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对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乌鲁木齐的考察发现,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引进难、校企合作处于分散的初级阶段等问题,需要从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育优质职教资源、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与教师的培训力度、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型机制、深化强化依法治校意识等维度促进乌鲁木齐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乌鲁木齐;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7-0020-05
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序列和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族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民族地区发展之需、民生之要,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政府的重要战略选择。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水平、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对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鲁木齐市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聚居诸多少数民族,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等47个少数民族。截至2014底,全市总人口为2669051人[1],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44920人①,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7.9%。受地缘、交通、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乌鲁木齐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尚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关注和重视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是当前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考量
(一)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加大,规模效应凸显
截至2014年底,乌鲁木齐共有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14所,包括高等职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3所,其中市职专、市体校、市技工学校是省级重点校,市职专同时也是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性学校;全市在校教职工共1702人,含专任教师862人,特聘兼职教师170人;在校学生共计25560人。
乌鲁木齐职业学校发展状况的参差不齐,使得职业学校的发展重点和学校设置也有不同。例如,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现代服务业(三产)职教园区理事长单位、自治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孵化)基地,职能定位较高,发展目标十分明确。2014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共下设16个教学单位,开设65个专业。其他13所中等职业学校共有36个专业,其中11个精品专业,21个精品课程。与此同时,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为了开拓职业教育渠道,提高社会务工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共有5个区(县)在辖区内成立了职业教育(培训)中心。2014年12月,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27356人中有16450人升入普通高中,10019人升入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在整个高中阶段教育中达40%。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也由2006年的5000人增加到2014年的10019人,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6%。调研结果显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
(二)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要求任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拥有娴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乌鲁木齐市针对职业学校师资结构的发展状况,陆续出台了《乌鲁木齐市职业学校“十二五”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建设规划》《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2],从制度上保障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同时,抓住29省市对口援疆的战略机遇,积极构建“高技能专业教师”的人才引进框架,通过内地与乌鲁木齐的职业教育专业对接,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年龄梯度适宜的教师队伍。
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来看,该校现有在编教职工744人,包括专任教师36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0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1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1%,硕博比超过41%,生师比为201。从乌鲁木齐市职业学校总体范围来看,2009-2012年乌鲁木齐市统一组织了市属中职学校教师轮训及国家、自治区、市三级培训,其中市级培训投入经费近80万元,使全市“双师型”教师比例由2006年的32.7%增加至2014年的67.1%。同时在2009-2012年间乌鲁木齐市共聘任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教师206名,市财政拿出94.8万元专项资金,按照每人每年24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着力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紧缺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2015年乌鲁木齐市还启动了第二轮专业教师和校长培训,预拨专项培训经费40万元。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促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对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表1所示,2007-2013年间,乌鲁木齐市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陆续出台6项指导性文件和支持性政策,并于2007年成立了乌鲁木齐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16个委办局为成员单位。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多次职业教育工作专项会议,调整职业学校布局,整合职教资源,集中建设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市技工学校、市职专等一批重点职业学校,其中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被列为市级24个重点专项规划。在保障经费方面,足额将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一系列的顶层制度设计使乌鲁木齐市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在对口援疆战略指导下,乌鲁木齐市充分利用国家的资助政策,在职业教育领域逐步实现免费教育。国家对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力度逐年加大,范围涉及到实习保险、特殊行业实习补贴、贫困家庭免学费等方面。乌鲁木齐市《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补助及学费减免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都能获得国家或市级财政拨付的1500元资助[3]。从2011年开始,长期暂住证持有者的外来务工子女入读乌鲁木齐市中职学校视同本地居民对待,全额享受市级学费赞助,基本实现资助全覆盖。 (四)构建大职教格局,打造职教发展新引擎
构建大职教格局,谋求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新发展。2011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构建大职教格局,打造以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就业、革新微小型经济结构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1年至2014年,乌鲁木齐市共投入约8.5亿元进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形成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与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合并,筹建新的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校总面积2351亩,一期工程总建设投资近5亿元,工程基本完工已投入使用,目前有4个学院4500名学生入住,二期工程2014年启动,计划投资近15亿元;完成市技工学校与乌鲁木齐县农职专整合,在县农职专原校址上按照技师学院的标准新建了市技工学校(市二职专),占地230亩,投入资金3亿元,形成4500人的办学规模;市财职校同水磨沟区人民政府在原市60中学的校址上新建市财职校和水磨沟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拟投入1.76亿元,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计划两年建成;市职专相继投入6000万元新建综合实训楼和完成校园改造任务;米东区职业中专投入700万元新建学生宿舍楼;市盲校(推拿职业学校)投资400万新建图书馆和实训中心等。经过几年来持续投入,乌鲁木齐市职业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实训设施等都得到较大改善,为进一步开展后续的专业布局调整和集团化办学奠定了基础。
(五)做好就业培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
做好就业培训对于民族地区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乌鲁木齐市职业院校年社会培训量约4万人次,400多家社会非学历培训机构年培训人数达9万人次,而且职业培训工作呈现出量大面宽、定向订单培育的新特点。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职教(培训)中心结合区(县)特点,提供场地开办了农机修理和村干部培训班;市职专联系社区开展了就业再就业培训班;市技工学校深入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等,职业教育年社会培训量达3000余人。大批量、高密度的培训工作,扩大了职业教育及培训学校的影响力,为乌鲁木齐市培养了大量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劳动者。
(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招生统筹
对于全日制高级中学的发展,乌鲁木齐市坚持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原则,将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比例定为46。乌鲁木齐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每年组织职业学校深入中学开展“招生宣传月”活动,各区(县)通过开展“宣传周”宣讲职业教育政策,反复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和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报考职业学校。
2013年,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设置财政拨款11.5万元,对职业教育宣传效果较好的区(县)、中学、职业学校进行招生专项奖励。到2014年底,乌鲁木齐市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了2.5万人,中职在校生由2006年的5000人增加到2014年的10019人。同时,利用首府的地缘优势,乌鲁木齐市2013年共有三所学校的8个专业审批为中高职融通招生试点,这对于构建中高职升学立交桥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近年来,乌鲁木齐职业学校“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开展校际合作,实现内地与乌鲁木齐之间、乌鲁木齐职业学校之间的人才合理流动、资源优劣互补,切实提高乌鲁木齐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水平。如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办学,与湖北大学、天津职业大学等50多所内地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2008年至今,共接纳11个国家的在读留学生200多名,与新加坡PSB学院合作办学进一步加深,招收160名学生。与韩国培才大学、俄罗斯阿尔泰国立技术大学等近10所国外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互派师生交流学习。乌鲁木齐推拿职业学校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残联合作办学,进行中医针灸推拿培训,填补哈国盲人职业教育的空白[4]。另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校际交流协作的发展过程中,乌鲁木齐职业学校以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提升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目前职业大学共有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建设重点专业4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自治区特色专业3个。中等职业学校有区市两级精品专业21个,精品课程18个,市财政每年对评选出的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分别拨付建设资金10万元、5万元奖励。截至2014年,共下拨建设资金365万元。市属职业学校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合作办学的新局面。
(八)重视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
2009年依照自治区部署,乌鲁木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乌鲁木齐市财政会计职业学校、乌鲁木齐市技工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开始接收南疆三地州学生,2010-2012年共计划接收1200人,2013年教育厅计划接收和田地区民族学生600人。另外,市技工学校两年定向接收阿克苏地区“两后生”(初高中未升学人员)计546人(民考民)。市职专常年开办民族糕点专业(民考民),每年定向招收喀什地区90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职工中少数民族占28.1%,普通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占44%,中职少数民族学生占33.3%;乌鲁木齐市技工学校民族教师23人,民族学生925人(占比42%)①。乌鲁木齐市职业学校民族学生占比约25%。乌鲁木齐市注重职业学校民族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选派民族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国培项目,每年组织民族教师双语演讲比赛、说课大赛等活动,通过提高民族职业教师的水平来扩展职业教育在南疆地区的普及和推广。
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乌鲁木齐职业学校职业人才的培养与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远远不相匹配,通过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行业企业革新技术能力、调整发展结构、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职业学校的数量上来说,乌鲁木齐的职业学校数量少,共14家;职业学校质量也相对不高,目前只有1所高等职业学校,其他13所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状况参差不齐,部分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技术能力都较低。同时,各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方面与乌鲁木齐市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的对接还存在一定偏差,为地方企业服务的意识还需加强,在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发挥行业企业指导教学、参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做得还不够,使教与学和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所培养的毕业生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二)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引进难
乌鲁木齐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方面乌鲁木齐职业学校的师资结构不合理,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双师型教师缺乏,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而作为民族地区的新疆,因政治、社会、经济以及地理等原因,导致引进内地或者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专任教师非常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师资成为制约乌鲁木齐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校企合作处于分散、初级阶段
乌鲁木齐职业学校与社会用工企业现行实施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模式呈现分散存在、发展初级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新疆作为民族地区,地处大陆西陲,远离内地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地区,对于信息的接收存在时间滞后性,校企合作一直停留在简单的协商和粗放的定向培养阶段;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往往是以职业学校为主导,而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的培养中。这种低效率的合作方式让校企合作失去了原有共需共赢的发展初衷。
三、应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乌鲁木齐职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基础是根据乌鲁木齐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构建一套因地制宜的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可以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升级为本科办学层次,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乌鲁木齐职业教育水平的引领者;其次,继续整合现有其他的13所中等职业学校,选择1~2所升级为高职院校,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制灵活多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5],稳定规模,提升内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大批新型的高技能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第三,继续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在每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宣传月”和区(县)“职业教育宣传周”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参与的“青工技能大比拼”等活动,办好每年一次的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充分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最终实现高中低层次分明、立体交叉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大力培育优质职教资源
乌鲁木齐职业学校要集中优势资源,互相沟通协作,共建共享公共信息平台,加大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2014年,乌鲁木齐13所中等职业学校已全部达到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要求,接下来的发展目标是要办好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争取创建2所国家级、自治区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三)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乌鲁木齐职业院校当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不断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让每个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骨干专业,从而形成自身的拳头产品,要创建5个自治区级骨干专业、3个自治区级示范实训基地、办好4个自治区级示范专业、建设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两大专业职教集团。各职业学校要对现有专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强强联合,统一招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专业,逐步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
(四)加大资金投入与教师的培训力度
首先,以政府为主导,调整教育财政支出比例,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力度,从资金投入上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做好职业教育的硬件支持,同时建立财政专项补贴或者奖励资金,增加乌鲁木齐14所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培养和专业打造的补贴或奖励。其次,加强乌鲁木齐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对职业学校新招聘的教师提高学历和专业口的准入要求,对学校中已有的教师加大理论深造和专业技能的锻炼;适当增加民族教师的比例,积极吸纳少数民族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同时制定汉语学习能力和要求,实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汉语言授课和学习过程,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融和团结。
(五)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型机制
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共需共赢合作是促进职业学校准确定位市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必然选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新构想的逐步落地推行,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乌鲁木齐的职业学校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发展契机,借助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与内地甚至是中亚、欧洲等国际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例如,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将知识和技术能力转化为企业需要的生产力或技术革新的动力源泉。同时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不断修正和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对口培养、师资结构等,逐步提高职业学校的自我治理和管理能力。通过构建乌鲁木齐职业学校和疆内企业的对口合作,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适应疆内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对于内地企业来说,主要是让乌鲁木齐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到内地参访,交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更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对于国际性企业来说,除了培养学生扎实的技术能力之外,在平时的教育中更多的要渗入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乌鲁木齐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六)强化依法治校意识
优质往往以规范为发展和衡量的准绳。乌鲁木齐职业教育学校在发展升级的过程中要始终强化依法治校意识,以《职业教育法》为依据,以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等为主体,以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等制度为基础保障,落实学生人均经费拨款标准,保障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将教育费附加30%足额用于职业教育,最终形成支撑职业教育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规范管理的基本制度体系框架[6]。
参 考 文 献
[1]乌鲁木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乌鲁木齐调查队.乌鲁木齐统计年鉴2015[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108.
[2][3][4][6]乌鲁木齐市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EB/OL].http://www.wlmqedu.com/wlmqsedu/zwgk/ghjh/2011/50172.htm.
[5]杨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及质量建设问题研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专业建设的思路及路径[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1):1-4.
关键词 民族地区;乌鲁木齐;职业教育;发展困境;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5)27-0020-05
职业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序列和我国人力资源开发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民族地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民族地区发展之需、民生之要,也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政府的重要战略选择。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提高劳动力整体素质和水平、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活力,对于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乌鲁木齐市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聚居诸多少数民族,居住着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俄罗斯族、柯尔克孜族、锡伯族等47个少数民族。截至2014底,全市总人口为2669051人[1],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744920人①,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7.9%。受地缘、交通、经济、文化等因素影响,乌鲁木齐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尚不能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关注和重视民族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是当前促进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考量
(一)职业教育规模不断加大,规模效应凸显
截至2014年底,乌鲁木齐共有独立设置的职业学校14所,包括高等职业学校1所、中等职业学校13所,其中市职专、市体校、市技工学校是省级重点校,市职专同时也是国家发展改革示范性学校;全市在校教职工共1702人,含专任教师862人,特聘兼职教师170人;在校学生共计25560人。
乌鲁木齐职业学校发展状况的参差不齐,使得职业学校的发展重点和学校设置也有不同。例如,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是国家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自治区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自治区现代服务业(三产)职教园区理事长单位、自治区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孵化)基地,职能定位较高,发展目标十分明确。2014年,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共下设16个教学单位,开设65个专业。其他13所中等职业学校共有36个专业,其中11个精品专业,21个精品课程。与此同时,乌鲁木齐市各区县为了开拓职业教育渠道,提高社会务工人员的职业技术水平,共有5个区(县)在辖区内成立了职业教育(培训)中心。2014年12月,乌鲁木齐市初中毕业生27356人中有16450人升入普通高中,10019人升入中职学校,职业教育在整个高中阶段教育中达40%。中等职业学校的在校学生也由2006年的5000人增加到2014年的10019人,平均年增长率达到5.6%。调研结果显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基本保持在95%以上。
(二)加强队伍建设,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
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要求任职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拥有娴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乌鲁木齐市针对职业学校师资结构的发展状况,陆续出台了《乌鲁木齐市职业学校“十二五”教师专业技术能力建设规划》《乌鲁木齐市中等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兼职教师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2],从制度上保障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同时,抓住29省市对口援疆的战略机遇,积极构建“高技能专业教师”的人才引进框架,通过内地与乌鲁木齐的职业教育专业对接,培养和引进了一大批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年龄梯度适宜的教师队伍。
以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为例来看,该校现有在编教职工744人,包括专任教师366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140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3个、教学名师1名,“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1%,硕博比超过41%,生师比为201。从乌鲁木齐市职业学校总体范围来看,2009-2012年乌鲁木齐市统一组织了市属中职学校教师轮训及国家、自治区、市三级培训,其中市级培训投入经费近80万元,使全市“双师型”教师比例由2006年的32.7%增加至2014年的67.1%。同时在2009-2012年间乌鲁木齐市共聘任职业学校紧缺专业特聘教师206名,市财政拿出94.8万元专项资金,按照每人每年24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着力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紧缺专业教师短缺的问题。2015年乌鲁木齐市还启动了第二轮专业教师和校长培训,预拨专项培训经费40万元。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力促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对促进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如表1所示,2007-2013年间,乌鲁木齐市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陆续出台6项指导性文件和支持性政策,并于2007年成立了乌鲁木齐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市委书记任组长,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16个委办局为成员单位。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多次职业教育工作专项会议,调整职业学校布局,整合职教资源,集中建设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市技工学校、市职专等一批重点职业学校,其中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被列为市级24个重点专项规划。在保障经费方面,足额将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职业教育。一系列的顶层制度设计使乌鲁木齐市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
在对口援疆战略指导下,乌鲁木齐市充分利用国家的资助政策,在职业教育领域逐步实现免费教育。国家对职业学校学生资助力度逐年加大,范围涉及到实习保险、特殊行业实习补贴、贫困家庭免学费等方面。乌鲁木齐市《关于中等职业学校贫困生补助及学费减免工作的实施意见》中,绝大多数职业学校的应届毕业生,都能获得国家或市级财政拨付的1500元资助[3]。从2011年开始,长期暂住证持有者的外来务工子女入读乌鲁木齐市中职学校视同本地居民对待,全额享受市级学费赞助,基本实现资助全覆盖。 (四)构建大职教格局,打造职教发展新引擎
构建大职教格局,谋求民族地区职业教育新发展。2011年以来,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职业教育资金投入,构建大职教格局,打造以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社会就业、革新微小型经济结构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011年至2014年,乌鲁木齐市共投入约8.5亿元进行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形成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与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合并,筹建新的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校总面积2351亩,一期工程总建设投资近5亿元,工程基本完工已投入使用,目前有4个学院4500名学生入住,二期工程2014年启动,计划投资近15亿元;完成市技工学校与乌鲁木齐县农职专整合,在县农职专原校址上按照技师学院的标准新建了市技工学校(市二职专),占地230亩,投入资金3亿元,形成4500人的办学规模;市财职校同水磨沟区人民政府在原市60中学的校址上新建市财职校和水磨沟区职业教育(培训)中心,拟投入1.76亿元,已完成投资6000万元,计划两年建成;市职专相继投入6000万元新建综合实训楼和完成校园改造任务;米东区职业中专投入700万元新建学生宿舍楼;市盲校(推拿职业学校)投资400万新建图书馆和实训中心等。经过几年来持续投入,乌鲁木齐市职业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实训设施等都得到较大改善,为进一步开展后续的专业布局调整和集团化办学奠定了基础。
(五)做好就业培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
做好就业培训对于民族地区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乌鲁木齐市职业院校年社会培训量约4万人次,400多家社会非学历培训机构年培训人数达9万人次,而且职业培训工作呈现出量大面宽、定向订单培育的新特点。
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职教(培训)中心结合区(县)特点,提供场地开办了农机修理和村干部培训班;市职专联系社区开展了就业再就业培训班;市技工学校深入乡镇,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等,职业教育年社会培训量达3000余人。大批量、高密度的培训工作,扩大了职业教育及培训学校的影响力,为乌鲁木齐市培养了大量具有一技之长的社会劳动者。
(六)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招生统筹
对于全日制高级中学的发展,乌鲁木齐市坚持高中阶段教育协调发展原则,将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比例定为46。乌鲁木齐市职业教育领导小组每年组织职业学校深入中学开展“招生宣传月”活动,各区(县)通过开展“宣传周”宣讲职业教育政策,反复宣传发展职业教育的意义和各项优惠政策,鼓励学生报考职业学校。
2013年,乌鲁木齐市委市政府设置财政拨款11.5万元,对职业教育宣传效果较好的区(县)、中学、职业学校进行招生专项奖励。到2014年底,乌鲁木齐市职业学校在校生达到了2.5万人,中职在校生由2006年的5000人增加到2014年的10019人。同时,利用首府的地缘优势,乌鲁木齐市2013年共有三所学校的8个专业审批为中高职融通招生试点,这对于构建中高职升学立交桥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七)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办学效益
近年来,乌鲁木齐职业学校“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开展校际合作,实现内地与乌鲁木齐之间、乌鲁木齐职业学校之间的人才合理流动、资源优劣互补,切实提高乌鲁木齐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发展水平。如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办学,与湖北大学、天津职业大学等50多所内地院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2008年至今,共接纳11个国家的在读留学生200多名,与新加坡PSB学院合作办学进一步加深,招收160名学生。与韩国培才大学、俄罗斯阿尔泰国立技术大学等近10所国外大学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互派师生交流学习。乌鲁木齐推拿职业学校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残联合作办学,进行中医针灸推拿培训,填补哈国盲人职业教育的空白[4]。另一方面,在职业学校校际交流协作的发展过程中,乌鲁木齐职业学校以精品专业和精品课程的建设为抓手,不断强化职业学校内涵建设,提升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目前职业大学共有中央财政专项支持建设重点专业4个,自治区重点建设专业4个,自治区特色专业3个。中等职业学校有区市两级精品专业21个,精品课程18个,市财政每年对评选出的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分别拨付建设资金10万元、5万元奖励。截至2014年,共下拨建设资金365万元。市属职业学校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合作办学的新局面。
(八)重视民族职业教育的发展
2009年依照自治区部署,乌鲁木齐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乌鲁木齐市财政会计职业学校、乌鲁木齐市技工学校三所中职学校开始接收南疆三地州学生,2010-2012年共计划接收1200人,2013年教育厅计划接收和田地区民族学生600人。另外,市技工学校两年定向接收阿克苏地区“两后生”(初高中未升学人员)计546人(民考民)。市职专常年开办民族糕点专业(民考民),每年定向招收喀什地区90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教职工中少数民族占28.1%,普通高职少数民族学生占44%,中职少数民族学生占33.3%;乌鲁木齐市技工学校民族教师23人,民族学生925人(占比42%)①。乌鲁木齐市职业学校民族学生占比约25%。乌鲁木齐市注重职业学校民族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选派民族教师参加国家、自治区国培项目,每年组织民族教师双语演讲比赛、说课大赛等活动,通过提高民族职业教师的水平来扩展职业教育在南疆地区的普及和推广。
二、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
(一)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乌鲁木齐职业学校职业人才的培养与新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远远不相匹配,通过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行业企业革新技术能力、调整发展结构、提高劳动生产力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职业学校的数量上来说,乌鲁木齐的职业学校数量少,共14家;职业学校质量也相对不高,目前只有1所高等职业学校,其他13所都是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状况参差不齐,部分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论是理论知识还是专业技术能力都较低。同时,各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方面与乌鲁木齐市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的对接还存在一定偏差,为地方企业服务的意识还需加强,在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发挥行业企业指导教学、参与教学改革等方面做得还不够,使教与学和企业实际需求相脱节,所培养的毕业生还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 (二)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引进难
乌鲁木齐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专任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一方面乌鲁木齐职业学校的师资结构不合理,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技术能力双师型教师缺乏,难以满足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而作为民族地区的新疆,因政治、社会、经济以及地理等原因,导致引进内地或者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专任教师非常困难,在一定程度上师资成为制约乌鲁木齐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
(三)校企合作处于分散、初级阶段
乌鲁木齐职业学校与社会用工企业现行实施的“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模式呈现分散存在、发展初级的特点。一方面由于新疆作为民族地区,地处大陆西陲,远离内地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地区,对于信息的接收存在时间滞后性,校企合作一直停留在简单的协商和粗放的定向培养阶段;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企业合作的方式往往是以职业学校为主导,而企业没有真正参与到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的培养中。这种低效率的合作方式让校企合作失去了原有共需共赢的发展初衷。
三、应对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发展的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
乌鲁木齐职业教育水平参差不齐,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基础是根据乌鲁木齐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构建一套因地制宜的职业教育体系。首先,可以将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升级为本科办学层次,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乌鲁木齐职业教育水平的引领者;其次,继续整合现有其他的13所中等职业学校,选择1~2所升级为高职院校,形成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学制灵活多样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5],稳定规模,提升内涵,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大批新型的高技能劳动者和技术应用型人才;第三,继续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在每年的“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宣传月”和区(县)“职业教育宣传周”的基础上,探索社会参与的“青工技能大比拼”等活动,办好每年一次的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充分展示职业教育的成果。最终实现高中低层次分明、立体交叉一体化的职业教育体系。
(二)大力培育优质职教资源
乌鲁木齐职业学校要集中优势资源,互相沟通协作,共建共享公共信息平台,加大职业教育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2014年,乌鲁木齐13所中等职业学校已全部达到国家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要求,接下来的发展目标是要办好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争取创建2所国家级、自治区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三)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
乌鲁木齐职业院校当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不断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让每个职业院校都有自己的骨干专业,从而形成自身的拳头产品,要创建5个自治区级骨干专业、3个自治区级示范实训基地、办好4个自治区级示范专业、建设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两大专业职教集团。各职业学校要对现有专业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尝试强强联合,统一招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好专业,逐步打造自己的办学特色。
(四)加大资金投入与教师的培训力度
首先,以政府为主导,调整教育财政支出比例,加大职业教育投资力度,从资金投入上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及平台建设,做好职业教育的硬件支持,同时建立财政专项补贴或者奖励资金,增加乌鲁木齐14所职业院校的师资力量培养和专业打造的补贴或奖励。其次,加强乌鲁木齐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对职业学校新招聘的教师提高学历和专业口的准入要求,对学校中已有的教师加大理论深造和专业技能的锻炼;适当增加民族教师的比例,积极吸纳少数民族学生进入职业学校学习,同时制定汉语学习能力和要求,实现民族教师和学生的汉语言授课和学习过程,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融和团结。
(五)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型机制
推进职业学校和企业的共需共赢合作是促进职业学校准确定位市场、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必然选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新构想的逐步落地推行,乌鲁木齐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乌鲁木齐的职业学校要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形势,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发展契机,借助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与内地甚至是中亚、欧洲等国际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例如,职业学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将知识和技术能力转化为企业需要的生产力或技术革新的动力源泉。同时通过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不断修正和完善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人才对口培养、师资结构等,逐步提高职业学校的自我治理和管理能力。通过构建乌鲁木齐职业学校和疆内企业的对口合作,通过定向培养的方式,培养适应疆内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对于内地企业来说,主要是让乌鲁木齐职业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到内地参访,交流学习先进的知识和更高水平的专业技术。对于国际性企业来说,除了培养学生扎实的技术能力之外,在平时的教育中更多的要渗入国际视野和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通过不同形式,实现乌鲁木齐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六)强化依法治校意识
优质往往以规范为发展和衡量的准绳。乌鲁木齐职业教育学校在发展升级的过程中要始终强化依法治校意识,以《职业教育法》为依据,以行政规章和技术规范等为主体,以经费投入、队伍建设和办学条件等制度为基础保障,落实学生人均经费拨款标准,保障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证将教育费附加30%足额用于职业教育,最终形成支撑职业教育依法治教、依法办学和规范管理的基本制度体系框架[6]。
参 考 文 献
[1]乌鲁木齐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乌鲁木齐调查队.乌鲁木齐统计年鉴2015[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5:108.
[2][3][4][6]乌鲁木齐市职业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EB/OL].http://www.wlmqedu.com/wlmqsedu/zwgk/ghjh/2011/50172.htm.
[5]杨军.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内涵及质量建设问题研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专业建设的思路及路径[J].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