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讯家访,具有方便、快捷、耗时少、成本低、普及率高等特点,可作为高校全班家访的首选方式。是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进步的必然要求。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辅导员通讯家访的形式、必要性、意义和后续工作。
关键词:高校;通讯家访;意思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092-0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1]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相结合的形式,可分为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因学生家长工作、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前者已不适合高校学生。而后者又分为实地家访和通讯家访。实地家访,即传统意义的家访。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耗时耗力,成本较高,因此只能在少数学生中进行。通讯家访,具有方便、快捷、耗时少、成本低、普及率高等特点,可作为高校全班家访的首选方式。具体形式包括①传统的邮政时代的产物——书信。即便在信息高度发达,很少写信的今天,书信形式依然最为正式;②电信业高度发展后应运而生电话、短信。因其无需验证的特点,适合于通讯家访初期广泛使用;③网络普及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即时通讯软件(国内常用的有QQ、飞信、微信等)。适合用于与家长熟悉后随时沟通。
作为大家访活动的必要组成之一,通讯家访是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进步的必然要求。首先,大学生看似已成年,但由于90后生活在物质条件及其丰富、信息通讯异常发达的时代,娇生惯养,吃穿不愁。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因升学压力被迫长时间学习,每天生活枯燥无味。缺乏自控能力。大学生活不再像高中那样有老师的监督,生活上毫无规律、一盘散沙,成绩也因高考压力骤然释放后的反跳性玩乐等原因而一塌糊涂。因此,通过通讯家访与学生家长联系,是提高学生自控能力、促其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当今学生缺乏磨练,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除了书本,很难健全在心理、人格上的培养,较多同学进入大学校园后暴露出性格、人际交往上的问题。现代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极度自我,难以对辅导员这个“外人”敞开心扉,暴露自己的内心;同时,部分学生性格极其敏感,容不下不同的意见。少数心理脆弱的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批评难以接受或产生逆反心理。因此,通讯家访又是辅导员深入探究其性格特点的必要手段。再次,学生不远万里来学校读书,学生家长有权详细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校教学、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而高校辅导员直面学生和学生家长,是高校教育的窗口。因此,通讯家访是以辅导员为桥梁,学生家长与学校良性互动的必经之路。
通讯家访的意义:1、通过与家长交流,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从而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过往经历和成长环境,避免教育学生时因不够了解而说错话。2、可以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作为学生在校表现的参照,能反映出学生是否适应校园生活。部分学生在校与在家表现截然不同,比如在家性格开朗,而在校表现得十分内向,这可能是学生难以适应陌生的校园环境。3、进行通讯家访,能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重视,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辅导员与学生人数1:200的配比和辅导员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决定了辅导员难以单独面向每一个学生,除少数班委和特殊群体以外的普通同学可能会有被忽视感。长此以往,辅导效果难免下降。而通过通讯家访将学生在校的点滴告知家长,可以传递给学生“老师一直在关注自己”的信息,从心理上得到慰藉。4、通过通讯家访,与学生家长保持长期的联系,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大学生离开家长的约束,辅导员又不能时刻看着学生,会有山高皇帝远的思想。而不定期与家长沟通,是对学生惰性思想和侥幸心理的一个震慑,间接促使学生奋发向上。5、可以通过家长了解不方便当面问学生的信息。适用于一些比较敏感,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或伤及学生自尊的心理辅导。6、辅导员作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桥梁,能够从家长收集学生想不到或想到又不敢提的意见和建议,又能解答学生家长对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就业考研情况等的疑问和困惑。7、家长的期盼促使辅导员对学生更加负责。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学生年龄多大,走到哪里,他们始终也都是别人的孩子。家长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将心比心,家长沉甸甸的希望压在辅导员心头,无形中促使辅导员更加认真负责,努力进步。
通讯家访的后续工作:1.将通讯家访的书信、电话录音、短信记录、聊天记录以及心得体会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组织各系部进行汇报,既能留作学生档案以备查阅,又能为今后的教育、家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将通讯家访活动工作进行考核,优秀者予以奖励和荣誉,作为职称评定、业绩申报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以鼓励创新,将创新方法作为单项奖来评定。3.通讯家访后及时与学生沟通,利用反馈的信息调整学生的辅导方案。4.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或建议反馈给学校领导并及时解决,让学生和学校共同收获通讯家访的成果。5.加强宣传,首先,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宣传力度,为下次通讯家访做铺垫;其次,将走访成果在学校官网上发布,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学校的形象。6.给予参与家访的辅导员一定的财政补贴。
通讯家访的思考:1.特殊群体需要受到关注,但不能使其感到差别对待。无论是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还是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亦或孤儿、单亲家庭学生,其独特的成長经历决定了他们受到更多的关注。但他们潜意识里却不愿与众不同。过分强调这种关注会对学生形成压力,使他们感到不安甚至抗拒。2.身教重于言传。与家长沟通中,一名学生家长跟我反映,他想让孩子戒烟,但孩子跟他吵道:你能抽烟为什么我不能?希望老师能多劝劝他。过多言语的劝说只会让人不耐烦甚至逆反,唯有榜样才是最有力量的。3.与家长沟通要注意技巧,报喜要事无巨细,而报忧则应隐晦提出,点到为止。我们进行通讯家访的目的是与家长形成合力教育学生,而将其缺点如实相告的“告状”容易使家长着急,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效果会适得其反。4.通讯家访的延伸:其一,家访对象可以由只访家长扩展到对学生本人。鉴于学生对被辅导员请来谈话的紧张、抵触心理,日常通过书信、电话、QQ等方式多沟通,能够不经意间达到教育的目的。其二,走访主体可以扩展到班委、舍友。学生与同学的家长沟通或问候、或聊天,能让出门在外的学生本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能让学生家长更加放心。5.通讯家访的局限:部分偏远地区网络信号匮乏,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家长联系不上的情况。因此,通讯家访不能完全代替实地家访。
参考文献:
[1]对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尹作发。
[2]新时期做好高校大家访工作的思考。
[3]高校辅导员家访时效性研究,郑宁。
关键词:高校;通讯家访;意思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1-0092-01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1]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相结合的形式,可分为家长座谈会和家访。因学生家长工作、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前者已不适合高校学生。而后者又分为实地家访和通讯家访。实地家访,即传统意义的家访。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耗时耗力,成本较高,因此只能在少数学生中进行。通讯家访,具有方便、快捷、耗时少、成本低、普及率高等特点,可作为高校全班家访的首选方式。具体形式包括①传统的邮政时代的产物——书信。即便在信息高度发达,很少写信的今天,书信形式依然最为正式;②电信业高度发展后应运而生电话、短信。因其无需验证的特点,适合于通讯家访初期广泛使用;③网络普及后逐渐发展起来的即时通讯软件(国内常用的有QQ、飞信、微信等)。适合用于与家长熟悉后随时沟通。
作为大家访活动的必要组成之一,通讯家访是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家长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进步的必然要求。首先,大学生看似已成年,但由于90后生活在物质条件及其丰富、信息通讯异常发达的时代,娇生惯养,吃穿不愁。进入大学校园之前,因升学压力被迫长时间学习,每天生活枯燥无味。缺乏自控能力。大学生活不再像高中那样有老师的监督,生活上毫无规律、一盘散沙,成绩也因高考压力骤然释放后的反跳性玩乐等原因而一塌糊涂。因此,通过通讯家访与学生家长联系,是提高学生自控能力、促其完成学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次,当今学生缺乏磨练,在应试教育的高压下,除了书本,很难健全在心理、人格上的培养,较多同学进入大学校园后暴露出性格、人际交往上的问题。现代学生都有独立的个性,极度自我,难以对辅导员这个“外人”敞开心扉,暴露自己的内心;同时,部分学生性格极其敏感,容不下不同的意见。少数心理脆弱的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批评难以接受或产生逆反心理。因此,通讯家访又是辅导员深入探究其性格特点的必要手段。再次,学生不远万里来学校读书,学生家长有权详细了解学生的在校表现和学校教学、政策等方面的问题。而高校辅导员直面学生和学生家长,是高校教育的窗口。因此,通讯家访是以辅导员为桥梁,学生家长与学校良性互动的必经之路。
通讯家访的意义:1、通过与家长交流,可以进一步了解学生的个性,从而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教育。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过往经历和成长环境,避免教育学生时因不够了解而说错话。2、可以了解学生的在家表现,作为学生在校表现的参照,能反映出学生是否适应校园生活。部分学生在校与在家表现截然不同,比如在家性格开朗,而在校表现得十分内向,这可能是学生难以适应陌生的校园环境。3、进行通讯家访,能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重视,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辅导员与学生人数1:200的配比和辅导员繁忙的事务性工作决定了辅导员难以单独面向每一个学生,除少数班委和特殊群体以外的普通同学可能会有被忽视感。长此以往,辅导效果难免下降。而通过通讯家访将学生在校的点滴告知家长,可以传递给学生“老师一直在关注自己”的信息,从心理上得到慰藉。4、通过通讯家访,与学生家长保持长期的联系,可以起到督促学生学习的作用。大学生离开家长的约束,辅导员又不能时刻看着学生,会有山高皇帝远的思想。而不定期与家长沟通,是对学生惰性思想和侥幸心理的一个震慑,间接促使学生奋发向上。5、可以通过家长了解不方便当面问学生的信息。适用于一些比较敏感,容易使学生产生误解或伤及学生自尊的心理辅导。6、辅导员作为学生家长与学校的桥梁,能够从家长收集学生想不到或想到又不敢提的意见和建议,又能解答学生家长对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水平、就业考研情况等的疑问和困惑。7、家长的期盼促使辅导员对学生更加负责。儿行千里母担忧,无论学生年龄多大,走到哪里,他们始终也都是别人的孩子。家长把孩子托付给学校,将心比心,家长沉甸甸的希望压在辅导员心头,无形中促使辅导员更加认真负责,努力进步。
通讯家访的后续工作:1.将通讯家访的书信、电话录音、短信记录、聊天记录以及心得体会等相关资料进行整理、汇总,组织各系部进行汇报,既能留作学生档案以备查阅,又能为今后的教育、家访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2.将通讯家访活动工作进行考核,优秀者予以奖励和荣誉,作为职称评定、业绩申报的必要条件之一。同时以鼓励创新,将创新方法作为单项奖来评定。3.通讯家访后及时与学生沟通,利用反馈的信息调整学生的辅导方案。4.将家长对学校的意见或建议反馈给学校领导并及时解决,让学生和学校共同收获通讯家访的成果。5.加强宣传,首先,加强对学生及学生家长的宣传力度,为下次通讯家访做铺垫;其次,将走访成果在学校官网上发布,加强对社会的宣传力度,从而提高学校的形象。6.给予参与家访的辅导员一定的财政补贴。
通讯家访的思考:1.特殊群体需要受到关注,但不能使其感到差别对待。无论是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还是心理问题严重或思想行为偏激,亦或孤儿、单亲家庭学生,其独特的成長经历决定了他们受到更多的关注。但他们潜意识里却不愿与众不同。过分强调这种关注会对学生形成压力,使他们感到不安甚至抗拒。2.身教重于言传。与家长沟通中,一名学生家长跟我反映,他想让孩子戒烟,但孩子跟他吵道:你能抽烟为什么我不能?希望老师能多劝劝他。过多言语的劝说只会让人不耐烦甚至逆反,唯有榜样才是最有力量的。3.与家长沟通要注意技巧,报喜要事无巨细,而报忧则应隐晦提出,点到为止。我们进行通讯家访的目的是与家长形成合力教育学生,而将其缺点如实相告的“告状”容易使家长着急,然后不分青红皂白地批评孩子,效果会适得其反。4.通讯家访的延伸:其一,家访对象可以由只访家长扩展到对学生本人。鉴于学生对被辅导员请来谈话的紧张、抵触心理,日常通过书信、电话、QQ等方式多沟通,能够不经意间达到教育的目的。其二,走访主体可以扩展到班委、舍友。学生与同学的家长沟通或问候、或聊天,能让出门在外的学生本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也能让学生家长更加放心。5.通讯家访的局限:部分偏远地区网络信号匮乏,可能出现部分学生家长联系不上的情况。因此,通讯家访不能完全代替实地家访。
参考文献:
[1]对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尹作发。
[2]新时期做好高校大家访工作的思考。
[3]高校辅导员家访时效性研究,郑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