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分寸 讲究方法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wo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从这可以看出语言对于人有着重要的影响。也许因为老师一句并不恶意的批评,导致了一位同学的自卑,进而自暴自弃;也许因为老师的一句随口的赞扬,一位学生对文学写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成为了一名职业的作家。初中生正处于成长中价值观初步形成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老师对于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老师的一句话很可能就影响了学生的一生,正由于这样的原因,老师的职业既神圣而又艰巨。处在青春期阶段的初中学生往往心思细密,敏感多疑,会很在意外界对于自己的评价,而又缺少对于这些评价正确分析的能力,由此会不加辩证地接受外界对于自己的所有评价,不论这些评价是正确的还是有所偏差的。
  例如,在一次语文课前展示的过程中,一位女生讲解了“一锤子买卖”这个常用语,鉴于这个常用语有很多不同的义项,这个女生并没有讲出确定的唯一标准义项,语文老师就说这个女生还没有准备好,再好好准备一下。其实,这个女生在这之前,翻阅了《成语词典》《语文基础知识手册》等参考资料。这样的评价使该女生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对语文课堂参与的兴趣。这就是初中生过于重视外界评价的表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老师做出的一些评价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并不是持久的终结性的评价。
  根据笔者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经验,得出这样的结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对于初中生有着重要的影响。积极的鼓励启发式的评价有利于学生激发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消极的批评否定式的评价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对于初中生的评价应以鼓励为主,辅之以必要的针对性的批评,做到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自信心,增强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和语文成绩。以下是笔者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一些建议。
  一、针对不同学生给予个性化评价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就提倡“因材施教”,孔子作为我国教育学的鼻祖,在这一方面做了很好的表率。孔子知道自己的每个学生的不同点,进而也就能够根据每个人不同的情况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在当今的语文课堂中也应学习孔子的做法。
  例如,针对同一问题,在默写古诗的时候,两个同学都把“海上生明月”这句话中的“生”写作了“升”,其中A同学平时作业认真仔细,B同学一向马虎大意。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对待A同学就仅仅是提点式的批评,并要求改正,而对于B同学,老师进行了较为严厉的批评。这就是在课堂上评价语言的具体性。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性,给予不同的评价。并且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与众不同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个性鲜明的成长。
  二、注重评价语言的发展性
  每个学生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当中的,所以对待学生的评价也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正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教师应该避免对学生结论式的评价。
  例如,在一次期中考试中一位班上的女生语文成绩不很理想,其实在平时这个女生的语文成绩并不好,处于班级语文成绩的中下游。笔者在找这个女生谈话的时候,就跟她说:“其实在咱们班同学的语文成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咱们班每个同学都有学习好语文的潜质。你这次虽然成绩靠后,但是下次考试,你就有可能考班级第一呢!”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笔者发现那个女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大大增加,在期末考试中,她虽然没有考取班级的第一名,但是语文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当时,笔者看到这样的结果的时候,也感到很欣慰。在那之后,该女生的语文成绩就一直在班级的上游。根据那次的经验,笔者深刻地体会到,千万不要给学生下定性的结论。初中学生还处于各个方面不断成长、不断探索的阶段,他们自己也在探索自己对于哪一方面是擅长的,哪一方面是相对弱势的,在这个时候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更多的发展性的评价。
  所谓发展性的评价就是注重对学生潜在能力的评价。例如,针对某一聪明但不够认真仔细的学生,应该这样评价,“如果你能够再认真仔细些,你就能够继续进步”,而不是“你就是这么不仔细,以后会吃大亏的”。乍一看,两者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实质上,前者在向学生暗示,你具备仔细认真的能力,而后者则对学生的不仔细进行了定性,即你就是不仔细的人,没办法改变了。所以,在初中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掌握中,要着重注意语言的发展性。
  三、注重课堂评价语言的启发性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开放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注重自己的引导作用。语文科目与其他理性思维能力较强的科目比较来说,语文课程是一个感性的科目,并且这门课程是需要学生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的。在这种情况下,语文教师在学生还没有足够思考的时候,就急于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会扼杀掉学生的思维及学生的独特想法。初中生正是思维能力活跃,想法奇特丰富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保护和引导,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标准答案。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多运用启发性的评价语言,而减少标准答案式的评判,并且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并创造机会让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更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要做好平衡的评价,切不可偏向某一方。讨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展现自己思维,了解其他同学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各式各样的思维不断的碰撞,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老师过多的偏向性的干扰,会使得学生的讨论丧失原有的作用。
  四、评价时注重时宜,把握分寸
  在初中语文课堂上,要注重评价的时间性,要在学生的讨论交流进行了一个阶段的时候,进行一个承上启下式的评价,这个评价既要对之前的讨论进行一定的总结,又要提出一定的问题,引发学生更多的思考。这样的评价才是最有价值的。语文课堂是一个较大的平台,可以算是一个较为公共的场合,在这样一个公共场合,教师应注意对学生的评价不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不能够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一个教师做出评价的基本原则,教师在任何时候都应该遵守这个原则。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评价语言的艺术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就要多接触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性格,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给予不同的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进行中,要坚持运用发展式、启发式的评价,避免论断性、偏向性的评价。让每个同学在每节语文课堂中享受思维跳跃的过程,是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思维,这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这样的语文课堂才会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其他文献
周记,以其素材生活性强,体裁灵活自由,反馈及时迅捷,提升写作效果好,而受到绝大部分语文老师的青睐。综观近几年来全国各地中考作文命题变化的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作文命题正朝着“命题生活化,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热爱读书,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理解他人”的方向发展。指导学生写好周记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以为引导学生写好周记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周记布置要多开放少束缚  从学生的写作心态来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只是让学生“读”文本表面的文字,肤浅的理解文字的意思,而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文字表面的意思,解读文本,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悟出蕴涵在文字表面之下的深刻内涵,发现文本之美,进而让学生读出文本中的“本我”,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一、整体阅读,发现文本语言之美  所谓整体感知,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舍得花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阅读文本,因为只有静静的阅读才会有思考的空间和氛
期刊
《那树》一直是笔者最喜欢的课文之一。  每次重读这篇文章,内心就不禁涌起浓浓的哀伤。于是在教学中,笔者格外注重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体会那棵大树的心情,反省人类的无知,把握作者的感情,并进一步尝试“读写结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写作能力。  教学片断: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一段话说说那树的经历,以培养学生对课文的概括能力,然后找出具体的语句分析那树具有怎样的价值和品格,体会作者对
期刊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一书中提到细节在教学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在促进学生发展中的意义和价值,举轻若重。但在过去的教学中很少被关注。自从新课程教学改革后,教学细节开始被当做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去认识,去探讨。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基础教育观,无不彰显着细节的力量,并将其从潜移默化的微妙影响转化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清晰引导。  这让笔者想起了自己曾上过的一节以《
期刊
目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刻。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组成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学,正在准备着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为培养适合新时期要求的优秀人才做出贡献。挑战就是竞争,迎接挑战就是迎接竞争。初中语文教学在迎接新时期的挑战中加速发展,实现新突破。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是社会发展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落实《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科教兴国方针的具体体现。那么,初中语文教学怎样才能迎接新挑战、
期刊
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微型小说。虽然只有1200余字,但内涵丰富。译者刘根龙所言:这篇小说文字简洁,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读来确实耐人寻味。对这篇小说,不同读者有不同的理解,如细细回味,也许可以悟出点人生哲理。《窗》的内涵显然是深邃的,但对其的解读与生活阅历又是分不开的。因此,笔者决定结合八年级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来制订本课的教学方案
期刊
阅读教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阅读,可以使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对学生学习语文具有有很大帮助。那么,在课堂中应该如何进行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培养阅读兴趣,激发阅读热情  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对学习感
期刊
文言文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熟悉而陌生。在小学阶段背诵了一定量的古诗,学过像《凿壁偷光》等文言文小片段,学生有一点文言基础,但是对于篇幅稍长的经典段落,学生在理解时就显得比较困难,文言词汇的积累也相当贫乏。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文言文学习容易产生排斥心理,也影响了文言文学习效果。对于农村初中的学生来说,更要通过多种手段调动其积极性,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认识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笔者以初一
期刊
文言文阅读、理解是学生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对字词的不理解及时代背景等了解的不够多,往往使学生在做这一类型题时无从下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注重诵读  诵读是学好文言文的前提。古人云:“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诵读可分几个步骤。首先教师范读,初学一篇文言文学生对其节奏停顿往往无法把握,只有教师先范读,让学生听并从
期刊
对中学生来说,要学会划段的方法。正确的分清段落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提炼文章主题,进而让学生在写作上获得一定的启迪。笔者在平时的教学检查和教学观摩中,留意了一下分段和概括大意的教学情况,发现段落教学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教学程序。这里所说的教学程序有这样的两层意思:时间的程序性,很多老师都将分段习惯安排在第一课时的后半部分;操作的程序性,整个教学流程基本按照“整体理解课文一分段一再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