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展开了探讨,阐述了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能,并对图书馆的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讨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随着当今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因此,我们要重视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并采取一定措施加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质量,以大力推进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公共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二、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能
1.保存和传播文化知识
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类书籍等其他有形载体保存着人类创造的大部分文明,也通过书籍借阅等工作推动着文化的传播。
2.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其文化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积聚文化资源、提供文化活动场地、专业性服务人才以及相关技术来体现的。
随着文化载体的深刻变革,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信息资源,为文化理论研究、文艺作品创作、文化知识传播以及经济政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3.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数量大、种类多,是读者学习研究和文化娱乐的重要平台,基于此应向社会各界提供综合的文化信息服务,特别是提供科研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日常管理和运行中重视而且做好馆藏资源的拓展、发掘、整合、转换,建立完善的科研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图书馆除了服务于科研之外,还要服务于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满足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一般性需求以及生活中对基本科学知识和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的基本性需求。
4.文化娱乐
我国图书馆建设呈现现代化和人性化趋向,具有健全、优美、舒适的文化设施以及丰富的馆藏文献,成为社会各界举行读书活动、演讲活动、文艺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群众文化娱乐休闲活动上发挥重要功能,使群众身心得以放松、文化视野得以拓宽、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文化爱好得以培养。正是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分量不断得到增强。
5.社会教育
正是由于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多样化的馆藏文献资料以及其他大量社会文化、科技信息的储藏,社会各界才能在这里获取知识,打开思路,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而这一过程,就是社会各界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图书馆通过文化服务实施教育的过程。
三、图书馆建设
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充分发挥,必须有一个前提,即自身建设,包括馆藏资源建设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与条件。
1. 资源建设
构建实用性强的特色馆藏体系。一般而言,除了国家图书馆之外,地方性图书馆服务群体,主要是其所在地方的社会公众。因此,资源建设必须从当地经济产业结构、民俗风情特点、居民受教育状况、地方历史文化特点这些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科技信息的特定要求,对资源建设涉及的学科、专业文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搜集,有针对性地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系,使馆藏资料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需要,还要适应发展需要,使馆藏结构合理化,馆藏信息系统化、完整化,兼顾科学本身所特有的逻辑性,又要保持较高的使用价值,发挥较大的社会效益。在构建实用性强的特色馆藏体系的同时,还要适时调整和完善馆藏结构。在保有传统馆藏建设以印刷出版物为主的前提下,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把原有的纸质馆藏文献资料转化为电子文档,完善图书馆文献信息数据库,以满足读者迅速、准确获取文献的需求。
2.服务建设
信息时代,信息质量与数量掌握的不对等,就可能造成权益受损。保障不同社会群体享有公平的文化服务权益,是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各界共有的文化平台,应该平等享有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树立平等无差别的服务理念和运行理念,平等、无歧视性地服务于所有读者,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均可平等地使用公共图书馆设施,平等地查阅利用图书馆的文献。对于特殊群体,图书馆的公平服务还体现在文化服务项目的多样性、针对性。在特殊群体较为聚集的地方建立图书流动站、服务站等文化站点,开展不定期送图书等活动。
3.队伍建设
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要素之一。但是,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高级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亟待优化,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履行文化职能的瓶颈。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支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努力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敬业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进取心;通过继续教育、脱岗学习、在岗培训等方式,提升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知识信息组织和加工能力;制定出符合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实施严格合理的职业资格证制度;通过考试考核和择优录取的办法,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人才和补充人员,充实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县市区和乡镇图书馆以及农家书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辅导,并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4.经费筹集
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社会资助两个方面。在我国,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日益重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但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财政投入不连续、不稳定以及地区差异都成为阻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筹措运行资金,一些地方的图书馆出现出租场地、转包承包等现象。保证图书馆有足够的运行经费迫在眉睫。为此,一方面要对政府投入制定合理规划,确保有效地利用,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拓展运行经费,促进公共文化基金的创建,在保证图书馆公益性的前提下适度引入商业化的协作模式,建立长效的社会捐赠体制,建立社会民营基金。 四、文化服务的实践形式
1.公益型服务形式
建立学习型社会卓有成效的方式是全民阅读。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宝库和公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它在推进全民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图书馆不仅拥有优雅的学习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献,而且具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施,是大众阅读的主要阵地。通过服务手段和活动方式,建立一个与读者及时沟通和真诚互动的平台,让读者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调动人们的读书积极性,推动全民阅读。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突破图书馆长期以来以文献服务为主的传统模式。除了固定的文化活动外,图书馆还可以开展流动性文化活动,由内向外延伸,走进社区、企业、军营、学校和农村,提供满足特殊需要的文化讲座。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延伸服务形式
流动图书馆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是一种将馆内的信息资源定期流动到另一个图书馆或者服务点,同时也从其他图书馆中获取该馆的信息资源,以供当地读者使用的服务模式。社区流动图书馆是我国典型的“流动图书馆模式”。流动图书馆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通常由具体的实施条件所决定。我国社区流动图书馆应结合国情,着重体现3种主要功能,即用户信息咨询中心、社区培训教育平台、社区娱乐休闲活动场所。具体实施可以通过邮寄文献或设立流动图书馆、汽车图书馆等形式来实现。
3.特色型服务形式
公共图书馆通过向地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服务于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图书馆要大胆冲破传统观念束缚,重新制定和调整馆藏文献的重点收藏范围,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开辟有特色的服务项目,主动适应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大众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多元化、专业化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虽然占据诸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公共图书馆要在文化建设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利用好政策,加强自身建设,补足自身短板,在倡导优质服务和做好读者常规服务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模式,依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作用,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是我国在新时期开展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而图书馆是这项工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图书馆要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新型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炜.浅析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云南图书馆.2009(04).
[2]詹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地位及作用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8(04).
关键词: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探讨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起着无可取代的作用。随着当今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事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新机遇。因此,我们要重视图书馆建设的发展,并采取一定措施加强图书馆建设发展的质量,以大力推进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公共图书馆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公共图书馆是为市民服务的图书馆,一般由政府税收来支持。与专业图书馆不同,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可以针对儿童到成人。提供非专业的图书、公共信息、互联网的连接及图书馆教育。公共图书馆也会收集与当地地方特色有关的书籍和资讯,并提供社区活动的场所。
二、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能
1.保存和传播文化知识
公共图书馆通过各类书籍等其他有形载体保存着人类创造的大部分文明,也通过书籍借阅等工作推动着文化的传播。
2.文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作为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其文化服务功能主要是通过积聚文化资源、提供文化活动场地、专业性服务人才以及相关技术来体现的。
随着文化载体的深刻变革,公共图书馆的馆藏文化资源越来越丰富,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文化信息资源,为文化理论研究、文艺作品创作、文化知识传播以及经济政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3.信息服务
公共图书馆馆藏文献数量大、种类多,是读者学习研究和文化娱乐的重要平台,基于此应向社会各界提供综合的文化信息服务,特别是提供科研信息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日常管理和运行中重视而且做好馆藏资源的拓展、发掘、整合、转换,建立完善的科研信息咨询服务系统。图书馆除了服务于科研之外,还要服务于群众的工作和生活,满足工作中对专业知识的一般性需求以及生活中对基本科学知识和文化娱乐休闲活动的基本性需求。
4.文化娱乐
我国图书馆建设呈现现代化和人性化趋向,具有健全、优美、舒适的文化设施以及丰富的馆藏文献,成为社会各界举行读书活动、演讲活动、文艺活动的重要场所,在群众文化娱乐休闲活动上发挥重要功能,使群众身心得以放松、文化视野得以拓宽、文化素养得以提升、文化爱好得以培养。正是基于此,公共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分量不断得到增强。
5.社会教育
正是由于公共图书馆具有丰富多样化的馆藏文献资料以及其他大量社会文化、科技信息的储藏,社会各界才能在这里获取知识,打开思路,解决问题,提升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而这一过程,就是社会各界利用图书馆馆藏文献自我教育的过程,也是图书馆通过文化服务实施教育的过程。
三、图书馆建设
公共图书馆职能的充分发挥,必须有一个前提,即自身建设,包括馆藏资源建设和良好的服务环境与条件。
1. 资源建设
构建实用性强的特色馆藏体系。一般而言,除了国家图书馆之外,地方性图书馆服务群体,主要是其所在地方的社会公众。因此,资源建设必须从当地经济产业结构、民俗风情特点、居民受教育状况、地方历史文化特点这些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科技信息的特定要求,对资源建设涉及的学科、专业文献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的搜集,有针对性地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系,使馆藏资料不仅要满足当前社会需要,还要适应发展需要,使馆藏结构合理化,馆藏信息系统化、完整化,兼顾科学本身所特有的逻辑性,又要保持较高的使用价值,发挥较大的社会效益。在构建实用性强的特色馆藏体系的同时,还要适时调整和完善馆藏结构。在保有传统馆藏建设以印刷出版物为主的前提下,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把原有的纸质馆藏文献资料转化为电子文档,完善图书馆文献信息数据库,以满足读者迅速、准确获取文献的需求。
2.服务建设
信息时代,信息质量与数量掌握的不对等,就可能造成权益受损。保障不同社会群体享有公平的文化服务权益,是构建公平公正的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各界共有的文化平台,应该平等享有图书馆提供的文化服务。这就要求图书馆树立平等无差别的服务理念和运行理念,平等、无歧视性地服务于所有读者,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均可平等地使用公共图书馆设施,平等地查阅利用图书馆的文献。对于特殊群体,图书馆的公平服务还体现在文化服务项目的多样性、针对性。在特殊群体较为聚集的地方建立图书流动站、服务站等文化站点,开展不定期送图书等活动。
3.队伍建设
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要素之一。但是,我国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高级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结构不合理,人员素质亟待优化,成为我国公共图书馆履行文化职能的瓶颈。所以,我们必须建立一支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要努力培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敬业精神,增强事业心和进取心;通过继续教育、脱岗学习、在岗培训等方式,提升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知识信息组织和加工能力;制定出符合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实施严格合理的职业资格证制度;通过考试考核和择优录取的办法,向社会公开招聘特殊人才和补充人员,充实图书馆的人才队伍,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县市区和乡镇图书馆以及农家书屋人员进行业务培训辅导,并组织开展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提高图书馆馆员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
4.经费筹集
世界各国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拨款和社会资助两个方面。在我国,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日益重视,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不断增强,但与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很大缺口。特别是财政投入不连续、不稳定以及地区差异都成为阻碍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筹措运行资金,一些地方的图书馆出现出租场地、转包承包等现象。保证图书馆有足够的运行经费迫在眉睫。为此,一方面要对政府投入制定合理规划,确保有效地利用,使其能够发挥最大的社会效益;另一方面,通过多渠道拓展运行经费,促进公共文化基金的创建,在保证图书馆公益性的前提下适度引入商业化的协作模式,建立长效的社会捐赠体制,建立社会民营基金。 四、文化服务的实践形式
1.公益型服务形式
建立学习型社会卓有成效的方式是全民阅读。图书馆是知识信息的宝库和公民接受终身教育的场所。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和开放性决定了它在推进全民阅读中的重要地位。图书馆不仅拥有优雅的学习环境、丰富的馆藏文献,而且具有先进的技术手段、完善的服务设施,是大众阅读的主要阵地。通过服务手段和活动方式,建立一个与读者及时沟通和真诚互动的平台,让读者参与到读书活动中来,激发人们的读书热情,调动人们的读书积极性,推动全民阅读。
公共图书馆可以通过各种文化活动,突破图书馆长期以来以文献服务为主的传统模式。除了固定的文化活动外,图书馆还可以开展流动性文化活动,由内向外延伸,走进社区、企业、军营、学校和农村,提供满足特殊需要的文化讲座。通过一系列文化活动,营造文化氛围,积极参与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2.延伸服务形式
流动图书馆以网络为基础,以知识导航为动力,以资源共享为目标,是一种将馆内的信息资源定期流动到另一个图书馆或者服务点,同时也从其他图书馆中获取该馆的信息资源,以供当地读者使用的服务模式。社区流动图书馆是我国典型的“流动图书馆模式”。流动图书馆的实现方式多种多样,通常由具体的实施条件所决定。我国社区流动图书馆应结合国情,着重体现3种主要功能,即用户信息咨询中心、社区培训教育平台、社区娱乐休闲活动场所。具体实施可以通过邮寄文献或设立流动图书馆、汽车图书馆等形式来实现。
3.特色型服务形式
公共图书馆通过向地方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服务于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图书馆要大胆冲破传统观念束缚,重新制定和调整馆藏文献的重点收藏范围,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藏书体系,开辟有特色的服务项目,主动适应地方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需要,适应大众对文献信息需求的多元化、专业化的需要。
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公共图书馆虽然占据诸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公共图书馆要在文化建设的大潮中抓住机遇,利用好政策,加强自身建设,补足自身短板,在倡导优质服务和做好读者常规服务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理念,完善服务模式,依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充分发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作用,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系统工程,是我国在新时期开展文化建设的重大举措,而图书馆是这项工程中最关键的一环。图书馆要在这个历史节点上,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新型网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为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李炜.浅析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云南图书馆.2009(04).
[2]詹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地位及作用探讨[J].图书馆论坛.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