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于敬仰之中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zh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佛寺镇属于汉阴县辖区,第一次听到这名字就觉得有来头。确实如此,这铁佛寺镇最早叫梨树岭,明弘治二年(1489年),此地修街取土时,从地下丈余深处挖出一尊铁铸的佛。无佛缘的人,想求都求不来的,能从丈余深的地下挖出一尊铁佛,那是绝对的有佛缘。于是,当地人修寺供奉,并将梨树岭更名铁佛寺,沿用至今,其历史渊源甚远。
  我是秦岭南山的孩子,因而对山的钟情是永恒而真诚。铁佛寺镇属秦岭南麓潜山区,山环水绕随处可见迷人的景色,虽说第一次光临,感觉和生养我的故乡一样,亲和安然。特别是看到那棵“残疾”的桂花树,它坚毅的生命力量,占据了我所有的记忆空间。它不是稀奇古怪之物,也不是貌若天仙的美女,它只是一棵树,一棵长在庙宇与住户之间的被火烧得半身干苍的桂花树。
  在这棵桂花树不远的周围,长着几棵硕大的古树。正因为有那些大树的比照,我才坚信它不是一棵平凡的桂花树,它是坚毅与不朽的代言,它像一个顽强的巨人、威武的英雄,用它树的生命光辉照耀过往的路人——做人要像它那样,尽管风餐露宿,遍体烧伤,也要活得茂盛,活得有模有样。这就是我之所以牢牢地记住它,敬仰之情油然而生的缘由。遗憾的是我一个身强体壮的人,生活在繁华的城市,却缺少如它一般的旺盛生命力,达不到它的生存境界。
  这棵桂花树,什么时候何故被烧了,不得而知。现在树粗过尺,树高过丈,树身有三四米长一截被火烧得已经干苍枯朽,树干如同行人的腿,皮和肌肉被削开白骨一样,斜搭在一堵残墙上,凭借墙的支撑,树倾斜的程度和地面形成大约45°的角。如果只看树干而不看枝叶,树就是一根斜搭在残墙上的腐朽的木头。就是这样一棵树,枝叶繁茂,其姿态完全是昂扬着头颅。
  记忆犹新啊!那是个夏秋之交的时节,那天我们一行很多人,来到这里被几棵百年大树吸引,大家伙儿关注和议论最多的是残存的古庙和参天的大树,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棵歪斜而顽强地活着的桂花树和桂花树的邻居老太婆。能理解,藐视渺小是人的共性,更何况我们都没有脱俗。
  古树与桂花树何尝不是人类生活的局部缩影呢?生活在城乡村野的人们,又何尝不是一片片大树和小树的聚集。在树的王国里,有多少人能去关注那些长在树林中被大树遮掩的小树。弱者同情弱者,我同情這棵被火烧的桂花树,这是主宰地球的人类给美化地球的树造成的灾难。
  人本应该更加热爱树,即使不喜欢某一棵树的存在,或者说,某一棵树的存在影响了人,也不至于去如此伤害树吧!综观我们所拥有的植物,并没有对人索取,相反为人类造福。就如这棵桂花树,给它一个支点,它就能旺盛地活着,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挡风吸尘美化环境。然而,我们有多少人真正能在乎它的价值?
  人有人的命运,树有树的命运,运气再好,也不如活得高尚。
其他文献
我想,没有人不喜欢笑声的。婴儿的笑是没有声音的,只有表情。等他们慢慢长大,不但有表情,而且有声音。曾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有人发过一组半岁大的婴儿“咯咯”笑的视频,我觉得那是世界上最好听的声音,宛若天籁。  心情不好的時候,我都会打开看看,听到那些小宝宝无忧无虑的笑声,就像发烧的人吃了退烧药一样有效。
期刊
茶,要细品,不能一口喝下去,让茶水漫进喉咙,进去之后再品咂回味。经验告诉我,如果入喉时有绵绵之感,有味从舌尖上沁出,有香留在齿间,才是好茶。茶好不好,可看汤色。绿茶的汤,绿得透明,不带一点尘滓。红茶的汤,红得绵厚、润滑。黑茶汤,浓酽有丰腴之态。黄茶汤,清澈如黄金,自有它的富贵丽质。白茶的汤,清淡,略带鹅黄浅绿。  喝茶,要有空心。所谓有空心,是指没有心思,心安静得下来。有音乐轻缓最好,最好是古筝轻
期刊
那年夏天,正值学校放麦假,我骑车载货独自一人去唐山销售妻子做的纸花。  这是我第一次骑车出远门。出发前,我到书店买了一张省交通示意图,把去唐山必经之路上的一些主要村镇熟记在心。为了节省路途花费,我让妻子给我烙了两张面饼,又把一个行军壶灌满白开水,以备路上饥餐渴饮之需。妻子打开衣柜,拿出我一身只有走亲戚才穿的衣服,说到城里做买卖,穿着不要寒酸,那样会被人瞧不起。人家拿你当乡巴佬了,你还怎么做成买卖呢
期刊
我老家的大槐树,是村里的制高点,远远地在村外就能看到它,看到它就有一种莫名的归属感。  茶余饭后,家人们聚在一起,围着茶桌、围着爷爷、奶奶身边跑来跑去,大人们则交谈着,东家长、西家短,虽没什么国家大事重要新闻,也没什么做人处世的大道理,朴实的日子、祥和的氛围同样承载着交流思想、沟通感情、教化子女的重任。欢声笑语在树下散开,消除了当日的疲劳,憧憬着明天的劳作和生活,温馨的场景,述说着大家庭的和谐。 
期刊
前不久随团去旅游,中午在黄果树瀑布景区内一小憩平台处休息。  我与妻坐在树下一张小桌旁,天热,我拿一张广告纸扇风。不远处坐着一位女士,很漂亮,一臉优雅的表情。女士的身边有一位小女孩,很乖巧,穿着花裙子,头上顶了个蝴蝶结花,大约五六岁的样子。这时,走来一位汉子,皮肤黧黑,颧骨高凸,一股汗味迎面扑来。汉子大约50岁光景,走到我身边,一双大手将背上的旅行背包取下来,放桌上,拉开拉链,从里面取出一个塑料袋
期刊
季候的边缘总不由踟蹰。早晨,一场不期而遇的落雪,倏忽,从温暖的秋阳跌落至冬的冰点。  中午,屋脊上覆上了一层层清凉的洁白,像极了黑白的琴键。从窗棂里钻进的风,裹足了冬的气息,深深呼吸里,忽然明白凉意是如何浓稠至搅不动拉不开。  对于我,说过冬,还不如说“混冬”确切。我一直以为,冬天是用来“混”的,早上美美地在热被窝里睡个懒觉,等到太阳斜斜地跑到床跟前,然后不紧不慢地起来,中午饭后,拖把椅子置于廊前
期刊
参观星云大师书法展,看了大师的“一笔字”,为之赞叹。  星云大师是享誉世界的佛学大师,又是一个和平大使、慈善大使、心灵救护大使。他的“一笔字”,一笔写就,一气呵成,彰显着中国禅宗文化的独特魅力,令人仰慕不已。  说起“一笔字”的练成,星云大师却显得很无奈。  40多年前,星云大师因过度饥饿患上了糖尿病。数十年来,本平安无事。前些年,糖尿病并发症让他的视力逐渐减弱,人和事物渐渐看不清了。医生诊断说,
期刊
那是1985年三四月间,有幸当兵的我,随着大部队从北方奔赴云南边境,执行作战任务。在文山自治州集结训练的时候,有一次在山上实施地雷爆破演练,第一次被半山坡的一片殷红震撼了!我马上想起高中课本上学过的一篇文章《我爱韶山的红杜鹃》。听当地的人说,红杜鹃也叫映山红。  部队结束训练后,便向作战区域——云南麻栗坡的八里河东山附近开拔,时任营部文书的我,和战友们驻扎在一个道班工人居住的小楼上,这个道班有十几
期刊
我上初中的那年夏季,老爸学会了钓鱼。刚开始,由于钓技差,每每出去半天的时间,却钓几条小鱼回来,在我和妈妈的嬉笑声中,他却舍不得把鱼获扔掉,而是认真把小鱼宰弄好,炸给我们吃。说实话,那阵子老爸的鱼炸得不怎么样,妈妈象征性地吃上几条,反正我是拒絕吃的,弄得老爸好没面子。接下来的一段时间,老爸不出去钓鱼了,而是热衷于玩电脑上网。很快,我便发现爸爸泡在网上的秘密了,他在浏览钓鱼网站,研究钓鱼方法和技巧。下
期刊
今天,看窗外葱茏新绿,随意点开喜马拉雅FM,选听史铁生的配乐散文《老海棠树》……不由想起我慈祥的太姥姥。  太姥姥出生于1917年,和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中国劳动妇女一样,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她显露出的聪慧常常让我这个自觉也有些天分的重孙女感到自愧弗如。比如天文历法,不管什么时候问她“今天是几号?”她总是阳历、阴历一起报上,二十四节气张口即来,太姥姥不识字,真是不晓得她怎么在心里盘算这些日子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