何,决定了品牌能否进一步发展。而大众传播媒介的参与,为创意和品牌的扩散、推广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以豫酒“六朵金花”品牌打造为例,经过河南日报近三年的创意、推介、传播和政府及行业的鼎力支持,宋河、杜康、赊店、仰韶、宝丰、张弓“六朵金花”快速成长,品牌越擦越亮,已经叫响中
期刊
【摘要】英国广播公司(BBC)是英国久负盛名的公共广播电视系统,以BBC为例,讨论西方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在操作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旨在强调这一主义的诞生与发展与其所根植的历史与社会土壤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通过对影响中国新闻记者职业身份的三套话语——儒家传统道德话语、主流政治意识形态话语和商业主义话语进行深入阐述,以探讨西方新闻专业主义在“移植”到中国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新闻专
期刊
【摘要】在自媒体时代,党报面临诸多挑战:在留住读者方面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在被边缘化方面面临相当严重的危机,在对某些题材是否发声的问题上经受考验,一些党报的不良文风受到更多诟病。在自媒体时代,党报依然可以有所作为,宜花大力气探索有所作为的路径和方法。首先,理念上与自媒体时代相适应。其次,策略上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再次,内容上回应公众热切关注的问题。最后,文风上体现切实改进和明显进步。  【关键词】
期刊
【摘要】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虽不是研究传媒的专著,但他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大众传媒作了深入的透视。他认为电影是窥探世界的窗口,又是一组白日梦,它具有巨大的感情力量,起到了改造文化的作用。广告是现代都市生活的标志,是货物的标记,新生活方式展示新价值观的预告,广告所起的作用不只是单纯地刺激需要,它更为微妙的任务在于改变人们的习俗。他还批评麦克卢汉是享乐主义时代的预言家,他的理论是缓解人们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