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引导者,也是课改理念的落实者,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落实新课程理念中关于有效教学的意识和头脑,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并将有效教学的理念和课堂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改的各项理念,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 198
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数学知识概念、形成缜密逻 辑思维的基础科目,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而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内容,还要在教学过 程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数学素质,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均衡发 展。因此,如何对教学进行综合优化,研究出符合核心素养培养、 贴合学生实际成长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利用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情境教学可以把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通过拟真的情境呈现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在拟真的教学情境中领略课堂之外难以获得的体验。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创设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引发主动思考,积极构建新知识的意义,并有利于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确立数学思维,喜欢上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深入钻研和学习情境教学策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求知欲和探究欲。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巧妙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环节,让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的行动中,促进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二、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生活化教学同样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数学学习的目的也在于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透过这些熟知的生活化事物和现象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降低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难度,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作用充分凸显出来,为实现趣味化、高效化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以“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建购物式的课堂场景,即利用学生的学习用品作为商品,并为商品贴上标有小数形式的价签,让学生通过购物买卖的形式感受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此,便将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了起来,凸显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促进了学以致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改变师生在课堂当中的角色,逐渐摆脱传统教学中由教师绝对主导的教学模式的不良影响,突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1]。例如,在“三角形”的课时学习中,针对三角形的特性,教师在进行讲解前,可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三角形,并令其组成学习小组,基于教师展示的三角形进行讨论,分析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特点,同时可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总结出更多的三角形特性。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与组织作用,改变以往课堂中教师占据绝对权威的局面,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其可以在课堂中通过自主观察分析与总结归纳得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结论,进而对课程知识有更深的学习印象。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针对思维活动相对迟缓或怯于发言的学生,应进行一定鼓励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同等的锻炼机会,确保教学活动的全面性。
四、引导自主探究,让学生发现探究式学习的乐趣
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先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深入到课本等文本中去探究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就学情分析,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对象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较小,无论经验储备、知识基础和思维、探究能力相对较弱,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比较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调控和引导,以免使学生思维偏离方向。因此,教师不仅要精心研读教材,而且还要在“引导”上下功夫。特别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加入学生的讨论,及时掌控信息和反馈意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应当把握好“度”,因为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便会使课堂教学偏离目标。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意愿,科学地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探究性学习。其次,应加强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的指导,既可以进行集体指导,也可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针对各小组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单独指导。再次,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 应该首先做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分析,只有這样才能选择 与学生兴趣最为相符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节,为学生协调 课堂中的多项因素,进而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调动起主观学 习兴趣,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得到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莹莹, 朱丽, 吴晓璐.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 2016, 000(025):103-104.
[2] 李光树. 小学数学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00.
[3] 张丹.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叶亚军, 周虹, 彭志敏. 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10):400+402.
[5] 李星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1):102-106.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7- 198
小学数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数学知识概念、形成缜密逻 辑思维的基础科目,承担着较重的教学任务。而在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课程知识内容,还要在教学过 程中提升学生各方面的数学素质,使其在数学学习中实现均衡发 展。因此,如何对教学进行综合优化,研究出符合核心素养培养、 贴合学生实际成长需要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当下重点关注的内容。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利用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情境教学可以把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通过拟真的情境呈现在课堂上,能够让学生在拟真的教学情境中领略课堂之外难以获得的体验。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创设能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引发主动思考,积极构建新知识的意义,并有利于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确立数学思维,喜欢上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深入钻研和学习情境教学策略,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提高求知欲和探究欲。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巧妙设置富有“弹性”的活动环节,让学生置身于“解决问题”的行动中,促进学生产生好奇心,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发现,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二、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生活化教学同样是提升学生课堂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因为数学本身是一门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数学学习的目的也在于能够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案例结合起来,让学生透过这些熟知的生活化事物和现象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从而降低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难度,将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作用充分凸显出来,为实现趣味化、高效化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创造有利的条件。例如,以“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这部分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完成基本理论知识的教学,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建购物式的课堂场景,即利用学生的学习用品作为商品,并为商品贴上标有小数形式的价签,让学生通过购物买卖的形式感受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运用。如此,便将枯燥的数学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结合了起来,凸显了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促进了学以致用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突出学生主体学习地位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改变师生在课堂当中的角色,逐渐摆脱传统教学中由教师绝对主导的教学模式的不良影响,突出学生在课堂当中的主体地位[1]。例如,在“三角形”的课时学习中,针对三角形的特性,教师在进行讲解前,可利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不同三角形,并令其组成学习小组,基于教师展示的三角形进行讨论,分析这些三角形的共同特点,同时可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够总结出更多的三角形特性。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与组织作用,改变以往课堂中教师占据绝对权威的局面,为学生创造了更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使其可以在课堂中通过自主观察分析与总结归纳得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结论,进而对课程知识有更深的学习印象。同时,教师也可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针对思维活动相对迟缓或怯于发言的学生,应进行一定鼓励和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拥有同等的锻炼机会,确保教学活动的全面性。
四、引导自主探究,让学生发现探究式学习的乐趣
探究性学习是引导学生先发现问题,然后带着问题深入到课本等文本中去探究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就学情分析,作为小学数学的教学对象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较小,无论经验储备、知识基础和思维、探究能力相对较弱,认知能力和感悟能力比较有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调控和引导,以免使学生思维偏离方向。因此,教师不仅要精心研读教材,而且还要在“引导”上下功夫。特别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加入学生的讨论,及时掌控信息和反馈意见,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从而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应当把握好“度”,因为探究性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过度”便会使课堂教学偏离目标。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意愿,科学地引导,从而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探究性学习。其次,应加强学习方法和探究方法的指导,既可以进行集体指导,也可进行个别指导,也可以针对各小组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单独指导。再次,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从而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 应该首先做好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分析,只有這样才能选择 与学生兴趣最为相符的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环节,为学生协调 课堂中的多项因素,进而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调动起主观学 习兴趣,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得到学习效率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莹莹, 朱丽, 吴晓璐. 基于数学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改革[J]. 科教文汇, 2016, 000(025):103-104.
[2] 李光树. 小学数学教学论[M].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00.
[3] 张丹. 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 叶亚军, 周虹, 彭志敏. 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10):400+402.
[5] 李星云.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的有效性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1):1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