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古雅墨趣横溢

来源 :收藏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hong198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鲁大地人杰地灵,地大物博,古城济南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景色清丽秀美,人物亦风流倜傥。杜甫曾有名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黄庭坚又云:“济南潇洒似江南”。在这名家荟萃的宝地,历代在此任职或生活过的文人墨客不计其数,他们对济南历史文化的发展都起到过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介绍的是清末民初生活在济南地区影响较大的书画家松年。
  松年(1837 - 1906),晚清书画家,字小梦,号颐园,蒙古镶蓝旗人。祖籍系驻防天津,承继旗人为官职位。光绪十四年(1888)松年由笔帖式(清代备部院衙门以旗人充任,职掌翻译)特补山东单县知县,后又在山东长清县任知县,在山东范县任县知事。由于他不事权大,性不谐俗,对上不善于阿谀奉承,整日里沉浸于题书作画之间,无意仕途,不久便被免职。罢官后松年流寓济南,以作画写字自娱其乐。
  济南自古就是一个文人雅士聚集之地。大约在清光绪八年,48岁的松年来到济南,此时正值年富力强,且交往广泛,经常与南来北往的文人墨客、书画名家聚在一起,切磋交流,以文会友,同时也促进了济南地区绘画艺术的发展。松年在济南居住期间,还经常与友人同道举办雅集笔会,创办了“枕流画社”,并被推为“盟主”,吸引了当时的不少学者如:唐鸿、丁汉青、孙竹、周小英等,其中与唐鸿最为知己。唐鸿,字秋生,亦游学客居于此,与松年结为书画挚友。他专攻翎毛花卉,尤善画猫,他在家中养有数十只不同品种的猫,用为写生创作,他在闲暇时常一人在庭院品茗、赏猫,那些猫有的在自由玩耍,有的在向他凝视,有的懒洋洋的趴在夕阳下眯着眼,各种姿态,灵活生动。给他的创作带来许多启发,他在当时书画界也颇有声望。
  松年在书画艺术上非常全面,诸画科无不通晓,他既长于山水,亦擅画人物、果蔬、草虫、虾蟹、动物以及民俗等体裁的作品,尤其是竹子、兰草独具风格。花鸟学徐谓、陈淳诸家,他作画随意挥洒,往往寥寥数笔,就能把花鸟的神态,表现的栩栩如生。他笔下的兰竹,来自他的书法用笔,疏密有度,秀劲绝妙。他画的雨后竹兰,把兰叶和竹子的湿润感描绘的栩栩如生,浓淡干湿恰如其分。他的山水画以水墨清绿为主,以吴慎、李流芳为宗。喜用自制的鸡毫笔作画,这种笔是用公鸡脖子上的长毛制成,极柔软,浸水后弹性差,用这种笔作画,很难控制笔锋,这需要深厚的绘画功底才能完成,而在松年腕下却得心应手。他还常用元书纸作画,且在作画时有特点,就是善于用水,所谓的善于用水,就是把握用水的“度”,也可谓巧妙用水用墨,然后通过水墨在纸上浸润融合,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作品畅快中有沉着,沉着中又见率真,墨色变化多端,淋漓酯畅,脱尽时弊。从而体现出松年的才情、学养、对绘画的理解以及认识高度。在画论方面松年也颇有建树,著有《颐园论画》一书,此书在光绪十三年(1897)自序成书,其内容丰富,语言精炼,不仅详细阐明了他的中国画创作的美学思想,同时对中国画各种笔墨的运用和技巧也有精湛的论述,在汉蒙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松年不但受济南本土文化底蕴的影响,同时他的画风更为当时济南的画坛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也影响和带动了济南画坛的发展。他的作品以斗方和小幅居多,其题材除山水、梅、兰、竹、菊外,还经常见到他的鸟、虫、走兽、人物故事及动物等体裁的作品。济南市博物馆现藏有松年的绘画作品颇丰,在此选其三幅作品作 赏析,从中可窥见松年绘画艺术的风格及特征。
  《鸳鸯荷花图》(图1),画心宽73.8、高39.9厘米。左上方款识: “用八大山人笔写,为梅庵二兄大人法家指正。丁亥正月松年”,钤朱文印“管領中都”。
  此画采用写意手法,仿八大山人,笔情纵恣,墨趣横溢。图中顶端荷叶用浓淡相融的笔墨生动的表现出荷叶的舒卷舒开,以及向背两面的变化与形态。右下方大片荷叶占据了画面的四分之一 ,构图上敢于大胆夸张,叶面虽大,但用小笔触写成,采用泼墨法,用笔虚活灵动,形神兼备,墨韵十足。叶肋勾勒飘洒而凝重,笔减而意繁,也给整幅作品起到了一个开合稳定的作用。两朵荷花一繁一简,从形态上又有所区别和变化,右上荷花娇蕊欲放,造型别致,显得更加秀美,又像似张开了一两片花瓣,情趣盎然,给人以遐想,同时又与整幅画面构图产生了疏密变化。两支苇草穿插有致,也起到了画面的整体统和线与面的相互生辉。出水争艳而又婀娜多姿的 对双目圆瞪的小鸳鸯,正步调一致地相伴前行,笔墨简约,生动可爱,极有情趣,使整个画面陡生灵动之感。从整幅画面上看,构图疏密,虚实关系尚好,但还是略显散了一些,如果把款题到右边荷花的右侧,可能会更好些,总的感觉略显平散,气韵有余,疏密不足。
  《荷花翠鸟图》(图2),画幅高64、宽24厘米。右上角款识: “摹南田老人大意于历下,松年画”,钤白文印: “松年之印”。
  此画为没骨小写意画法,工写结合,仿恽寿平画法。构图别致讲究, 杆荷叶贯通两极,构思非常大胆,用笔直率流畅,着色淡雅柔美。上方荷叶左右出画面造成纵横开张之势,下面荷花淡墨勾出,然后用淡粉曙红烘染,含苞欲放,娇而不艳。羞答答的花头倚靠在右侧荷叶杆上,翠乌全神贯注地注视着什么,两爪紧握荷杆,头使劲的伸向下方,像是发现了什么美味可觅,翻身下视如倒悬在荷叶杆上,给人以惊险的感觉。乌翅及尾部着深绿色,头顶部着淡花青色,嘴爪用桔红色点染,身上羽毛深浅有致,生动自然、栩栩如生。上面荷叶色墨交融,淡墨勾出叶肋,下方小荷叶叶脉向背清晰,成卷曲状,像竖立的个绿耳,在听风听雨。芦苇用笔率性而为,前后穿插,轻巧悠然,也给画面增添了丰富性和情趣,又营造了 种夏日荷塘气氛。下面荷花蓦然回首与右面荷叶顾盼相惜,巧妙地给画面构图造势破险,险而复平,意趣横生。由此也联想到古人也是注重生活、写生和对景物的体悟观察,不然那栩栩如生繁复重叠的花瓣和生动灵活的翠鸟,不可能画的那么传神。
  《山水图》轴(图3),画心高122.3、宽68.1厘米。左上角款识: “子美太守大人,法家教正,摹烟客本画于济南寓斋,松年”。钤白文印: “松年之印”。
  此画为松年较为少见的大幅山水创作,画面气势宏阔,意趣高古,用笔虚实相间,皴法秀雅苍劲、即见掩映之姿,又生幽深之感。仿清“四王”之首王时敏画法,画中山石多以披麻皴兼以解索皴画法,皴擦点染,然后用淡墨勾出山体的轮廓,再用披麻皴法皴染,干笔淡墨画出山石的结构。松年的画注重摹古,学习前人的笔墨和意趣,表现文人画的笔墨意境,他在学习古人的笔墨趣味和精神气韵的同时,深得古意。赵孟頫云: “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画面近景两株大树挺拔耸立于下面的石坡上,后面杂树葱郁,几间农舍门扇洞开,空寂无人,惟有小桥那边传来流水潺潺声,弯弯曲曲萦绕在坡石水草中。松树的老干用笔苍劲有力,用双勾兼以皴擦点染,两株老树造型磐结奇崛,如龙蟠凤,穿插有致,松叶肥泽中见其奇古。后面 组杂树采用扁点与菊花点,用不同墨色点染。右边一株用杉叶点画法,这样使得与近景三株树木既有区别又有所变化,更使画面丰富了许多层次,主次分明,繁简得宜。中景山石画法由近而远,山脚下蜿蜒山路贴着山脚向两边远方延伸,使人联想到登山临水的雅兴。远处山窝窝松岩树茂,云淡风轻,隐现出古寺禅堂,有山路石阶朦胧可见,感觉似闻涧泉钟声隐约传来,飘渺中透着神秘,朦胧中含着清虚之气,给整幅画面添加了内涵与深度。山顶几处远山用淡色花青烘染,空漾清虚,云气弥散,和画中下方房舍着色互应有致。整幅作品只用了赭石、花青两种颜色烘染,给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虚实相间静谧古穆的气息。
  松年以儒家思想作为绘画核心理念,既注重传统的学习又强调诗与画的重要性,追求高品质的唯美情怀。在济南从事艺术活动20余年,也有大量的书画作品散落在民间。他的作品用笔豪爽,秀润可爱,深受收藏者们的青睐。学习和鉴赏这位济南人民所喜爱的名家作品的同时,也是一种修心养性之事。
  图片摄影:孙忠梁
  (责任编辑:李红娟)
其他文献
中国刺绣工艺源远流长,顾绣源于明代中晚期,盛行于万历至崇祯年间,是惟一以家族冠名的民间刺绣艺术流派,据《顾绣考》载: “今天下称刺绣为顾绣者,以明代上海顾氏刺绣之名,震溢海内故也。上海顾氏以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顾名世而始著称。”顾绣因顾氏所居园林“露香园”,亦被称之为“露香园顾绣”。  顾氏女眷精于刺绣,其中顾名世长子之妾缪氏、孙媳韩希孟、曾孙女顾兰玉三位女红为顾绣的创始、发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期刊
张大千和溥心畲是民国时期画坛惺惺相惜的两大才子,是近现代以来大众耳熟能详的著名画家,他们在我国近现代绘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张大千一生画风多变,开创了中国画泼墨泼彩的新画风。溥心畲集诗、书、画三绝于身。二人各领风骚数十年,在当时的画坛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南张北溥”。  张大千(1899 - 1983),本名正权,后改名爰,小名季,号季爰,法号大千,别署大千居士、下里巴人,斋名大风堂。四川内江
期刊
清康熙一朝,平三藩收台湾,全国各行各业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尤其是景德镇的制瓷业,在明代末期官窑名存实亡的情况下重整窑务,再次建立起专为皇家烧造的瓷厂,并正式命名为“御窑厂”。历经明代及清初近300年的时间所总结的制瓷经验,以及新式窑型的问世,都为康熙时期的瓷器发展打下了雄厚基础,优质的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呈现:以氧化钴为原料的洒蓝釉、天蓝釉等瓷器;青花器物中典型的翠毛蓝;以及五彩、斗彩、中西合璧的珐
期刊
烟台市博物馆收藏文徵明《观瀑图》,国家一级文物,纸本,纵346、横104厘米。浅绛设色山水人物,画面描写深山幽壑之间,长松古柏之下,二高士对坐危石之上,观瀑对吟的场景。款识为“嘉靖壬子五月既望徵明笔”。钤印:文徵明印(白文印)、衡山(朱文印),右下角钤:停云(朱文圆印)、玉蘭堂(朱文印)。嘉靖壬子为公元1552年,嘉靖三十一年,文徵明时年82岁,此图是他晚年的作品。  文徵明(1470 - 155
期刊
事件经过:  2015年6月12日,浙江师范大学陶瓷艺术馆开馆,展出由李舒第等人捐赠的170多件古代陶瓷器。开展当日,校方向陶瓷艺术馆主要捐展人、设计与艺术总监、美术学院退休教师李舒弟等14名捐赠者颁发捐赠证书。  该馆的展品一经在网上发布,在收藏界引起一片哗然,许多收藏家,以及一些文物界的专家都认为所展示的历史“文物”中,充斥着大量的赝品、伪品。更有甚者,许多赝品、伪品“文物”,甚至达到“毁人三
期刊
擦擦是藏族地区以及藏传佛教信仰区广为流传的一种佛教造像艺术品,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丝路文化的珍贵遗产。中国幅员辽阔,多民族文化枝繁叶茂、博大精深,擦擦只是其滚滚长河中溅起的一朵小花。由于地域的限制、文化的差异,致使擦擦并不为广大民众所熟悉。为了帮助大家了解擦擦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特将有关擦擦的基本知识归纳编写,期望能对大家认识、了解擦擦有所帮助。  一、擦擦及其名称的来由  擦擦的概念
期刊
清末民国流行的浅绛彩瓷器,是中国陶瓷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借助创新的工艺技法和文人瓷画的力量,浅绛彩瓷器在出现的较短时间内迅速兴盛,成为行业翘楚,但也在不长的时间后走向衰落,被其它类瓷器取代。这种品种更新的原因很多,有着瓷业发展的内在逻辑,除市场的新鲜感和未知的不可测因素外(当时刚出现的新粉彩以绚丽的色彩、更显用心的画工被大众青睐),浅绛彩瓷器自身固有的顽疾无法克服,也是重要的原因。这里就浅绛彩瓷器
期刊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其又名“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农历五月天气渐热,细菌容易繁殖,疠疫常常发生。同时,被俗称为“五毒”的蛇、蝎、蟾蜍、蜈蚣、壁虎(一说为蜘蛛)等毒虫纷纷活动。故民间又称五月为“恶月”,称五月五日为“恶日”。为了驱邪避祸,人们通常进行一系列的民俗活动。如包粽子和吃粽子、赛龙舟及饮菖蒲雄黄酒等。这些民俗活动也出现在了明代小说《西游记》
期刊
中国古代制瓷工艺历史源远流长,历史文化底蕴丰厚,经过数千年的积累与沉淀,到清朝时,制瓷业发展达至顶峰,清朝统治阶级对瓷器的喜爱和重视,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成就了清朝的瓷器制造巅峰。这一时期的制瓷技艺高超不凡,纹饰题材丰富多样,有千姿百态的瑞兽祥纹、枝繁叶茂的花草植物纹、写实自然的山水人物纹、蕴意深远的吉祥寓意纹等,这些纹饰富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
期刊
中国茶的历史源远流长,打开华夏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第一页就可以嗅到它的芬芳。说到茶文化的鼎盛时期,人们很自然便想到唐煮宋点,然而将茶文化向前推进,还有一段时期是我们不能遗忘的,那就是返璞归真的明代茶。  明洪武二十四年,为了减轻茶农劳役的辛苦,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一道诏谕,上面写道: “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茶以进”。这一纸改贡散茶的诏谕,使得散茶取代饼茶,上升到了贡茶的地位,唐煮宋点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