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初中阶段的孩子,思维非常活跃,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语文课堂是丰富的,不时有学生闪光的思维碰撞出美妙的火花。课堂上他们敢于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表达出来,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其学习兴趣。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提问 思维 闪光点
近年的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对新事物好奇探究的时期,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这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总是不时有一些学生针对课文,冒出一些新奇的问题和富有创意的答案。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创新意识,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勇敢地表达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1 认真对待学生的课堂提问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他们会提出多种多样的探究性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围绕文章中心,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帮助;当然也有一些问题,与理解文章关系不大,纯粹是学生的个人好奇。这就要求老师在肯定他们敢于发问的勇气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例如在讲《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有学生就问“作者是怎么想到花会笑,会嚷嚷的?”原来是课文中有一句“‘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学生能够注意到这一细节,我心中暗喜。“对呀,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花会笑,会嚷嚷呢?什么声音都没有呀?”首先我表示了和刚才提问的孩子有同样的疑问,肯定了他的问题,并顺势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孩子。这时有个女生起来说“前面作者看到了像紫色瀑布一样的紫藤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震撼到了作者。”学生懂得联系前文,从眼前的景象入手,这很好。“它们不仅是和阳光挑逗,也像在互相挑逗”,立马有同学补充。“作者好像听到它们在笑,在叫,在互相开玩笑的声音”。说得真好!“所以这样的场面是?”“热闹的!”“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哪种修辞?”“拟人手法”。在大家热闹的讨论中,紫藤萝瀑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似乎在嬉戏、你推我挤的热闹场面,相信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如在画中游。
2 针对提问,突破重难点
有些课文中描绘的内容,与现代社会距离较远,或者是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对于文中所描绘的一些事物,学生感到很陌生。这就需要老师在接收到这些孩子发来的困惑信号时,能适当为他们答疑解惑。比如在讲《散步》这一课,讲到在走平顺的大路和崎岖的小路,一家人发生分歧这一个片段时,有个学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有什么好争的,大路小路不是都一样,哪有需要背过去这么夸张,那还叫散步吗?”针对这一问题,我问了班上的其他学生,许多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田间小路。是啊,在座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出生于城市里,成长于城市里,乡间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的确很陌生。“很好,这位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样的路才是田间小路。”在备课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散步》这篇文章的模拟视频片段,表现的就是“我”背着母亲,同妻子、儿子走过田间小路的情景,在这时恰好派上了用场。于是我给大家播放了这则视频片段,当学生看到视频中出现的仅容一个多脚掌踩上去的田埂时,有学生惊呼“这么窄,好难走。”大家感受到了文中年迈体弱、步履维艰的母亲,想要亲自走过这么狭窄且不平坦的小路,的确很困难;也由此感受到祖母对小孙子的让步和疼爱,这是一位善解人意的老人。看着一家人的温馨场景,他们周身所散发出的温馨气息,学生们的脸上扬起了宁静恬淡的笑意。我想,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通过视频的直观表现,那一幅阳光下一家人漫步前行的画面和伴着金色菜花的波光粼粼的鱼塘,一定久久的留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也因此记住了《散步》这篇优美的小文。
3 虚心求教,借学生提问解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把教师摆在了无所不知的神圣地位。实际上,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汲取新的知识、信息。学生是这样,老师也同样。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外书中看到的知识,通过网络、报刊了解到的信息,老师不一定知道。记得在讲到《信客》这篇文章时,文章的结尾提到“信客死的时候,有许多人都来吊唁他。”于是,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果让你为信客写一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为了让学生了解墓志铭的写法,我先让大家看了几则中外世界名人的墓志铭,比如作家海明威、诗人普希金、军事家冯玉祥,还有作家司汤达。有的诙谐、有的庄重,有的是死后别人为其撰写的,有的是身前亲笔所写,风格各不相同。这时,有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有一则墓志铭流传很广,在欧美墓园随处可见,你知道是哪一则吗?”这是我们班上一个阅读面非常广的孩子,他的知识面让我们几个老师都暗暗惊叹。我看看班上其他孩子,都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说实话,曾经在网络上的确有看到过这一信息,但当时只是浏览,根本没有想到要记下。于是我表扬了这位提问的同学,让他给大家说说这则老师都不懂的墓志铭。这个男生起来深情地为大家背诵了这则墓志铭“路过的朋友记着,我曾和你一样,你也将与我一样,准备好跟我来吧!”还有一次口语交际课上,讲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时,我告诉大家这句诗选自《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这时有个学生问我“良宰”是什么?“良宰”是一种官名,我知道,但是具体是一种怎样的官职,之前我一直没有注意。怎么跟学生解释呢?于是我承认了自己在这一知识上的疏忽,我让大家回家查一查“良宰”具体指什么官职,明天请大家来帮老师解惑。一听说要为老师解惑,学生兴致很高。第二天一早就有同学告诉我“良宰是优秀的膳宰。也引申为贤能的官员。膳宰,掌宰割牲畜及膳食之事的官员。”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还有回家认真查阅的同学,是他们为我们大家增添了新的课外知识。大家不仅学到新知识,也意识到平时该通过大量阅读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举两得。如果当时课堂上,我很武断地否定了这个提问,告诉大家“知道良宰是官职就行,问那么多干什么”,我相信效果会完全不同。
4 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抓住学生思维的碰撞
语文课堂是丰富的,不时有学生闪光的思维碰撞出美妙的火花。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以课本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许这些思维的互相撞击,正好巧妙地将文章的重难点融于其中,通过问题的讨论解决,也无形中将这些难点问题化难为易。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潜能,应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与适当引导,发掘他们的潜能,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探究的兴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审视自己,时时为自己充电加油,与学生一同学习提高。尽管风雨兼程,我们会一路向前!
【关键词】 教师 学生 提问 思维 闪光点
近年的新课程改革,倡导课堂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现在的孩子,特别是初中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对新事物好奇探究的时期,他们的思维非常活跃,这在我们平时的语文课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课堂上总是不时有一些学生针对课文,冒出一些新奇的问题和富有创意的答案。现代社会提倡的是创新意识,学生能够把自己的观点、看法勇敢地表达出来,这是难能可贵的。因此,作为一名老师,我们应该善于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1 认真对待学生的课堂提问
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他们会提出多种多样的探究性问题。有些问题,可能是围绕文章中心,对于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帮助;当然也有一些问题,与理解文章关系不大,纯粹是学生的个人好奇。这就要求老师在肯定他们敢于发问的勇气的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例如在讲《紫藤萝瀑布》这一课时,有学生就问“作者是怎么想到花会笑,会嚷嚷的?”原来是课文中有一句“‘我在开花’它们在笑。‘我在开花’它们嚷嚷”。学生能够注意到这一细节,我心中暗喜。“对呀,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花会笑,会嚷嚷呢?什么声音都没有呀?”首先我表示了和刚才提问的孩子有同样的疑问,肯定了他的问题,并顺势把问题抛给了其他孩子。这时有个女生起来说“前面作者看到了像紫色瀑布一样的紫藤萝,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震撼到了作者。”学生懂得联系前文,从眼前的景象入手,这很好。“它们不仅是和阳光挑逗,也像在互相挑逗”,立马有同学补充。“作者好像听到它们在笑,在叫,在互相开玩笑的声音”。说得真好!“所以这样的场面是?”“热闹的!”“作者在这里运用了哪种修辞?”“拟人手法”。在大家热闹的讨论中,紫藤萝瀑布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似乎在嬉戏、你推我挤的热闹场面,相信深深的印在了孩子们的脑海中,如在画中游。
2 针对提问,突破重难点
有些课文中描绘的内容,与现代社会距离较远,或者是与学生生活距离较远,对于文中所描绘的一些事物,学生感到很陌生。这就需要老师在接收到这些孩子发来的困惑信号时,能适当为他们答疑解惑。比如在讲《散步》这一课,讲到在走平顺的大路和崎岖的小路,一家人发生分歧这一个片段时,有个学生就提出了一个问题“这有什么好争的,大路小路不是都一样,哪有需要背过去这么夸张,那还叫散步吗?”针对这一问题,我问了班上的其他学生,许多学生没有见过真正的田间小路。是啊,在座的大部分孩子都是出生于城市里,成长于城市里,乡间的生活对于他们来说,的确很陌生。“很好,这位同学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样的路才是田间小路。”在备课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散步》这篇文章的模拟视频片段,表现的就是“我”背着母亲,同妻子、儿子走过田间小路的情景,在这时恰好派上了用场。于是我给大家播放了这则视频片段,当学生看到视频中出现的仅容一个多脚掌踩上去的田埂时,有学生惊呼“这么窄,好难走。”大家感受到了文中年迈体弱、步履维艰的母亲,想要亲自走过这么狭窄且不平坦的小路,的确很困难;也由此感受到祖母对小孙子的让步和疼爱,这是一位善解人意的老人。看着一家人的温馨场景,他们周身所散发出的温馨气息,学生们的脸上扬起了宁静恬淡的笑意。我想,通过这个问题的讨论,通过视频的直观表现,那一幅阳光下一家人漫步前行的画面和伴着金色菜花的波光粼粼的鱼塘,一定久久的留在同学们的脑海里,也因此记住了《散步》这篇优美的小文。
3 虚心求教,借学生提问解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把教师摆在了无所不知的神圣地位。实际上,知识的海洋是浩瀚无边的,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充实自己,汲取新的知识、信息。学生是这样,老师也同样。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外书中看到的知识,通过网络、报刊了解到的信息,老师不一定知道。记得在讲到《信客》这篇文章时,文章的结尾提到“信客死的时候,有许多人都来吊唁他。”于是,我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如果让你为信客写一则墓志铭,你会怎么写。为了让学生了解墓志铭的写法,我先让大家看了几则中外世界名人的墓志铭,比如作家海明威、诗人普希金、军事家冯玉祥,还有作家司汤达。有的诙谐、有的庄重,有的是死后别人为其撰写的,有的是身前亲笔所写,风格各不相同。这时,有个学生突然问道“老师,有一则墓志铭流传很广,在欧美墓园随处可见,你知道是哪一则吗?”这是我们班上一个阅读面非常广的孩子,他的知识面让我们几个老师都暗暗惊叹。我看看班上其他孩子,都用一种期待的目光注视着我。说实话,曾经在网络上的确有看到过这一信息,但当时只是浏览,根本没有想到要记下。于是我表扬了这位提问的同学,让他给大家说说这则老师都不懂的墓志铭。这个男生起来深情地为大家背诵了这则墓志铭“路过的朋友记着,我曾和你一样,你也将与我一样,准备好跟我来吧!”还有一次口语交际课上,讲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时,我告诉大家这句诗选自《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这时有个学生问我“良宰”是什么?“良宰”是一种官名,我知道,但是具体是一种怎样的官职,之前我一直没有注意。怎么跟学生解释呢?于是我承认了自己在这一知识上的疏忽,我让大家回家查一查“良宰”具体指什么官职,明天请大家来帮老师解惑。一听说要为老师解惑,学生兴致很高。第二天一早就有同学告诉我“良宰是优秀的膳宰。也引申为贤能的官员。膳宰,掌宰割牲畜及膳食之事的官员。”我及时表扬了这位同学,还有回家认真查阅的同学,是他们为我们大家增添了新的课外知识。大家不仅学到新知识,也意识到平时该通过大量阅读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一举两得。如果当时课堂上,我很武断地否定了这个提问,告诉大家“知道良宰是官职就行,问那么多干什么”,我相信效果会完全不同。
4 善于发掘学生的潜能,抓住学生思维的碰撞
语文课堂是丰富的,不时有学生闪光的思维碰撞出美妙的火花。作为引导者的教师,应以课本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相信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也许这些思维的互相撞击,正好巧妙地将文章的重难点融于其中,通过问题的讨论解决,也无形中将这些难点问题化难为易。作为教师,我们不能低估学生的潜能,应及时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给与适当引导,发掘他们的潜能,帮助学生培养学习探究的兴趣。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时时审视自己,时时为自己充电加油,与学生一同学习提高。尽管风雨兼程,我们会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