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普职融通”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趋势,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根據常州普通中小学特色办学和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以提供专业师资、课程、项目为切入点,探索多种推进普职融通的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职业学校;普职融通;技能培训;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4-0011-02
普通中小学生能否到职业学校学习技术技能?职业学校能否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2003年,这一问题引发了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第一高级中学和常州市正衡中学三校校长的兴趣。他们认为,“初中毕业生不一定都去参加高考,有的也许更适合职业学校的培养。让学生到职业学校体验技术技能课程学习,既能让学生对职业学校有直观了解,还能尽早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常州刘国钧高职校就此开启了“普职融通”的探索之路。十几年间,已有常州市正衡中学、常州市西藏民族中学、常州市实验小学等7所中小学校与刘国钧高职校签订了综合实践课程学习的合作协议,常州市丽华中学、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常州市清潭中学等初中校与刘国钧高职校进行校本课程共建,高职校先后为一万余名中小学生提供了相关培训。
一、推进普职融通的路径
欧美国家在普通教育阶段强调培养学生具有较为广泛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普教与职教相互沟通并呈一体化发展趋势。而国内的普职融通还处于尝试和探究阶段,可称之为“普职渗透”。比较有特色的如湖南、江西采用的初中阶段增设职业技能课程模式、上海职业学校举办综合高中模式、南京高淳普职学校学分互认模式以及温州普通高中到职业学校开设选修职业课程模式等。
在我校,目前为普通中小学提供服务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输出师资、输出课程和输出项目。
1.输出师资。如与常州市丽华中学合作,派出教师开设电子商务类职业体验课程“网上开店”。其特点是:教学内容对设备设施和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且中小学已经具备了足量的计算机和相应的网络环境,但缺乏实施课程的专业教师。项目安排进课表,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
2.输出课程。如与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合作的职业启蒙课程。其特点是:职业学校根据中小学的个性化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完整的教学计划、合适的评价体系。项目实施由职业学校的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完成,教学部分在职业学校开展,部分在中小学本部进行。
3.输出项目。如与常州市实验小学集团和清潭中学合作的综合实践活动。其特点是:项目化设计,在固定时间内中小学生能有量化成果。经不断完善与创新,此类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的项目菜单包括:烹饪、小木工、手工布艺、家用电器、手绘、点(辨)钞、信息技术、编织、植物标本制作、飞机模型、卡通玩具、模拟企业经营、趣味电子、钳工、计算机编程等20多种,可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项目每年都有所更新,给学生以新鲜感,并确保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此外,常州刘国钧高职校还积极开展各类服务中小学生的主题活动,拓展职业学校的文化影响。如从2005年开始举办的“刘国钧杯”钢琴邀请赛、2014年开始举办的“刘国钧杯”常州市中小学生创意表演大赛,都已经成为面向常州乃至外市中小学生的品牌文化活动。
二、推进普职融通的思考
(一)开展普职融通的条件
普职融通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意愿。如果普通教育只盯着分数和“升学率”,忽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普职渗透就绝无可能发生。只有认识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普通中小学才会敞开怀抱,主动欢迎职业体验课程和训练课程的到来。而对职业学校来说,开展普职融通,走进中小学校,能够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锻炼专业教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能力,提高实训场地的利用率,最终形成品牌效应。
普职融通开展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职业学校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实力。面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不能直接移植职业学校现有的课程,而需要从对象的兴趣和能力出发,开发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学习和实践项目,在玩中学,在模仿中创新。为有效承担此类教学任务,我校在项目设计、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后勤保障、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都实施到位。我们一方面对外收集中小学参与项目的需求信息,并据此确定培训目标和方式,提出菜单式方案供对方学校进行挑选;另一方面我们要求每个专业系部基于本专业的特点和优势,设计出4—5门符合中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项目,并选派有经验、善创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实施,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项目实施时留心中小学生的兴趣点,对原有项目进行更新、完善。对中小学有需求但学校师资力量不够的体验内容,我们外聘能工巧匠参与项目设计与实施。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参与中小学特色课程创建开发课题研究,以保证课程切合普通学校的需求。如与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的合作就伴随着省级课题“特需型课程开发”的研究。在经费使用上,我们将学校进行社会培训的收益留出固定份额,补贴中小学职业体验和技能培训所用耗材和教师劳务的开支。在到校体验阶段,我们还要求食堂针对中小学生提供营养配餐。
(二)开展普职融通的成效
对普通学校来说,换一个环境上综合实践课,学生们都倍感新鲜,尽享动脑动手过程的快乐。一位初中校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孩子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是在其他课上很少会看到的。”学生们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多种技艺,体验到劳动光荣,加深了对职业环境的理解和感悟,影响了他们对未来职业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毕业于常州正衡中学的闵妙琳同学一直记得在我校上综合实践课的情景。在趣味电子课上,她第一次动手焊接,第一次看到了二极管、电阻,学会了根据电阻上的颜色读出阻值。她就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时,对实验器具一点也不陌生:“我心里想,这些东西我早在初中就接触过了呀。”
而对职业学校来说,虽然开展类似活动无利可图,还要承担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和责任,给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带来不小的压力,但刘维俭校长给出了一个富有深意的回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这是高等学校的职能,刘国钧高职校理应有所作为,有所担当。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校应该面向社会,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帮助中小学校开展好综合实践课程和劳技教育,职业学校正好具有优势条件,必须有所行动。事实证明,多年来刘国钧高职校坚持开展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每年的招生火爆异常,生源质量稳步提升。
【关键词】职业学校;普职融通;技能培训;创新服务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4-0011-02
普通中小学生能否到职业学校学习技术技能?职业学校能否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为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2003年,这一问题引发了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常州第一高级中学和常州市正衡中学三校校长的兴趣。他们认为,“初中毕业生不一定都去参加高考,有的也许更适合职业学校的培养。让学生到职业学校体验技术技能课程学习,既能让学生对职业学校有直观了解,还能尽早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育”。常州刘国钧高职校就此开启了“普职融通”的探索之路。十几年间,已有常州市正衡中学、常州市西藏民族中学、常州市实验小学等7所中小学校与刘国钧高职校签订了综合实践课程学习的合作协议,常州市丽华中学、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常州市清潭中学等初中校与刘国钧高职校进行校本课程共建,高职校先后为一万余名中小学生提供了相关培训。
一、推进普职融通的路径
欧美国家在普通教育阶段强调培养学生具有较为广泛的职业适应能力和社会生存能力,普教与职教相互沟通并呈一体化发展趋势。而国内的普职融通还处于尝试和探究阶段,可称之为“普职渗透”。比较有特色的如湖南、江西采用的初中阶段增设职业技能课程模式、上海职业学校举办综合高中模式、南京高淳普职学校学分互认模式以及温州普通高中到职业学校开设选修职业课程模式等。
在我校,目前为普通中小学提供服务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输出师资、输出课程和输出项目。
1.输出师资。如与常州市丽华中学合作,派出教师开设电子商务类职业体验课程“网上开店”。其特点是:教学内容对设备设施和场地的要求相对较低,且中小学已经具备了足量的计算机和相应的网络环境,但缺乏实施课程的专业教师。项目安排进课表,具有长期性和系统性。
2.输出课程。如与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合作的职业启蒙课程。其特点是:职业学校根据中小学的个性化需求确定教学内容,有明确的课程目标、完整的教学计划、合适的评价体系。项目实施由职业学校的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完成,教学部分在职业学校开展,部分在中小学本部进行。
3.输出项目。如与常州市实验小学集团和清潭中学合作的综合实践活动。其特点是:项目化设计,在固定时间内中小学生能有量化成果。经不断完善与创新,此类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的项目菜单包括:烹饪、小木工、手工布艺、家用电器、手绘、点(辨)钞、信息技术、编织、植物标本制作、飞机模型、卡通玩具、模拟企业经营、趣味电子、钳工、计算机编程等20多种,可供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选择。项目每年都有所更新,给学生以新鲜感,并确保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有所收获、有所成就。
此外,常州刘国钧高职校还积极开展各类服务中小学生的主题活动,拓展职业学校的文化影响。如从2005年开始举办的“刘国钧杯”钢琴邀请赛、2014年开始举办的“刘国钧杯”常州市中小学生创意表演大赛,都已经成为面向常州乃至外市中小学生的品牌文化活动。
二、推进普职融通的思考
(一)开展普职融通的条件
普职融通开展的前提条件是意愿。如果普通教育只盯着分数和“升学率”,忽视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普职渗透就绝无可能发生。只有认识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普通中小学才会敞开怀抱,主动欢迎职业体验课程和训练课程的到来。而对职业学校来说,开展普职融通,走进中小学校,能够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锻炼专业教师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能力,提高实训场地的利用率,最终形成品牌效应。
普职融通开展的另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是职业学校具备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实力。面对不同年龄段的中小学生,不能直接移植职业学校现有的课程,而需要从对象的兴趣和能力出发,开发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学习和实践项目,在玩中学,在模仿中创新。为有效承担此类教学任务,我校在项目设计、课程设置、师资配备、后勤保障、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都实施到位。我们一方面对外收集中小学参与项目的需求信息,并据此确定培训目标和方式,提出菜单式方案供对方学校进行挑选;另一方面我们要求每个专业系部基于本专业的特点和优势,设计出4—5门符合中小学生认知水平和动手能力的项目,并选派有经验、善创新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实施,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在项目实施时留心中小学生的兴趣点,对原有项目进行更新、完善。对中小学有需求但学校师资力量不够的体验内容,我们外聘能工巧匠参与项目设计与实施。在此基础上,学校积极参与中小学特色课程创建开发课题研究,以保证课程切合普通学校的需求。如与常州市市北实验初中的合作就伴随着省级课题“特需型课程开发”的研究。在经费使用上,我们将学校进行社会培训的收益留出固定份额,补贴中小学职业体验和技能培训所用耗材和教师劳务的开支。在到校体验阶段,我们还要求食堂针对中小学生提供营养配餐。
(二)开展普职融通的成效
对普通学校来说,换一个环境上综合实践课,学生们都倍感新鲜,尽享动脑动手过程的快乐。一位初中校教师深有感触地说:“孩子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这是在其他课上很少会看到的。”学生们从综合实践活动中学会了多种技艺,体验到劳动光荣,加深了对职业环境的理解和感悟,影响了他们对未来职业和人生道路的选择。毕业于常州正衡中学的闵妙琳同学一直记得在我校上综合实践课的情景。在趣味电子课上,她第一次动手焊接,第一次看到了二极管、电阻,学会了根据电阻上的颜色读出阻值。她就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计算机工程专业,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时,对实验器具一点也不陌生:“我心里想,这些东西我早在初中就接触过了呀。”
而对职业学校来说,虽然开展类似活动无利可图,还要承担中小学生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风险和责任,给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和组织管理带来不小的压力,但刘维俭校长给出了一个富有深意的回答: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社会服务,这是高等学校的职能,刘国钧高职校理应有所作为,有所担当。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校应该面向社会,肩负起社会的责任。帮助中小学校开展好综合实践课程和劳技教育,职业学校正好具有优势条件,必须有所行动。事实证明,多年来刘国钧高职校坚持开展这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每年的招生火爆异常,生源质量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