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力促银团贷款定价采取更市场化手段,近期,银行业协会银团贷款与交易专业委员会上报央行,建议改变银团贷款定价机制,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为基准利率。
如果采用这一新的定价机制,目前占各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贷款总额达9%,总规模3万亿余元的银团贷款将成为利率市场化的新突破口。同时,央行力推的基准利率SHIBOR也将获得更广阔的使用市场。考虑到过去五年银团贷款发生额年均增长50%,这一改变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银团贷款作为信贷产品尝试市场化利率,将促进银行增强自身资金定价、信用风险度量的内功。
据悉,央行还未对该研究和建议作出表态。此前,央行在《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重申了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
在8月举行的SHIBOR工作会议上,央行副行长李东荣高度肯定了SHIBOR的地位,号召金融机构“顺势而为,探索运用市场基准利率进行金融产品定价”,包括工、农、中、建、交在内的SHIBOR报价行,更应“带好头”。
市场化定价
目前,国内银团贷款主要采用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另外加收包销分销等各种服务费的定价方式。
在目前利率管制体制下,银行在信贷利息收入外发展中间业务收费正当性屡屡受到质疑。虽然银行通过提供与融资相关的一系列服务获得相应报酬存在合理性,但反对声音认为,丰厚的管制利差已经覆盖了银行的所有成本,银行不应该通过另外收取费用来牟利。
针对银行业收费问题,上半年发改委曾掀起万人大检查,对商业银行的对公对私业务均须彻查。银行收费部门风声鹤唳。虽然银团贷款收费因在银监会2007年发布的《银团贷款业务指引》中有明确规定而未受波及,但这一趋势已让银行相关部门战战兢兢。
银行业协会银团贷款与交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唐茂恒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银行提供贷款该不该收费,而是如何在公平透明的基础上确定贷款定价的方法。
市场化的定价方式,势必帮助银行厘清费用和成本。
SHIBOR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被认为是国内最能及时反映资金市场供需状况的市场化利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8月数据,2011年以来的金融市场交易中,73%的貨币市场交易有SHIBOR报价行参与,全部的固息企业债、31%的固息短融和17%的浮息债发行以及45%左右的衍生品交易以SHIBOR为基准定价,同业存款、票据业务和理财产品定价也广泛参照SHIBOR。
虽然在一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中,SHIBOR作为基准利率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在中长期贷款定价中,SHIBOR的应用还非常有限。
银团贷款作为中长期贷款的典型代表,通常涉及多家银行,有着独特的包销分销程序,相比双边贷款更多地借助了市场力量,因此其采用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方式,有先试先行的优势。
据银团贷款新定价方式相关报告的起草人之一、银行业协会银团贷款与交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唐茂恒介绍,以SHIBOR为核心,银团贷款定价方式仍然有多种方案。最终上报央行的报告已经在激进的初始构想上做了缓和,配合央行可控地推进利率市场化。
较激进的设想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同意,规定所有在国内筹组的人民币银团贷款均使用SHIBOR定价,双边贷款则维持现有定价模式。具体基准利率可以选择较稳定的三个月或六个月SHIBOR。
该模式预计对利率市场化进程有较强推动力。但对借款人来说,从相对固定的利率转变为浮动利率,会面临相当的利率不确定风险,对其财务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提出了一定挑战。
缓和的方案赋予借款人选择的权利,除了采用“SHIBOR+相应的银团费用”模式,也可以选择央行基准利率做定价基础。鉴于基准利率本身就是贷款利率,第二种选择不可以再收取其他费用。借款人可以权衡两种方式对融资成本和利率风险的影响,再作决策。
可以预见,在业务惯性的推动下,借贷双方都倾向于选择保守做法,缓和的模式对利率市场化的推动力较弱。备选方式都将遵守央行关于贷款利率下限的管理。
根据目前SHIBOR和央行基准利率的浮动相关性,由新的定价方式确定的贷款利率突破央行规定下限的可能性很小。唐茂恒也表示,根据测算,新的定价方式并不会带来银团贷款利率的普遍下降。议价能力强的大型企业仍会获得优惠贷款,规模较小、风险较高企业的借款成本会有所上升。“改变的是定价技术和报价方式,而不是数字结果。”
定价模式再造
新的银团贷款定价方式,将考验银行的定价能力。
目前银行贷款以央行管制利率为基准,根据借款人评级等指标上下浮动进行利率定价。据国有大行上海分行人士介绍,现行贷款定价方式较为粗放,一般是以5%的倍数上下浮动,对应企业在银行内部的评级。有的银行进行了改善,考虑到资本占用情况,在贷款定价过程中作了一定的抵补,但仍然没有清晰地反映出资金成本。
“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定价和管理是银行的根本,现在相当于把风险定价的工作交给了央行。”一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对当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颇为悲观,认为“转变的动力也不足”。
采用SHIBOR定价将是一种更精细化的方式,需要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做更透明、合理的评估。“对风险溢价做多少个bp的定价需要衡量行业前景、客户状况,并参照相关债券和同行业务,根据模型计算。”唐茂恒介绍说。
监管部门人士认为,利率高低取决于资金供需双方的强弱地位,采取更透明和市场化的定价方式,有助于银行将资金成本和其他费用分开,“算笔明白账”,进一步提升风险定价能力。
精细化的定价和管理,需要银行积累大量可信的历史数据并进行深加工,对行业前景以及贷款客户资质做更加客观的定性、定量判断。但国内银行在这方面的积累仍然是短板。
银行人士普遍表示,对于利率市场化逐步渗透带来的巨变,银行的各种准备做得并不充分,特别是大部分中小型银行采取等待甚至是抵触的态度。 近年来,在银监会强力推动下,大中型银行多在积极推动新资本协议Basel II落地的同时,重塑内部风险管理、资金定价机制。
“银行推进巴塞尔II资本协议的意义,更大地在于做信用风险的定价和管理。”一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说,银行在定量计算过程中发现资金、资本占用成本,并对风险有更精准的认识,以此作为贷款依据。
在此基础上,利率放开后才会在自律的信贷市场中走稳,避免跑偏。浦发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先信分析,在银行风险管理风格仍然粗放的情况下,一旦将信用风险定价完全交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很容易导致配额机制失效、信贷盲目扩张,酿成系统性风险。所以培养和促使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建立起正常的风险定价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建立起正常的信贷配额机制极其重要。
利率风险对冲
SHIBOR在金融产品中的定价作用,更多体现在短期產品领域,而在中长期产品领域仍影响力不足。但事实上,SHIBOR做中长期贷款定价是在华外资银行普遍采取的方式,在中资机构只有零星尝试,借款人主要是对融资成本极为敏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2011年,某商业银行对某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即采取这种定价方式。利率由六个月SHIBOR加利差的方式确定,每六个月调整一次利差。
这种定价方式在国内的应用并不普遍,借款人主要忌惮浮动利率带来的利率风险。
相应的风险缓释和对冲手段有限,令这种担忧更甚。
“目前国内有关利率的衍生品种类较少,远比不上欧美市场上的种类多、交易量大。”唐茂恒说,“另外,银行对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力度也不够。”
在当前金融现状下,由于无法有效地进行信贷资产转让,银行也将面临浮动利率带来的风险。
发达市场已经验证,建立高效的贷款二级市场是信贷资产重新配置的最佳机制。银行可以转让银团资产降低持有量和持有时间来选择退出、降低风险。另外,二级市场的繁荣也将为一级市场定价提供重要参考。
出于对信贷资产是否真实转移的怀疑,2010年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对信贷资产转让提出了限制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团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
有关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对银团贷款转让给予专门政策,银团贷款具有类似于债券的发行机制,在透明度和市场化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类信贷产品,不妨一试。
如果采用这一新的定价机制,目前占各商业银行的公司客户贷款总额达9%,总规模3万亿余元的银团贷款将成为利率市场化的新突破口。同时,央行力推的基准利率SHIBOR也将获得更广阔的使用市场。考虑到过去五年银团贷款发生额年均增长50%,这一改变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银团贷款作为信贷产品尝试市场化利率,将促进银行增强自身资金定价、信用风险度量的内功。
据悉,央行还未对该研究和建议作出表态。此前,央行在《金融业发展和改革“十二五”规划》中重申了SHIBOR作为市场基准利率的地位。
在8月举行的SHIBOR工作会议上,央行副行长李东荣高度肯定了SHIBOR的地位,号召金融机构“顺势而为,探索运用市场基准利率进行金融产品定价”,包括工、农、中、建、交在内的SHIBOR报价行,更应“带好头”。
市场化定价
目前,国内银团贷款主要采用以央行基准利率为基础,另外加收包销分销等各种服务费的定价方式。
在目前利率管制体制下,银行在信贷利息收入外发展中间业务收费正当性屡屡受到质疑。虽然银行通过提供与融资相关的一系列服务获得相应报酬存在合理性,但反对声音认为,丰厚的管制利差已经覆盖了银行的所有成本,银行不应该通过另外收取费用来牟利。
针对银行业收费问题,上半年发改委曾掀起万人大检查,对商业银行的对公对私业务均须彻查。银行收费部门风声鹤唳。虽然银团贷款收费因在银监会2007年发布的《银团贷款业务指引》中有明确规定而未受波及,但这一趋势已让银行相关部门战战兢兢。
银行业协会银团贷款与交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唐茂恒认为,问题的关键不是银行提供贷款该不该收费,而是如何在公平透明的基础上确定贷款定价的方法。
市场化的定价方式,势必帮助银行厘清费用和成本。
SHIBOR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被认为是国内最能及时反映资金市场供需状况的市场化利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8月数据,2011年以来的金融市场交易中,73%的貨币市场交易有SHIBOR报价行参与,全部的固息企业债、31%的固息短融和17%的浮息债发行以及45%左右的衍生品交易以SHIBOR为基准定价,同业存款、票据业务和理财产品定价也广泛参照SHIBOR。
虽然在一年期以内的短期贷款中,SHIBOR作为基准利率得到了普遍的认可,但是在中长期贷款定价中,SHIBOR的应用还非常有限。
银团贷款作为中长期贷款的典型代表,通常涉及多家银行,有着独特的包销分销程序,相比双边贷款更多地借助了市场力量,因此其采用以SHIBOR为基准的定价方式,有先试先行的优势。
据银团贷款新定价方式相关报告的起草人之一、银行业协会银团贷款与交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唐茂恒介绍,以SHIBOR为核心,银团贷款定价方式仍然有多种方案。最终上报央行的报告已经在激进的初始构想上做了缓和,配合央行可控地推进利率市场化。
较激进的设想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同意,规定所有在国内筹组的人民币银团贷款均使用SHIBOR定价,双边贷款则维持现有定价模式。具体基准利率可以选择较稳定的三个月或六个月SHIBOR。
该模式预计对利率市场化进程有较强推动力。但对借款人来说,从相对固定的利率转变为浮动利率,会面临相当的利率不确定风险,对其财务成本的控制和管理提出了一定挑战。
缓和的方案赋予借款人选择的权利,除了采用“SHIBOR+相应的银团费用”模式,也可以选择央行基准利率做定价基础。鉴于基准利率本身就是贷款利率,第二种选择不可以再收取其他费用。借款人可以权衡两种方式对融资成本和利率风险的影响,再作决策。
可以预见,在业务惯性的推动下,借贷双方都倾向于选择保守做法,缓和的模式对利率市场化的推动力较弱。备选方式都将遵守央行关于贷款利率下限的管理。
根据目前SHIBOR和央行基准利率的浮动相关性,由新的定价方式确定的贷款利率突破央行规定下限的可能性很小。唐茂恒也表示,根据测算,新的定价方式并不会带来银团贷款利率的普遍下降。议价能力强的大型企业仍会获得优惠贷款,规模较小、风险较高企业的借款成本会有所上升。“改变的是定价技术和报价方式,而不是数字结果。”
定价模式再造
新的银团贷款定价方式,将考验银行的定价能力。
目前银行贷款以央行管制利率为基准,根据借款人评级等指标上下浮动进行利率定价。据国有大行上海分行人士介绍,现行贷款定价方式较为粗放,一般是以5%的倍数上下浮动,对应企业在银行内部的评级。有的银行进行了改善,考虑到资本占用情况,在贷款定价过程中作了一定的抵补,但仍然没有清晰地反映出资金成本。
“对信用风险进行合理定价和管理是银行的根本,现在相当于把风险定价的工作交给了央行。”一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对当前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现状颇为悲观,认为“转变的动力也不足”。
采用SHIBOR定价将是一种更精细化的方式,需要银行对借款人的信用做更透明、合理的评估。“对风险溢价做多少个bp的定价需要衡量行业前景、客户状况,并参照相关债券和同行业务,根据模型计算。”唐茂恒介绍说。
监管部门人士认为,利率高低取决于资金供需双方的强弱地位,采取更透明和市场化的定价方式,有助于银行将资金成本和其他费用分开,“算笔明白账”,进一步提升风险定价能力。
精细化的定价和管理,需要银行积累大量可信的历史数据并进行深加工,对行业前景以及贷款客户资质做更加客观的定性、定量判断。但国内银行在这方面的积累仍然是短板。
银行人士普遍表示,对于利率市场化逐步渗透带来的巨变,银行的各种准备做得并不充分,特别是大部分中小型银行采取等待甚至是抵触的态度。 近年来,在银监会强力推动下,大中型银行多在积极推动新资本协议Basel II落地的同时,重塑内部风险管理、资金定价机制。
“银行推进巴塞尔II资本协议的意义,更大地在于做信用风险的定价和管理。”一国有大行风险管理部负责人说,银行在定量计算过程中发现资金、资本占用成本,并对风险有更精准的认识,以此作为贷款依据。
在此基础上,利率放开后才会在自律的信贷市场中走稳,避免跑偏。浦发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赵先信分析,在银行风险管理风格仍然粗放的情况下,一旦将信用风险定价完全交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很容易导致配额机制失效、信贷盲目扩张,酿成系统性风险。所以培养和促使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建立起正常的风险定价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建立起正常的信贷配额机制极其重要。
利率风险对冲
SHIBOR在金融产品中的定价作用,更多体现在短期產品领域,而在中长期产品领域仍影响力不足。但事实上,SHIBOR做中长期贷款定价是在华外资银行普遍采取的方式,在中资机构只有零星尝试,借款人主要是对融资成本极为敏感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2011年,某商业银行对某汽车金融公司的贷款即采取这种定价方式。利率由六个月SHIBOR加利差的方式确定,每六个月调整一次利差。
这种定价方式在国内的应用并不普遍,借款人主要忌惮浮动利率带来的利率风险。
相应的风险缓释和对冲手段有限,令这种担忧更甚。
“目前国内有关利率的衍生品种类较少,远比不上欧美市场上的种类多、交易量大。”唐茂恒说,“另外,银行对相关金融产品的开发力度也不够。”
在当前金融现状下,由于无法有效地进行信贷资产转让,银行也将面临浮动利率带来的风险。
发达市场已经验证,建立高效的贷款二级市场是信贷资产重新配置的最佳机制。银行可以转让银团资产降低持有量和持有时间来选择退出、降低风险。另外,二级市场的繁荣也将为一级市场定价提供重要参考。
出于对信贷资产是否真实转移的怀疑,2010年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转让业务的通知》,对信贷资产转让提出了限制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银团贷款二级市场的发展。
有关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对银团贷款转让给予专门政策,银团贷款具有类似于债券的发行机制,在透明度和市场化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类信贷产品,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