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贵航高级技工学校修文550204
【摘要】职业院校由于专业教育的特点和各科目内容的设置,在以“职业行为能力”主导的教学质量前提下,随着社会用工企业要求的变化,随着国家职业院校课改的深入,职校各科目都将面临教学改革和教法探讨。“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决定了专业课教学必须强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工艺与装备,职业行为能力,学习任务,必要性
职业院校由于专业教育的特点和各科目内容的设置,在以“职业行为能力”主导的教学质量前提下,如何把培养“职业行为能力”的目标要求落实在教学之中。怎样组织教学活动才能促进学生获得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素养,如何培养“职业行为能力”型人才,适应国家的需要、各用工企业的需要,是我们职校各科目教师应认真思索的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全书共分十个章节。讲解了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艺,掌握切削参数、加工方法及装备的选用,机械制造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拟定和机械装配规程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方法。由于其实用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它内容丰富,知识点密集,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它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和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参观、实物讲解、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学生不能很快的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产中,学生上岗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融入本职工作中。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一上岗就能胜任他们的职业,帮助他们“无缝隙”地从职校学习过渡到职场实践。那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他们一个仿真的职场环境,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各自的角色。完成各自角色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在教学中贯彻“行动导向”教学原则。这就使在《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教学中借助学习任务完成教学成为了必然。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借助学习任务进行教学的必要性。
1.从国际大环境来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职业教育条例》各《框架教学计划》,积极倡导行动导向教学论,行动导向学习成为推动新时期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概念。综合性职业能力被理解为“个体在职业、社会和个人生活中能正确地思考并能在行动中承担个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在专业能力、人格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上发展职业行动能力”。加入WTO的中国要与国际接轨,就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包括教育教学经验。职业教育机构要从当地和自身的现实条件以及生的能力、背景出发综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努力把学生的经验世界与职业世界、他们的知识体系与执行工作任务的行动体系结合起来,促进他们发展从事相应职业所需的行动能力、素养。因此,各职业院校如何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实践的需要来设计和组织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特别各科目教学借助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势在必行,那作为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专业基础课把相关职业实践的典型工作转化为学习者的学习任务也势在必行。
2.从国内职业院校的课改上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机遇的现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也急需深化改革。为了更适应人才、知识、技术竞争激烈的形势,我国的教育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法。从1994年以来,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我们积极引进了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学习领域”模式,同时,推广“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围绕具有职业代表性的学习任务系统化地组织整合了“教——学——做”的完整行动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职业行动能力。用“向实践学习”、“干中学”的教学思路,使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一体化。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各专业应如何结合具体的专业特点,借助学习任务完成教学成为必然。专业知识牵涉面较广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成为了必然。
3.从学生知识层面上来看
我校所处贵州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育也相对落后。所以本课所面对的学生的特点:①是底“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较薄弱,少量地区生源也以低分段为主。因此,从总体上看,学生入学基础差、底子薄。②是好“动”,多数学生好动,贪玩,对理论学习缺乏信心,但动手能力较强,形成技能技巧较快。③我们授课对象是初、高中毕业生,他们从学校到时学校,对工业设备方面缺乏感性认识,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甚至有些学生从未去过工厂。对于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的各种机床、设备、各种零件的工艺过程,接受起来感到很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征对这种情况,让学生在“教——学——做”中去掌握《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的车、铣、磨……等等知识是必要的。
4.从教法上来看
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是逐一地讲解各种加工(车、铣、磨等等)的工艺装备、加工原理、加工方法,然后进行综合举例说明总结,这种概念——举例——练习三部曲的方式按部就班的组织学习,教学效果还是差强人意。《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这门课的要求是学生通过学习后,会根据实际加工零件要求,合理的确定加工工艺,合理的选择工艺装备,确定工艺路线,并编制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生产和管理。所以其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通过寻求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学过程中成在的“重知识传授,轻生产实践”矛盾,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5.就学生就业层面上来看
学习任务(零件加工)主要来源于生产实践,是机械生产过程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既与课程相关又感兴趣的主题零件开展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深入的调查、直接的了解和观察亲身实践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对教师来说,在引导学生对机械制造生产实践中的全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学习时,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对学生来说,学习任务(零件加工)都有一定难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做决定,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过程也是人人参与创造的过程,工作结束后具有一定的成就感。且任务来源于生产实际,也用于生产实际,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很快的融入生产实际。很好的做到培养的学生是用工企业的职业能手。
6.从课程内容上来看
以一条工艺为主线,讲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车削工艺、钻削和镗削工艺、铣削工艺、磨削工艺、齿轮加工工艺、切削加工质量,典型零件加工、复杂零件加工、机械装配工艺。这么多章节的内容,归根结底,就是根据所生产的机械,如何选择加工方法、如何进行相关计算、如何确定工艺参数、如何选择工艺装备、在低消耗高效率的前提下编制工艺规程以保质保量完成各生产任务。从而看出,这本就是一些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本就是一个个要解决的任务。因此,《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教学借助于任務完成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总之,随着社会用工企业要求的变化,随着国家职业院校课改的深入,职校各科目都将面临教学改革和教法探讨。“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决定了专业课教学必须强调能力的培养,新理念下的能力不仅是指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包含了学习、思考、交往、合作、知识使用等的技能。目前,职校课改还是认识和起步阶段,若要推行会面临诸多的问题,特别是教材的编制和双师行教师的培养,但国家在建立课改示范学校的同时慢慢推进,课改也慢慢渗透到各职校的专业教学中。所以我对《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教学实施课改的必要性谈了一些看法。
参考文献
[1]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
[2]应用职业技术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第一版.
[3]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开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
[4]生产实习教学法.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
【摘要】职业院校由于专业教育的特点和各科目内容的设置,在以“职业行为能力”主导的教学质量前提下,随着社会用工企业要求的变化,随着国家职业院校课改的深入,职校各科目都将面临教学改革和教法探讨。“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决定了专业课教学必须强调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工艺与装备,职业行为能力,学习任务,必要性
职业院校由于专业教育的特点和各科目内容的设置,在以“职业行为能力”主导的教学质量前提下,如何把培养“职业行为能力”的目标要求落实在教学之中。怎样组织教学活动才能促进学生获得从事职业活动所需的能力素养,如何培养“职业行为能力”型人才,适应国家的需要、各用工企业的需要,是我们职校各科目教师应认真思索的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全书共分十个章节。讲解了机械制造过程中常用的加工方法、加工原理和制造工艺,掌握切削参数、加工方法及装备的选用,机械制造质量的分析与控制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拟定和机械装配规程基本知识及有关计算方法。由于其实用性、专业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它内容丰富,知识点密集,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它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和发展起来的,和生产实践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参观、实物讲解、多媒体教学),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学生不能很快的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生产中,学生上岗后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融入本职工作中。如何让我们的学生一上岗就能胜任他们的职业,帮助他们“无缝隙”地从职校学习过渡到职场实践。那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给他们一个仿真的职场环境,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各自的角色。完成各自角色的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完成学习任务。也就是在教学中贯彻“行动导向”教学原则。这就使在《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教学中借助学习任务完成教学成为了必然。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借助学习任务进行教学的必要性。
1.从国际大环境来看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德国《职业教育条例》各《框架教学计划》,积极倡导行动导向教学论,行动导向学习成为推动新时期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概念。综合性职业能力被理解为“个体在职业、社会和个人生活中能正确地思考并能在行动中承担个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在专业能力、人格能力和社会能力三个维度上发展职业行动能力”。加入WTO的中国要与国际接轨,就要引进国外先进的经验,包括教育教学经验。职业教育机构要从当地和自身的现实条件以及生的能力、背景出发综合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努力把学生的经验世界与职业世界、他们的知识体系与执行工作任务的行动体系结合起来,促进他们发展从事相应职业所需的行动能力、素养。因此,各职业院校如何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实践的需要来设计和组织学习者的学习活动,特别各科目教学借助学习任务进行教学势在必行,那作为高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专业基础课把相关职业实践的典型工作转化为学习者的学习任务也势在必行。
2.从国内职业院校的课改上来看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加快,给高等职业教育带来机遇的现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体制,也急需深化改革。为了更适应人才、知识、技术竞争激烈的形势,我国的教育也采取了相应的对策,积极研究和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和教学法。从1994年以来,教育部启动了“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为了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我们积极引进了德国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学习领域”模式,同时,推广“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围绕具有职业代表性的学习任务系统化地组织整合了“教——学——做”的完整行动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职业行动能力。用“向实践学习”、“干中学”的教学思路,使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一体化。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各专业应如何结合具体的专业特点,借助学习任务完成教学成为必然。专业知识牵涉面较广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开展“行动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也成为了必然。
3.从学生知识层面上来看
我校所处贵州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育也相对落后。所以本课所面对的学生的特点:①是底“薄”,学生大部分来自于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文化基础较薄弱,少量地区生源也以低分段为主。因此,从总体上看,学生入学基础差、底子薄。②是好“动”,多数学生好动,贪玩,对理论学习缺乏信心,但动手能力较强,形成技能技巧较快。③我们授课对象是初、高中毕业生,他们从学校到时学校,对工业设备方面缺乏感性认识,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甚至有些学生从未去过工厂。对于教师在黑板上讲解的各种机床、设备、各种零件的工艺过程,接受起来感到很抽象,难以理解。所以征对这种情况,让学生在“教——学——做”中去掌握《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的车、铣、磨……等等知识是必要的。
4.从教法上来看
传统的《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的教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往往是逐一地讲解各种加工(车、铣、磨等等)的工艺装备、加工原理、加工方法,然后进行综合举例说明总结,这种概念——举例——练习三部曲的方式按部就班的组织学习,教学效果还是差强人意。《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这门课的要求是学生通过学习后,会根据实际加工零件要求,合理的确定加工工艺,合理的选择工艺装备,确定工艺路线,并编制工艺规程。用于指导生产和管理。所以其着重于培养学生解决生产实践问题能力的培养。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通过寻求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解决教学过程中成在的“重知识传授,轻生产实践”矛盾,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动手能力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5.就学生就业层面上来看
学习任务(零件加工)主要来源于生产实践,是机械生产过程真实反映。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选择既与课程相关又感兴趣的主题零件开展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深入的调查、直接的了解和观察亲身实践的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完成整个任务的过程中,对教师来说,在引导学生对机械制造生产实践中的全过程进行深入探讨学习时,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指导能力。对学生来说,学习任务(零件加工)都有一定难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做决定,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习过程也是人人参与创造的过程,工作结束后具有一定的成就感。且任务来源于生产实际,也用于生产实际,从而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很快的融入生产实际。很好的做到培养的学生是用工企业的职业能手。
6.从课程内容上来看
以一条工艺为主线,讲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车削工艺、钻削和镗削工艺、铣削工艺、磨削工艺、齿轮加工工艺、切削加工质量,典型零件加工、复杂零件加工、机械装配工艺。这么多章节的内容,归根结底,就是根据所生产的机械,如何选择加工方法、如何进行相关计算、如何确定工艺参数、如何选择工艺装备、在低消耗高效率的前提下编制工艺规程以保质保量完成各生产任务。从而看出,这本就是一些生产实践中的问题,本就是一个个要解决的任务。因此,《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教学借助于任務完成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总之,随着社会用工企业要求的变化,随着国家职业院校课改的深入,职校各科目都将面临教学改革和教法探讨。“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决定了专业课教学必须强调能力的培养,新理念下的能力不仅是指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包含了学习、思考、交往、合作、知识使用等的技能。目前,职校课改还是认识和起步阶段,若要推行会面临诸多的问题,特别是教材的编制和双师行教师的培养,但国家在建立课改示范学校的同时慢慢推进,课改也慢慢渗透到各职校的专业教学中。所以我对《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教学实施课改的必要性谈了一些看法。
参考文献
[1]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年7月第二版.
[2]应用职业技术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年4月第一版.
[3]职业技术教育心理学.开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5月第一版.
[4]生产实习教学法.中国劳动出版社,1996年3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