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文化厅历届党组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这支文化队伍团结奋斗,奋力拼搏,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创作生产出了一批文化精品,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整个文化战线,这支队伍非常好,这块阵地非常重要。特别是院团的同志,精、气、神非常足,干事创业,在条件并不是十分优越、市场经济各种诱惑又特别多的情况下,能有这份追求艺术的坚守、执着和献身于我们党文艺事业的信念,是十分可敬也是十分可爱、可亲的。文艺工作是一项非常光荣的工作,是一种崇高的事业。我们文艺工作者,像教师一样,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塑造人的灵魂、滋养社会风气、培养社会良好审美情趣、培育高尚道德风尚这么一个重要的任务,这是一项非常光荣、神圣的事业。同志们能够顾大局、讲政治、作风好,想干事、干成事。如果说文化艺术战线是一条重要战线,那么省直文化系统就是一块高地,是人才聚集的高地,人才荟萃,硕果累累,这也是近年来我们这支队伍长期积累、勤奋工作的结果。
文化厅党组对举办这次省直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及经营管理高级研讨班十分重视,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省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在我们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院团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举办这样一个高级研讨班,邀请专家学者与我们的院团领导同志就院团经营管理进行认真研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对文艺院团下一步的繁荣发展、改革创新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时刻牢记文艺院团肩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使命
国有文艺院团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个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从历史上看,国有文艺院团产生于解放初期,由两个方面组成,一部分是部队上的文工团,服务于解放战争、革命战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发动群众;另外一部分是私营剧团,也是社会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解放之后,把部队文工团和私营剧团合二为一,形成国有院团。从1952年开始改革和组建到现在,国有文艺院团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一直承担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对民族精神培育、国民素质提高、道德风尚培养,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一系列的经典剧目,都是这一个时代创造的。在新的时代,文艺院团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从六个方面做出工作部署,提出重大举措,每一项文艺院团都担负着重要的职责、重要的任务。
(一)创作生产艺术精品。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最重要的标志是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怎么创造的呢?必须有一批专门的艺术人才;去精心打造,十年磨一剑。精品戏尤其得磨,急功近利是不行的,真正能够传之久远的艺术精品,必须经过长期的打磨,经过艺术专业人才的精心打造,文艺院团恰好承担着这方面的任务。就是说,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打造文化精品,特别是精品剧目,这应该成为我们院团的一个重要使命。
(二)培养聚集高素质人才。全省文化系统拥有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包括演艺人才,音乐、舞美、编剧人才等等。文艺院团担负着培养聚集艺术人才的作用,这方面和艺术院校不一样,艺术院校是带有学院性质的。我们是在长期艺术演出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培养、造就这样一支人才队伍和人才梯队。能够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培养造就一批顶尖艺术人才,这是其他文化单位和部门很难做到的。
(三)弘扬引领社会主义新风正气。陶冶道德情操、弘扬新风正气、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文艺院团的一条重要使命。宣传教育、引领风尚,培养审美情趣、弘扬社会正气,是自古以来文学艺术所承担的重要功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倡导礼乐文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必须在礼乐中才能健康成长,才能够立而为人,礼和乐是不可分割的。文艺院团的这些使命在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明确。文艺院团创造着反映时代精神、推动社会进步、弘扬社会新风、培育精神文明的鸿篇巨制,培养造就一大批群众欢迎、在社会上闪耀着德艺双馨风采的文艺大家、大师。
(四)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省118家国有院团中,80%以上是戏曲院团。有的地方戏曲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真正是文化艺术的活化石,每一个曲牌,每一个剧目,都是历史的积淀,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都沉积着重要的文化基因。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们传承下去,而不至于在我们手中消亡。其他20%的院团,有歌舞,有杂技,有曲艺,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山东民歌、山东民间舞蹈是一个丰富的宝库,亟需发掘和保护。山东民间器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山东杂技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山东曲艺深受群众喜爱,济南就有曲山艺海之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文艺院团都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二、正确认识文艺院团属性、功能和定位
文艺院团应该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阵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器官,弘扬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培育文艺人才的重要窗口。总之,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
(一)公益性。从性质、地位方面讲,国有文艺院团具有浓厚的公益性,不管是什么艺术样式的院团,歌舞、话剧、杂技、曲艺,还是京剧、吕剧、柳子、茂腔、五音戏等,不管是代表国家水准、民族特色,还是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的院团,都带有公益性质。第一,必须生产精品剧目、精品力作;第二,必须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第三,必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必须传承优秀文化。公益性应该是文艺院团的一个基本属性。我们党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利用文艺院团宣传、发动、组织、教育群众。战争年代,以部队的文艺院团为主,地方也有,在延安有评剧院,1944年1月,毛泽东同志就给延安评剧院作过重要批示,那个时期山东也有这样的剧团。最重要的是全国解放之后,党和政府大规模建立国有文艺院团,国有文艺院团发展到现在,它的这种作用功能,这种公益属性是不可忽视的。
(二)经营性。除了完成公益性文艺演出、政治演出之外,还有面向市场的演出,适应社会不同层次需要的演出。建国初期,国有院团从一开始成立就带有经营性。我们生产的艺术精品也有很多是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且是通过长期的市场检验立起来的,是通过长期的市场运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精品创作出来不能仅仅为了参加评奖,更重要的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三)两种属性辩证统一。国有文艺院团的市场性和公益性并不矛盾,往往是市场中有公益,公益中有市场。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要求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用低票价或者优惠票为基层人民演出,就是一种公益活动,这其中有一定的 市场性,更有公益性,公益和市场是结合的,不是截然分开的。比如公益活动政府采购就带有市场性。解放初期国有院团建立时,就确定必须在市场上有半年到几个月的商业性演出,文化部1953年《关于调整和加强全国剧团工作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国有戏曲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六个月在剧场公演;国营话剧团、歌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四个月在剧场公演。”并同时要求“国营院团应采取企业经营的方针,使其逐步达到自给”。所以国有文艺院团一开始就有两种属性,公益性和经营性,是二者的统一体。
(四)院团改革坚持两种属性。目前进行的院团体制机制改革,有的保留事业体制,保留事业体制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市场性,也需要搞经营,也需要有市场成分;有的要转企改制,转企改制的文艺院团也有公益性,而且这种公益性还很强。既然有公益性,政府就要支持;既然有经营性,就要走市场,二者无法截然分开。所以,不能以是否转制来硬性把国有文艺院团的这两种功能、两种属性割裂开来,分离开来,如果机械地、绝对地、形而上学地硬性分开,对院团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也产生认识上的错误。如果说,保留事业单位的院团只有公益性没有市场性,那院团发展就不能享受国家对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也享受不到进入市场后的成果,同时也无法运用市场杠杆调动多方面积极性,这样,院团发展将会受到严格限制。如果说,转制院团完全是市场性没有公益性,就会失去政府的支持,失去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包括政府采购等各方面的支持,院团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从目前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国有文艺院团完全依靠市场是难以存活的、难以为继的,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正是考虑到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党和政府对转制院团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政策,加大而不是减少财政投入,增强转制院团的发展后劲和内在活力,同时为了改善院团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不遗余力。
(五)厘清文艺院团功能定位。只有厘定清楚,才能为院团改革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对院团的领导同志来讲,应该进一步从根本上去明确院团的性质,为院团下一步的发展做出努力。其实,国有院团的经营管理研讨班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来举办的。院团既然既有公益性又有市场性或者经营性,那么就有一个经营管理的问题,保留事业体制的院团要加强经营管理,转制院团更要加强经营管理。所以,我们必须把经营管理这一课补上,把经营管理学深、学透、学好,这样院团发展才有根本保证。
三、加快推动文艺院团改革发展
文艺工作者期盼关注改革,又害怕改革,很矛盾很纠结,实质上是对改革有一些误解,就是说,对改革需要全面认识和把握。
(一)科学认识文化体制改革与院团改革的关系。为什么一些同志怕改革,据了解和分析,是因为存在这样一种逻辑、一种认识,即“把文化体制改革仅仅等同于文艺院团改革,把文艺院团改革又仅仅等同于转企改制,把转企改制又仅仅等同于政府撒手不管,认为转企改制就是把院团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方式的改革在今天是不为大家所接受的,也是党和政府所不同意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到了一种“我们一感冒世界就打喷嚏”这么一个程度,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文明成就,很重要的是得益于我们国家进行了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国家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小平同志是带头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伟大政治家。还有实行民主选举和领导干部任期制,我们党的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连任不超过两届,这在世界上都是了不起的成就。非洲、中东一些国家出现的政治动荡,很重要的应该归咎于他们的终身制。文化体制改革:首先是宏观管理制度的改革,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从“办文化”走向“管文化”,“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省文化厅理想的管理体制不是按照行政的办法去管理六大院团,应该是“管办分离”,文艺院团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省文化厅与院团的关系应该是行业管理关系。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主要通过运用法律的、财政的、土地的、税收的政策等手段来支持或扶持文艺院团。因此说,文化体制改革不只是针对院团,首先改革的是宏观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包括副省级以下城市文广新局的合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的建立。
(二)充分利用院团兼具的两种属性。对院团的公益性,要继续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继续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办好惠民、利民文化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人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戏,都应该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这些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保障。谁来买单呢?政府来买单。人民的政府应该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这是改革的方向。当然了,政府买单也和过去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计划经济时期不一样,讲求调控性,就是说公益性也必须有一定的市场性,这种市场性就是谁的产品质量好,群众欢迎,而且服务态度好,政府就找谁去演。这就是政府采购,阳光采购,政府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艺术作品,什么样的演出,列出菜单,文艺院团进行申报、投标,说明你有什么优秀的产品,可以向政府提供。政府支持不可能是撒芝麻盐,也要进行改革,这也是文化体制改革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面向市场,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更是院团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也不是说把院团推向市场不管不问,省里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根本目的就为改制文化企业、改制文艺院团提供足够的产业支持,一个好的剧目要投向市场,政府就把它作为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支持;一个重要的演出,可以作为产业项目进行支持,一个好的人才引进计划,也可以作为产业项目进行支持。作为签约演员,成立一个工作室,或一个项目公司,就能够申请产业项目支持。总之,文化产业资金应该发挥出重要作用,不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吗?
(三)积极主动地进行院团改革探索。院团改革包括顶层设计和院团自身改革两个方面。顶层设计包括中央院团的顶层设计,各省、各个单位、各个地方院团的顶层设计,包括成立大的演艺集团,大的演出公司,这些确实不是文艺院团自身能够完全说了算的。但是院团自身的改革是院团可以自己说了算的,是能够自己主动进行探索的,不一定非要等到顶层设计方案出来。而且,院团自身的改革会推动顶层设计,有利于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务实。院团根据自身特性进行的自主改革创新,对壮大实力,发展文艺事业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在各个方面支持力度相当大的情况下,院团利用改革去有效吸纳有利资源,是大有作为的。一方面,院团有公益性,政府会逐渐加大支持力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特别是省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之后将会出台一系列文化强省的重要政策,对院团公益性方面的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院团有经营性,对院团经营性方面,扶持意见里面也会有一些重要的政策规定。省文化产业扶持基金将会大幅度地增 加,文化事业经费的规模也将会加大。就是说,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投入,各级政府,包括中央、省、市、县,增加的幅度都不会太小,如果我们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就会丧失机遇。希望文艺院团的负责同志,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从现在开始高度关注,抓住机遇,千万不要等、靠、要,不要等着改革的顶层设计,等着什么时候改,什么时候转,这些思想都要不得。对于政府公益性支持,厅机关会全力以赴地去争取,院团自己也要争取;对于政府产业支持,也要去努力争取,把产业性的文章和公益性的文章做大、做实、做优、做好。这样,院团的发展才会有基础。院团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探索应该是全方位的,团中团,院中院,事生企,一团两制,甚至一团多制都可以。譬如,可以成立文化演艺公司,院团为什么不能成立演艺公司呢?省京剧院虽然是保留的院团,成立山东京剧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又有什么不可以的?省话剧院也可以成立山东话剧演艺公司。这些工作可以抓紧行动,为什么不可以做?打造一个剧目,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它的市场性,拿到它的知识产权,成立项目公司进行市场运作,这个公司可以面向社会聘请人才,我们有的院团已经进行了这样的探索。就是说,院团创作生产的剧目,从一开始就要讲究投入和产出。不要老搞一下子几千万、几百万的这种大投入,这种投入确有必要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要考虑怎么在市场上通过盈利收回成本。尤其是围绕着承办十艺节,全省文艺院团将会打造一批文化精品,要从一开始就要有这种市场意识。创作生产艺术精品不仅可以申请文化艺术创作资金,还可以申请文化产业资金,取得重要支持的,为什么不可以去争取呢?我们要搭好平台,抓住这个机遇,准备用好这些资金。产业资金花不出去的可能性是有的,院团要不到钱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让这笔钱花到我们的艺术事业上,演艺产业上,这样,院团的发展才能有一个足够的保障。实际上,团中团,事生企,一团多制,应该说这是一条很成功的经验,低成本,少震荡甚至零震荡,高产出。好多院团自身和企业进行合作、联盟、挂牌,也都是重要的经验。企业愿意支持,院团可以为他们提供艺术服务,为什么不可以啊?在这方面鼓励大家进行探索。
四、明确文艺院团改革发展需要坚持的原则
院团改革发展应当坚持四条重要原则。
(一)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要突破条条框框,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没有这一股子闯劲,冒劲,是干不成什么事业的,就会非常的平庸,在平平淡淡的日子中错失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我们院团叫冷暖自知。改革一定是我们院团自己的事情,要发挥院团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包括厅里面的同志,只能是给你们出主意、想办法,创造条件搭建一个平台,但是真正的改革,还要靠院团自身。因此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三个有利于”标准。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院团改革成功的评价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第一,有利于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通过改革,我们出戏了没有,出好戏了没有,出大戏了没有,出在社会上市场上有影响的戏了没有,出那些能立得住、传得久远的好戏、精品力作了没有。通过改革出好戏、大戏、精品剧目,改革才是成功的。第二,有利于出人才。避免院团还没有进行改革,就已经人才流失的情况。改革是皆大欢喜、多方共赢的事情,通过改革,院团实力增强了,国家财政上给予支持,企业挂名给予支持,市场上也有大的盈利空间,院团实力迅速壮大。第三,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通过改革,职工收入比过去大幅度增加而不是减少,而且通过这种收入的增加,院团各个方面的条件得到大大的改善,这不是双赢的结果吗?这样,党和政府才会高兴。改革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这“三个有利于”应该是院团改革是非得失的衡量标准。
(四)改革目的是发展。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绝对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文艺院团科学发展,是为了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这才是衡量改革的一个根本标准。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文化发展也是硬道理,文艺院团的发展当然也是硬道理。看院团改革,最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发展了。过去一年排两个或三个戏,改革之后要排好多戏。市场有多元需求,政府公益性演出也有很多需求,一年排两个戏三个戏已经远远不够用。为了在整个政府采购中更有竞争力,必须多排戏、排好戏;面向市场也是这样,青少年喜欢什么,老同志喜欢什么,农民工喜欢什么,公安干警喜欢什么,根据各行各业不同人群、不同群众的各种需求,包括为企业排戏,排各种各样的戏满足不同需求。由此,每年可能排十个,甚至更多戏,院团的同志可能会累并快乐着。文化体制改革一定是为了发展、为了繁荣,这是改革的基本考虑。
五、切实加强文艺院团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重要内容。
首先,改革投入机制。改革要为院团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个什么平台呢?是一个投资平台。文化厅现在缺少一个文化投资平台,省财政事业费要逐年增加,但在产业资金上还是缺少的,怎么给我们的院团包括其他单位的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就是要建设一个好的平台。
其次,创建一条好的院线联盟。我省的院团是好院团,同志们都是好同志,但是演艺产业形不成规模,形不成强大的合力,省里是省里的,市里是市里的,县里是县里的。省直六大院团也是这样连不起网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电,只有并联或串联才能产生强大的电流。世界上最著名的托拉斯、最著名的商业集团,他们的优势就在于网,电影产业也得益于网,电影院线不就是网吗?没网是不行的。我们的弱势不在每个院团,每个院团拿出来都是好院团,都是一流的院团。但是没有网络,每个院团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是形不成力量的。所以要建属于自己的院线——演出院线和演出联盟,把全省一个个院团连成一串,连成一片,连成一张大网,只有这样,才有产生超出我们想象的巨大力量,才能形成闯荡市场、闯荡世界的足够实力。这不就是改革吗?所以,一定要立即把演出院线建立起来。不光要建我们省的,还要打出山东去,打到别的地方、区域去,应该有这种雄心壮志。
一个投资平台,一张网络,山东的院团改革才能够取得进展,才能够为院团提供一个改革发展的优质环境。
六、坚定不移加强文艺院团建设
国有文艺院团一定要加强经营管理,把经营管理作为院团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面。院团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和细胞,必须加强建设,要把加强院团建设作为省文化厅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加强院团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 作风建设以及经营管理诸方面。
(一)政治建设。就是要加强院团党组织建设,院团的所有共产党员都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应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的领导作用。文艺战线是光荣而崇高的,作为文艺战线的共产党员,也应该是光荣而崇高的,应该在广大的演职员队伍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要擦亮“共产党员”这个品牌,各级党组织,包括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党委等等,都要在凝聚艺术人才,进行精品创作,开拓市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等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组织建设。文艺院团应该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一个利益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所有演职员在一起,都是为了一个目标——繁荣发展。我们应该有共同的使命,形成这么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这就是组织建设。党组织,工会组织,妇联组织,各个方面都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思想建设。文艺院团应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即将召开的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要组织大家认真学,反复学,这关系到院团自身长远的发展,一定学深,学透。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食不甘味,寐不甘寝,把一天当两天用,抓紧时间去梳理、去研究政策,把这些优势发挥好、政策利用好,要从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中挖到黄金。思想建设当然不仅包括这些,还要树立服务意识,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二为”方向。事实上,文艺院团服务意识越强,服务越到位,获得的支持力度就会越大,获得的各方面资源就会越多。从这个角度上讲,思想建设应该说也是有效益的,不是虚的,是能够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的。只要善于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天道酬勤,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四)作风建设。国有文艺院团一定要加强作风建设,要有团结战斗、奋力拼搏、扎实肯干这么一种好的作风,这种作风我们可称之为团风或者院风。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补台,互相扶持,互相帮衬,形成这么一种良好的氛围,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不惹事,院团才能够红红火火,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文艺院团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肩负着带队伍、抓作风这么一种责任、一种使命。院团长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定要把作风、把队伍带好,形成独特的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这也是院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艺院团一方面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动员群众,另一方面也有一个文化建设问题,自身要形成有别于人的团队文化。一旦形成自己的院团文化,对增强院团凝聚力、战斗力,一定会产生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对院团长进行培训也只是起到一个开局、引领的作用,真正的功夫还在于院团长回去之后在实践中和大家一起去摸索、去研究。只有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形成自己的血和肉,才能把我们的文化事业繁荣好、发展好。
文化厅党组对举办这次省直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及经营管理高级研讨班十分重视,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刚刚闭幕、省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在我们文化体制改革特别是院团改革发展的关键节点上,举办这样一个高级研讨班,邀请专家学者与我们的院团领导同志就院团经营管理进行认真研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对文艺院团下一步的繁荣发展、改革创新必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下面,我谈几点体会。
一、时刻牢记文艺院团肩负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使命
国有文艺院团在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个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从历史上看,国有文艺院团产生于解放初期,由两个方面组成,一部分是部队上的文工团,服务于解放战争、革命战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发动群众;另外一部分是私营剧团,也是社会文化生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解放之后,把部队文工团和私营剧团合二为一,形成国有院团。从1952年开始改革和组建到现在,国有文艺院团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各个时期,一直承担着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作用,对民族精神培育、国民素质提高、道德风尚培养,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历史上一系列的经典剧目,都是这一个时代创造的。在新的时代,文艺院团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实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从六个方面做出工作部署,提出重大举措,每一项文艺院团都担负着重要的职责、重要的任务。
(一)创作生产艺术精品。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最重要的标志是创作生产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是怎么创造的呢?必须有一批专门的艺术人才;去精心打造,十年磨一剑。精品戏尤其得磨,急功近利是不行的,真正能够传之久远的艺术精品,必须经过长期的打磨,经过艺术专业人才的精心打造,文艺院团恰好承担着这方面的任务。就是说,繁荣发展文化艺术事业,打造文化精品,特别是精品剧目,这应该成为我们院团的一个重要使命。
(二)培养聚集高素质人才。全省文化系统拥有一大批优秀专业人才,包括演艺人才,音乐、舞美、编剧人才等等。文艺院团担负着培养聚集艺术人才的作用,这方面和艺术院校不一样,艺术院校是带有学院性质的。我们是在长期艺术演出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培养、造就这样一支人才队伍和人才梯队。能够为我们国家和民族培养造就一批顶尖艺术人才,这是其他文化单位和部门很难做到的。
(三)弘扬引领社会主义新风正气。陶冶道德情操、弘扬新风正气、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是文艺院团的一条重要使命。宣传教育、引领风尚,培养审美情趣、弘扬社会正气,是自古以来文学艺术所承担的重要功能。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倡导礼乐文化,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人必须在礼乐中才能健康成长,才能够立而为人,礼和乐是不可分割的。文艺院团的这些使命在我们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过程中,应该进一步明确。文艺院团创造着反映时代精神、推动社会进步、弘扬社会新风、培育精神文明的鸿篇巨制,培养造就一大批群众欢迎、在社会上闪耀着德艺双馨风采的文艺大家、大师。
(四)传承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省118家国有院团中,80%以上是戏曲院团。有的地方戏曲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真正是文化艺术的活化石,每一个曲牌,每一个剧目,都是历史的积淀,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都沉积着重要的文化基因。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把它们传承下去,而不至于在我们手中消亡。其他20%的院团,有歌舞,有杂技,有曲艺,也都发挥着重要的传承作用。山东民歌、山东民间舞蹈是一个丰富的宝库,亟需发掘和保护。山东民间器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山东杂技至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山东曲艺深受群众喜爱,济南就有曲山艺海之称。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我们的文艺院团都担负着重要的责任。
二、正确认识文艺院团属性、功能和定位
文艺院团应该是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阵地,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的一个重要器官,弘扬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培育文艺人才的重要窗口。总之,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
(一)公益性。从性质、地位方面讲,国有文艺院团具有浓厚的公益性,不管是什么艺术样式的院团,歌舞、话剧、杂技、曲艺,还是京剧、吕剧、柳子、茂腔、五音戏等,不管是代表国家水准、民族特色,还是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剧种的院团,都带有公益性质。第一,必须生产精品剧目、精品力作;第二,必须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第三,必须宣传群众、教育群众;第四,必须传承优秀文化。公益性应该是文艺院团的一个基本属性。我们党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利用文艺院团宣传、发动、组织、教育群众。战争年代,以部队的文艺院团为主,地方也有,在延安有评剧院,1944年1月,毛泽东同志就给延安评剧院作过重要批示,那个时期山东也有这样的剧团。最重要的是全国解放之后,党和政府大规模建立国有文艺院团,国有文艺院团发展到现在,它的这种作用功能,这种公益属性是不可忽视的。
(二)经营性。除了完成公益性文艺演出、政治演出之外,还有面向市场的演出,适应社会不同层次需要的演出。建国初期,国有院团从一开始成立就带有经营性。我们生产的艺术精品也有很多是在面向市场的过程中产生的,而且是通过长期的市场检验立起来的,是通过长期的市场运作为广大群众所接受的。精品创作出来不能仅仅为了参加评奖,更重要的是要接受市场的检验。
(三)两种属性辩证统一。国有文艺院团的市场性和公益性并不矛盾,往往是市场中有公益,公益中有市场。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中要求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用低票价或者优惠票为基层人民演出,就是一种公益活动,这其中有一定的 市场性,更有公益性,公益和市场是结合的,不是截然分开的。比如公益活动政府采购就带有市场性。解放初期国有院团建立时,就确定必须在市场上有半年到几个月的商业性演出,文化部1953年《关于调整和加强全国剧团工作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国有戏曲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六个月在剧场公演;国营话剧团、歌剧团每年至少应有四个月在剧场公演。”并同时要求“国营院团应采取企业经营的方针,使其逐步达到自给”。所以国有文艺院团一开始就有两种属性,公益性和经营性,是二者的统一体。
(四)院团改革坚持两种属性。目前进行的院团体制机制改革,有的保留事业体制,保留事业体制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市场性,也需要搞经营,也需要有市场成分;有的要转企改制,转企改制的文艺院团也有公益性,而且这种公益性还很强。既然有公益性,政府就要支持;既然有经营性,就要走市场,二者无法截然分开。所以,不能以是否转制来硬性把国有文艺院团的这两种功能、两种属性割裂开来,分离开来,如果机械地、绝对地、形而上学地硬性分开,对院团是一个重大的损失,也产生认识上的错误。如果说,保留事业单位的院团只有公益性没有市场性,那院团发展就不能享受国家对文化产业政策的支持,也享受不到进入市场后的成果,同时也无法运用市场杠杆调动多方面积极性,这样,院团发展将会受到严格限制。如果说,转制院团完全是市场性没有公益性,就会失去政府的支持,失去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包括政府采购等各方面的支持,院团的生存就会受到严重影响。从目前情况看,相当一部分国有文艺院团完全依靠市场是难以存活的、难以为继的,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正是考虑到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党和政府对转制院团采取了大力扶持的政策,加大而不是减少财政投入,增强转制院团的发展后劲和内在活力,同时为了改善院团的生产生活条件而不遗余力。
(五)厘清文艺院团功能定位。只有厘定清楚,才能为院团改革发展争取更大的空间。对院团的领导同志来讲,应该进一步从根本上去明确院团的性质,为院团下一步的发展做出努力。其实,国有院团的经营管理研讨班就是基于这样一个目的、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来举办的。院团既然既有公益性又有市场性或者经营性,那么就有一个经营管理的问题,保留事业体制的院团要加强经营管理,转制院团更要加强经营管理。所以,我们必须把经营管理这一课补上,把经营管理学深、学透、学好,这样院团发展才有根本保证。
三、加快推动文艺院团改革发展
文艺工作者期盼关注改革,又害怕改革,很矛盾很纠结,实质上是对改革有一些误解,就是说,对改革需要全面认识和把握。
(一)科学认识文化体制改革与院团改革的关系。为什么一些同志怕改革,据了解和分析,是因为存在这样一种逻辑、一种认识,即“把文化体制改革仅仅等同于文艺院团改革,把文艺院团改革又仅仅等同于转企改制,把转企改制又仅仅等同于政府撒手不管,认为转企改制就是把院团推向市场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方式的改革在今天是不为大家所接受的,也是党和政府所不同意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到了一种“我们一感冒世界就打喷嚏”这么一个程度,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文明成就,很重要的是得益于我们国家进行了三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我们党和国家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小平同志是带头废除领导干部终身制的伟大政治家。还有实行民主选举和领导干部任期制,我们党的总书记、国务院总理连任不超过两届,这在世界上都是了不起的成就。非洲、中东一些国家出现的政治动荡,很重要的应该归咎于他们的终身制。文化体制改革:首先是宏观管理制度的改革,改革行政管理体制,从“办文化”走向“管文化”,“管办分离,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省文化厅理想的管理体制不是按照行政的办法去管理六大院团,应该是“管办分离”,文艺院团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营实体,省文化厅与院团的关系应该是行业管理关系。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主要通过运用法律的、财政的、土地的、税收的政策等手段来支持或扶持文艺院团。因此说,文化体制改革不只是针对院团,首先改革的是宏观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包括副省级以下城市文广新局的合并,文化市场综合执法体系的建立。
(二)充分利用院团兼具的两种属性。对院团的公益性,要继续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继续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办好惠民、利民文化工程,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人们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看戏,都应该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这些最基本的文化权益应该得到保障。谁来买单呢?政府来买单。人民的政府应该满足人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权益,这是改革的方向。当然了,政府买单也和过去的行政管理体制、行政计划经济时期不一样,讲求调控性,就是说公益性也必须有一定的市场性,这种市场性就是谁的产品质量好,群众欢迎,而且服务态度好,政府就找谁去演。这就是政府采购,阳光采购,政府需要什么样的文化艺术作品,什么样的演出,列出菜单,文艺院团进行申报、投标,说明你有什么优秀的产品,可以向政府提供。政府支持不可能是撒芝麻盐,也要进行改革,这也是文化体制改革极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面向市场,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更是院团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也不是说把院团推向市场不管不问,省里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根本目的就为改制文化企业、改制文艺院团提供足够的产业支持,一个好的剧目要投向市场,政府就把它作为文化产业项目进行支持;一个重要的演出,可以作为产业项目进行支持,一个好的人才引进计划,也可以作为产业项目进行支持。作为签约演员,成立一个工作室,或一个项目公司,就能够申请产业项目支持。总之,文化产业资金应该发挥出重要作用,不就是改革的重要内容吗?
(三)积极主动地进行院团改革探索。院团改革包括顶层设计和院团自身改革两个方面。顶层设计包括中央院团的顶层设计,各省、各个单位、各个地方院团的顶层设计,包括成立大的演艺集团,大的演出公司,这些确实不是文艺院团自身能够完全说了算的。但是院团自身的改革是院团可以自己说了算的,是能够自己主动进行探索的,不一定非要等到顶层设计方案出来。而且,院团自身的改革会推动顶层设计,有利于顶层设计更加科学务实。院团根据自身特性进行的自主改革创新,对壮大实力,发展文艺事业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在各个方面支持力度相当大的情况下,院团利用改革去有效吸纳有利资源,是大有作为的。一方面,院团有公益性,政府会逐渐加大支持力度。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特别是省委九届十三次全委会之后将会出台一系列文化强省的重要政策,对院团公益性方面的支持力度将会进一步加大。另一方面,院团有经营性,对院团经营性方面,扶持意见里面也会有一些重要的政策规定。省文化产业扶持基金将会大幅度地增 加,文化事业经费的规模也将会加大。就是说,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投入,各级政府,包括中央、省、市、县,增加的幅度都不会太小,如果我们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就会丧失机遇。希望文艺院团的负责同志,尤其是一把手,一定要从现在开始高度关注,抓住机遇,千万不要等、靠、要,不要等着改革的顶层设计,等着什么时候改,什么时候转,这些思想都要不得。对于政府公益性支持,厅机关会全力以赴地去争取,院团自己也要争取;对于政府产业支持,也要去努力争取,把产业性的文章和公益性的文章做大、做实、做优、做好。这样,院团的发展才会有基础。院团积极主动地进行改革探索应该是全方位的,团中团,院中院,事生企,一团两制,甚至一团多制都可以。譬如,可以成立文化演艺公司,院团为什么不能成立演艺公司呢?省京剧院虽然是保留的院团,成立山东京剧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又有什么不可以的?省话剧院也可以成立山东话剧演艺公司。这些工作可以抓紧行动,为什么不可以做?打造一个剧目,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它的市场性,拿到它的知识产权,成立项目公司进行市场运作,这个公司可以面向社会聘请人才,我们有的院团已经进行了这样的探索。就是说,院团创作生产的剧目,从一开始就要讲究投入和产出。不要老搞一下子几千万、几百万的这种大投入,这种投入确有必要也不是不可以的,但是要考虑怎么在市场上通过盈利收回成本。尤其是围绕着承办十艺节,全省文艺院团将会打造一批文化精品,要从一开始就要有这种市场意识。创作生产艺术精品不仅可以申请文化艺术创作资金,还可以申请文化产业资金,取得重要支持的,为什么不可以去争取呢?我们要搭好平台,抓住这个机遇,准备用好这些资金。产业资金花不出去的可能性是有的,院团要不到钱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所以,我们必须想办法让这笔钱花到我们的艺术事业上,演艺产业上,这样,院团的发展才能有一个足够的保障。实际上,团中团,事生企,一团多制,应该说这是一条很成功的经验,低成本,少震荡甚至零震荡,高产出。好多院团自身和企业进行合作、联盟、挂牌,也都是重要的经验。企业愿意支持,院团可以为他们提供艺术服务,为什么不可以啊?在这方面鼓励大家进行探索。
四、明确文艺院团改革发展需要坚持的原则
院团改革发展应当坚持四条重要原则。
(一)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要突破条条框框,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小平同志曾经讲过,“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没有这一股子闯劲,冒劲,是干不成什么事业的,就会非常的平庸,在平平淡淡的日子中错失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二)实事求是,求真务实。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我们院团叫冷暖自知。改革一定是我们院团自己的事情,要发挥院团干部职工的主体作用,包括厅里面的同志,只能是给你们出主意、想办法,创造条件搭建一个平台,但是真正的改革,还要靠院团自身。因此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三个有利于”标准。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院团改革成功的评价标准就是“三个有利于”。第一,有利于解放和发展艺术生产力。通过改革,我们出戏了没有,出好戏了没有,出大戏了没有,出在社会上市场上有影响的戏了没有,出那些能立得住、传得久远的好戏、精品力作了没有。通过改革出好戏、大戏、精品剧目,改革才是成功的。第二,有利于出人才。避免院团还没有进行改革,就已经人才流失的情况。改革是皆大欢喜、多方共赢的事情,通过改革,院团实力增强了,国家财政上给予支持,企业挂名给予支持,市场上也有大的盈利空间,院团实力迅速壮大。第三,有利于维护职工的切身利益。通过改革,职工收入比过去大幅度增加而不是减少,而且通过这种收入的增加,院团各个方面的条件得到大大的改善,这不是双赢的结果吗?这样,党和政府才会高兴。改革要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这“三个有利于”应该是院团改革是非得失的衡量标准。
(四)改革目的是发展。国有文艺院团的改革,绝对不是“为改革而改革”。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文艺院团科学发展,是为了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这才是衡量改革的一个根本标准。小平同志讲:“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文化发展也是硬道理,文艺院团的发展当然也是硬道理。看院团改革,最重要的是看是不是发展了。过去一年排两个或三个戏,改革之后要排好多戏。市场有多元需求,政府公益性演出也有很多需求,一年排两个戏三个戏已经远远不够用。为了在整个政府采购中更有竞争力,必须多排戏、排好戏;面向市场也是这样,青少年喜欢什么,老同志喜欢什么,农民工喜欢什么,公安干警喜欢什么,根据各行各业不同人群、不同群众的各种需求,包括为企业排戏,排各种各样的戏满足不同需求。由此,每年可能排十个,甚至更多戏,院团的同志可能会累并快乐着。文化体制改革一定是为了发展、为了繁荣,这是改革的基本考虑。
五、切实加强文艺院团管理体制改革创新
创新文化管理体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重要内容。
首先,改革投入机制。改革要为院团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创造良好的环境,是个什么平台呢?是一个投资平台。文化厅现在缺少一个文化投资平台,省财政事业费要逐年增加,但在产业资金上还是缺少的,怎么给我们的院团包括其他单位的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就是要建设一个好的平台。
其次,创建一条好的院线联盟。我省的院团是好院团,同志们都是好同志,但是演艺产业形不成规模,形不成强大的合力,省里是省里的,市里是市里的,县里是县里的。省直六大院团也是这样连不起网来。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电,只有并联或串联才能产生强大的电流。世界上最著名的托拉斯、最著名的商业集团,他们的优势就在于网,电影产业也得益于网,电影院线不就是网吗?没网是不行的。我们的弱势不在每个院团,每个院团拿出来都是好院团,都是一流的院团。但是没有网络,每个院团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是形不成力量的。所以要建属于自己的院线——演出院线和演出联盟,把全省一个个院团连成一串,连成一片,连成一张大网,只有这样,才有产生超出我们想象的巨大力量,才能形成闯荡市场、闯荡世界的足够实力。这不就是改革吗?所以,一定要立即把演出院线建立起来。不光要建我们省的,还要打出山东去,打到别的地方、区域去,应该有这种雄心壮志。
一个投资平台,一张网络,山东的院团改革才能够取得进展,才能够为院团提供一个改革发展的优质环境。
六、坚定不移加强文艺院团建设
国有文艺院团一定要加强经营管理,把经营管理作为院团建设的一个基本方面。院团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载体和细胞,必须加强建设,要把加强院团建设作为省文化厅的一个重要任务,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全面加强院团建设,包括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 作风建设以及经营管理诸方面。
(一)政治建设。就是要加强院团党组织建设,院团的所有共产党员都应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组织应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党的领导作用。文艺战线是光荣而崇高的,作为文艺战线的共产党员,也应该是光荣而崇高的,应该在广大的演职员队伍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要擦亮“共产党员”这个品牌,各级党组织,包括党小组、党支部、党总支、党委等等,都要在凝聚艺术人才,进行精品创作,开拓市场,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等等各个方面发挥重要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组织建设。文艺院团应该成为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一个利益共同体、生命共同体。所有演职员在一起,都是为了一个目标——繁荣发展。我们应该有共同的使命,形成这么一个严密的组织体系,这就是组织建设。党组织,工会组织,妇联组织,各个方面都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思想建设。文艺院团应该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即将召开的省委九届十三次全会精神,要组织大家认真学,反复学,这关系到院团自身长远的发展,一定学深,学透。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抓住机遇,食不甘味,寐不甘寝,把一天当两天用,抓紧时间去梳理、去研究政策,把这些优势发挥好、政策利用好,要从含金量极高的政策中挖到黄金。思想建设当然不仅包括这些,还要树立服务意识,要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二为”方向。事实上,文艺院团服务意识越强,服务越到位,获得的支持力度就会越大,获得的各方面资源就会越多。从这个角度上讲,思想建设应该说也是有效益的,不是虚的,是能够为我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的。只要善于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天道酬勤,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四)作风建设。国有文艺院团一定要加强作风建设,要有团结战斗、奋力拼搏、扎实肯干这么一种好的作风,这种作风我们可称之为团风或者院风。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补台,互相扶持,互相帮衬,形成这么一种良好的氛围,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又不惹事,院团才能够红红火火,我们的事业才能够蓬勃发展。文艺院团的主要负责同志,都肩负着带队伍、抓作风这么一种责任、一种使命。院团长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一定要把作风、把队伍带好,形成独特的有凝聚力的团队精神,这也是院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艺院团一方面教育群众、武装群众、动员群众,另一方面也有一个文化建设问题,自身要形成有别于人的团队文化。一旦形成自己的院团文化,对增强院团凝聚力、战斗力,一定会产生重要的作用,这也是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
对院团长进行培训也只是起到一个开局、引领的作用,真正的功夫还在于院团长回去之后在实践中和大家一起去摸索、去研究。只有经过消化吸收,才能形成自己的血和肉,才能把我们的文化事业繁荣好、发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