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初中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往往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而这一时期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存在一定的叛逆情绪,逃学、厌学心理十分严重,要求教师必须要予以有效引导,改善这一现状。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农村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矫正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期为今后开展的有关教育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矫正策略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农村初中生都是留守儿童,交由老人抚养。这些初中生普遍缺少充足的关爱,老人管束困难,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逃学、厌学心理。不光会影响到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今后的成长与心理健康。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农村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矫正策略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农村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成因
在农村初中教育中,学生通常会出现逃学、厌学心理,且这一现象在现代教育中十分常见,无法完全回避,对于初中生的个人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结合现阶段农村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情况来看,具体成因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家长关爱。这些初中生普遍都是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家长的关心与爱护,而家里老人也无法对其课业进行指导。再加上隔辈人思想、观念等方面有所差别,学生与家长之间难以有效沟通,都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第二,农村初中生容易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出现思维、心理偏差的情况。初中生本身就处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阶段,难以分辨价值观念,进而沾染到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出现逃学、逃课行为[1]。第三,在学校难以引起教师的重视。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上教学内容主要是考虑到优等生,缺少对“学困生”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困生”很容易产生叛逆情绪,通过极端方式引起关注,最终出现逃学厌学情况。
二、农村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的矫正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农村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在初中生中十分普遍,在青春期的作用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影响学校课程学习,需要教师在今后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方式加以矫正。
(一)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行为往往是为了获得更多关注,在无法获得家长关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在常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缺少父母关爱的这一现状,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为家长与初中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指导,使得家长能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意识到自己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考虑到家长工作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就初中生逃学、厌学的这一心理情况与家长进行讨论,使家长可以了解到单方面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利于其今后的成长,更为主要的是要从心灵层面予以浇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护,为矫正学生逃学、厌学心理打好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
由于初中生本身的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想因素的影响,出现价值观念偏差的情况,而逃学、厌学也正是在价值观念偏差的主要表现。因此,教师在今后必须要为学生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念,要让学生意识到,不良思想观念可能会引发的严重后果。学校除了要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外,还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成长与生活的环境,比如积极展开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如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等,让學生可以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关心与爱护,并热爱校园生活。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校教师心理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具备基本的心理疏导能力,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为学生厌学、逃学心理矫正提供依据与参考。
(三)给予学困生更多关注
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困生”,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学习问题,对于学习缺少充足信心。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这种方式来赋予学生学习自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上的教学活动中[2]。教师应建立起更为全面的评价机制,划分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与学习,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然后开展生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模式,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使得学生能够突破逃学、厌学心理为其行为、习惯、积极心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面对缺少关爱、缺少课业辅导与家庭陪伴的情况,再加上青春期的影响,催化了学生逃学、厌学心理。为了矫正这一心理状况,教师应该通过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予以学困生更多关注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初中生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关爱与指导下,摆脱这种负面心理情绪的影响,为其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夏明兴.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浅析及对策[J].中文信息,2016,(2):148-149.
[2]路英诚.农村初中生厌学内因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3,(36):120.
关键词: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矫正策略
通常情况下,绝大多数农村初中生都是留守儿童,交由老人抚养。这些初中生普遍缺少充足的关爱,老人管束困难,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产生逃学、厌学心理。不光会影响到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同时还会影响到其今后的成长与心理健康。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农村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矫正策略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一、农村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成因
在农村初中教育中,学生通常会出现逃学、厌学心理,且这一现象在现代教育中十分常见,无法完全回避,对于初中生的个人成长产生了较大影响。结合现阶段农村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情况来看,具体成因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少家长关爱。这些初中生普遍都是留守儿童,在生活中很难得到家长的关心与爱护,而家里老人也无法对其课业进行指导。再加上隔辈人思想、观念等方面有所差别,学生与家长之间难以有效沟通,都影响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状况。第二,农村初中生容易受到社会多元文化的影响,出现思维、心理偏差的情况。初中生本身就处于心理发育尚不成熟的阶段,难以分辨价值观念,进而沾染到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出现逃学、逃课行为[1]。第三,在学校难以引起教师的重视。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更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上教学内容主要是考虑到优等生,缺少对“学困生”的关注。在这样的情况下,“学困生”很容易产生叛逆情绪,通过极端方式引起关注,最终出现逃学厌学情况。
二、农村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的矫正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农村初中生逃学、厌学心理在初中生中十分普遍,在青春期的作用下,学生很容易产生叛逆心理,影响学校课程学习,需要教师在今后加以重视,采取有效方式加以矫正。
(一)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
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其行为往往是为了获得更多关注,在无法获得家长关注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因此,教师在常规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缺少父母关爱的这一现状,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为家长与初中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供指导,使得家长能够拥有正确的思想观念,并意识到自己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考虑到家长工作方面的因素,教师可以就初中生逃学、厌学的这一心理情况与家长进行讨论,使家长可以了解到单方面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不利于其今后的成长,更为主要的是要从心灵层面予以浇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护,为矫正学生逃学、厌学心理打好基础。
(二)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
由于初中生本身的社会阅历相对较少,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想因素的影响,出现价值观念偏差的情况,而逃学、厌学也正是在价值观念偏差的主要表现。因此,教师在今后必须要为学生输入正确的价值观念,要让学生意识到,不良思想观念可能会引发的严重后果。学校除了要加强对初中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外,还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成长与生活的环境,比如积极展开各种类型的比赛活动,如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等,让學生可以在校园生活中感受到关心与爱护,并热爱校园生活。另外,学校还应加强对学校教师心理方面的培训,使教师具备基本的心理疏导能力,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状况,为学生厌学、逃学心理矫正提供依据与参考。
(三)给予学困生更多关注
在实际教学中,任课教师应该重点关注“学困生”,这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学习问题,对于学习缺少充足信心。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掘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通过这种方式来赋予学生学习自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上的教学活动中[2]。教师应建立起更为全面的评价机制,划分学习小组展开讨论与学习,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然后开展生生自评、组内互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元评价模式,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使得学生能够突破逃学、厌学心理为其行为、习惯、积极心态造成的负面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村初中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面对缺少关爱、缺少课业辅导与家庭陪伴的情况,再加上青春期的影响,催化了学生逃学、厌学心理。为了矫正这一心理状况,教师应该通过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沟通、加强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予以学困生更多关注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初中生的引导,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关爱与指导下,摆脱这种负面心理情绪的影响,为其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夏明兴.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浅析及对策[J].中文信息,2016,(2):148-149.
[2]路英诚.农村初中生厌学内因及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3,(3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