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立场的批注阅读指导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du3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批注阅读,这种以主动探究为核心的阅读实践活动,为学生从容、深入、完整的自主学习提供了必要保证,它顺应了“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教学理念。下面谈谈自己从学生立场出发,指导批注阅读的点滴体会。
  一、 批注,要珍视学生的阅读初感
  阅读初感是学生对文本的第一感觉。每个孩子在何处有初感,“感”到什么程度,不尽相同。能不能更好地实现“以学定教”, 能不能打开文字的缺口,通过语言文字进入文本深处,尊重学生的阅读初感至关重要。
  笔者执教《郑和远航》,“扬帆远航”部分的描述给学生总体印象是“场面宏大壮观”,这个印象需要通过对文字的品读予以印证,就让学生据此进行批注。在交流批注的时候,一男生发言:“我从‘宝船’一词看出了远航的准备工作任务艰巨,还看出郑和在当时的朝廷地位很高。”追问理由,答:远航的每艘船那么长,那么宽,那么高,造如此规模的船,准备工作可想而知,所以称‘宝船’当之无愧。船上还载有很多宝贝—瓷器、丝绸等等,难怪称之为‘宝船’。”另一学生插话:“那船上的随行人员—文官、武官、翻译、航海专家……也是‘宝’呢!”话题在意料之外,但这是学生的第一感觉,我予以肯定:“你们很会思考。‘宝船’一词竟有这么多理解。”男生继续说:“还有,这些大船的名字带个宝,郑和的名字叫‘三宝’,是不是皇帝想嘉奖三宝的伟大壮举,特意这么提的?”我说:“你猜的也许与历史吻合,也许对应不上,但老师欣赏你勇于大胆推测。”
  也许学生的回答算不上紧扣教师预设的核心问题,但展示了他们积极思考的热情和利用已知探求新知的能力,这正是我们要大力培养的。学生阅读初感可能粗糙,可能偏狭,但这是“原创”,我们必须如呵护小草上的露珠一样慎重对待。当自己的阅读初感得到重视,学生才会更乐于与他人分享更多的读书心得。从教师的角度讲,及时掌握了学生的阅读初感,就可探明学生理解文本的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为起点展开教学,不断激活、修正、丰富学生的体验,实现阅读初感的超越。
  二、 批注,引导关注文本陌生处
  “陌生”能够调动人们思维的积极性,促进人们去思考、去探究,增强思维的活力,从而带来新鲜的感觉。这种新鲜感就是新认识的起点,往往催生创造性思维的新结果。文本的“陌生处”往往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有的恰恰是教学重点和难点。抓住陌生处进行深入研究往往可令学生对文本奥秘产生顿悟,并获得阅读力和写作力的快速提升。
  《水》是一篇记叙缺水之苦的文章。我校地处江南水乡,学生对缺水的体验少之又少,因此,课文有不少描述对学生来说是有陌生感的。教学时,我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围绕“文章哪些语句的描述令你感到吃惊”进行批注。学生在陌生处着笔。如在“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批注:水竟然比酒还吸引人,足见其珍贵。在“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处写道:狗尾巴草已经够干了,还要“晒干”,无法想象我们的惨样!在“从头顶倾注而下的水滑过了我们的脸,像一条小溪流,顺着脖子缓缓地滑过了我们的胸和背……”处批注:“作者在慢慢享受难得的舒适。”“水不会流得那么慢,因为作者不舍得,才写水流经那么多地方。”“久旱逢甘霖,即使一勺水也让我足够兴奋。”“这一勺水如同一条小溪流般爽快、清凉。”“夸张的比喻,表现了作者对水的渴望”。
  批注之前的引导,把文本陌生处纳入学生关注的视野,便于学生在研读、体会、想象中获得与文本的共鸣,领悟作者独特、细腻的写法。如果能帮助学生养成在文本陌生处驻足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关键词句、特殊段式、谋篇布局等多方面作细细品味、阐释、点评,那么学生对文本语言形式的敏锐感知的能力会不断增强,阅读智慧也会与日俱增。
  三、批注,尊重学生的批判意识
  读出了什么,读出了多少自己的发现和创造,是衡量一个学生阅读水平高下的重要标准。教《郑和远航》,学生对“战胜凶险”一段作批注,不少学生抓关键词句对郑和的人物形象作出了临危不惧、指挥有方、智勇双全等批注。有学生在“士兵们往下丢火把,将海盗船烧着了。”的“丢火把”旁批注:不够聪明,为何不放汽油,烧死海盗。我据此让学生展开讨论。学生认为,那时可能还没有汽油,“丢火把”不但能看出郑和的机智过人,也能反映他的宽容胸襟——与海盗抗争,但并不直接置海盗于死地,给其悔过自新的机会。人物形象在主要目标所预设的“机智勇敢”上面得到了充实。
  有一次教《艾滋病小斗士》,有学生对“被艾滋病折磨得体重不到10千克的小恩科西终于静静地离开了人世”批注时提出:“终于”是指等待着希望发生什么事情,难道人们会希望这个勇敢的小斗士离开世界!我对学生的见解表示认同,并表扬了他敢于挑战教材的勇气。现在,苏教版对这课作了改动,把“终于”二字删掉了,也印证了学生的质疑有理。
  也许,结果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生的批判精神得到肯定,重要的是学生学会据理力争。批判性阅读的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对学生的生命发展大有益处。
  (作者单位:无锡市泰伯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着力点是激发独立思考的意识、培育独立思考的信心、构建独立思考的框架。本文主要谈谈构建独立思考的框架的问题。  “一个人面对一个问题有没有自己思考的框架,从现象找原因,从原因推对策,这应该是判断他有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秋叶的日记》)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就要克服思维替代现象、拓展
期刊
记住学生姓名。  注意参考以往学校对学生的评语,但不持偏见,且与辅导员联系。  锻炼处理问题的能力,充满信心,热爱学生,真诚相待,富于幽默感,办事公道。  认真备课,别让教学计划束缚你的手脚。  合理安排课程教学,讲课时力求思路清晰、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强调学生理解,布置作业切勿想当然,且应抄在黑板上。  熟悉讲课内容,切勿要求学生掌握你所传授的全部内容。善于研究如何根据学生需要和水平进行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通过对32省、258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本研究发现各地在教师交流补充、生活待遇条件、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有诸多创新举措,有力保证了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但应该看到,编制改革不彻底、补助激励作用不大、职称(职务)评聘倾斜力度不够等不足之处影响了政策的整体效力。短时期内,通过改革编制标准以及综合施策能够缓解以上诸多不足,但最根本的应该是改革现有的财政负擔模式,
期刊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之一。汉字作为音形义结合于一体的独特语言符号,独树一帜,独具魅力。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要学近2 000个汉字是一件很困难的事。那么,怎样才能使低年级学生识字变得容易些呢?笔者在识字教学中采取了如下一些措施,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运用识字方法  低年级学生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要认识2 000左右的汉字,显然要求教师尽快地“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学生掌握
期刊
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总会有这样的学生:学习不认真,品行表现差,总会惹是生非,往往让教师们花了不少心力而效果不佳,成为教师心中的“问题学生”。 “问题学生”的教育确实是一个令人“头痛”却又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转化矫正一个“问题学生”意义可与培养一批优秀学生相比。尽管不少教师工作时间很长了,可每一届学生中“问题学生”的个体情况却大不相同,各具特点。作为教师应该要对这些“问题学生”进行了解分析产生“问题
期刊
陶行知先生写过一篇《学生自治问题之研究》,认为自治有三个要点: 第一、 学生指全体学生,有团队的意思;第二、 自治指自己管理自己,有自己立法执法习法的意思;第三、 学生自治与别的自治稍有不同,有一种练习的意思。根据陶先生的学生自治的思想,我在近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进行了学生自治的尝试实践。下面就谈谈我的实践与体会。  一、 学生自治的内容  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说:“凡是学生能干的事,班干部不要
期刊
近来学生因为被批评而走上极端的事情时有发生。批评作为教育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不仅备受家长们的关注,其效能也为社会各界所疑虑。难道批评这一传统的教育方法已时过境迁,不再适应当今教育发展与社会需要了吗?因噎废食的成语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常言道“一句话说得人笑起来,同样一句话也可以说得人跳起来”。批评作为一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指出错误、责令学生改正而一了百了,在其使用的过程中应当注意方式方
期刊
教师是教育改革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建立一支品德优良、素质精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今年以来,洪泽县教师研修中心坚持以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为己任,突出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第一要务,在广泛征求意见、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完善了教师专业发展系列文件,建立健全了教师专业发展“三项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为全县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师资保障。  一、 建立引领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
期刊
每位教师在专业发展中的脚步是不一样的,在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多种途径中,分层式园本教研是有效可行的途径之一。  分层式园本教研是把全园的教师按照专业水平、个人特长分成若干层次,设定不同的教研目标、教研内容和评价标准,实施教育教学研究,使每位教师在各自“最近发展区”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一、 科学合理的分层  我们通过对每位教师的问卷调查、个别访谈、业务考评等多个环节,全方位了解、评估了全体教
期刊
阅读课堂,我们追求高效的简单,简单的高效。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简约的结构,深入的对话”,在删除琐碎的分析之后,对于重点、难点或突破点必须不惜笔墨,力求达成“牵一发而‘通’全身”的效果。教师的教应该尽力找出最能拉动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的“点”,以点带面,以小见大。简约而不简单,力求以最简明的方式求得最高的效果,学生的学应该力求用最短少的时间读出“小细节”背后的深刻。  一、 琢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