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cheungq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超越与完善离不开家长的启迪与润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领。家庭成员,尤其是父母的心理状态、言谈举止、教养态度与方式,直接影响子女对所经历的事件的认知与适应,直接影响他们今后的心理发展和健康成长。然而,家长不良教育心态会给子女心理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导致子女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性格狭隘逆反,社会适应能力低下等。农村学生家长在这方面尤其存在一些不理想的状态,只有有意识地调整农村学生家长的教育心态,才能保证家庭教育效果。
  一、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过度溺爱
  溺爱是一种失去理智,直接摧残儿童身心健康的爱。家长的过度溺爱会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滋长孩子的依赖心理,限制孩子的意识,往往使孩子形成唯我独尊、任性固执、狂妄自大的不良品性。家长要把孩子视为家庭的普通一员,要把握好“度”,要分清合理与无理要求,对孩子实施“人之初”的家庭教育,要利用一切场合和机会进行有意识地培养,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让他们有能力依靠自己健康地成长。
  2.过分忽视
  父母关爱子女是天性,有些父母由于事业忙碌或其它的原因,忽略与孩子相处和教育的机会。这种心态极易造成孩子形成冷漠孤僻的性格,不合群或放荡不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参与和认可,父母如果错过了与孩子一同成长的机会,容易在孩子心理产生“自己不够好而使父母不喜欢”或“我不是父母的孩子”等偏激看法,影响孩子身心发展。
  3.过高期望
  过高期望即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平,提出子女能力不及的要求,或无视儿童间的个体差异,将自己的子女与别的孩子盲目攀比,并经常感到心理不平衡,产生极度焦虑、紧张情绪,表现为要求子女在所有方面都只能高人一等,而不能少有不及。期望过高、求全责备子女的教育行为,会使孩子的学习兴趣下降,亲子关系紧张,容易产生自卑感,形成急功近利、爱慕虚荣等不良个性。
  4.过多保护
  过多保护就是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可能造成伤害的细节都表现出不必要的担心,对发生在子女身上的各种事件的消极后果有主观夸大的倾向。家长要认识过多保护的危害性,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子女在自己生命和家庭中的位置,相信孩子有能力保护和发展自己,相信孩子有独立生存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5.过于求成
  过于求成即无视儿童身心成长发育的客观规律,期望对子女的教育能出现立竿见影的效果。表现为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子女早成才、快成才。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和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扼杀了子女的兴趣,影响了子女个性的形成和智力发展,容易形成闭锁、狭隘、冷漠、自私的性格,出现社会适应不良和反社会行为。
  6.过重压力
  有些父母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一味要求孩子出人头地,片面地要求孩子为自己争光争气,如果孩子达不到理想的成绩或比不过别的孩子,就斥责、打骂,使孩子疲于奔命,精神痛苦。家长一定要认清:孩子是孩子,家长是家长,父母的使命不是把孩子当工具,而是与孩子为友,陪孩子走一程。不要为了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要求孩子为父母争面子,殊不知,这也是对孩子心灵的一种摧残。
  二、农村家庭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农村家庭教育孩子存在许多“错误”的做法,情况各种各样。家长不良教育态度和方法,往往会在日常家庭生活中通过与子女频繁接触,不自觉而又经常地对子女的心理产生“污染”,影响孩子的认知、情绪和情感、性格和品行,家庭成了子女滋生坏习惯的温床。因而,家长要正确地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成功与失败,消除和避免对子女心理上的不良影响,防止各种心理“病变”,促使孩子健康成长。
  1.家长要保持健康的心态
  家长心态反映了家长的思维、选择、言谈和行为能力。作为家长,要学会调适自己的心态,尽力做好自我调节和自我心理控制,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到理解孩子、宽容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沟通,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乐于接受家长传递的知识、价值观和各种行为要求,蹲下身子看孩子,在与孩子互动学习和交流中,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星座。
  2.家长要努力完善自我
  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在孩子活动的世界里,家长要用自己美好的思想和行为去影响孩子,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这就需要家长不断完善自己。处处给孩子做表率,在一定意义上说,品德只有靠品德去培养,性格只有靠性格去锻炼,情感只有靠情感去感染,行为只有靠行为去指导。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家长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改善本身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识与才能,展示自己的才华,在完善与塑造自己的同时,努力把子女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3.家长要努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生活矛盾往往是因教育子女问题引起的,在教育子女时,夫妻之间以及父辈与祖辈之间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征不同,对孩子教育的态度、培养的目标和策略不一致,影响家庭的和谐。因此家长们应注意遇事有理智。当孩子犯了错误时,家长冷静地分析,妥善处理,保持理智,避免感情失控,出现语言过激,甚至动手打孩子的不文明行为,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对待孩子还特别需要耐心,不能三分钟热情,一个心理素质良好的家长,对孩子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把教育内容时刻融会到日常生活之中,尤其在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足时,要靠滴水穿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直到问题圆满地解决。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心理素质决定的教养态度影响着孩子心理素质,制约着家庭教育的发展。作为家长,一定要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与学习,注重自己的榜样示范,预防家长不当教育态度和行为的发生,及早发现苗头,及时进行调整,在完善与塑造自己的同时,努力把子女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体育游戏集趣味性、教育性、娱乐性、竞争性于一身,是体育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从三维健康观的角度来分析他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增强体质和身体机能;提高心理品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关键词】三维健康观体育游戏增强体质心理品质社会适应能力  体育游戏源远流长,是游戏发展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它具有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娱乐性等。它融体力发展、智力发展、身心娱乐为一体,既是游戏的组成部分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与实》是一篇文艺学论文。对于此篇文章,学生普遍感到深奥难懂;作为教师,也甚感教授这一篇课文之难。我想一者因为“艺术”二字本身就让人望而生畏,别一方面恐怕因为我们平时对文中所谈绘画、戏曲、书法、建筑、印章,包括文学等艺术虽有所接触,但却没有或很少真正从艺术美之角度欣赏过它们,这一方面的感受和认识都很不足。在此,笔者结合文中“‘全’与‘粹’、‘虚’与‘实’”这两组概念对课文作以剖析
【内容摘要】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新课改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对改革当前初中德育,提高初中德育实效的实践更具有现实意义。它可以帮助我们初中德育更好地关注学生生活,更好地符合学生发展规律,更加注重在生活中塑造学生的品德等,同时可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幸福生活,学会享受美好生活,并帮助学校实现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这一终极目标。  【关键词】生活教育 初中德育 幸福生活  一、生活教育的内涵  陶行知
我们常会有这样一个发现:明明在初中物理成绩不错的学生,到了高中之后物理成绩却并不理想,甚至能否听懂都是个问题,更别说解题了,为此许多学生产生了畏惧、厌倦物理课程的心理。问题出在哪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的改变,初中的物理教材中“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比较直接、直观,对物理的认知更多的倾向于感性认知,所涉及到的物理应用也是一些简单的、形象的事例,包括需要运用公式计算的也只是根据公式,代入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目的任务之一。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方法很多,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迁移能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化学教学中,教师正确地掌握和应用学生已有的认识结构对新的学习的影响规律,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
一般的教学过程为:备课上课作业检查评价。备课是进行过程的起始过程,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备好课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条件,是整个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语文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语文课的备课过程一般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写备课笔记。备课时目标要明确,虽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实行或明确指出个学科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但语文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点,
笔者组织学生研读了刘禹锡的三十六首(篇)诗(文),旨在引导学生对刘禹锡思想、艺术、人生及其现实指导意义进行发掘,学习、领会古代文化(文学)之精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学生一定的文化素养及人文精神,培养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情操,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同时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探索的渐变,为学生的治学和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并在鼓励学生撰写研读论文的基础上,将研究所得择其精要
【内容摘要】社会的发展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需要创造型的教育,而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和知识技能的传承者,必然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所理解的创造型教师不仅是一种形象,更应该是一种行为。  【关键词】创新 创造 竞争 发展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而又提出了教育创新的要求。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强调,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
现在思想品德课实行开卷考试了,不少学生认为,把知识点从书上划下来,考试时从书上找到相应知识点并能写到试卷上就行了,由于忽视了平时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和复习,每次考下来,结果就偏偏与学生的得高分愿望相反。转变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思想观念,端正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态度,已迫在眉睫。由此,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些探索。  一、加:加强能力培养  闭卷考试,许多教师为了追求分数的最大值,重知识传授、重识
著名特级教师王菘舟把阅读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的特征概括为以下三点:细读的主体是学生,细读直接指向语言,教师“在场”。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中文本细读根本在于:在老师的唤醒和引导下,从字、词、句等言语材料入手,细致分析言语的语义、语辞等因素,深入品味言语的丰富表现力,从不同层面体悟其蕴涵的情味、意味、理由味,此所谓“语文味”。  文字花园里散文以其凝练的语言,优美的意境,真切的情感,深邃的意蕴,以及一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