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长的启迪与润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领。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然而,家长不良教育心态会给子女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子女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性格狭隘逆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农村学生家长在这方面尤其存在一些不理想的状态,只有有意识地调整农村学生家长的教育心态,才能保证家庭教育效果。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过度溺爱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家长的过度溺爱会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滋长孩子的依赖心理,限制孩子的意识,往往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任性固执、狂妄自大的不良品性。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的普通一员,要把握好“度”,要分清合理与无理要求,对孩子实施“人之初”的家庭教育,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他们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长。
2.过分忽视
父母关爱子女是天性,有些父母由于事业忙碌或其它的原因,忽略与孩子相处和教育的机会。这种心态极易造成孩子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不合群或放荡不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参与和认可,父母如果错过了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机会,容易在孩子心理产生“自己不够好而使父母不喜欢”或“我不是父母的孩子”等偏激看法,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3.过高期望
过高期望即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平,提出子女能力不及的要求,或无视儿童间的个体差异,将自己的子女与别的孩子盲目攀比,并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产生极度焦虑、紧张情绪,表现为要求子女在所有方面都只能高人一等,而不能少有不及。期望过高、求全责备子女的教育行为,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亲子关系紧张,容易产生自卑感,形成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等不良个性。
4.过多保护
过多保护就是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伤害的细节都表现出不必要的担心,对发生在子女身上的各种事件的消极后果有主观夸大的倾向。家长要认识过多保护的危害性,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子女在自己生命和家庭中的位置,相信孩子有能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相信孩子有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5.过于求成
过于求成即无视儿童身心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期望对子女的教育能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表现为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子女早成才、快成才。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和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子女的兴趣,影响了子女个性的形成和智力发展,容易形成闭锁、狭隘、冷漠、自私的性格,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和反社会行为。
6.过重压力
有些父母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一味要求孩子出人头地,片面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争气,如果孩子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或比不过别的孩子,就斥责、打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家长一定要认清:孩子是孩子,家长是家长,父母的使命不是把孩子当工具,而是与孩子为友,陪孩子走一程。不要为了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要求孩子为父母争面子,殊不知,这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摧残。
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农村家庭教育孩子存在许多“错误”的做法,情况各种各样。家长不良教育态度和方法,往往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通过与子女频繁接触,不自觉而又经常地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污染”,影响孩子的认知、情绪和情感、性格和品行,家庭成了子女滋生坏习惯的温床。因而,家长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消除和避免对子女心理上的不良影响,防止各种心理“病变”,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1.家长要保持健康的心态
家长心态反映了家长的思维、选择、言谈和行为能力。作为家长,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尽力做好自我调节和自我心理控制,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到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乐于接受家长传递的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蹲下身子看孩子,在与孩子互动学习和交流中,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星座。
2.家长要努力完善自我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活动的世界里,家长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孩子,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完善自己。处处给孩子做表率,在一定意义上说,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锻炼,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家长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改善本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与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完善与塑造自己的同时,努力把子女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生活矛盾往往是因教育子女问题引起的,在教育子女时,夫妻之间以及父辈与祖辈之间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培养的目标和策略不一致,影响家庭的和谐。因此家长们应注意遇事有理智。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冷静地分析,妥善处理,保持理智,避免感情失控,出现语言过激,甚至动手打孩子的不文明行为,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待孩子还特别需要耐心,不能三分钟热情,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家长,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教育内容时刻融会到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时,要靠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直到问题圆满地解决。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心理素质决定的教养态度影响着孩子心理素质,制约着家庭教育的发展。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注重自己的榜样示范,预防家长不当教育态度和行为的发生,及早发现苗头,及时进行调整,在完善与塑造自己的同时,努力把子女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过度溺爱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家长的过度溺爱会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滋长孩子的依赖心理,限制孩子的意识,往往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任性固执、狂妄自大的不良品性。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的普通一员,要把握好“度”,要分清合理与无理要求,对孩子实施“人之初”的家庭教育,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他们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长。
2.过分忽视
父母关爱子女是天性,有些父母由于事业忙碌或其它的原因,忽略与孩子相处和教育的机会。这种心态极易造成孩子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不合群或放荡不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参与和认可,父母如果错过了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机会,容易在孩子心理产生“自己不够好而使父母不喜欢”或“我不是父母的孩子”等偏激看法,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3.过高期望
过高期望即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平,提出子女能力不及的要求,或无视儿童间的个体差异,将自己的子女与别的孩子盲目攀比,并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产生极度焦虑、紧张情绪,表现为要求子女在所有方面都只能高人一等,而不能少有不及。期望过高、求全责备子女的教育行为,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亲子关系紧张,容易产生自卑感,形成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等不良个性。
4.过多保护
过多保护就是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伤害的细节都表现出不必要的担心,对发生在子女身上的各种事件的消极后果有主观夸大的倾向。家长要认识过多保护的危害性,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子女在自己生命和家庭中的位置,相信孩子有能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相信孩子有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5.过于求成
过于求成即无视儿童身心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期望对子女的教育能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表现为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子女早成才、快成才。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和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子女的兴趣,影响了子女个性的形成和智力发展,容易形成闭锁、狭隘、冷漠、自私的性格,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和反社会行为。
6.过重压力
有些父母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一味要求孩子出人头地,片面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争气,如果孩子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或比不过别的孩子,就斥责、打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家长一定要认清:孩子是孩子,家长是家长,父母的使命不是把孩子当工具,而是与孩子为友,陪孩子走一程。不要为了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要求孩子为父母争面子,殊不知,这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摧残。
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农村家庭教育孩子存在许多“错误”的做法,情况各种各样。家长不良教育态度和方法,往往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通过与子女频繁接触,不自觉而又经常地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污染”,影响孩子的认知、情绪和情感、性格和品行,家庭成了子女滋生坏习惯的温床。因而,家长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消除和避免对子女心理上的不良影响,防止各种心理“病变”,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1.家长要保持健康的心态
家长心态反映了家长的思维、选择、言谈和行为能力。作为家长,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尽力做好自我调节和自我心理控制,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到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乐于接受家长传递的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蹲下身子看孩子,在与孩子互动学习和交流中,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星座。
2.家长要努力完善自我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活动的世界里,家长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孩子,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完善自己。处处给孩子做表率,在一定意义上说,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锻炼,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家长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改善本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与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完善与塑造自己的同时,努力把子女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生活矛盾往往是因教育子女问题引起的,在教育子女时,夫妻之间以及父辈与祖辈之间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培养的目标和策略不一致,影响家庭的和谐。因此家长们应注意遇事有理智。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冷静地分析,妥善处理,保持理智,避免感情失控,出现语言过激,甚至动手打孩子的不文明行为,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待孩子还特别需要耐心,不能三分钟热情,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家长,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教育内容时刻融会到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时,要靠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直到问题圆满地解决。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心理素质决定的教养态度影响着孩子心理素质,制约着家庭教育的发展。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注重自己的榜样示范,预防家长不当教育态度和行为的发生,及早发现苗头,及时进行调整,在完善与塑造自己的同时,努力把子女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