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习的直接驱动力在于应付考证和测验,自习内容和教学内容脱节,学生功利性的自习考证,忽略了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已成为当今中国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普遍现象。本文将从4各方面提出改进本科生自习现状的策略。
一、个人层面
(一)端正自习动机、正确选择自习内容
动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自习动机,就很难有正确的自习方式,高效的自习效果。目前很多本科生在认识上夸大各种等级证书“敲门砖”的作用,上自习狭隘的将考取证书、对付考试放在首位,而忽视更为重要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考证看重的是证书的市场效应——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增加竞争的筹码和被录取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科生自习的功利主义和个人实用主义的学习倾向。不同的自习动机,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以短期突击学习为动机的自习,不仅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对毕业生的长远发展都非常不利的。
因此需要本科生们分清主次、端正自习动机,抛弃自习是为了通过教学测验、考证而进行的备考的想法,将自习看作是扩大阅读面、完善知识体系、开阔视野的自主学习的机会。首先,首先,本科生应该具备正确的学习意识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为了自身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要形成完整的能力结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无法实现的,一定要在教材之外、课堂之外广泛阅读,这样才可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修养,开拓学科视野,进入学科领域,形成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其次,应多阅读与教材有关的重要专著和期刊文章,这样增加有深度的自习内容而不是盲目的考取社会上热门的证书,不仅可以开拓学科视野,而且还可以提高专业理论修养,而这远比追求一纸证书在人才市场上的实际功效对自己长远发展有利。公共技能也应成为本科生自习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电脑操作和应用能力、外语学习和沟通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这也应当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加以培养。自习时还应关注一些通识知识,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理工科的学生可以看一些文史哲类的经典著作,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拓展自己的哲学视野,以免在看待问题上受到局限。文科的学生也应当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理性、严谨的治学与处世态度。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目前高校极为典型的学习方式便是,课前看看老师要讲什么,课上认真听讲,记录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做一做课堂练习。还有部分同学则谈不上有什么学习方法,上课心不在焉,无兴趣的课频繁逃,考试前夕去自习室临时抱佛脚,抱着“60分万歲,多一分浪费”的心态对待学习。因此,改善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习模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尤为重要。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的完善,学生在毕业后总会遇到自己所不熟知的知识,不得不独立地、迅速地弄懂这些新知识并掌握它。况且,现在的教材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还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只有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本科生们能在大学阶段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善于利用时间,制定大学阶段合理明确的学业规划和各阶段的短期目标,依照既定的学习规划和短期目标安排好学习任务和学习进度。其次,大学的学习强调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加课堂讲授外的主题研讨、小组活动、社会调查等,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自我摸索和参与探究性学习外,还可积极和教师、优秀师兄师姐交流沟通,让他们指点迷津,帮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相信这些学习方法比在自习室疲于应付考试、考证更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师层面
(一)建立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单纯依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恐怕并不明显,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还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改善本科生自习行为模式,使自习内容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急需改进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建立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徐辉,季诚钧曾提出构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色的新型教学与学习模式,一是将教学计划做出调整,降低课程授课时间比例,增加学生自学时间;二是讲授自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使学生有效地提高自学效率;三是把课余时间的自学纳入到常规教学活动之中,与改进课堂讲授进行有机结合;四是采用丰富而又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案例学习、自学、实践活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阅读课外书籍等),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五是研究能够将学生自学能力进行有效测量的标准、工具和方法,并将其与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而这种模式与自主学习对教学的要求相去甚远,启发式、探究式和问题式相结合的学生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做好事前组织,将所要学习的大概范围、知识要点、任务及要求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安排,查阅相关信息和文献、制定提纲、撰写演讲内容,在上课的时候转换角色,由学生对所准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与其他同学一起听课,在课堂上对学生所讲内容进行问题式、探讨式的交流,最后由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效果提出意见,进行总结,这种上课模式对教师的组织能力要求非常高。
(二)加强对学生学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使本科生加强对专业课的认同感,在自习过程中主动钻研专业知识,教师对学生学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本科生进行指导不仅可以引导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对所学东西的实用性感到怀疑,而盲目自习考证的现象。
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采取的方式、手段、途径和技巧等。国内曾有学者对本科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过调查,发现本科生最为常用的学习方法为记录课堂笔记、背诵知识要点和理解性的记忆等初级层次的学习方法。而现实是目前高校教师在对本科生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基本是缺位的,更多的是一位的鼓吹让学生努力学习,既空洞又没说服力,更谈不上实用性和操作性,学生难以从中收益。 本科生的专业学习需要更多的阅读和思考,对记忆的要求,则不及高中。因此需要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倡对教师的讲课进行质询和分析,指导学生阅读参考资料开展扩展学习,对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三、高校层面
(一)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课程考核形式(如以教材内容、笔试为主等)使得突击通过考试,在高校成为可能,让学生养成了在短期内突击应付的习惯,这样也易使学生忽视平时的学习。改善本科生自习行为模式,急需改革高校的考试评价制度。首先,要注重平时的考核(如日常观察、作业、回答问题、到课情况、课堂讨论、以及不定期的书面测验等),把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按权重列入学习成绩之中。平时考核的意义在于及时反馈,有利于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鞭策学生,使学生养成经常性复习巩固的习惯,同时,还可以弥补期末一次性考核方式在时间、内容方面的某些不足,改善一次考试成绩决定学习成绩的不合理性。其次,考试不能仅考记忆性、认知性的知识、还要考综合性、分析性、理解性、创造性的知识。最后,在考试方法上,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的学生灵活采用不同的考试方法。比如高年级本科生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与课程设计等方式对其进行考核。理工科则可适当增加动手能力或专业技能的考核力度。文科生则可适度开展社会调查、参与课程设计等考核方式。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校的文化氛围与社会的文化风气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周围同学的态度和行为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有所影响,他们会以此来思考学习的意义与本质,对学校的目标表示认同或背离,在高校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假如其它同学取得优异成绩往往是由于靠良好的记忆能力死记硬背旧有的知识,他就会觉得这种知识是简单的、机械的、确定的。因此,营造什么样的校园氛围对本科生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具体措施层面上,可以多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和丰富的讲座,使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开放学生所需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优势,树立勤奋踏实的学习风气。同时也要多开展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为目的活动,在校园中,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以考为主向以实际能力(科研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为主转变。
首先,可以在高校建立教学方法支持中心之类的组织,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法和技术支持,同时定期开展相关教学方法的培训和进修,帮助师生不断改进教和学。其次,可以定期举办学习方法专题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本院系知名学者和权威专家对本科生自主学习方面开设讲座,通过宣传教育使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最后,由于本科生平时接触、沟通最多的估计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但他们是很年轻的群体,知识层面和人生阅历有限,给学生的建议和影响深度也是很有限的。可以在坚持辅导员制度的前提下,聘请认真负责、阅历丰富的教师担任學生的学业导师,加强导师对本科生的学业指导。所有的这些机构或制度,为避免形同虚设,还应在执行中注意过程的监控及配套措施的跟进问题。
四、社会层面
当代本科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每名学生几乎从入校以来就围绕就业展开活动,这必然会影响本科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当代大学生能围绕就业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无疑是好事。而且合理的考证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正面的辅助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本科生并未处理好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弊端,一味追求证书越多越好,花在考证上的时间远比专业课学习时间多,本末倒置。很多本科生看到别人去考一些热门的证书,自己也盲目的决定去考,而且一考证就将其他的任务全都选择性的忽略了,课也不上,专业课也丢一边,这部分学生往往是拿考证做一个幌子和心里安慰,告诉别人我没有浪费时间,我在考证。
任何事务都有一个度量问题,超越了这种“度”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当考证变成一种热潮时,它更多带来的是盲目性,大学生盲目追求多证书,不仅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整个就业文化起到一个错误的导向。因此合理引导本科生认识自习考证在整个就业中的地位,正确处理专业课学习和自习考证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引导学生认识到:证书只是一种资格象征,考取某种证书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毕业生最终能否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不在于你毕业于哪所学校,不在于你手上有几份证书,而在于你的综合素质,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徐辉,季诚钧:《大学教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赵秋利:《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西南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3]陈维:《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若干思考》,《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项目基金:本文为2014年湖北省软科学项目(2014BDH116)、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5G021)、2015年中国物流学会与教育部教指委项目(JZW2015072)、2015年中国物流学会(面上课题)研究项目(2015CSLKT3-069)、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项目(W201500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教育创新项目(2015JG0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项目(2015Y0501)成果。
一、个人层面
(一)端正自习动机、正确选择自习内容
动机是行动的先导,没有正确的自习动机,就很难有正确的自习方式,高效的自习效果。目前很多本科生在认识上夸大各种等级证书“敲门砖”的作用,上自习狭隘的将考取证书、对付考试放在首位,而忽视更为重要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考证看重的是证书的市场效应——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增加竞争的筹码和被录取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本科生自习的功利主义和个人实用主义的学习倾向。不同的自习动机,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以短期突击学习为动机的自习,不仅不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对毕业生的长远发展都非常不利的。
因此需要本科生们分清主次、端正自习动机,抛弃自习是为了通过教学测验、考证而进行的备考的想法,将自习看作是扩大阅读面、完善知识体系、开阔视野的自主学习的机会。首先,首先,本科生应该具备正确的学习意识和端正的学习态度:学习是为了自身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要形成完整的能力结构和系统的知识体系,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无法实现的,一定要在教材之外、课堂之外广泛阅读,这样才可能具备良好的专业理论修养,开拓学科视野,进入学科领域,形成自身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
其次,应多阅读与教材有关的重要专著和期刊文章,这样增加有深度的自习内容而不是盲目的考取社会上热门的证书,不仅可以开拓学科视野,而且还可以提高专业理论修养,而这远比追求一纸证书在人才市场上的实际功效对自己长远发展有利。公共技能也应成为本科生自习的主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电脑操作和应用能力、外语学习和沟通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这也应当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能力加以培养。自习时还应关注一些通识知识,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理工科的学生可以看一些文史哲类的经典著作,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拓展自己的哲学视野,以免在看待问题上受到局限。文科的学生也应当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培养理性、严谨的治学与处世态度。
(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在目前高校极为典型的学习方式便是,课前看看老师要讲什么,课上认真听讲,记录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复习和巩固,做一做课堂练习。还有部分同学则谈不上有什么学习方法,上课心不在焉,无兴趣的课频繁逃,考试前夕去自习室临时抱佛脚,抱着“60分万歲,多一分浪费”的心态对待学习。因此,改善本科生的学习效果和自习模式,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尤为重要。
大学阶段,是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时期,无论学校的教学大纲编得多么的完善,学生在毕业后总会遇到自己所不熟知的知识,不得不独立地、迅速地弄懂这些新知识并掌握它。况且,现在的教材与日新月异的社会变化还存在一定的脱节。学生只有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更好地应对这种情况。这就要求本科生们能在大学阶段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首先,要善于利用时间,制定大学阶段合理明确的学业规划和各阶段的短期目标,依照既定的学习规划和短期目标安排好学习任务和学习进度。其次,大学的学习强调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加课堂讲授外的主题研讨、小组活动、社会调查等,在探究性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除自我摸索和参与探究性学习外,还可积极和教师、优秀师兄师姐交流沟通,让他们指点迷津,帮助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学习方法。相信这些学习方法比在自习室疲于应付考试、考证更能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教师层面
(一)建立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单纯依靠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效果恐怕并不明显,在这一培养过程中,还要依赖于教师的引导和监督。改善本科生自习行为模式,使自习内容和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急需改进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建立以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徐辉,季诚钧曾提出构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色的新型教学与学习模式,一是将教学计划做出调整,降低课程授课时间比例,增加学生自学时间;二是讲授自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自学,使学生有效地提高自学效率;三是把课余时间的自学纳入到常规教学活动之中,与改进课堂讲授进行有机结合;四是采用丰富而又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案例学习、自学、实践活动、课堂讨论、小组活动、阅读课外书籍等),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五是研究能够将学生自学能力进行有效测量的标准、工具和方法,并将其与学生的成绩考核方式进行有机结合。
当前高校的教学模式仍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模式,而这种模式与自主学习对教学的要求相去甚远,启发式、探究式和问题式相结合的学生讲、学生听的模式,教师做好事前组织,将所要学习的大概范围、知识要点、任务及要求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要求自主安排,查阅相关信息和文献、制定提纲、撰写演讲内容,在上课的时候转换角色,由学生对所准备的内容进行讲解,教师与其他同学一起听课,在课堂上对学生所讲内容进行问题式、探讨式的交流,最后由教师对课程内容和效果提出意见,进行总结,这种上课模式对教师的组织能力要求非常高。
(二)加强对学生学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使本科生加强对专业课的认同感,在自习过程中主动钻研专业知识,教师对学生学业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对本科生进行指导不仅可以引导他们对课程产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对所学东西的实用性感到怀疑,而盲目自习考证的现象。
学习方法是指学生学习时所采取的方式、手段、途径和技巧等。国内曾有学者对本科生的学习方法进行过调查,发现本科生最为常用的学习方法为记录课堂笔记、背诵知识要点和理解性的记忆等初级层次的学习方法。而现实是目前高校教师在对本科生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基本是缺位的,更多的是一位的鼓吹让学生努力学习,既空洞又没说服力,更谈不上实用性和操作性,学生难以从中收益。 本科生的专业学习需要更多的阅读和思考,对记忆的要求,则不及高中。因此需要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倡对教师的讲课进行质询和分析,指导学生阅读参考资料开展扩展学习,对不懂的问题及时请教、制定详实的学习计划,帮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三、高校层面
(一)改革考试评价制度
课程考核形式(如以教材内容、笔试为主等)使得突击通过考试,在高校成为可能,让学生养成了在短期内突击应付的习惯,这样也易使学生忽视平时的学习。改善本科生自习行为模式,急需改革高校的考试评价制度。首先,要注重平时的考核(如日常观察、作业、回答问题、到课情况、课堂讨论、以及不定期的书面测验等),把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按权重列入学习成绩之中。平时考核的意义在于及时反馈,有利于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鞭策学生,使学生养成经常性复习巩固的习惯,同时,还可以弥补期末一次性考核方式在时间、内容方面的某些不足,改善一次考试成绩决定学习成绩的不合理性。其次,考试不能仅考记忆性、认知性的知识、还要考综合性、分析性、理解性、创造性的知识。最后,在考试方法上,针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的学生灵活采用不同的考试方法。比如高年级本科生以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可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参与课程设计等方式对其进行考核。理工科则可适当增加动手能力或专业技能的考核力度。文科生则可适度开展社会调查、参与课程设计等考核方式。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高校的文化氛围与社会的文化风气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周围同学的态度和行为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态度有所影响,他们会以此来思考学习的意义与本质,对学校的目标表示认同或背离,在高校中存在这样的情况:假如其它同学取得优异成绩往往是由于靠良好的记忆能力死记硬背旧有的知识,他就会觉得这种知识是简单的、机械的、确定的。因此,营造什么样的校园氛围对本科生学习态度、学习目的、学习方法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具体措施层面上,可以多开展各类学术活动和丰富的讲座,使学术氛围更加浓厚;同时打破学科壁垒、开放学生所需资源;充分发挥高校丰富的图书资源和信息资源的优势,树立勤奋踏实的学习风气。同时也要多开展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为目的活动,在校园中,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使其以考为主向以实际能力(科研能力、动手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为主转变。
首先,可以在高校建立教学方法支持中心之类的组织,为教师提供教学方法和技术支持,同时定期开展相关教学方法的培训和进修,帮助师生不断改进教和学。其次,可以定期举办学习方法专题讲座、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本院系知名学者和权威专家对本科生自主学习方面开设讲座,通过宣传教育使本科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基本的自主学习方法。最后,由于本科生平时接触、沟通最多的估计是辅导员和班主任,但他们是很年轻的群体,知识层面和人生阅历有限,给学生的建议和影响深度也是很有限的。可以在坚持辅导员制度的前提下,聘请认真负责、阅历丰富的教师担任學生的学业导师,加强导师对本科生的学业指导。所有的这些机构或制度,为避免形同虚设,还应在执行中注意过程的监控及配套措施的跟进问题。
四、社会层面
当代本科生最关心的问题就是就业,每名学生几乎从入校以来就围绕就业展开活动,这必然会影响本科生在大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当代大学生能围绕就业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无疑是好事。而且合理的考证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正面的辅助作用。
但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本科生并未处理好以就业为导向的学习方式带来的弊端,一味追求证书越多越好,花在考证上的时间远比专业课学习时间多,本末倒置。很多本科生看到别人去考一些热门的证书,自己也盲目的决定去考,而且一考证就将其他的任务全都选择性的忽略了,课也不上,专业课也丢一边,这部分学生往往是拿考证做一个幌子和心里安慰,告诉别人我没有浪费时间,我在考证。
任何事务都有一个度量问题,超越了这种“度”就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当考证变成一种热潮时,它更多带来的是盲目性,大学生盲目追求多证书,不仅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同时也会对整个就业文化起到一个错误的导向。因此合理引导本科生认识自习考证在整个就业中的地位,正确处理专业课学习和自习考证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引导学生认识到:证书只是一种资格象征,考取某种证书并不意味着一定能胜任这份工作。毕业生最终能否找适合自己的岗位,不在于你毕业于哪所学校,不在于你手上有几份证书,而在于你的综合素质,所掌握的专业技能以及良好的心态。
参考文献:
[1]徐辉,季诚钧:《大学教学概论》,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
[2]赵秋利:《大学生自主学习现状及指导策略研究》,西南大学2008届硕士学位论文。
[3]陈维:《关于大学生自主学习问题的若干思考》,《培训与研究——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第6期。
项目基金:本文为2014年湖北省软科学项目(2014BDH116)、2015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一般项目(15G021)、2015年中国物流学会与教育部教指委项目(JZW2015072)、2015年中国物流学会(面上课题)研究项目(2015CSLKT3-069)、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项目(W2015005)、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教育创新项目(2015JG01)、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项目(2015Y0501)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