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人行天桥桥面、梯道和坡道上的行人交通流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我国现有的通行规范中并未予以体现,很难指导人行天桥的建设.文中通过视频采集并处理武汉市8座人行天桥
【出 处】
: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批准号:5157843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人行天桥桥面、梯道和坡道上的行人交通流特性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在我国现有的通行规范中并未予以体现,很难指导人行天桥的建设.文中通过视频采集并处理武汉市8座人行天桥的行人过街数据,分别分析人行天桥桥面、梯道和坡道上的行人流特性,得到了基本通行能力对应的单位宽度最大流量值分别为1.43,0.98和1.11人/(s·m),表明桥面的通行能力水平最大,而相对于桥面和坡道,梯道的通行能力水平最小、最容易成为天桥通行的瓶颈,因此在满足天桥每端梯道或坡道通行能力之和与桥面通行能力匹配的同时,应适当提高梯道的宽度比例.在分析通行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了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折减系数,最后建立了人行天桥局部和整体通行能力计算模型.通过实例验证结果表明,计算模型得到的整体通行能力与《城市人行天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规定的通行能力比较,误差为4.3%.
其他文献
螺旋桨的几何参数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影响着整个螺旋桨的水动力、噪声、空泡、振动等性能.同时,螺旋桨的各个性能间是相互冲突的,改善一些性能将导致其他性能的恶化.文中
介绍了国内外几种技术比较成熟的可变形反射镜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针对作者设计、研制的两种可变形反射镜及相关成果进行了评述。利用自主研发的测试系统,对可变形
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方法制备了磷掺杂氢化非晶硅(a—Si:H)薄膜。分别以50°和70°为入射角,测试了样品在300-1000nm波长的椭偏光谱,得到了其膜厚和光学常数
概念的形成是从外部的、比较具体的非本质特征到内部的、比较抽象的本质特征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在概念教学中教师要遵从学生“充分感知-建立表象-抽象概念-形成概念”的认知发
为响应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是有必要的,基于此,玉带山小学“1+1+1”课程评价体系,并在一二年级组织了“大手牵小手”
根据集装箱配载问题中现实存在的多个制约因素,构建了多个集装箱配载优化模型.为寻求最优解,设计了以预分配策略为原则的遗传算法和启发式算法交互进行的混合算法.通过算例验
研究采用Vissim仿真实验的方法,验证了宏观基本图模型的存在性.通过实测数据的标定,建立了阿姆斯特丹高速公路交通网络模型.为了使宏观基本图能够反映交通拥堵产生的全过程,
介绍了工作流技术在地质工作项目管理中的应用,阐述了工作流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流模型的建立过程,突出体现了当工作流技术应用于地质工作项目管理时的方便、快捷,代表了当前项目管理系统的一个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它通过对工作流的流程定义和运行期控制来解决项目管理中两方面的问题:项目业务流程的多样化的需求和解决项目管理流程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