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不等于科学探究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mlivefor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教师认为探究学习应该是科学家的工作,而不应应用在学生身上。这样的看法主要源自于他们对探究性学习的误解,他们把探究学习与科学探究完全等同起来。所以要解开这个结,首先就要弄清什么是科学探究,什么是探究性学习。
  科学探究是人们对各类科学尤其是自然科学的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者根据确定的课题,用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经验对问题的模型进行假想与推测,并进行实验,同时根据实验情况不断调整与完善自己的假想,直至正确的甚至是新的理论的诞生。而探究性学习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与方式。其方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采用类似于科学探究的方法对单元某方面的知识点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作专题探究。其方式是指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学习内容或问题进行的自主探究,与同学、老师进行合作探究。其目的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方法与合作探究精神,为学生未来的科学研究奠定基础。语文课堂教学则是一种学习的方式,而非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所担忧的那种科学探究。
  我们弄清了课堂探究性学习的内涵及主要特征后又如何去实施呢?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摸索与尝试中,笔者深感以下方法可以达到上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一、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自主探究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文本阅读是学生接触新课的第一步,只有学生对新课文本有了初步的感知,课堂上的一切学习交流才有意义。所以笔者告诉学生探究文本是探究性学习的第一步。为使学生迈实这一步,笔者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拥有的学习资源对文本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积累生字新词,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赏析课文精彩片断及写作特色,找出阅读中的疑惑等等,为课堂的自主合作探究做好准备。
  例如《白杨礼赞》一课,按照笔者的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拥有的课外辅导资料,初步了解了作者茅盾的生平和文章写作背景,从而使学生顺利地理解《白杨礼赞》的内容。同时还明白了题目中的“礼赞”就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合课文注解及工具书,理解了“妙手偶得”、“坦荡如砥”等词语,扫除了课文理解上的障碍。归纳出全文以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为主线:文章起笔就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第二部分赞扬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第三部分强调白杨树外在特点和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第四部分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结尾又一次赞美白杨树。由树及人,托物抒情。许多学生十分赞赏作者第七自然段欲扬先抑的写法。汇报学习体会时,大家纷纷联系第七自然的句段进行赏析:开头两个“没有”似乎要否定白杨树的美,“但是”一转,变抑为扬,否定的是“好女子”,肯定的却是“伟丈夫”。这就是欲扬先抑的写法。还有学生提出对“白杨树”、“楠木”等词的象征意义进行归纳的建议。由于学生有了充分的自主阅读探究,所以学生的汇报自主探究成果时显得十分活跃。
  二、利用合作学习对文本深入探究
  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感知后,笔者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第二步,就是开展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各自的情感体验,以求从更多的角度去理解文本,同时可以相互探讨各自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从而理解全文。
  例如《幽径悲剧》一课,在合作学习交流中,有一小组成员认为《幽径悲剧》,题目用“悲剧”一词用得好。所谓“悲剧”就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中发生在幽径上的一株古藤萝毁于愚氓之手,而且这样的悲剧竟然发生在“十年浩劫”已结束十五六年,改革已经取得了重要成绩,说明国民的审美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作者感到更悲伤。另一小组成员补充道,这个题目中的“幽径”不仅只是说明美被毁灭的地点,而且有衬托作用:从历史方面看,幽径“自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从自然环境方面看,幽径四季都非常美。更衬托出古藤萝的美,让人感到悲剧更悲。还有同学找出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句子来与大家共同品味其间蕴涵的情感,从而与作者的情感共鸣,痛恨灭美的愚氓行为,激起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最后还有同学饱含痛苦之情朗读了自己为在燕园生活了两三百年的古藤萝而写的控诉愚氓的罪行书,使所有同学相继发出了“谴责愚氓灭美”、“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用实际行动爱美、护美”的呼吁,从而将文章的主题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利用学习中的问题作专题探究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但在理解中往往还会产生新的质疑,生成新的问题。笔者引导学生抓住这一新的质疑或问题,再次进行探究,从而促进对课文的深入理解。
  例如《孔乙己》一课,在交流学习时,有学生说: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度日,在笑声中死去,在人们眼中只是一个笑料罢了,当他“长久没有”出现时,谁也不关心他的下落,只有酒店掌柜时常地念叨他还欠十九个钱。可却在此时,有学生质疑这小说有不符合情理之处,因为自己读了这篇小说怎么也笑不出来,几乎快要流泪了,但掌柜和一些人甚至小伙计也“哄笑”这难道是真的吗?他这么一问,周围的同学都顿时有点语塞。见此情形,笔者发动全班同学进行探究:有小组的同学说,他确实有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比如孔乙己又脏又破的长衫一直穿在身上,以示他是读书人,因为他坚信:“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买酒时一个动作——排,想在短衣帮面前摆阔,反映孔乙己的滑稽可笑、自欺欺人;别人说“偷”,孔乙己说“窃”,说明他极度的虚荣,死要面子,迂腐;别人说他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得到,他立刻显得“颓唐不安”,说明他把科举功名看得最重要。这些都说明他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是对科举制度的无情揭露和鞭挞。还有小组学生认为:有钱的酒店掌柜嘲笑他,无钱的“短衣帮”嘲笑他,就连酒店的小伙计也嘲笑他,这些笑恰恰深刻说明了中国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是对旧社会的有力控诉。学生深刻的分析,也使笔者情不自禁地说道:“这篇小说‘笑中也有泪,乐中也有哀’,这是鲁迅先生以喜剧的手法来表现本课悲剧的主题。他用这悲剧的主题告诉我们遭受了疮伤固然是可悲的,但一个民族麻木、愚昧才更可悲。要改变这种民族的麻木、愚昧,就要推翻那人剥削人的封建社会,消灭那种毒害人的科举制度。”学生情绪激动,抢口说道。这一生成性问题的探究,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利用新获得的知识、方法去进行拓展阅读,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利用综合性学习活动对语文教材中阅读重点进行专题探究,以促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探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从而使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新的学习方式得到全面有效实施。
其他文献
阅读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对学生学习语文具有有很大帮助。那么,在课堂中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对学习感
期刊
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熟悉而陌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了一定量的古诗,学过像《凿壁偷光》等文言文小片段,学生有一点文言基础,但是对于篇幅稍长的经典段落,学生在理解时就显得比较困难,文言词汇的积累也相当贫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也影响了文言文学习效果。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更要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其积极性,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认识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笔者以初一
期刊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对字词的不理解及时代背景等了解的不够多,往往使学生在做这一类型题时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注重诵读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诵读可分几个步骤。首先教师范读,初学一篇文言文学生对其节奏停顿往往无法把握,只有教师先范读,让学生听并从
期刊
对中学生来说,要学会划段的方法。正确的分清段落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进而让学生在写作上获得一定的启迪。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检查和教学观摩中,留意了一下分段和概括大意的教学情况,发现段落教学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程序。这里所说的教学程序有这样的两层意思:时间的程序性,很多老师都将分段习惯安排在第一课时的后半部分;操作的程序性,整个教学流程基本按照“整体理解课文一分段一再理
期刊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这可以看出语言对于人有着重要的影响。也许因为老师一句并不恶意的批评,导致了一位同学的自卑,进而自暴自弃;也许因为老师的一句随口的赞扬,一位学生对文学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成为了一名职业的作家。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中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老师的一句话很可能就影响了学生的一生,正由于这样的原因,老师的职业既神圣而又艰巨
期刊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教育能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主导和促进作用,但教师必须确定学生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即为“最近发展区”。语文教学亦然。故,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应将阅读目标预设在略高于学生已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的地方,让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更上一层楼”。而学生已有的独立解决问题的
期刊
语文教学,主要是通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来完成的。学生通过“听”和“读”来接受语言,这是一种接受能力;学生通过“说”和“写”来表达思想,则是表达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要求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而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与互惠性,因此,应该强调师生交流,实现师生之间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这种互动,就教学而言,意味着对话,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构建;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对老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一起分享、理解知识。这种互动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地诵读,在诵读中整体感知,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可见,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培养语文能力和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过程和方法。笔者的教学对象是一群来自雪域高原的学生,但是在进行语文教学时,笔者发现内地藏族班学生不太喜欢读书,尤其不喜欢大声朗读,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应试教育造成
期刊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叶圣陶论创作》,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月版)这句话道出了阅读之于写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感悟则是阅读与写作之间不可或缺的桥梁。当阅读成为爱好,感悟成为习惯,写作就成为自然。这三者共奏,便会成就一曲和谐奔放的协奏乐章。  一、“协奏曲”之三大乐章  1.热情的快板——阅读  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之基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