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研究了中国大学生和本族语者在使用高频动词get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中国学生严重超用了get+N.的形式;2)过多使用了get+Adj./V.-ed的结构;3)在类连接get+V.-to do的使用上,与本族语者相比,没有量上的明显差异;4)对get+N+C和get+Adv.结构的使用,明显少于本族语者。研究发现,学生在各类连接的使用中,大致存在以下问题:1)频繁重复使用个别词语;2)对不同义项的使用和掌握不均衡;3)搭配不当。造成这些现象主要原因是受到母语迁移、中介语发展和当前的英语教学方法的影响。
关键词:语料库;高频词;类连接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6-0093-5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Chinese learners’ use of the high-frequency verb get by comparing the evidence from WECCL and FLOB. It finds that (a) Chinese learners show a strong tendency to overuse get + N; (b) They use slightly more get + Adj. / V.-ed than native speakers; (c) In the use of get + V.-to do,no marked difference in numbers exis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 Different from native speakers, Chinese learners underuse get + N + C & get + Adv.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Chinese learners tend to overuse some semantic items while avoiding some others and that they often misuse some collocates. These phenomena might result partly from L1 transfe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language and current EFL teaching in China.
Key words: corpus, high-frequency word, colligation
1. 引言
高频词因其高使用频率、高覆盖率和在不同专业中的高分布率而成为语言教学的重点。高频动词则是重中之重,同时又是最难掌握的学习内容。
Aijmer(2002: 55-76)和Ringbom(1998: 191-200)的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有过度使用高频动词的倾向,而Sinclair(1991)的研究发现,许多学习者有回避使用某些动词,从而导致有过少使用这些动词的倾向。王立非、张岩(2007: 110-116)对大学生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情况的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某些高频动词、过少使用另一些高频动词的倾向在中国大学生身上均存在。本文选择被认为过度使用最严重的高频动词get(王立非、张岩,2007: 110-116)开展研究,调查书面语中中国大学生和本族语者对该词的使用情况,分析大学生对get一词的使用特征及其成因。
传统的词汇研究倾向于将词汇的形式与意义分割开来进行,而事实上两者是密不可分,因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组成”(Lewis,1993: 95),“一定的词语和意义总是以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语法结构也总要以最经常和最典型的词语来实现”(杨惠中,2002:83)。故本文将以get一词的典型类连接(colligation)为研究的切入口。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重点回答以下3个问题:
1)能否验证中国大学生过度使用高频动词get的倾向?
2)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大学生在对get的典型类连接形式的使用上,是否都还是部分地存在过度使用的倾向?
3)中国大学生对get一词的使用上有何特点?
2.2 语料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学习者语料库为《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中的书面作文子库WECCL(Writt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总形符数约为110万,所有语料经过词性赋码。用于参照的本族语者语料库为FLOB(Freiburg-LOB Corpus of British English),总形符数约为100万,全部语料同样经过词性赋码。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语料库研究方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研究中运用了文本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帮助进行语料的处理和分析,运用了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帮助进行数理统计。具体步骤如下:
1)运行Concord,检索出两语料库中有关get的索引行,去除杂质,进行词频统计,然后以每万词为单位将词频标准化,报告结果。
2)对get在两库中的词频差异,进行卡方检验。
3)参照权威语法书及词典,归纳出get的典型类连接用法。按此标准,对索引行逐条进行归类、统计,分别计算出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使用这些类连接的频率,然后将词频标准化。
4)分析、总结学习者对get一词的使用特征。
3. 结果与讨论
3.1 总体标准化频数比较
通过Wordsmith Tools检索,在WECCL中我们得到4030条有关get的索引行,进行词形归并(Lemmatization)处理(口语体gotta未列入考察范围),去除杂质,得到有效索引行3731条,词频标准化后,最终得到get在WECCL中的标准频数:33.9。通过同样的方法,在FLOBL中我们得到1449条get的索引行,得出其在FLOB 中的标准频数为14.5。卡方检验表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一)。
表一显示,中国大学生对高频动词get存在“过度频繁使用”的倾向,这一结果部分地验证了王克非(2007: 110-116)的研究成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学生的词汇量不够,受其制约,学生在进行书面表达时只能反复使用高频词进行思想交流;二是学生对掌握不好、把握不大的词采用了“回避策略”,特别在考试时为减少错误次数,他们尽量回避使用生疏的词语;三是受题材制约性(topic-dependency)影响,有限的写作题材影响了学生在写作中用词的选择。(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2005:159)与此形成鲜明对照,本族语者对母语运用自如,能根据语境择词,也就避免了集中频繁使用个别词的现象。
3.2 get的主要类连接用法
参照权威词典和语法书, 我们在表2中列举了get的7大典型类连接用法。由于受文章篇幅的限制,本研究主要调查前5大类连接形式。
表3显示了中国大学生与本族语者对这5种形式的具体使用情况。对比发现中国学生严重超用了get+N的形式(25:5);过多使用了get+Adj./V.+ed的结构(3.9: 2.4);过少使用类连接get+N+C(0.2:1)和get+Adv.(1.9:2.5);在对get+V.-to do的使用上,量上的差异不明显(0.6: 0.6)。下面我们将结合语料,对上述形式逐一进行分析。
1) get + N
中国大学生使用该类连接的标准频率为每万字25次;本族语者为每万字5次,中国学生明显超用了该形式。在从WECCL和FLOB提取的有效索引行中该结构分别占73.6%、34.2%,表明学生对这基本用法非常熟悉,使用极为频繁。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get在该结构中可表示“得到”、“带来”、“遭受(惩罚)”、“收听/看”、“(考试)获得”、“感染(疾病)”、“理解”和“取得(联系)”等多种含义。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对该结构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表达“得到”、“感染(疾病)”和“(考试)获得”3个义项上。表示“理解”义项的例证在WECCL中我们仅找到3个,表示“取得(联系)”义项的例证找到1个,而表示“遭受(惩罚)”义项的例证则一个也没有。可见,中国学生对该类连接形式的使用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语义层上,对它的掌握显然是不全面、不深刻的。调查还显示,与本族语者相比,使用该结构时中国学生能运用的搭配词极为有限。如表示“得到”义项时,学生过度频繁使用了degree、certificate、job、information、position等搭配词,这也是造成该词使用频率大大高于本族语者的最主要原因。当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词汇量匮乏外,还有受题材制约性的影响。另外,学生误用搭配词的现象也很严重,如:
regular life. We can get knowledge and pleasure in it
I have to learn, to get education and to know what
communicating, and you get the full imagination of the
know that he didn’t get his graduation even
s. Tradition helps to get the realization of modernization
(from WECCL)
造成这些搭配错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因为在汉语中,有像“获得知识”、“获得教育”、“得以毕业”、“得到实现”等表达法。
2) get + Adj./V.+ed
连接形容词或过去分词也是get的一基本用法。在WECCL和FLOB中该结构出现的标准频率分别为每万字3.9次、2.4次,中国学生的使用频率略高于本族语者。从该用法在总索引行中所占的比率看,它在本族语者语料库中的权重(16.5%)高于在学习者语料库中的权重(11.5%),说明该用法在本族语者中,更具广泛性。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get在该结构中作系动词,意为“变得”、“使处于”。研究表明,学生对get后接形容词的规则掌握较好,仅发现“get clearly”一例误用。但在搭配词的选择上,与本族语者相比,显得过于单调,且准确性不够,中国学生过度频繁使用了angry,familiar,ill,popular,ready,old等形容词。在表达同一语义时,学生没能运用相关的近义词,只是重复使用最简单、最常用的词,结果必然造成对这些词的超用。
另外,不少中国学生对get+V.+ed结构的掌握和运用有困难,失误较多,如:
time, stop working hard,get drank all day; he always
entertain ourselves. We got relax through reading when we
proved to manage people to get accustom to the new situation
the more exciting you will get when you receive the letter
are so many students still getting prepares for the hot
(from WECCL)
它们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get后直接使用动词原形;二是混用了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三是采用了错误的过去分词形式,表明部分学生英文基本功薄弱,对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没有掌握好。
3) get+Adv.
get后接副词表示“(使)到达”、“沿……移动”的用法在WECCL和FLOB中出现的标准频率分别为每万字1.9次、2.5次,本族语者的使用频率高于中国大学生。它在从两库提取的总有效索引行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5.6%、17.2%,说明该用法在本族语者中使用得更为广泛、更为普遍。
语料分析显示,中国学生在选择与get搭配的副词时,存在着种类严重贫乏的问题。具体而言,学生过度使用了get与on/along搭配,表示“进展”的用法。从WECCL提取的208条该结构的索引行中,含get on/along(well with)的索引行竟有87条,占41.8%;而从FLOB提取的249条该结构的索引行中,此搭配仅有32例,占12%。本族语者经常使用的get与long,around,by,somewhere,about等副词的搭配,如例所示,在WECCL中竟一次都没有出现。
Charles hadn’t got along. (FLOB_L.xml/sn=“0666”)
no way. She’d have got around with her belly touching
tier jockstraps, but getting by with a natty striped
I suppose that was how he got about. (FLOB_L.xml/sn=“0269”)
you never know, may get somewhere some day
(from FLOB)
显然,本族语者在这类表示移动、变化的副词的选择上,比中国学生要灵活多变得多。中国学生倾向于使用他们熟悉的搭配词,而对于其它他们不熟悉的采用了回避策略。
4) get+V-to do
get后接不定式的用法在WECCL和FLOB中出现的标准频率均为每万字0.6次,两者大致相等,在从两库提取的总有效索引行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7%、4.3%,说明该用法在本族语者中更为常见些。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get在该类连接中有两个义项:一为“开始(感觉到、认识到、成为)”;二为“有机会(做)”、 “能(做)”。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最偏爱使用的动词不定式是to know,在64条该结构的索引行中含get to know的索引行有42条,都表示第一义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本族语者选用了多样的动词不定式与get搭配,而且该结构的第二义项同样被较为广泛地使用,如get to do/ to peel/ to help/ to sort/ to provide等。另外,中国学生在使用该结构时,极易出错,如:
society developing. People get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bout one day. You got hear me out. Do you
that a young boy want to get work not go to study
he’s the last person to get know his own disease,
对该用法认识不透彻,再加上汉语迁移,可能是造成这些失误的主要原因。
5) get + N + C
get后接复合宾语表示“(使)处于”、“让(某人/某物做)”、“使(某事)发生”的用法,在WECCL和FLOB中出现的标准频率分别为每万字0.2次、1次,本族语者的使用频率高于中国大学生。它在从两库提取的总有效索引行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0.6%、7.2%,说明相对于get的其它用法,中国学生使用该结构的频率极低,明显少于本族语者,绝大多数学生对它避而不用。
我们进一步调查了get后由形容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和不定式构成复合宾语的用法,表4具体反映了中国学生和本族语者在使用这4类复合宾语时在量上的差异。总体而言,中国学生对这4类补足语的使用均少于本族语者。
语料分析显示,相对而言,学生对由过去分词构成的复合宾语掌握得较为理想,14例该形式的索引行中,仅出现1例词形错误,而且不存在过度使用个别单词的现象。学生对由形容词构成的复合宾语掌握得要差些,7例该形式的索引行中,形容词ready被重复使用了4次。对由不定式构成的复合宾语掌握得极不理想,在仅有的3例例证中,有2例误用(均采用了get sb. do的形式)。很遗憾,在WECCL中我们没有找到一例由现在分词构成的复合宾语形式。而本族语者在对这4类补足语的使用上,不论是质还是量上,都明显高于中国学生。
造成这种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三。第一,学生采用了“先学易用”的语言策略,他们倾向于使用简单的或早期学过的语言形式,尽量回避使用后学的、复杂的形式。本结构较前4种类连接形式,不论在内涵上还是结构上更为复杂,学生接触它的时间也更晚些,故该形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没有前几种深刻,提取使用也就更困难;第二,语言输入不够充分,势必影响输出的质量;第三,受教学方法的影响。近年来,交际教学法盛行,在关注交际的同时,我们忽略了对语言形式的教学,忽略了对词汇的深度学习,造成学生在具体运用时,力不从心。
4. 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中国大学生过度使用高频动词get的倾向。但研究发现,这一倾向并非存在于get的各大类连接形式的使用上。具体而言,较本族语者,中国学生严重超用了get+N的形式,过多使用了get+Adj./V.+ed的结构,但在get+N+C和get+Adv.结构的使用上明显少于本族语者,两者在对get+V.-to do结构的使用上,不存在量上的明显差异。研究显示,学生在各类连接的使用中,大致存在以下问题:1)频繁重复使用个别词语;2)对类连接不同义项的掌握和运用不均衡;3)搭配不当。
为此,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词汇广度的学习,还要加强对词汇的深度学习。在增加语言输入的同时,要加强语言输出的训练,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语言表达法。另外,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词汇教学法,像语料库这样一种极有效的词汇学习工具,应在学生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Aijmer, K. Modality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 written interlanguage[A]. In S. Granger, J. Hung & S. Petch-Tyson(eds.). Computer Learner Corpor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55-76.
Ringbom, H. High-frequency verbs in the ICLE Corpus[A]. In A. Renouf(ed.). Explorations in Corpus Linguistics[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191-200.
Sinclair, J.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M]. Hove,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95.
王立非、张岩. 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110-116.
杨惠中. 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3.
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 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59.
关键词:语料库;高频词;类连接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08)06-0093-5
Abstract: 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study on the Chinese learners’ use of the high-frequency verb get by comparing the evidence from WECCL and FLOB. It finds that (a) Chinese learners show a strong tendency to overuse get + N; (b) They use slightly more get + Adj. / V.-ed than native speakers; (c) In the use of get + V.-to do,no marked difference in numbers exis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 Different from native speakers, Chinese learners underuse get + N + C & get + Adv. The results also show that Chinese learners tend to overuse some semantic items while avoiding some others and that they often misuse some collocates. These phenomena might result partly from L1 transfe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language and current EFL teaching in China.
Key words: corpus, high-frequency word, colligation
1. 引言
高频词因其高使用频率、高覆盖率和在不同专业中的高分布率而成为语言教学的重点。高频动词则是重中之重,同时又是最难掌握的学习内容。
Aijmer(2002: 55-76)和Ringbom(1998: 191-200)的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有过度使用高频动词的倾向,而Sinclair(1991)的研究发现,许多学习者有回避使用某些动词,从而导致有过少使用这些动词的倾向。王立非、张岩(2007: 110-116)对大学生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情况的研究表明,过度使用某些高频动词、过少使用另一些高频动词的倾向在中国大学生身上均存在。本文选择被认为过度使用最严重的高频动词get(王立非、张岩,2007: 110-116)开展研究,调查书面语中中国大学生和本族语者对该词的使用情况,分析大学生对get一词的使用特征及其成因。
传统的词汇研究倾向于将词汇的形式与意义分割开来进行,而事实上两者是密不可分,因为“语言是由语法化的词汇组成”(Lewis,1993: 95),“一定的词语和意义总是以一定的语法形式表现出来的;一定的语法结构也总要以最经常和最典型的词语来实现”(杨惠中,2002:83)。故本文将以get一词的典型类连接(colligation)为研究的切入口。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问题
本研究重点回答以下3个问题:
1)能否验证中国大学生过度使用高频动词get的倾向?
2)与本族语者相比,中国大学生在对get的典型类连接形式的使用上,是否都还是部分地存在过度使用的倾向?
3)中国大学生对get一词的使用上有何特点?
2.2 语料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学习者语料库为《中国学生英语口笔语语料库》中的书面作文子库WECCL(Written English Corpus of Chinese Learner),总形符数约为110万,所有语料经过词性赋码。用于参照的本族语者语料库为FLOB(Freiburg-LOB Corpus of British English),总形符数约为100万,全部语料同样经过词性赋码。
2.3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语料库研究方法,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研究中运用了文本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帮助进行语料的处理和分析,运用了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帮助进行数理统计。具体步骤如下:
1)运行Concord,检索出两语料库中有关get的索引行,去除杂质,进行词频统计,然后以每万词为单位将词频标准化,报告结果。
2)对get在两库中的词频差异,进行卡方检验。
3)参照权威语法书及词典,归纳出get的典型类连接用法。按此标准,对索引行逐条进行归类、统计,分别计算出学习者和本族语者使用这些类连接的频率,然后将词频标准化。
4)分析、总结学习者对get一词的使用特征。
3. 结果与讨论
3.1 总体标准化频数比较
通过Wordsmith Tools检索,在WECCL中我们得到4030条有关get的索引行,进行词形归并(Lemmatization)处理(口语体gotta未列入考察范围),去除杂质,得到有效索引行3731条,词频标准化后,最终得到get在WECCL中的标准频数:33.9。通过同样的方法,在FLOBL中我们得到1449条get的索引行,得出其在FLOB 中的标准频数为14.5。卡方检验表明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一)。
表一显示,中国大学生对高频动词get存在“过度频繁使用”的倾向,这一结果部分地验证了王克非(2007: 110-116)的研究成果。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学生的词汇量不够,受其制约,学生在进行书面表达时只能反复使用高频词进行思想交流;二是学生对掌握不好、把握不大的词采用了“回避策略”,特别在考试时为减少错误次数,他们尽量回避使用生疏的词语;三是受题材制约性(topic-dependency)影响,有限的写作题材影响了学生在写作中用词的选择。(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2005:159)与此形成鲜明对照,本族语者对母语运用自如,能根据语境择词,也就避免了集中频繁使用个别词的现象。
3.2 get的主要类连接用法
参照权威词典和语法书, 我们在表2中列举了get的7大典型类连接用法。由于受文章篇幅的限制,本研究主要调查前5大类连接形式。
表3显示了中国大学生与本族语者对这5种形式的具体使用情况。对比发现中国学生严重超用了get+N的形式(25:5);过多使用了get+Adj./V.+ed的结构(3.9: 2.4);过少使用类连接get+N+C(0.2:1)和get+Adv.(1.9:2.5);在对get+V.-to do的使用上,量上的差异不明显(0.6: 0.6)。下面我们将结合语料,对上述形式逐一进行分析。
1) get + N
中国大学生使用该类连接的标准频率为每万字25次;本族语者为每万字5次,中国学生明显超用了该形式。在从WECCL和FLOB提取的有效索引行中该结构分别占73.6%、34.2%,表明学生对这基本用法非常熟悉,使用极为频繁。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get在该结构中可表示“得到”、“带来”、“遭受(惩罚)”、“收听/看”、“(考试)获得”、“感染(疾病)”、“理解”和“取得(联系)”等多种含义。调查显示,中国学生对该结构的使用主要集中在表达“得到”、“感染(疾病)”和“(考试)获得”3个义项上。表示“理解”义项的例证在WECCL中我们仅找到3个,表示“取得(联系)”义项的例证找到1个,而表示“遭受(惩罚)”义项的例证则一个也没有。可见,中国学生对该类连接形式的使用仅仅停留在最基本的语义层上,对它的掌握显然是不全面、不深刻的。调查还显示,与本族语者相比,使用该结构时中国学生能运用的搭配词极为有限。如表示“得到”义项时,学生过度频繁使用了degree、certificate、job、information、position等搭配词,这也是造成该词使用频率大大高于本族语者的最主要原因。当然,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除了学生词汇量匮乏外,还有受题材制约性的影响。另外,学生误用搭配词的现象也很严重,如:
regular life. We can get knowledge and pleasure in it
I have to learn, to get education and to know what
communicating, and you get the full imagination of the
know that he didn’t get his graduation even
s. Tradition helps to get the realization of modernization
(from WECCL)
造成这些搭配错误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因为在汉语中,有像“获得知识”、“获得教育”、“得以毕业”、“得到实现”等表达法。
2) get + Adj./V.+ed
连接形容词或过去分词也是get的一基本用法。在WECCL和FLOB中该结构出现的标准频率分别为每万字3.9次、2.4次,中国学生的使用频率略高于本族语者。从该用法在总索引行中所占的比率看,它在本族语者语料库中的权重(16.5%)高于在学习者语料库中的权重(11.5%),说明该用法在本族语者中,更具广泛性。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get在该结构中作系动词,意为“变得”、“使处于”。研究表明,学生对get后接形容词的规则掌握较好,仅发现“get clearly”一例误用。但在搭配词的选择上,与本族语者相比,显得过于单调,且准确性不够,中国学生过度频繁使用了angry,familiar,ill,popular,ready,old等形容词。在表达同一语义时,学生没能运用相关的近义词,只是重复使用最简单、最常用的词,结果必然造成对这些词的超用。
另外,不少中国学生对get+V.+ed结构的掌握和运用有困难,失误较多,如:
time, stop working hard,get drank all day; he always
entertain ourselves. We got relax through reading when we
proved to manage people to get accustom to the new situation
the more exciting you will get when you receive the letter
are so many students still getting prepares for the hot
(from WECCL)
它们的错误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get后直接使用动词原形;二是混用了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三是采用了错误的过去分词形式,表明部分学生英文基本功薄弱,对一些基本的语法规则没有掌握好。
3) get+Adv.
get后接副词表示“(使)到达”、“沿……移动”的用法在WECCL和FLOB中出现的标准频率分别为每万字1.9次、2.5次,本族语者的使用频率高于中国大学生。它在从两库提取的总有效索引行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5.6%、17.2%,说明该用法在本族语者中使用得更为广泛、更为普遍。
语料分析显示,中国学生在选择与get搭配的副词时,存在着种类严重贫乏的问题。具体而言,学生过度使用了get与on/along搭配,表示“进展”的用法。从WECCL提取的208条该结构的索引行中,含get on/along(well with)的索引行竟有87条,占41.8%;而从FLOB提取的249条该结构的索引行中,此搭配仅有32例,占12%。本族语者经常使用的get与long,around,by,somewhere,about等副词的搭配,如例所示,在WECCL中竟一次都没有出现。
Charles hadn’t got along. (FLOB_L.xml/sn=“0666”)
no way. She’d have got around with her belly touching
tier jockstraps, but getting by with a natty striped
I suppose that was how he got about. (FLOB_L.xml/sn=“0269”)
you never know, may get somewhere some day
(from FLOB)
显然,本族语者在这类表示移动、变化的副词的选择上,比中国学生要灵活多变得多。中国学生倾向于使用他们熟悉的搭配词,而对于其它他们不熟悉的采用了回避策略。
4) get+V-to do
get后接不定式的用法在WECCL和FLOB中出现的标准频率均为每万字0.6次,两者大致相等,在从两库提取的总有效索引行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1.7%、4.3%,说明该用法在本族语者中更为常见些。
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get在该类连接中有两个义项:一为“开始(感觉到、认识到、成为)”;二为“有机会(做)”、 “能(做)”。调查分析显示,大学生最偏爱使用的动词不定式是to know,在64条该结构的索引行中含get to know的索引行有42条,都表示第一义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本族语者选用了多样的动词不定式与get搭配,而且该结构的第二义项同样被较为广泛地使用,如get to do/ to peel/ to help/ to sort/ to provide等。另外,中国学生在使用该结构时,极易出错,如:
society developing. People get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bout one day. You got hear me out. Do you
that a young boy want to get work not go to study
he’s the last person to get know his own disease,
对该用法认识不透彻,再加上汉语迁移,可能是造成这些失误的主要原因。
5) get + N + C
get后接复合宾语表示“(使)处于”、“让(某人/某物做)”、“使(某事)发生”的用法,在WECCL和FLOB中出现的标准频率分别为每万字0.2次、1次,本族语者的使用频率高于中国大学生。它在从两库提取的总有效索引行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0.6%、7.2%,说明相对于get的其它用法,中国学生使用该结构的频率极低,明显少于本族语者,绝大多数学生对它避而不用。
我们进一步调查了get后由形容词、现在分词、过去分词和不定式构成复合宾语的用法,表4具体反映了中国学生和本族语者在使用这4类复合宾语时在量上的差异。总体而言,中国学生对这4类补足语的使用均少于本族语者。
语料分析显示,相对而言,学生对由过去分词构成的复合宾语掌握得较为理想,14例该形式的索引行中,仅出现1例词形错误,而且不存在过度使用个别单词的现象。学生对由形容词构成的复合宾语掌握得要差些,7例该形式的索引行中,形容词ready被重复使用了4次。对由不定式构成的复合宾语掌握得极不理想,在仅有的3例例证中,有2例误用(均采用了get sb. do的形式)。很遗憾,在WECCL中我们没有找到一例由现在分词构成的复合宾语形式。而本族语者在对这4类补足语的使用上,不论是质还是量上,都明显高于中国学生。
造成这种显著差异的原因可能有三。第一,学生采用了“先学易用”的语言策略,他们倾向于使用简单的或早期学过的语言形式,尽量回避使用后学的、复杂的形式。本结构较前4种类连接形式,不论在内涵上还是结构上更为复杂,学生接触它的时间也更晚些,故该形式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没有前几种深刻,提取使用也就更困难;第二,语言输入不够充分,势必影响输出的质量;第三,受教学方法的影响。近年来,交际教学法盛行,在关注交际的同时,我们忽略了对语言形式的教学,忽略了对词汇的深度学习,造成学生在具体运用时,力不从心。
4. 结论
本研究证实了中国大学生过度使用高频动词get的倾向。但研究发现,这一倾向并非存在于get的各大类连接形式的使用上。具体而言,较本族语者,中国学生严重超用了get+N的形式,过多使用了get+Adj./V.+ed的结构,但在get+N+C和get+Adv.结构的使用上明显少于本族语者,两者在对get+V.-to do结构的使用上,不存在量上的明显差异。研究显示,学生在各类连接的使用中,大致存在以下问题:1)频繁重复使用个别词语;2)对类连接不同义项的掌握和运用不均衡;3)搭配不当。
为此,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不仅要加强词汇广度的学习,还要加强对词汇的深度学习。在增加语言输入的同时,要加强语言输出的训练,让学生在运用中掌握语言表达法。另外,教师应与时俱进,不断改进词汇教学法,像语料库这样一种极有效的词汇学习工具,应在学生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Aijmer, K. Modality in advanced Swedish learners’ written interlanguage[A]. In S. Granger, J. Hung & S. Petch-Tyson(eds.). Computer Learner Corpor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2002: 55-76.
Ringbom, H. High-frequency verbs in the ICLE Corpus[A]. In A. Renouf(ed.). Explorations in Corpus Linguistics[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 Publishing Company, 1998: 191-200.
Sinclair, J. Corpus, Concordance, Colloca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 The State of ELT and the Way Forward[M]. Hove, England: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95.
王立非、张岩. 大学生英语议论文中高频动词使用的语料库研究[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110-116.
杨惠中. 语料库语言学导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83.
杨惠中、桂诗春、杨达复. 基于CLEC语料库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分析[C].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