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悉尼协议》核心理念的学生参与课程改革效果评价模型及有效性分析

来源 :职业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oda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悉尼协议》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已参照《悉尼协议》开展了课程改革实践。通过构建学生参与课程改革效果评价前后的博弈模型,对比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预期效用,论证学生参与课程改革效果评价的有效性,进而分析影响教师和高职院校收益的因素,归纳学生参与课程改革评价要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建议:完善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评价体系;提高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的工作能力;协调教学管理部门和学生参与评价的关系。
  关键词 《悉尼协议》;课程改革;评价模型;博弈模型;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23-0056-05
  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悉尼协议》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针对学制为3~4年的工程技术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是《悉尼协议》的三大核心理念,与我国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相对匹配[1]。尽管目前我国并不是《悉尼协议》的签约成员国,但是参与国际认证成为高职教育的必然趋势,诸多高职院校已参照《悉尼协议》进行课程改革[2]。学生是教育服务的消费者,构建学生参与的课程改革评价体系,可以有效降低职能部门的监管成本,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一、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评价模型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Hopkins)纳特里耶罗(Natriello)教授最早开展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研究与实践,后期经过诸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的三种倾向:一是时间测量取向,将学生在教学活动上投入的时间作为学生教学参与度的衡量标准;二是教育过程取向,将学生参与度定义为情感、行为、认知、社会等维度的不同组合,着重强调教育过程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影响;三是情境取向,将学生参与度界定为学生与学习情境中各要素形成的协同互动关系。
  三种倾向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了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充分参与,学生参与的内涵也从参与时间向参与过程、参与互动关系以及情感角度过渡,体现了从简单到复杂,从独立到协同,从外在感知到内在体验的過渡。职业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实现上述目标,就应强调学生深入参与教学活动,从行为、情感、认知角度进行考量,提高课堂教学深度。学生参与课程评价,应首先考虑学生参与的条件,如管理制度、教学条件、沟通渠道等,还包括学生的参与倾向,如学生的参与度、主观需求等。其次要考虑学生具体的参与行为和状态,如学生的教学参与度、参与方式、参与频率等。最后考虑学生具体的参与效果,如教学满意度、专业认知度以及职业体验等。
  学生参与课程教学涉及内容和要素较多,客观上应以多维视角出发,建构学生参与测量模型,如图1所示。学生参与课程教学与改革的首要条件是科学高效的学习情境,包括学校要素和课堂要素。学校要素具体为:学校规模和地位;明确可持续的目标;学生参与学校政策制订和管理的程度;学生和教职工合作程度;课程任务的职业性和真实性;学校规章制度的公平。课堂要素具体为:教师支持;朋辈关系;班级结构;学生主动性支持;任务特征;课程考核方式;课堂交互方式;教学组织与实施教学与管理条件等。上述情境要素对学生参与课程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朋辈和学校管理人员应相互合作,以成果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区域经济结构升级培养适用人才,因此,学生参与课程改革的目标在于满足自身的需要,具体包括能力需求、素养需求、自主性需求、关系需求,上述需求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而进行动态调整,其作用在于在情境变量和参与活动之间建立需求桥梁,并起到调整过渡的作用。学生的参与活动包括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其活动的难度和深度逐渐加强。学生学业、就业质量、创业创新、社会贡献四个层面体现着学生参与教育的效果,模型中的风险因素是指出现辍学、留级等危险学生,风险因素并不是可控要素,而是用于评价前期参与流程、方式和要素的主要依据。
  二、高职院校教师参与课程改革评价模式分析
  (一)博弈模型分析
  1.博弈方
  高职院校参照《悉尼协议》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承担者是教师,针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主要依靠高职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因此博弈方为教师(T)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C)。
  2.策略
  教师参与课程改革主要有两种策略:积极参与和消极应对。积极参与策略是指教师积极学习《悉尼协议》相关资料,根据《悉尼协议》认证要求,认同其教学理念[3],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对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案等进行修改,并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生产实践,持续改进。消极应对策略是指教师并不从本质上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将已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包装后应对教学监管部门的检查,学生接受的内容没有实质性改变,高职院校根据《悉尼协议》推进课程改革流于形式,学校推行的目标落空。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也有两种策略:查处和不查处。高职院校教师人数众多,针对每个教师逐一进行是否真正实施课程改革的检查,成本较高。因此,针对教师是否进行课程改革是根据某种概率进行查处。如果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选择查处策略,由于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及对课程的了解程度的差异,存在发现问题和没有发现问题两个结局。
  3.有关符号规定和说明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师都是理性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倾向于不监管教学,避免监管成本的发生。高职院校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因而倾向于不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假定博弈方同时行动(实际行动时间并不一致)。设教师消极应对课程改革节约自身成本为P,如果消极应对行为被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处罚为W。管理部门查处一次的平均成本为C,查处发现问题收益为V(物质或精神)。教师消极应对课程改革概率为a,积极参与概率为1-a,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教师课程改革行为的概率为f,不查处概率为1-f;查处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概率为r,查处没发现问题概率为1-r。   (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图2各节点收益如下:节点1(0,-C),节点2(0,0),节点3(P,0),节点4(P-W,V-C),节点5(P,-C)。
  将图1博弈树展开后,根据教师消极应对概率a,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概率为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计算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预期效用如下:
  教师消极应对教学改革节约效用期望值:
  E(1)=f[(P-W)r P(1-r)] (1-f)P=P-rfW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效用期望值:
  D(1)=af[r(V-C) (1-r)*(-C)] (1-a)f(-C)=afrV-fC
  三、引入学生参与的课程改革评价模型
  (一)博弈模型分析
  高职院校依据《悉尼协议》进行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承担者是教师,针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估主要依靠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学生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其教学改革成果的反馈意见纳入评价模型中,因此博弈方为教师(T)、高职院校(C)和学生(S)[4]。学生也是理性经济人,作为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如果对教师教学不满意而向学校投诉的净收益为0或负时,学生倾向不投诉。
  引入学生参与后,设教师消极应对课程改革节约自身成本为P,如果消极应对行为被查处,处罚为W。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的平均成本为C,查处发现问题收益为Q。W1表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没有查处,教师消极教学行为被学生投诉引起的教学管理部门损失;W2表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查处却没有发现问题,教师消极行为被学生投诉引起教学管理部门的损失。R表示学生投诉教师消极行为受到的奖励,教师消极应对教学改革概率为a,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概率为1-a,高职院校查处概率为f,不查处概率为1-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查处未发现问题概率为1-r。t表示学生发现教师消极行为并投诉的概率,1-t表示学生没有发现教师消极行为的概率。
  (二)模型的建立和求解
  根据模型假设,三者关系如图3所示,各节点收益如下:节点1(0,-C,0),节点2(0,0,0),节点3(P-W,V-C,0),节点4(P-W,-W1,R),节点5(P,0,0),节点6(P-W,-W2-C,R),节点7(P,-C,0)。
  将博弈树展开,根据教师消极应对概率a,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查处概率为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学生投诉概率t,计算教师和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期望效用:
  教师预期节约课程改革成本期望效用:
  E(2)={(P-W)r (1-r)[(P-W)t P(1-t)]}f [(P-W)t P(1-t)](1-f)=P-rfW t(rf-1)W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部门效用期望值:
  D(2)=a{[(-W2-C)t (-C)(1-t)](1-r) r(V-C)}f (1-f)(-W1)ta (-C)f(1-a)
  =afrV-fC-ta(1-f)W1-(1-r)aft W2
  四、博弈结果对比分析
  (一)教师节约成本预期期望分析
  未引入学生参与评价,教师节约成本预期效用E(1)=P-rfW,引入学生参与评价后,教师节约成本预期效用是E(2)=P-rfW-t(1-rf)W,高职院校查处概率为f,查处发现问题概率为r均小于0,所以1-rf小于1,E(1)
其他文献
摘 要 鉴于目前地方高校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的脱节现象,运用实证法从教师、学生和企业三方视角对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德语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基于语言基本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和职场规划三个方面的调查数据分析,提出德语人才培养的三点建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规划德语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驱动,明确构建“德语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第三方评价为依据,合理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
现代学徒制的源头在早期的工业国家。我国在职业教育中要推行这一制度,非常有必要研判这些国家的传统与做法。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2014年8月25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标志着我国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进入了实质推进的阶段。  现代学徒制的源头是在早期的工业国家。我国
摘 要 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之路离不开各級政府的政策支持。以新世纪以来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无锡市所出台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为研究对象,分析地方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发展的驱动因素,回顾无锡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政策演变发展的四个阶段,以及在政策作用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提出需要围绕提升职业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制定校企合作促进条例等方面进一步优化无锡市职业教育校
摘要: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必须提升服务能力,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发展道路。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是衡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指标,这与职业教育本质属性、职业教育政策贯彻遵循的原则和“有为有位”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紧密联系。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职业教育放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并对职业教育服务能力提升的坚守与创新
摘 要 高职院校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组建特色专业群,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建设特色专业群,聚焦现代产业集群培养数量足、结构优、质量好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以促进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之间有效衔接,推进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湖南70所高职院校138个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逻辑,提出加强宏观调控、统筹特色专业群布局,打破校际壁垒、实施特色专业群融合发展,构建校企命
摘 要 研究方法运用是博士学位论文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和影响研究的质量。对2011-2017年间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发现,当前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学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运用呈现如下特征:定性研究占据主导、混合研究占比大且呈现上升趋势、收集和分析资料的方法呈现多元化与综合化趋势。同时,也存在量化研究不足、研究者对研究方法的理解不到位、阐述不完整、规范意识不强等问题。应当强化方法意识、增加量化研究的运用,
摘 要 对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乌鲁木齐的考察发现,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引进难、校企合作处于分散的初级阶段等问题,需要从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育优质职教资源、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与教师的培训力度、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型机制、深化强化依法治校意识等维度促进乌鲁木齐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乌鲁木齐;职业教育
摘 要 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中,“高水平”目标的内涵是特色化的高水平、动态化的高水平、全员化的高水平、国际化的高水平。高职院校肩负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需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发挥特色优势,服务区域行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打造协同创新服务平台;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卓越双师型教师队伍;突出服务能力,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参与国际教育服务分工,提升国际化水平。  关
摘 要 职业学校与小微企业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常州市小微企业众多,职业学校为小微企业服务可以解决常州市制造类小微企业普遍面临的技术人员短缺、技术人员培训不足等难题。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为小微企业短期培养机器人技术人员实践中,从培养目标、培训时间、培训形式、培训内容和考核形式等方面构建小微企业短期技术人员培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具有课程设置灵活、导师选派灵活和学制短的特点,在具体实践中取得较好
摘 要 当前,以职业院校为核心的狭义职业教育已经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相适应,应建立广义视阈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融合沟通的终身学习机制,而自学考试在促进各级各类教育沟通衔接和构建终身学习型社会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天津自学考试机构不仅通过课程设置、学分互认、相互衔接等方式与技工教育、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还通过合作考试项目、组织开展“蓝领双证”工程等与行业企业进行沟通衔接。  关键词 广义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