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降糖药物临床应用情况分析

来源 :健康导报·医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mi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97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3
  [摘要] 目的:了解分析我院近几年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为临床控制血糖提供合理用药参考。方法:以我院2008—2011年药房药品领用调拨单为依据,用数学统计法对每年度降糖药物的年消耗金额、各类降糖药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进行统计排序和分析。结果:近4年降糖药物消耗金额逐年上升,占总药品消耗比例相对平衡;胰岛素消耗金额占降糖药消耗4年均为第一;诺和灵30R笔芯一直占据单药消耗金额首位;使用频度诺和灵30R笔芯4年来也均为第一,二甲双胍和瑞格列奈分列二、三位;降糖药平均限定日费用(DDC)逐年上升。结论:我院使用降糖药物以胰岛素类、双胍类、非磺酰脲类、磺酰脲类为主,并逐渐加大胰岛素增敏剂、α—糖苷酶抑制剂、重组人胰岛素的配备和使用。认为用药结构合理,临床医生诺能遵循糖尿病现代治疗五个要点开展临床工作,我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定能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 降糖药物;消耗金额;使用频率;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一种以长期血浆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是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引起机体糖、蛋白质、脂肪和继发水、电解质代谢族紊乱的内分泌代谢障碍疾病。糖尿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血糖控制不好还可导致各种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其严重并发症加大了患者致残和死亡率,已成为影响国民身体素质,威胁大众身体健康的一大公共卫生疾病。有研究资料标明,我国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发病率已达9.7%,至2010年推算糖尿病人约达9200万人,处于糖尿病前期者约1.48亿。为此,对血糖异常的有效控制是一个重要的医学研究课题。目前,临床上用于控制血糖的药物种类较多,如何正确选用并获得最好的性价比,值得探讨。本文通过对我院2008—2011年降糖药物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合理、安全、经济、有效地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从我院计算机系统调取我院2008—2011年的药品领用调拨单,内容包括降糖药物的名称、规格、数量、零售金额等。
  1.2方法
  采用数学统计法回顾性统计2008—2011年我院各类降糖药物及各个药品的消耗数量和金额,对数据处理后,得到降糖药占全部药品消耗的百分比,个药消耗金额排序和在降糖类药品中所占比例,用药频度(DDDs值),限定日费用(DDC)及排序等。
  1.3 DDD、DDDs和DDc值的来源与确定
  限定日剂量DDD值是指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而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每种药物DDD值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新编药物学》(第16版),《CDR用药手册》(2008年版)等资料而设定。DDDs(药物使用频度)=药品的年消耗量(规格×数量)/该药的DDD值,DDDs值越大,说明该药使用频度越大,使用率越高。DDC=药品的年销耗金额/该药的DDDs值,表示患者应用该药的平均日费用。DDC值越大,说明患者使用该药经济负担越重。
  2 统计结果与分析讨论
  2.1降糖药物消耗金额及排序与分析
  本院2008—2011年间降糖药物使用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至2011年使用降糖药物21种,涵盖表2所列的7种类型,其中口服剂型12种,注射剂型9种。从表1反映本院4年间降糖药物的消耗金额随总药品消耗金额一样逐年上升,如2010较09年增长41.8%,2011年较2010年增长76.7%,但所占比例基本平衡在3—4%左右。从消耗金额的增加也侧面反映使用降糖药物的患者在增加,暗示着糖尿病发病率的上升。
  从表2统计发现,4年间胰岛素类消耗金额连续稳居第一位,平均占降糖药物消耗的67.4%的份额。说明本院降糖药物使用理念还是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起点。胰岛素除用于1型糖尿病患者外,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当出现(1)诊断有重度高血糖,代谢紊乱表现明显;(2)经严格饮食控制,各种口服降糖药充分治疗(含联合用药),未能有效控制高血糖或某时期虽有效,但随时间推移,口服药疗效逐渐减弱或消失;(3)因各种原因无法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以上情况下可考虑使用胰岛素治疗。胰岛素可用于2型糖尿病初发患者开始胰岛素强化治疗,以及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进展而采取的胰岛素补充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观点认为,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从早期的主张口服降糖药为主,到逐渐推荐胰岛素的早期干预。如2008年的美国糖尿病学会和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在糖尿病治疗指南中指出,一旦患者诊断为2型糖尿病,在进行饮食、生活方式等干预的同时应给予二甲双胍等治疗,如果HbA1c(糖化血红蛋白)仍>7%,应考虑加用基础胰岛素或磺酰脲类药物,如果依然不能达标,应进一步考虑强化胰岛素治疗。受此观念影响,加上患者经济收入增加和各种医保报销比例的提高,胰岛素制剂在医院临床的使用逐渐广泛。
  大多数2型糖尿病患者都属非肥胖型,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可首先选择促进胰岛素分泌的磺酰脲类、非磺酰脲降糖药,因此我院非磺酰脲类降糖药瑞格列奈片(可达龙)4年中一直占据消耗金额第二位,所占比例稳定在19.5%—24.6%之间。受用药习惯和观念及经济条件影响,相当一部分患者使用消耗金额保持第三位的中成药制剂“消渴丸”。
  从表3反映,单药使用量最大的是诺和灵30R笔芯,4年来保持第一,诺和灵30R是双时相低精蛋白锌人胰岛素,由30%短效和70%中效成份混合而成,同时具备快速起效和缓慢吸收释放两种特征,临床上得到医生和患者肯定。瑞格列奈是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口服降糖药,作用机制与磺酰脲类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其通过与不同的受体结合以关闭P细胞上ATP依赖性钾通道。从而促进胰岛素分泌,作用较磺酸脲类为快,改善早时相的胰岛素分泌作用比较明显,因此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亦较快,给药方式是进餐前才服药,方便有效,因此4年中稳居单药消耗金额第二位。另从表3看,随着观念的转变,经济条件改善和国家医保的支持,至2011年单药消耗金额除瑞格列奈外,前几位分别是胰岛素类的诺和灵30R笔芯、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辅胰岛素,口服降糖药排位逐渐后移。因此,随着胰岛素类的使用增多,预示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得到较为稳定的控制。   2.2各种降糖药DDDs、DDC及排序分析
  从表4可看出,近4年降糖药物年均使用频度是逐年加大,诺和灵30R笔芯,在个药中使用频度最大。在2008年—2010年中,使用频度居第二位的是二甲双胍片,二甲双胍不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单独使用不会引起低血糖,也很难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机会。它具有增强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的作用,还能增加非胰岛素依赖的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抑制肝糖元异生,减少肝糖输出,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抑制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贮存,降低血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因此,是肥胖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首选药。它也可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如与磺酰脲类产生协同作用,与胰岛素联合治疗1型糖尿病时可减少胰岛素用量。因其疗效确切,价廉易得,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同类的苯乙双胍因可诱发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甚至死亡,我院已于2011年淘汰),二甲双胍片后因存在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被原居第三位的瑞格列奈在2011年超越,并由二甲双胍肠溶片替代,排名其后的是磺酰脲类药格列吡嗪片和中成药制剂消渴丸。进入2011年后,使用频度前10位的降糖药中出现了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赖辅胰岛素等重组人胰岛素,它们较人胰岛素有作用平稳,无峰值,持续时间长(如长效的甘精胰岛素)或皮下注射吸收和起效更快,作用峰值更高,维持作用时间较短,可更好地控制餐后高血糖而较少引起低血糖风险的特点(如短效的门冬胰岛素和赖辅胰岛素),因而逐渐受医生和患者青睐。
  从表5降糖药DDC统计排序看(即使扣除近几年药品降价的因素)用量前10位降糖药年平均DDC基本仍呈逐年攀升趋势,说明患者用药支出仍在上升(排除医保报销)。总体看,胰岛素如甘精胰岛素DDC最高为24.9元/日,普通胰岛素最低为0.86元/日,口服药类DDC要偏低,如瑞格列奈DDC最高为15.06元/日,格列本脲最低为0.07元/日,其中二甲双胍片(包括二甲双胍肠溶片)以4年平均排倒数第一的DDC值(0.60元/日),创造第二位的平均使用频度,说明该药以较低的日平均费用和较好的疗效在安全、经济、有效方面较获医生和患者认可,临床治疗推荐使用其肠溶剂型和缓释剂型。其次2011年DDC倒数第一(为1.02元/日)的磺酰脲类药格列吡嗪以4年平均第四位的使用频度也比较受欢迎。4年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诺和灵30R笔芯,因其6.56元/日相对较高的DDC值,使患者要承担相对较高的费用,因而影响了诺和灵30R胰岛素使用的普及。但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医药水平的发展导致药品成本的下降,国家医保投入的增加和患者对血糖控制水平要求的提高及提高生活生存质量的追求。重组人胰岛素类降糖药将会在临床得到更加广泛的使用。
  从本院降糖药物应用整体情况看,使用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加和完善,配备和用药结构趋于合理,用药理念与时俱进,切合临床。如果临床医生都能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加以科学恰当的选择用药,另外加强糖尿病健康教育,加强患者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以及定期血糖监测和用药调整,那么在我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能取得较为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2010版,中国医学科技出版社:572-593
  [2]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17版:650-662
  [3] 何海涛等,CDR用药手册,2008版,中国国际出版社:812-817
  [4] 谢惠民,合理用药,第4版,人民卫生出版社:702-710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R66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3  [摘要]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穴位针灸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昌黎县人民医院80例颅脑损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组给予穴位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拉斯哥昏迷(GCS)评分,脑水肿程度,Barthe
期刊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3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治疗中风后腹泻的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采用电针加穴位注射维生素B1,患者在治疗10天后进行疗效及不良反应评估。结果 患者治疗10天后有效率达到93.7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出现针刺部位局部淤青3例。结论 电针配合穴位注射维生素B1能有效治疗中风后腹泻,不良反应少。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3  【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与他汀类药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院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8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
期刊
【中图分类号】R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3  摘要:目的 探讨香蕉水中毒患者的诊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8年至2015年间收治的13 例香蕉水中毒患者患者的诊断治疗过程,总结其临床资料。 结果 中毒者可出现肝、肾、肺、血液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肝脏损害远比肾脏损害重。在13 例病例中,死亡8例,存活5例。 结论 香蕉水无特效解毒药,故早期彻底洗胃、导泻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3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对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按照统计学的方法随机分成A、B、C三组,每组患儿分别为40例。A组患儿单独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儿单独采用静脉滴注氨溴索的方法进行治疗,C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11.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3  【摘要】目的 :探究达英-35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达英-35的治疗,实验组患者均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连续用药3周为一个疗程,分别用药3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及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3  摘要:新生儿黄疸是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增加,从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黄疸会损伤神经系统,严重者会引起核黄疸[1],导致新生儿死亡,因此新生儿黄疸的早期护理干预至关重要。一般是在母乳喂养、按需哺乳、母婴同室,进行早吸吮、早接触等常规护理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行需添加奶粉,结合抚触、游泳及
期刊
【中图分类号】R72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3  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异氟烷和七氟烷对小儿麻醉苏醒前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实施手术治疗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和异氟烷组各30例,两组患儿分别吸入七氟烷和异氟烷进行术前麻醉。并观察两组患儿术后苏醒前PAED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的体重、手术时间比较和PAED比较均不具统计学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3  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的使用效果情况,并分析该护理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将我院选取的急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的被选取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方式,比
期刊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3  前列腺增生旧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疾病之一,为前列腺的一种良性病变。发病年龄大都在5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也不断升高,前列腺增生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同时日常做好生活上护理才能及早恢复健康,因此了解前列腺增生的护理尤为重要。  一、护理诊断:  1、焦虑 与排尿困难和担心治疗有关。  2、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