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逛旧书店,淘到一本薄薄的精装本狄公案。拜读之下,那种频频靠“落帽风”和冤魂告状破案的套路令人生厌。不久,电视屏幕上有狄仁杰奇案连续剧反复播出,可主演者那张圆滚滚、肥嘟嘟、肉敦敦毫无轮廓的脸,跟我心目中英武、刚毅、睿智的狄公形象相差甚远,就立马换掉频道。“补课”再也不成!
可缘分是推不掉的。日前,毫无思想准备,竟在图书馆里跟狄仁杰的“老爸”——高罗佩撞个满怀!
我是到法国文学专柜去找维克多·雨果的,竟在左边的荷兰文学柜上一眼瞄见了他——高罗佩的作品!
这位蓝眼睛高鼻梁的荷兰朋友,我早先听说过他汉语很在行,写过中国大唐的福尔摩斯式的父母官狄仁杰。可我忖:中国人自己都写不好狄公,一个老外隔船过海地能写好?可是,我错啦。
专柜架上,砖块厚的大开本《大唐狄公案》(上卷)和一长排单行本矗现在我眼前。都是翻旧了的,特别是那部大开本,已经破损卷角了。翻破的书肯定好看,就像挤满了食客的餐馆肯定菜肴好吃。就立马将它和雨果等一大捆一起抱了回来。
真当说出来难为情:我无知到一直以为高罗佩是位古人。哪知他只是我父亲辈的人。他140万言的狄公案不是古书,而是创作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近作”(花了他15年的业余时间)。
我不甘心于自己的无知,尝试能否找到“垫背”的。一天在单位午餐时间很巧地一连问了四位“你有没有读过高罗佩的书?他是那个世纪的人?”四位分别是诗人、作家、副刊编辑、名牌大学研究生。回答是:一位汉学家,但没读过;好像是18-19世纪的人;其中一位说知道他写过中国古代房内考;另一位说从未听说过这个人。呵呵,我还不算是最无知的!
现在我仔细阅读了《大唐狄公案》,并耐不住要为其人其书吆喝一下。
就现趸现卖吧——
高罗佩(原名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8-1967.9),是他自己取的中文名字。他于1935年开始外交生涯,1943年任设在重庆的荷兰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他精通14国语言文字,热衷于研究汉学,投入了他毕生全部的业余时间,成就卓著。巨作《大唐狄公案》,作为高罗佩汉学研究的辉煌成就,誉满欧洲。他不仅能用中国文言、白话写作,而且会汉字书法和绘画。狄公案的封面和百余幅中国风格的插图也是他亲笔所绘。
《大唐狄公案》(海南出版社2008年4月)是借鉴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风格,采用了公案、话本、传奇小说的某些元素,重新虚构创作而成的。这个奇人及其奇书,本应该早早广为国人所知并喜爱,可惜其风光之日正逢我国“闭门谢客”时期,一切外界信息都被阻隔了。
夜深人静。灯下。一页接一页翻阅高罗佩这部杰作,全神进入了扑朔迷离、丝丝入扣的情节当中。随着集父母官、侦探、刑事警察、法医、法官于一身的狄公仁杰同志,深入现场侦察,乔装打扮私访,伏案苦思推理,直到水落石出,一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拒绝逼、供、信,摒弃鬼告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心全意为受害者伸冤”的执法官的光辉形象,明星似的出现在读者眼前!在特殊情况下,对特殊的罪犯,他也会因同情和怜悯而打“擦边球”,实施柏林墙守卫那样“抬高一厘米”放人一马。高罗佩笔下的狄公形象,绝不亚于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或阿加莎·克丽丝蒂的波洛。
我,终于补了童年漏读了的这一课。
高罗佩用中國古代(小说说是唐朝,其实所指更为宽泛)社会犯罪现象为原料,用西方重事实、讲法律之科学推理方法予以侦破,给中国传统公案小说注入新鲜血液。但我认为更值得称道的是引进了西方文明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比如,对犯罪嫌疑人在找到确证之前,都作“无罪推定”而不是相反。比如,《断指记》中的万茂才为了对沈云“义无反顾的爱”宁可抛弃万贯家财跟恋人流浪,而沈云又另对自己心中的恋人始终不渝。这种浪漫情怀在公案小說中是难得一见的。《黑狐狸》中,狄公作为法官,为一心想成全当事人朱红的姻缘不成而悔恨,同样昭示了人性之光。限于篇幅无法多言。
此书的译者陈来元、胡明二位,极为敬业,他俩先将原文译成汉语,再将汉语修饰成中国“话本腔”,一股正宗中国旧小说味道;而且作了非常详细的注解,功不可没。
可缘分是推不掉的。日前,毫无思想准备,竟在图书馆里跟狄仁杰的“老爸”——高罗佩撞个满怀!
我是到法国文学专柜去找维克多·雨果的,竟在左边的荷兰文学柜上一眼瞄见了他——高罗佩的作品!
这位蓝眼睛高鼻梁的荷兰朋友,我早先听说过他汉语很在行,写过中国大唐的福尔摩斯式的父母官狄仁杰。可我忖:中国人自己都写不好狄公,一个老外隔船过海地能写好?可是,我错啦。
专柜架上,砖块厚的大开本《大唐狄公案》(上卷)和一长排单行本矗现在我眼前。都是翻旧了的,特别是那部大开本,已经破损卷角了。翻破的书肯定好看,就像挤满了食客的餐馆肯定菜肴好吃。就立马将它和雨果等一大捆一起抱了回来。
真当说出来难为情:我无知到一直以为高罗佩是位古人。哪知他只是我父亲辈的人。他140万言的狄公案不是古书,而是创作于20世纪50到60年代的“近作”(花了他15年的业余时间)。
我不甘心于自己的无知,尝试能否找到“垫背”的。一天在单位午餐时间很巧地一连问了四位“你有没有读过高罗佩的书?他是那个世纪的人?”四位分别是诗人、作家、副刊编辑、名牌大学研究生。回答是:一位汉学家,但没读过;好像是18-19世纪的人;其中一位说知道他写过中国古代房内考;另一位说从未听说过这个人。呵呵,我还不算是最无知的!
现在我仔细阅读了《大唐狄公案》,并耐不住要为其人其书吆喝一下。
就现趸现卖吧——
高罗佩(原名Robert Hans Van Gulik,1910.8-1967.9),是他自己取的中文名字。他于1935年开始外交生涯,1943年任设在重庆的荷兰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他精通14国语言文字,热衷于研究汉学,投入了他毕生全部的业余时间,成就卓著。巨作《大唐狄公案》,作为高罗佩汉学研究的辉煌成就,誉满欧洲。他不仅能用中国文言、白话写作,而且会汉字书法和绘画。狄公案的封面和百余幅中国风格的插图也是他亲笔所绘。
《大唐狄公案》(海南出版社2008年4月)是借鉴了中国古代公案小说的风格,采用了公案、话本、传奇小说的某些元素,重新虚构创作而成的。这个奇人及其奇书,本应该早早广为国人所知并喜爱,可惜其风光之日正逢我国“闭门谢客”时期,一切外界信息都被阻隔了。
夜深人静。灯下。一页接一页翻阅高罗佩这部杰作,全神进入了扑朔迷离、丝丝入扣的情节当中。随着集父母官、侦探、刑事警察、法医、法官于一身的狄公仁杰同志,深入现场侦察,乔装打扮私访,伏案苦思推理,直到水落石出,一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拒绝逼、供、信,摒弃鬼告状,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全心全意为受害者伸冤”的执法官的光辉形象,明星似的出现在读者眼前!在特殊情况下,对特殊的罪犯,他也会因同情和怜悯而打“擦边球”,实施柏林墙守卫那样“抬高一厘米”放人一马。高罗佩笔下的狄公形象,绝不亚于柯南·道尔的福尔摩斯或阿加莎·克丽丝蒂的波洛。
我,终于补了童年漏读了的这一课。
高罗佩用中國古代(小说说是唐朝,其实所指更为宽泛)社会犯罪现象为原料,用西方重事实、讲法律之科学推理方法予以侦破,给中国传统公案小说注入新鲜血液。但我认为更值得称道的是引进了西方文明中的人道主义精神。比如,对犯罪嫌疑人在找到确证之前,都作“无罪推定”而不是相反。比如,《断指记》中的万茂才为了对沈云“义无反顾的爱”宁可抛弃万贯家财跟恋人流浪,而沈云又另对自己心中的恋人始终不渝。这种浪漫情怀在公案小說中是难得一见的。《黑狐狸》中,狄公作为法官,为一心想成全当事人朱红的姻缘不成而悔恨,同样昭示了人性之光。限于篇幅无法多言。
此书的译者陈来元、胡明二位,极为敬业,他俩先将原文译成汉语,再将汉语修饰成中国“话本腔”,一股正宗中国旧小说味道;而且作了非常详细的注解,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