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教育事业在国家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尤其在新课程改革之后,教学内容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改革。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是教师们探讨的热点,本文主要对生活化教学的意义和策略进行了阐述和总结。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对于数学这个逻辑和严密性都较强的科目来说,如果脱离了生活,小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会受到阻碍,不利于数学的教学。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数学知识,因此生活化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经验作为基础,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形成新的教学思想。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有效措施。教学改革要求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生活化,将学生对数学中“数”“图”的抽象理解转变为生动具体的认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刚刚接触到这个学科,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了满足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要求数学教学更加地贴近生活。
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与数学相关的难题,数学从生活中来,因此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数学包含着抽象枯燥的数字和图形,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将数学脱离生活轨道,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数学成绩难以提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实例,使课堂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对数学的用处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并寻找到数学现象。
比如,教师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加减的含义,可以利用常见的购物现象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250元钱,交代小明去超市买些生活用品,结账的时候收银员说一共134元钱。这时教师提问学生“小明怎么付款?最后还剩多少钱?”学生一般都去超市买过东西,这时学生就会回答给收银员150元,然后收银员找回16元钱,最后还剩100+16=116元,即100+(50—34)=116元,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就能对250—134这类运算有更熟练的掌握。
2.对教材进行优化
一般的教学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只注重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缺乏了生活元素,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有些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生活并没有太紧密的联系,而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就必须对教材进行优化。教师要善于将生活素材充分利用起来,在生活中找准切入点,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材内容中去。
例如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题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贴合实际生活的情景:某服装店开业大酬宾,全场商品一律7折,小明的妈妈在店里花了320元买了一件衣服,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件衣服原价是多少钱?”然后学生会自然而然联系起生活中出现过的类似事例,对于这样的抽象计算就能够更加掌握。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传统教学即“一张嘴、一支粉笔、一个黑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没有活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因此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实践生活引入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对生活中出现的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例如,教师在讲图形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回家之后对家里有关图形的物体进行观察,比如家里的桌面、门窗、镜子等相关的实物,让学生对图形有更直观的认识。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实物的观察,能够更容易地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然后经过独立的思考以及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之后巩固知识。
4.作业和实践相结合
数学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节课只有短短40分钟,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是有局限性的。教师要了解学生这节课学习效果如何,就必须通过课后的作业布置来检查教学成果。对于作业的设计,其实是很讲究的,枯燥的作业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会使学生增加抵触的情绪。教师应该使作业与生活紧密相连,结合实践,增添作业的趣味性。游戏和实践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在讲完一节课之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的练习让学生参与。
比如在讲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之后,让学生回家之后对家里面的房间面积、客厅面积、厨房面积等进行测量,计算出总面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开支进行计算,不仅能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还能让学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在下一节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点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或让学生自己当一回老师。通过这样富有生活性又有趣味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对知识更加巩固,而且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了实际运用能力。
三、结语
生活化教学实际上就是举例子、摆事实,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只有将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合理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对于数学这个逻辑和严密性都较强的科目来说,如果脱离了生活,小学生对其概念的理解会受到阻碍,不利于数学的教学。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数学知识,因此生活化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教师要以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经验作为基础,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和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创设一种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形成新的教学思想。
一、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教学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种有效措施。教学改革要求小学数学在教学过程中实现生活化,将学生对数学中“数”“图”的抽象理解转变为生动具体的认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刚刚接触到这个学科,对于数学概念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困难,为了满足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也要求数学教学更加地贴近生活。
二、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1.创设生活问题情境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与数学相关的难题,数学从生活中来,因此教师也要指导学生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去。数学包含着抽象枯燥的数字和图形,对于小学这个阶段的学生而言,注意力难以集中。如果将数学脱离生活轨道,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长此以往,数学成绩难以提升。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现象来创设问题情境,在课堂中融入生活实例,使课堂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对数学的用处有更深刻的理解。通过生活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并寻找到数学现象。
比如,教师在教学加减法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加减的含义,可以利用常见的购物现象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的妈妈给了小明250元钱,交代小明去超市买些生活用品,结账的时候收银员说一共134元钱。这时教师提问学生“小明怎么付款?最后还剩多少钱?”学生一般都去超市买过东西,这时学生就会回答给收银员150元,然后收银员找回16元钱,最后还剩100+16=116元,即100+(50—34)=116元,通过这样的生活场景,学生就能对250—134这类运算有更熟练的掌握。
2.对教材进行优化
一般的教学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灌输,只注重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而缺乏了生活元素,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生活化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材施教固然十分重要,但是有些教材中的知识点与生活并没有太紧密的联系,而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就必须对教材进行优化。教师要善于将生活素材充分利用起来,在生活中找准切入点,将生活元素融入到教材内容中去。
例如教师在教学百分数的应用题时,可以创设这样一个贴合实际生活的情景:某服装店开业大酬宾,全场商品一律7折,小明的妈妈在店里花了320元买了一件衣服,然后向学生提问“这件衣服原价是多少钱?”然后学生会自然而然联系起生活中出现过的类似事例,对于这样的抽象计算就能够更加掌握。
3.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传统教学即“一张嘴、一支粉笔、一个黑板”,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没有活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因此很容易丧失学习的兴趣。生活化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实践生活引入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对生活中出现的实例进行观察和分析。
例如,教师在讲图形知识的时候,让学生回家之后对家里有关图形的物体进行观察,比如家里的桌面、门窗、镜子等相关的实物,让学生对图形有更直观的认识。学生通过对这些生活实物的观察,能够更容易地了解这些图形的特征,然后经过独立的思考以及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之后巩固知识。
4.作业和实践相结合
数学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利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一节课只有短短40分钟,因此课堂中的学习是有局限性的。教师要了解学生这节课学习效果如何,就必须通过课后的作业布置来检查教学成果。对于作业的设计,其实是很讲究的,枯燥的作业不仅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会使学生增加抵触的情绪。教师应该使作业与生活紧密相连,结合实践,增添作业的趣味性。游戏和实践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在讲完一节课之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这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课后的练习让学生参与。
比如在讲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之后,让学生回家之后对家里面的房间面积、客厅面积、厨房面积等进行测量,计算出总面积,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对自己一个月的零花钱开支进行计算,不仅能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还能让学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教师还可以在下一节课时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结果,点名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或让学生自己当一回老师。通过这样富有生活性又有趣味的实践活动,可让学生对知识更加巩固,而且带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了实际运用能力。
三、结语
生活化教学实际上就是举例子、摆事实,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现象,将生活与教学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并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只有将这样一种教学理念合理地贯彻到课堂教学中,才能促进数学教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