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审美能力对于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审美能力对一个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具有对美的认识、感知能力将会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丰富多彩、有滋有味。
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在美术教学中该怎样进行审美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只有当学生对美术有了一定兴趣后,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课堂上有很大部分学生都是好玩、好动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可是只要是有兴趣的事境,总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比如:在教学生画漫画一课时,教师可先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再把这个故事以漫画形式描绘出来,然后让学生试着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再引导学生把自己所讲的故事用漫画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活动中,我首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和体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变化万端、神奇迷离的色彩,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海洋、云朵千变万化的景象,还有各种鸟类的色彩,各种昆虫甲壳和翅膀的色彩。如果仔细观察分析,就能从中得到宝贵的启示并感受色彩给人们的心理联想。在培养学生对形体的认识中,我把几何形体同自然物体联系比较,使理念具体化。学生会感受到很多美的东西,各种植物的花、果、叶及其纤维木质的肌里,各种玉石及古典建筑,各种手工艺品。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可以丰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逐步养成爱观察的习惯,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独有的艺术语汇和规律,视觉艺术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影响听觉艺术产生的心理感受,美术欣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欣赏美术作品,必须首先学会欣赏的方法。
1.要让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分类。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必须先对美术作品有基本的了解。如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两大类,还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等。在这样的分类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各类作品的艺术特征。
2.要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比较与评价,把学生的欣赏引向深入。平时学生在美术欣赏作品时,只会用简单而少的词语评价一幅美术作品。但要问及作品好在哪里,美在哪里时,学生往往很难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时,可以先帮助学生运用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只要你善于发现美,美就无处不在,至于用哪种形式欣赏美,取决于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四、创造美的环境,让学生感受美
美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必要条件。学校应搞好校园文化,开展好课外美术活动,在教室增设“美术角”,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审美实践环境。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提高美术学习兴趣都有积极作用。比如:在教室内开辟一个美术角,将学生画得好的美术作品定期在美术角展出,并让学生参与评比。这样既美化了教室,又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丰富想象,发挥创造力
想象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一旦张开想象的翅膀,便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在形象思维的天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师要通过精炼而艺术的语言,生动又直观的教学,以及良好的艺术氛围,积极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包括对美术创作的内容、意向、色彩等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作品就缺乏学生特色。不管是哪类学生,我们都应该保护其个性,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思维,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不够好,怕同学嘲笑,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教师应对他们多加鼓励和表扬,即使学生的作品画得不够美好,甚至有些脱离绘画主题,也要找出闪光点。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教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价作品时,不以像与不像为唯一标准,美术课程的评价应体现多样性原则,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在新课改背景下,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探索创新,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丰富学生感性认识,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进而提高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那么,在美术教学中该怎样进行审美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其前提条件是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只有当学生对美术有了一定兴趣后,才谈得上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然而,课堂上有很大部分学生都是好玩、好动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可是只要是有兴趣的事境,总能激发他们的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使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比如:在教学生画漫画一课时,教师可先讲一个简单的故事,再把这个故事以漫画形式描绘出来,然后让学生试着讲一些有趣的故事,再引导学生把自己所讲的故事用漫画形式表达出来,这样就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美术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活动中,我首先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来源于平时对周围事物的细致观察和体验。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变化万端、神奇迷离的色彩,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海洋、云朵千变万化的景象,还有各种鸟类的色彩,各种昆虫甲壳和翅膀的色彩。如果仔细观察分析,就能从中得到宝贵的启示并感受色彩给人们的心理联想。在培养学生对形体的认识中,我把几何形体同自然物体联系比较,使理念具体化。学生会感受到很多美的东西,各种植物的花、果、叶及其纤维木质的肌里,各种玉石及古典建筑,各种手工艺品。学生通过观察与体验,可以丰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逐步养成爱观察的习惯,提高对美的感知能力。
三、培养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各种艺术形式都有独有的艺术语汇和规律,视觉艺术产生的心理感受可以影响听觉艺术产生的心理感受,美术欣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欣赏美术作品,必须首先学会欣赏的方法。
1.要让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分类。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必须先对美术作品有基本的了解。如绘画可分为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两大类,还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等。在这样的分类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各类作品的艺术特征。
2.要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比较与评价,把学生的欣赏引向深入。平时学生在美术欣赏作品时,只会用简单而少的词语评价一幅美术作品。但要问及作品好在哪里,美在哪里时,学生往往很难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时,可以先帮助学生运用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只要你善于发现美,美就无处不在,至于用哪种形式欣赏美,取决于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正确引导学生,提高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四、创造美的环境,让学生感受美
美的学习环境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审美教育的必要条件。学校应搞好校园文化,开展好课外美术活动,在教室增设“美术角”,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审美实践环境。对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提高美术学习兴趣都有积极作用。比如:在教室内开辟一个美术角,将学生画得好的美术作品定期在美术角展出,并让学生参与评比。这样既美化了教室,又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五、丰富想象,发挥创造力
想象是学生思维的翅膀。学生一旦张开想象的翅膀,便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在形象思维的天空,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教师要通过精炼而艺术的语言,生动又直观的教学,以及良好的艺术氛围,积极诱导学生大胆想象,包括对美术创作的内容、意向、色彩等的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作品就缺乏学生特色。不管是哪类学生,我们都应该保护其个性,给予学生发挥个性的自由。鼓励学生难能可贵的创造性思维,创造需要勇气,需要有一定的气氛烘托,在创造活动中,有的学生怕自己的作品不够好,怕同学嘲笑,更怕得不到老师的认可,教师应对他们多加鼓励和表扬,即使学生的作品画得不够美好,甚至有些脱离绘画主题,也要找出闪光点。因此,提倡学生有创造意识,就要求教师敢于表扬标新立异的同学,尤其在评价作品时,不以像与不像为唯一标准,美术课程的评价应体现多样性原则,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发挥创造力。
审美教育是美术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在新课改背景下,审美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积累教学经验和探索创新,把学生培养成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