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教育事业在国家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内容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革。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教师们探讨的热点,本文主要对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策略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对于数学这个逻辑和严密性都较强的科目来说,如果脱离了生活,小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会受到阻碍,不利于数学的教学。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数学知识,因此生活化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经验作为基础,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形成新的教学思想。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有效措施。教学改革要求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生活化,将学生对数学中“数”“图”的抽象理解转变为生动具体的认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刚刚接触到这个学科,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了满足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要求数学教学更加地贴近生活。
  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与数学相关的难题,数学从生活中来,因此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数学包含着抽象枯燥的数字和图形,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将数学脱离生活轨道,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数学成绩难以提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实例,使课堂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对数学的用处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并寻找到数学现象。
  比如,教师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加减的含义,可以利用常见的购物现象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250元钱,交代小明去超市买些生活用品,结账的时候收银员说一共134元钱。这时教师提问学生“小明怎么付款?最后还剩多少钱?”学生一般都去超市买过东西,这时学生就会回答给收银员150元,然后收银员找回16元钱,最后还剩100+16=116元,即100+(50—34)=116元,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就能对250—134这类运算有更熟练的掌握。
  2.对教材进行优化
  一般的教学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只注重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缺乏了生活元素,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有些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生活并没有太紧密的联系,而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就必须对教材进行优化。教师要善于将生活素材充分利用起来,在生活中找准切入点,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材内容中去。
  例如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题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贴合实际生活的情景:某服装店开业大酬宾,全场商品一律7折,小明的妈妈在店里花了320元买了一件衣服,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件衣服原价是多少钱?”然后学生会自然而然联系起生活中出现过的类似事例,对于这样的抽象计算就能够更加掌握。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传统教学即“一张嘴、一支粉笔、一个黑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没有活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因此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实践生活引入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对生活中出现的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例如,教师在讲图形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回家之后对家里有关图形的物体进行观察,比如家里的桌面、门窗、镜子等相关的实物,让学生对图形有更直观的认识。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实物的观察,能够更容易地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然后经过独立的思考以及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之后巩固知识。
  4.作业和实践相结合
  数学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节课只有短短40分钟,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是有局限性的。教师要了解学生这节课学习效果如何,就必须通过课后的作业布置来检查教学成果。对于作业的设计,其实是很讲究的,枯燥的作业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会使学生增加抵触的情绪。教师应该使作业与生活紧密相连,结合实践,增添作业的趣味性。游戏和实践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在讲完一节课之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的练习让学生参与。
  比如在讲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之后,让学生回家之后对家里面的房间面积、客厅面积、厨房面积等进行测量,计算出总面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开支进行计算,不仅能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还能让学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在下一节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点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或让学生自己当一回老师。通过这样富有生活性又有趣味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对知识更加巩固,而且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了实际运用能力。
  三、结语
  生活化教学实际上就是举例子、摆事实,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只有将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合理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本文通过体育教学特点的分析,以及对学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内容的探讨,提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体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为同行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理清思路,提供借鉴,只有不断的探寻渗透的方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渗透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采用了很多种教学方法,而探究性教学策略是众多方法中较为有效的一种,然而,探究性教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现阶段我国高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和实际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完善、优化探究性教学的建议,希望给高中物理教学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探究性教学;实施策略  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传统教学模式已经
摘 要:词汇是语言的三大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如何教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有效性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为了让学生学好英语,我们不断探求和改进教学方法。在初中一年级时,由于内容较少,词汇简单,学生还能应付,随着年级的增高,英语内容的深化,词汇量的增加,学生越来越感觉
爱因斯坦说:“情感是人类一切努力和创造背后的动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个性,这是学生主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对于每一个语文学习中的学生,他们都是一个独特的自我,老师在教学中应重视他们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和情感体验。如果只是以落实所谓的“知识点”为前提,以知识技能的熟练为
做作业,做题,考90多分,语文教学的“皮”,一撕就破。分数,并不代表真实的水平。只教语文书的结果是,小学六年毕业,刚脱盲。语文和数学不一样,学数学是“举一反三”。只要把概念弄懂,反复练习就行。我是靠大量的写作、阅读、积累,一点点地提高语文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书中课文读了几遍就平淡如水,不想再读了。还有的课文只看题目就没有读的兴趣。老师的强迫,加上家长的督促,还有兴趣读课文的真的不多。应
摘 要: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科技成果的大爆发,掌握信息技术已然是现代社会“脱离文盲”的标志之一,在新课程标准下,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与否以及开展状况如何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目前在我国的大多数农村小学,总会因为一些现实的原因而导致课程无法顺利的开展或是无法有效的进行,分析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国农村小学开展的现状和提出切实的可行性办法,将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关键词:农村小学;信息技术;现状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离不开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素质教育与数学学科的发展迫切需要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并且,因为初中数学本身是一门内容抽象而枯燥的必修学科。因此,如何把学生学习数学的状态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把枯燥乏味的数学变得有趣且生动,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习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这是我们每个数学教师的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