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文学素养的提高,高级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教学内容与方式上的改革与实践,采用综合性、多角度以及研究性的教学策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文学素养 高级英语教学 改革与实践
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话题。而文学素养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从语言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是培养健全的现代人的必经之路。人文精神熏陶的过程也是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因此,在语言学习中使用何种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精神,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
高级英语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文本的文学性,课文体裁多样、语言地道,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该教材内容涉及大量原汁原味的名家作品,体裁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既有政经题材,也包含大量语言文学方面的内容。对高级英语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能极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培养他们的思想独立性。因此,利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效应,结合高级英语与文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既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高级英语教学现状对文学素养培养的影响
1.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文学鉴赏力的提高。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Advanced English)修订版为例,其所选课文文体多样,文化底蕴深厚,根据高级英语大纲要求,教师应通过常规的语言教学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各种修辞表现手法,品味语言表达的技巧,以增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而现实教学中,多数课堂仍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仍倾向与词汇的教学,忽视对语篇的整体分析,使得学生只注重对文字的理解,忽视了对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的把握。因此,课程结束,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注重了课文中词汇的拓展和长难句的释义,欠缺对课文结构、层次、内涵的理解,更不用说去欣赏、评判文中的所表达出来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技巧。
2.学生和教师自身水平的制约。在教师讲授了某一文学背景或文学现象后,由于学生的背景知识、英语水平、心理流向及思维活动等差异,一部分学生可以迅速发现课文中的赏析点并主动地进入分析评价,一部分却由于语言能力或理解力所限不能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此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动机不明晰,也影响了高级英语课的学习效果。同时,授课教师自身的水平和教学方法等,也致使该课程在执行目标学习的过程中偏差较大,没有达到文学赏析和评价的目的。
二、以加强文学素养为核心的高级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从文本语料的学习和探究入手,以文学的视角逐步理解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创作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将语言学习融入到文学教育之中。本文将选用张汉熙的《高级英语》为素材,探讨如何通过对课文的剖析式分析,透过单纯的语言表达,解读文本内涵,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最终提高其文学素养。
1.综合性、多角度的解读策略。文学作品具有向一切合理解释开放的特性,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阐释的多元性说明文学作品自身所具备的丰厚底蕴。例如:从文学赏析的视角看,肯尼迪的演讲Inaugural Address《就职演说》中,为了表达肯尼迪的不畏困难的坚定态度,文中突出使用了大量极具气势的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并且用词精炼,从语言的力度上显示出演讲人的雄心大志。在另外一篇文章The Discover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一个发现:做一个关国人意味着什么》中,作者以旅欧黑人作家的身份写出了他的心理感悟。首先,他发现和任何一个美国人一样,他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其次,美国作家,无论他是黑人或白人,都不会在欧洲感到很自在;最后,欧洲仅是他们身份和遗传特征的组成部分。在展开以上主题的过程中,作者以一个美国人、一个美国作家,尤其是一个黑人作家的身份完成了这篇评注性文章,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一个美国黑人作家复杂的的心理活动。
此外,由于文学作品的开放性,需要既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进行多元探索和注重立体解读,也要对文本的主题思想与象征意蕴的进行多维度剖析。例如: 在The Loons《潜水鸟》一文中,印地安小女孩皮格特·坦纳瑞凄惨故事让人唏嘘不已。作为当时社会的边缘人,她苦苦挣扎,期望被白人社会所接受,但最终命运悲惨。小说的主线是人的命运,副线是鸟的归宿,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潜水鸟的消失不仅象征着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同时揭示了当地白人主流文化及现代工业文明蚕食了整个印地安民族和文化。贯穿故事始终的潜水鸟的哀鸣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即代表着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力,也反映出北美少数民族在边缘化的世界里挣扎的痛苦,还透视着一种民族文化淹没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的残酷。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在高级英语教学中,通过英语语言的熟练使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主动积极的课堂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形成个人观点,达到提升文学修养的目的。
(1)开放性研究与自主性培养。开放性研究活动应当是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其研究的内容是开放的、广泛的,但也要有计划地组织和设计积极向上的活动主题或内容。在高级英语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开放的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与课文相关联的知识,如时代背景、作者信息、相关历史事件等等;其次通过开放的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人物模拟、事件还原、小组讨论和评议或课后布置小论文,根据自己理解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写出个性化的、简单的理解评论,最后是研究结果的开放。 学生们根据自己所查阅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理解和开放的思维,必将得出不同的结论,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形成独创性见解与批判素质,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例如,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中东的集市》一文,课文中对不同市场的生动而形象的描绘、具体而准确的选词和不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浓郁而风格各异的阿拉伯市场风情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中东国家集市的相关资料,收集图片或影视片段,通过视听过程与将要阅读的文字建立感性联系,打开了学生们想象的空间,既起到了热身的作用,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中大量具体词汇的用意,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这一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力。
(2)探究性多重思维能力培养。高级英语文学化的文本性质为深入探究,培养多重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语言、人物、背景、寓意等方面的层层解剖,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激发出来,形成批判性阅读素质。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也显示出自主学习的特征,为学生形成多向思维和独创性见解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高级英语教材中,具有强烈文学色彩的语料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其探究性多向思维的品质在教学中逐步显现。例如:The Sad Young Man《悲哀的青年一代》综合论述了美国二十世纪初“迷茫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年轻一代因为理想的幻灭变得颓废、反叛,特别是年轻的知识分子,他们玩世不恭,却爆发出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和创作力。根据作者的背景,教师如果结合当代美国文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并且结合我国80后,90后思想现状进行对比思考,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的进行多向思维,将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文学作品中描写性语言的大量运用,凝练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理想世界,表达了现实和虚拟世界中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或直白、或委婉、或含蓄,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值得去探索、去玩味,并从中得到思维上的锻炼和精神上的升华。
三、结语
高级英语文本体裁的多样化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了契机。将具有文学效应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高级英语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理解、分析、欣赏中提升文学修养,在实践中是可行有效的。文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通过教学内容与方式上的改革与实践,聚焦高级英语课文中的文学因素,采用综合性、多角度以及研究性的教学策略,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汉熙.高级英语(修订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1995.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黄滔.基于高级英语课文内容的比较文化教学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1.
[4]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5]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发展的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6]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
【关键词】文学素养 高级英语教学 改革与实践
在高等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是近年来人们关注的话题。而文学素养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从语言学习中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是培养健全的现代人的必经之路。人文精神熏陶的过程也是理解和使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因此,在语言学习中使用何种方式去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陶冶情操,提升人文精神,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
高级英语课程的一个显著特征是文本的文学性,课文体裁多样、语言地道,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该教材内容涉及大量原汁原味的名家作品,体裁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既有政经题材,也包含大量语言文学方面的内容。对高级英语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能极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培养他们的思想独立性。因此,利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文学效应,结合高级英语与文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既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是提高学生文学修养的有效途径。
一、高级英语教学现状对文学素养培养的影响
1.传统的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文学鉴赏力的提高。以张汉熙主编的《高级英语》(Advanced English)修订版为例,其所选课文文体多样,文化底蕴深厚,根据高级英语大纲要求,教师应通过常规的语言教学引导学生去体会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各种修辞表现手法,品味语言表达的技巧,以增进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而现实教学中,多数课堂仍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教师仍倾向与词汇的教学,忽视对语篇的整体分析,使得学生只注重对文字的理解,忽视了对篇章结构和中心思想的把握。因此,课程结束,学生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也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仅仅注重了课文中词汇的拓展和长难句的释义,欠缺对课文结构、层次、内涵的理解,更不用说去欣赏、评判文中的所表达出来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技巧。
2.学生和教师自身水平的制约。在教师讲授了某一文学背景或文学现象后,由于学生的背景知识、英语水平、心理流向及思维活动等差异,一部分学生可以迅速发现课文中的赏析点并主动地进入分析评价,一部分却由于语言能力或理解力所限不能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评价。此外,学生的学习态度不明确,学习动机不明晰,也影响了高级英语课的学习效果。同时,授课教师自身的水平和教学方法等,也致使该课程在执行目标学习的过程中偏差较大,没有达到文学赏析和评价的目的。
二、以加强文学素养为核心的高级英语教学方法改革
在高级英语教学中,从文本语料的学习和探究入手,以文学的视角逐步理解和欣赏课文中的语言魅力,培养学生的鉴赏力和创作能力,才能真正做到将语言学习融入到文学教育之中。本文将选用张汉熙的《高级英语》为素材,探讨如何通过对课文的剖析式分析,透过单纯的语言表达,解读文本内涵,提升学生的赏析能力,最终提高其文学素养。
1.综合性、多角度的解读策略。文学作品具有向一切合理解释开放的特性,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阐释的多元性说明文学作品自身所具备的丰厚底蕴。例如:从文学赏析的视角看,肯尼迪的演讲Inaugural Address《就职演说》中,为了表达肯尼迪的不畏困难的坚定态度,文中突出使用了大量极具气势的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并且用词精炼,从语言的力度上显示出演讲人的雄心大志。在另外一篇文章The Discover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n American《一个发现:做一个关国人意味着什么》中,作者以旅欧黑人作家的身份写出了他的心理感悟。首先,他发现和任何一个美国人一样,他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怀;其次,美国作家,无论他是黑人或白人,都不会在欧洲感到很自在;最后,欧洲仅是他们身份和遗传特征的组成部分。在展开以上主题的过程中,作者以一个美国人、一个美国作家,尤其是一个黑人作家的身份完成了这篇评注性文章,让读者深刻体会到了一个美国黑人作家复杂的的心理活动。
此外,由于文学作品的开放性,需要既对文本人物形象的进行多元探索和注重立体解读,也要对文本的主题思想与象征意蕴的进行多维度剖析。例如: 在The Loons《潜水鸟》一文中,印地安小女孩皮格特·坦纳瑞凄惨故事让人唏嘘不已。作为当时社会的边缘人,她苦苦挣扎,期望被白人社会所接受,但最终命运悲惨。小说的主线是人的命运,副线是鸟的归宿,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潜水鸟的消失不仅象征着女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同时揭示了当地白人主流文化及现代工业文明蚕食了整个印地安民族和文化。贯穿故事始终的潜水鸟的哀鸣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即代表着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破坏力,也反映出北美少数民族在边缘化的世界里挣扎的痛苦,还透视着一种民族文化淹没在现代社会发展的长河中的残酷。
2.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在于,让学生亲历知识产生与形成的过程;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追求“知识”发现、“方法”习得与“态度”形成的有机结合与高度统一。在高级英语教学中,通过英语语言的熟练使用,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通过主动积极的课堂参与,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丰富且多方面的体验和获得的科学文化知识为基本内容,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形成个人观点,达到提升文学修养的目的。
(1)开放性研究与自主性培养。开放性研究活动应当是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其研究的内容是开放的、广泛的,但也要有计划地组织和设计积极向上的活动主题或内容。在高级英语课程中,让学生通过开放的互联网或图书馆查阅与课文相关联的知识,如时代背景、作者信息、相关历史事件等等;其次通过开放的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在讲解课文的过程中,进行人物模拟、事件还原、小组讨论和评议或课后布置小论文,根据自己理解的人物形象和主题写出个性化的、简单的理解评论,最后是研究结果的开放。 学生们根据自己所查阅的材料,按照各自的理解和开放的思维,必将得出不同的结论,这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形成独创性见解与批判素质,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例如,The Middle Eastern Bazaar《中东的集市》一文,课文中对不同市场的生动而形象的描绘、具体而准确的选词和不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浓郁而风格各异的阿拉伯市场风情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教师在讲授时,可以引导学生查阅中东国家集市的相关资料,收集图片或影视片段,通过视听过程与将要阅读的文字建立感性联系,打开了学生们想象的空间,既起到了热身的作用,又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中大量具体词汇的用意,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这一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力。
(2)探究性多重思维能力培养。高级英语文学化的文本性质为深入探究,培养多重思维能力奠定了基础。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对语言、人物、背景、寓意等方面的层层解剖,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激发出来,形成批判性阅读素质。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也显示出自主学习的特征,为学生形成多向思维和独创性见解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高级英语教材中,具有强烈文学色彩的语料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契机,其探究性多向思维的品质在教学中逐步显现。例如:The Sad Young Man《悲哀的青年一代》综合论述了美国二十世纪初“迷茫的一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年轻一代因为理想的幻灭变得颓废、反叛,特别是年轻的知识分子,他们玩世不恭,却爆发出令人惊叹的创造力和创作力。根据作者的背景,教师如果结合当代美国文学的有关知识进行补充,并且结合我国80后,90后思想现状进行对比思考,引导学生立足于文本的进行多向思维,将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文学作品中描写性语言的大量运用,凝练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理想世界,表达了现实和虚拟世界中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或直白、或委婉、或含蓄,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值得去探索、去玩味,并从中得到思维上的锻炼和精神上的升华。
三、结语
高级英语文本体裁的多样化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供了契机。将具有文学效应的教学方法运用到高级英语教学模式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阅读、理解、分析、欣赏中提升文学修养,在实践中是可行有效的。文学素养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循序渐进,通过教学内容与方式上的改革与实践,聚焦高级英语课文中的文学因素,采用综合性、多角度以及研究性的教学策略,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汉熙.高级英语(修订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 1995.
[2]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黄滔.基于高级英语课文内容的比较文化教学研究[J].中国外语教育,2011.
[4]方智范.语文教育与文学素养[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5.
[5]刘润清.外语教学研究发展的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
[6]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