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为语文老师,在小学阶段就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在主题阅读的大背景下,从三个方面来谈谈班级开展课外阅读的途径,即“少做题,多读书”——作为阅读的走向;“读好书和读整本的书”——学生与经典同行;“好读书”—— 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质。
关键词:阅读走向;与经典同行;唤醒潜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众多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中,我认为,语文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是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作为语文老师,在小学阶段就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随着我校各项课程的推进,语文教学也更加明晰地提出——走进主题阅读,在主题阅读的大框架下,如何来具体实施阅读,我想从自身的经验来谈谈。
一、“少做题,多读书”——作为阅读的走向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读书”和“做题”总是密切相联的,大量的做题也一直作为阅读教学的传统要求。但在当今“减负提质”的背景之下,大量做题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而“少做题、多读书”理所当然的提到议事日程。这里的“少做题”并不是不做题,而是要做到精讲少练,老师要做到凡是所讲之题必须让班上多数孩子举一反三,由一题拓展到多题,这样的精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应对素质教育下的应试教育。“少做题”的举措直接给孩子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多读书”才得以实现。语文老师要有意识的分学段明确课外读物。这就需要老师用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读书,这种“少做题,多读书”不仅给学生减负,同时也是给老师减负,因此,阅读回归到“少做题,多读书”是当下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
二、“读好书和读整本的书”——学生与经典同行
一个人的阅读趣味大致决定了他的精神品位,而真正的阅读趣味正是在读好书中养成的。从“多读书”出发,我们的阅读不仅是课内的,而且应该广泛的延伸到课外。在低年级就应该让孩子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培养其阅读兴趣,低年级的孩子特别钟情于童话书,男孩子尤其喜欢科幻类书,所以只要是优秀儿童文学读物,老师都要鼓励孩子去阅读。因此,对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也不必要去圈定他们读什么书,关键在于培养其阅读兴趣。到了中年级老师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孩子读中外名家的作品,如: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幽默风趣的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外国儿童小说《夏洛的网》、《爱丽丝漫游奇境》、《爱的教育》等;还有金波的诗歌、冰波的童话故事。这些充满童趣的经典儿童文学是老师引领孩子广泛走向课外阅读的基石。到了高年级,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有了一些沉淀,再引导他们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冰心、朱自清的散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由于学生对书的兴趣爱好的迥异,对这些名著也表现得或浓或淡。曾经在高年级时指导学生阅读过《三国演义》和《草房子》。因为“三国演义”里充满了战争和计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对男孩子特别有吸引力,每到讲故事的时候,男生们把《空城计》、《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讲得眉飞色舞。由此给班上带来了一场空前的“三国热”,不爱看“三国”的女生也卷入了这股洪流中。班级的读书氛围因此浓烈起来。
后来在指导阅读《草房子》中,发现班上这种浓烈的读书氛围没有了,因为这本小说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影子,也就是以五六十年代为背景的童年,学生对这样的社会生活并不了解,经过两周的阅读,让他们讲其中的故事,竟然一个也不敢上台讲,好急人!想偷懒的我只好从头到尾的仔细阅读完《草房子》,引导孩子们分析里面的一些人物性格,这才让孩子们对小说里的人物特征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这说明让学生按兴趣读书、老师有目的的指导读书也是读好课外书的关键。
所以,指导学生“读好书”和“读整本的书”,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不仅仅是为了寻求阅读教学形式上的延伸,更是为了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宽泛,使语文课本上那些篇幅短小的课文学起来更加轻松自如。
三、“好读书”—— 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质
“好读书”是需要唤醒和培养的。我一直坚信:阅读能帮助学生成长,阅读能让学生的心智成熟,好读书的孩子一定能体验阅读的乐趣。
我现在的班上有些孩子特别喜欢读书,每天中午只要吃完饭、做完清洁他们就会静下来看书,个别孩子看起书来常常忘记自己作为班干部的职责,还因此常挨老师的批评。有一次我问这个孩子:“你对书这么痴迷,觉得读书很快乐吗?”他毫不犹豫地说:“只要一读书,我就什么都忘了。”你说这样的孩不好读书吗?受这些孩子的影响,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也依着样子把书举起来煞有介事地看,即便是做做样子也让人觉得舒服。我想:好读书就是这样唤醒和培养的吧。
回到语文本身的意义,语文不光是课本里字词的积累、言语的内涵,更多的是文学之心、诗性情怀的逐渐养成和深化,这种养成和深化必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有比“语文教学”更宽阔的人文视野。在繁杂的学习生活中,努力保护儿童本来应该拥有的快乐和从容。语文就应该从阅读的立场出发,让阅读成为学生无法抗拒的前进。
关键词:阅读走向;与经典同行;唤醒潜质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在众多的语文能力的培养中,我认为,语文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也就是阅读,阅读能力的培养才是学生受益一生的财富。作为语文老师,在小学阶段就该让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语文综合能力。随着我校各项课程的推进,语文教学也更加明晰地提出——走进主题阅读,在主题阅读的大框架下,如何来具体实施阅读,我想从自身的经验来谈谈。
一、“少做题,多读书”——作为阅读的走向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读书”和“做题”总是密切相联的,大量的做题也一直作为阅读教学的传统要求。但在当今“减负提质”的背景之下,大量做题显然是违背教学规律的。而“少做题、多读书”理所当然的提到议事日程。这里的“少做题”并不是不做题,而是要做到精讲少练,老师要做到凡是所讲之题必须让班上多数孩子举一反三,由一题拓展到多题,这样的精讲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应对素质教育下的应试教育。“少做题”的举措直接给孩子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多读书”才得以实现。语文老师要有意识的分学段明确课外读物。这就需要老师用更多的时间去指导学生读书,这种“少做题,多读书”不仅给学生减负,同时也是给老师减负,因此,阅读回归到“少做题,多读书”是当下语文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
二、“读好书和读整本的书”——学生与经典同行
一个人的阅读趣味大致决定了他的精神品位,而真正的阅读趣味正是在读好书中养成的。从“多读书”出发,我们的阅读不仅是课内的,而且应该广泛的延伸到课外。在低年级就应该让孩子读自己感兴趣的书,培养其阅读兴趣,低年级的孩子特别钟情于童话书,男孩子尤其喜欢科幻类书,所以只要是优秀儿童文学读物,老师都要鼓励孩子去阅读。因此,对低年级的孩子,老师也不必要去圈定他们读什么书,关键在于培养其阅读兴趣。到了中年级老师就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孩子读中外名家的作品,如: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幽默风趣的杨红樱校园小说系列;外国儿童小说《夏洛的网》、《爱丽丝漫游奇境》、《爱的教育》等;还有金波的诗歌、冰波的童话故事。这些充满童趣的经典儿童文学是老师引领孩子广泛走向课外阅读的基石。到了高年级,孩子们的课外阅读有了一些沉淀,再引导他们阅读古典名著《三国演义》,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冰心、朱自清的散文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由于学生对书的兴趣爱好的迥异,对这些名著也表现得或浓或淡。曾经在高年级时指导学生阅读过《三国演义》和《草房子》。因为“三国演义”里充满了战争和计谋,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对男孩子特别有吸引力,每到讲故事的时候,男生们把《空城计》、《火烧赤壁》、《草船借箭》讲得眉飞色舞。由此给班上带来了一场空前的“三国热”,不爱看“三国”的女生也卷入了这股洪流中。班级的读书氛围因此浓烈起来。
后来在指导阅读《草房子》中,发现班上这种浓烈的读书氛围没有了,因为这本小说是以作者的童年生活为影子,也就是以五六十年代为背景的童年,学生对这样的社会生活并不了解,经过两周的阅读,让他们讲其中的故事,竟然一个也不敢上台讲,好急人!想偷懒的我只好从头到尾的仔细阅读完《草房子》,引导孩子们分析里面的一些人物性格,这才让孩子们对小说里的人物特征由模糊变得清晰起来。这说明让学生按兴趣读书、老师有目的的指导读书也是读好课外书的关键。
所以,指导学生“读好书”和“读整本的书”,让学生与经典同行,不仅仅是为了寻求阅读教学形式上的延伸,更是为了让学生的阅读视野更加宽泛,使语文课本上那些篇幅短小的课文学起来更加轻松自如。
三、“好读书”—— 唤醒学生内在的潜质
“好读书”是需要唤醒和培养的。我一直坚信:阅读能帮助学生成长,阅读能让学生的心智成熟,好读书的孩子一定能体验阅读的乐趣。
我现在的班上有些孩子特别喜欢读书,每天中午只要吃完饭、做完清洁他们就会静下来看书,个别孩子看起书来常常忘记自己作为班干部的职责,还因此常挨老师的批评。有一次我问这个孩子:“你对书这么痴迷,觉得读书很快乐吗?”他毫不犹豫地说:“只要一读书,我就什么都忘了。”你说这样的孩不好读书吗?受这些孩子的影响,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也依着样子把书举起来煞有介事地看,即便是做做样子也让人觉得舒服。我想:好读书就是这样唤醒和培养的吧。
回到语文本身的意义,语文不光是课本里字词的积累、言语的内涵,更多的是文学之心、诗性情怀的逐渐养成和深化,这种养成和深化必须“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一位语文老师需要有比“语文教学”更宽阔的人文视野。在繁杂的学习生活中,努力保护儿童本来应该拥有的快乐和从容。语文就应该从阅读的立场出发,让阅读成为学生无法抗拒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