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悉尼协议》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参照《悉尼协议》开展了课程改革实践。通过构建学生参与课程改革效果评价前后的博弈模型,对比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预期效用,论证学生参与课程改革效果评价的有效性,进而分析影响教师和高职院校收益的因素,归纳学生参与课程改革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建议:完善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协调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参与评价的关系。
关键词 《悉尼协议》;课程改革;评价模型;博弈模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3-0056-05
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悉尼协议》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学制为3~4年的工程技术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是《悉尼协议》的三大核心理念,与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相对匹配[1]。尽管目前我国并不是《悉尼协议》的签约成员国,但是参与国际认证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诸多高职院校已参照《悉尼协议》进行课程改革[2]。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构建学生参与的课程改革评价体系,可以有效降低职能部门的监管成本,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一、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评价模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Hopkins)纳特里耶罗(Natriello)教授最早开展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后期经过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三种倾向:一是时间测量取向,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上投入的时间作为学生教学参与度的衡量标准;二是教育过程取向,将学生参与度定义为情感、行为、认知、社会等维度的不同组合,着重强调教育过程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三是情境取向,将学生参与度界定为学生与学习情境中各要素形成的协同互动关系。
三种倾向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充分参与,学生参与的内涵也从参与时间向参与过程、参与互动关系以及情感角度过渡,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独立到协同,从外在感知到内在体验的過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就应强调学生深入参与教学活动,从行为、情感、认知角度进行考量,提高课堂教学深度。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应首先考虑学生参与的条件,如管理制度、教学条件、沟通渠道等,还包括学生的参与倾向,如学生的参与度、主观需求等。其次要考虑学生具体的参与行为和状态,如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参与方式、参与频率等。最后考虑学生具体的参与效果,如教学满意度、专业认知度以及职业体验等。
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涉及内容和要素较多,客观上应以多维视角出发,建构学生参与测量模型,如图1所示。学生参与课程教学与改革的首要条件是科学高效的学习情境,包括学校要素和课堂要素。学校要素具体为:学校规模和地位;明确可持续的目标;学生参与学校政策制订和管理的程度;学生和教职工合作程度;课程任务的职业性和真实性;学校规章制度的公平。课堂要素具体为:教师支持;朋辈关系;班级结构;学生主动性支持;任务特征;课程考核方式;课堂交互方式;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与管理条件等。上述情境要素对学生参与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朋辈和学校管理人员应相互合作,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培养适用人才,因此,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满足自身的需要,具体包括能力需求、素养需求、自主性需求、关系需求,上述需求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其作用在于在情境变量和参与活动之间建立需求桥梁,并起到调整过渡的作用。学生的参与活动包括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其活动的难度和深度逐渐加强。学生学业、就业质量、创业创新、社会贡献四个层面体现着学生参与教育的效果,模型中的风险因素是指出现辍学、留级等危险学生,风险因素并不是可控要素,而是用于评价前期参与流程、方式和要素的主要依据。
二、高职院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评价模式分析
(一)博弈模型分析
1.博弈方
高职院校参照《悉尼协议》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承担者是教师,针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主要依靠高职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因此博弈方为教师(T)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C)。
2.策略
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主要有两种策略:积极参与和消极应对。积极参与策略是指教师积极学习《悉尼协议》相关资料,根据《悉尼协议》认证要求,认同其教学理念[3],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产实践,持续改进。消极应对策略是指教师并不从本质上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包装后应对教学监管部门的检查,学生接受的内容没有实质性改变,高职院校根据《悉尼协议》推进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学校推行的目标落空。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也有两种策略:查处和不查处。高职院校教师人数众多,针对每个教师逐一进行是否真正实施课程改革的检查,成本较高。因此,针对教师是否进行课程改革是根据某种概率进行查处。如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选择查处策略,由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及对课程的了解程度的差异,存在发现问题和没有发现问题两个结局。
3.有关符号规定和说明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都是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倾向于不监管教学,避免监管成本的发生。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因而倾向于不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假定博弈方同时行动(实际行动时间并不一致)。设教师消极应对课程改革节约自身成本为P,如果消极应对行为被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处罚为W。管理部门查处一次的平均成本为C,查处发现问题收益为V(物质或精神)。教师消极应对课程改革概率为a,积极参与概率为1-a,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教师课程改革行为的概率为f,不查处概率为1-f;查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概率为r,查处没发现问题概率为1-r。 (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图2各节点收益如下:节点1(0,-C),节点2(0,0),节点3(P,0),节点4(P-W,V-C),节点5(P,-C)。
将图1博弈树展开后,根据教师消极应对概率a,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概率为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计算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预期效用如下:
教师消极应对教学改革节约效用期望值:
E(1)=f[(P-W)r P(1-r)] (1-f)P=P-rfW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效用期望值:
D(1)=af[r(V-C) (1-r)*(-C)] (1-a)f(-C)=afrV-fC
三、引入学生参与的课程改革评价模型
(一)博弈模型分析
高职院校依据《悉尼协议》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承担者是教师,针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主要依靠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其教学改革成果的反馈意见纳入评价模型中,因此博弈方为教师(T)、高职院校(C)和学生(S)[4]。学生也是理性经济人,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如果对教师教学不满意而向学校投诉的净收益为0或负时,学生倾向不投诉。
引入学生参与后,设教师消极应对课程改革节约自身成本为P,如果消极应对行为被查处,处罚为W。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的平均成本为C,查处发现问题收益为Q。W1表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没有查处,教师消极教学行为被学生投诉引起的教学管理部门损失;W2表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查处却没有发现问题,教师消极行为被学生投诉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损失。R表示学生投诉教师消极行为受到的奖励,教师消极应对教学改革概率为a,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概率为1-a,高职院校查处概率为f,不查处概率为1-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查处未发现问题概率为1-r。t表示学生发现教师消极行为并投诉的概率,1-t表示学生没有发现教师消极行为的概率。
(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根据模型假设,三者关系如图3所示,各节点收益如下:节点1(0,-C,0),节点2(0,0,0),节点3(P-W,V-C,0),节点4(P-W,-W1,R),节点5(P,0,0),节点6(P-W,-W2-C,R),节点7(P,-C,0)。
将博弈树展开,根据教师消极应对概率a,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概率为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学生投诉概率t,计算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期望效用:
教师预期节约课程改革成本期望效用:
E(2)={(P-W)r (1-r)[(P-W)t P(1-t)]}f [(P-W)t P(1-t)](1-f)=P-rfW t(rf-1)W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效用期望值:
D(2)=a{[(-W2-C)t (-C)(1-t)](1-r) r(V-C)}f (1-f)(-W1)ta (-C)f(1-a)
=afrV-fC-ta(1-f)W1-(1-r)aft W2
四、博弈结果对比分析
(一)教师节约成本预期期望分析
未引入学生参与评价,教师节约成本预期效用E(1)=P-rfW,引入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师节约成本预期效用是E(2)=P-rfW-t(1-rf)W,高职院校查处概率为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均小于0,所以1-rf小于1,E(1)
关键词 《悉尼协议》;课程改革;评价模型;博弈模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3-0056-05
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悉尼协议》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学制为3~4年的工程技术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是《悉尼协议》的三大核心理念,与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相对匹配[1]。尽管目前我国并不是《悉尼协议》的签约成员国,但是参与国际认证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诸多高职院校已参照《悉尼协议》进行课程改革[2]。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构建学生参与的课程改革评价体系,可以有效降低职能部门的监管成本,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一、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评价模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Hopkins)纳特里耶罗(Natriello)教授最早开展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后期经过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三种倾向:一是时间测量取向,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上投入的时间作为学生教学参与度的衡量标准;二是教育过程取向,将学生参与度定义为情感、行为、认知、社会等维度的不同组合,着重强调教育过程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三是情境取向,将学生参与度界定为学生与学习情境中各要素形成的协同互动关系。
三种倾向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充分参与,学生参与的内涵也从参与时间向参与过程、参与互动关系以及情感角度过渡,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独立到协同,从外在感知到内在体验的過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就应强调学生深入参与教学活动,从行为、情感、认知角度进行考量,提高课堂教学深度。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应首先考虑学生参与的条件,如管理制度、教学条件、沟通渠道等,还包括学生的参与倾向,如学生的参与度、主观需求等。其次要考虑学生具体的参与行为和状态,如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参与方式、参与频率等。最后考虑学生具体的参与效果,如教学满意度、专业认知度以及职业体验等。
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涉及内容和要素较多,客观上应以多维视角出发,建构学生参与测量模型,如图1所示。学生参与课程教学与改革的首要条件是科学高效的学习情境,包括学校要素和课堂要素。学校要素具体为:学校规模和地位;明确可持续的目标;学生参与学校政策制订和管理的程度;学生和教职工合作程度;课程任务的职业性和真实性;学校规章制度的公平。课堂要素具体为:教师支持;朋辈关系;班级结构;学生主动性支持;任务特征;课程考核方式;课堂交互方式;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与管理条件等。上述情境要素对学生参与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朋辈和学校管理人员应相互合作,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培养适用人才,因此,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满足自身的需要,具体包括能力需求、素养需求、自主性需求、关系需求,上述需求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其作用在于在情境变量和参与活动之间建立需求桥梁,并起到调整过渡的作用。学生的参与活动包括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其活动的难度和深度逐渐加强。学生学业、就业质量、创业创新、社会贡献四个层面体现着学生参与教育的效果,模型中的风险因素是指出现辍学、留级等危险学生,风险因素并不是可控要素,而是用于评价前期参与流程、方式和要素的主要依据。
二、高职院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评价模式分析
(一)博弈模型分析
1.博弈方
高职院校参照《悉尼协议》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承担者是教师,针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主要依靠高职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因此博弈方为教师(T)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C)。
2.策略
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主要有两种策略:积极参与和消极应对。积极参与策略是指教师积极学习《悉尼协议》相关资料,根据《悉尼协议》认证要求,认同其教学理念[3],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产实践,持续改进。消极应对策略是指教师并不从本质上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包装后应对教学监管部门的检查,学生接受的内容没有实质性改变,高职院校根据《悉尼协议》推进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学校推行的目标落空。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也有两种策略:查处和不查处。高职院校教师人数众多,针对每个教师逐一进行是否真正实施课程改革的检查,成本较高。因此,针对教师是否进行课程改革是根据某种概率进行查处。如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选择查处策略,由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及对课程的了解程度的差异,存在发现问题和没有发现问题两个结局。
3.有关符号规定和说明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都是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倾向于不监管教学,避免监管成本的发生。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因而倾向于不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假定博弈方同时行动(实际行动时间并不一致)。设教师消极应对课程改革节约自身成本为P,如果消极应对行为被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处罚为W。管理部门查处一次的平均成本为C,查处发现问题收益为V(物质或精神)。教师消极应对课程改革概率为a,积极参与概率为1-a,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教师课程改革行为的概率为f,不查处概率为1-f;查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概率为r,查处没发现问题概率为1-r。 (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图2各节点收益如下:节点1(0,-C),节点2(0,0),节点3(P,0),节点4(P-W,V-C),节点5(P,-C)。
将图1博弈树展开后,根据教师消极应对概率a,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概率为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计算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预期效用如下:
教师消极应对教学改革节约效用期望值:
E(1)=f[(P-W)r P(1-r)] (1-f)P=P-rfW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效用期望值:
D(1)=af[r(V-C) (1-r)*(-C)] (1-a)f(-C)=afrV-fC
三、引入学生参与的课程改革评价模型
(一)博弈模型分析
高职院校依据《悉尼协议》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承担者是教师,针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主要依靠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其教学改革成果的反馈意见纳入评价模型中,因此博弈方为教师(T)、高职院校(C)和学生(S)[4]。学生也是理性经济人,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如果对教师教学不满意而向学校投诉的净收益为0或负时,学生倾向不投诉。
引入学生参与后,设教师消极应对课程改革节约自身成本为P,如果消极应对行为被查处,处罚为W。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的平均成本为C,查处发现问题收益为Q。W1表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没有查处,教师消极教学行为被学生投诉引起的教学管理部门损失;W2表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查处却没有发现问题,教师消极行为被学生投诉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损失。R表示学生投诉教师消极行为受到的奖励,教师消极应对教学改革概率为a,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概率为1-a,高职院校查处概率为f,不查处概率为1-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查处未发现问题概率为1-r。t表示学生发现教师消极行为并投诉的概率,1-t表示学生没有发现教师消极行为的概率。
(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根据模型假设,三者关系如图3所示,各节点收益如下:节点1(0,-C,0),节点2(0,0,0),节点3(P-W,V-C,0),节点4(P-W,-W1,R),节点5(P,0,0),节点6(P-W,-W2-C,R),节点7(P,-C,0)。
将博弈树展开,根据教师消极应对概率a,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概率为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学生投诉概率t,计算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期望效用:
教师预期节约课程改革成本期望效用:
E(2)={(P-W)r (1-r)[(P-W)t P(1-t)]}f [(P-W)t P(1-t)](1-f)=P-rfW t(rf-1)W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效用期望值:
D(2)=a{[(-W2-C)t (-C)(1-t)](1-r) r(V-C)}f (1-f)(-W1)ta (-C)f(1-a)
=afrV-fC-ta(1-f)W1-(1-r)aft W2
四、博弈结果对比分析
(一)教师节约成本预期期望分析
未引入学生参与评价,教师节约成本预期效用E(1)=P-rfW,引入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师节约成本预期效用是E(2)=P-rfW-t(1-rf)W,高职院校查处概率为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均小于0,所以1-rf小于1,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