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教育改革已经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一部分,它需要教育工作者用顺应世界教育改革潮流的全新理念,看待幼儿教育的改革,“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课程的改革”。从幼儿园课改应遵循的原则和发展趋势两方面进行探讨,帮助幼儿教师理清思路,推进幼儿园课改的步伐。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育资源;发展趋势
“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课程的改革”,而课程建设是一个从更新观念,到观念如何转化行为的探索过程。幼儿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把握课改内涵,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课改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
幼儿园的课程和幼儿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一日生活所做的各种活动是有机整体。幼儿的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教学活动都是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程不应游离于幼儿的生活之外,而应与他们的生活、游戏是同一过程。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整合,形成整体。
2.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要与幼儿主动性强的特点相适应。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即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不论是确定教育内容,还是创设教育环境,还是实施教学过程,都是发挥幼儿主体意识和进行主动活动的过程。为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教师应尽可能地对幼儿选择的空间进行扩大,在设置活动内容、活动主题、活动材料及活动时间、活动场地和活动伙伴时都要具备相当大的弹性,为幼儿创造一定的选择机会。
3.发展性
发展儿童的普遍方式是教育与教学,教育的价值所在是引导并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对幼儿发展进行更好的引导,教师应对幼儿现有的水平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在“最近发展区”内对幼儿的发展进行促进,这样的发展不但对当前有利,对入小学以后及更长远的终身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4.多样性
幼儿园小、中、大班要采用多样性的活动方式。《规程》将游戏定位为幼儿的基本活動,将幼儿教育和其他学校教育形式的不同做出了明确区分,但小、中、大班生理及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任务不同,在实践中采用的游戏活动方式程度也不同。
二、幼儿园课改的发展趋势
1.幼儿园各类课程的有机整合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长期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及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学前儿童发展相适应的课程组织法,即“整个教学法”。他认为,“整个教学法,就是整个地、有系统地将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教给儿童学。”由于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发展都是整体的,外界环境对儿童产生的影响也是以整体的方式产生的,因此,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具体化后即为游戏法,同时要照顾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而采用小团体式教学。笔者认为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强调的是健康、语言、社会、认知、艺术五大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树立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整合观,将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学习之中,使幼儿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整体、和谐、全面发展。
2.幼儿园课程与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相融合
幼儿园应了解家庭、社区的资源特点,善于挖掘家长的优势资源,引导家长全程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把家庭、社区资源真正纳入课程建设中来。可以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班级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走进幼儿园课堂、参与班级的管理等,让家长在过程中感受幼儿教育,理解新的课程理念,进而转变家长的角色意识,极大地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家园和谐的同步教育。具有丰富的家庭、社区资源的课程必然更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
3.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师资水平有很大的关联,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未来幼儿园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已经成为师资水平的高低,这是由于只有通过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才能实现幼儿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对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水平引起重视是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师资几乎完全是经由学科教育的模式培养和培训的,大部分教师从理论到方法上对注重过程的幼儿园课程的把握都存在着困难。通过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不断反思和总结,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师资水平提高这一目标是可以达成的。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清醒、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幼儿园课改的实质,回归幼儿本位,让幼儿园课程在改革与探索中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课程改革;教育资源;发展趋势
“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就是课程的改革”,而课程建设是一个从更新观念,到观念如何转化行为的探索过程。幼儿园课程改革势在必行,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把握课改内涵,处理好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课改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
幼儿园的课程和幼儿的生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幼儿一日生活所做的各种活动是有机整体。幼儿的生活活动、活动区活动、教学活动都是课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课程不应游离于幼儿的生活之外,而应与他们的生活、游戏是同一过程。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整合,形成整体。
2.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要与幼儿主动性强的特点相适应。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即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不论是确定教育内容,还是创设教育环境,还是实施教学过程,都是发挥幼儿主体意识和进行主动活动的过程。为使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发挥,教师应尽可能地对幼儿选择的空间进行扩大,在设置活动内容、活动主题、活动材料及活动时间、活动场地和活动伙伴时都要具备相当大的弹性,为幼儿创造一定的选择机会。
3.发展性
发展儿童的普遍方式是教育与教学,教育的价值所在是引导并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对幼儿发展进行更好的引导,教师应对幼儿现有的水平有所了解,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在“最近发展区”内对幼儿的发展进行促进,这样的发展不但对当前有利,对入小学以后及更长远的终身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4.多样性
幼儿园小、中、大班要采用多样性的活动方式。《规程》将游戏定位为幼儿的基本活動,将幼儿教育和其他学校教育形式的不同做出了明确区分,但小、中、大班生理及心理发展水平和学习任务不同,在实践中采用的游戏活动方式程度也不同。
二、幼儿园课改的发展趋势
1.幼儿园各类课程的有机整合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在长期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及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与学前儿童发展相适应的课程组织法,即“整个教学法”。他认为,“整个教学法,就是整个地、有系统地将儿童所应该学习的东西教给儿童学。”由于学前儿童的生活和发展都是整体的,外界环境对儿童产生的影响也是以整体的方式产生的,因此,为儿童设计的课程也必须是整个的、互相联系的,而不能是相互割裂的。具体化后即为游戏法,同时要照顾儿童不同的发展水平,而采用小团体式教学。笔者认为幼儿园活动整合课程强调的是健康、语言、社会、认知、艺术五大领域之间的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树立一日活动都是课程的整合观,将课程融入幼儿一日生活、游戏、学习之中,使幼儿在学习、生活、游戏过程中整体、和谐、全面发展。
2.幼儿园课程与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相融合
幼儿园应了解家庭、社区的资源特点,善于挖掘家长的优势资源,引导家长全程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使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教育的合作者,把家庭、社区资源真正纳入课程建设中来。可以成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委员会,让家长参与班级教育活动的策划、组织,以及走进幼儿园课堂、参与班级的管理等,让家长在过程中感受幼儿教育,理解新的课程理念,进而转变家长的角色意识,极大地调动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家园和谐的同步教育。具有丰富的家庭、社区资源的课程必然更受幼儿和家长的欢迎,利于形成教育的合力。
3.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与师资水平有很大的关联,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未来幼儿园课程改革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已经成为师资水平的高低,这是由于只有通过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才能实现幼儿课程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对提高幼儿园教师职业水平引起重视是中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国学前儿童教育的师资几乎完全是经由学科教育的模式培养和培训的,大部分教师从理论到方法上对注重过程的幼儿园课程的把握都存在着困难。通过在幼儿园课程改革实践中的不断反思和总结,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和研讨,师资水平提高这一目标是可以达成的。
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应清醒、正确地分析和认识幼儿园课改的实质,回归幼儿本位,让幼儿园课程在改革与探索中发挥更大的教育功能。
参考文献:
朱家雄.幼儿园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