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借助对古典诗词的品味和赏析,不难体味一种久违的情韵——它在时空上和我们相隔遥远,却在精神上和我们血脉相连。我们的灵魂可否在那里诗意的栖居。
关于古典诗词,人们常说的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没有人会否认,“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古典诗词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的心灵,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他们通过诗词的创作,或言志,或叙事,或写情,或描景……又不断给它注入新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
自清末民初之后,古典诗词的创作随着白话文的崛起而逐渐消退。由于教育制度的变迁,古典诗词随着古文一起,被白话文所写的现代诗所取代。然而,古典诗词的地位仍不可取代。在陶冶性情等方面,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难以言喻的亲近感。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一股解读古典诗词热在书市悄悄兴起。名不见经传的80后女子安意如凭着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写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陌上花开迟迟归》。这些书本本畅销,多次在卓越销售排行榜名列前茅。按照发行方北京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辛继平的说法,“安意如的书有这么大的销量,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后来我们分析,这是因为社会很浮躁,所以读者需要追求内心的平静。而安意如解读古典诗词的文字又很优美,恰好适应了这种审美需求。”
之后,媒体爆出了安意如涉嫌抄袭网友江湖夜雨的负面消息,安意如在博客上向江湖夜雨表示了歉意,同时否认抄袭。因为安意如的走红,江湖夜雨也签约最早出版安意如三部著作的公司,近日推出了解读《全唐诗》的《长安月下红袖香——盛世浮华下的女子背影》。
对比安意如和江湖夜雨的著作可以发现,两人文风确有不同。有读者评论称,“听江湖夜雨谈诗词,如坐山中松下听高士论道,剪烛论心,天苍苍野茫茫,自知‘人间正道是沧桑’;听安意如说诗词,如听恋爱中的小女儿说情话,执子之手,情切切意绵绵,只愿‘人生若只如初见’。”而一部分对古诗词毫无兴趣的读者则表示,通过江湖夜雨和安意如的解读、品味,感觉理解了诗词的意境,江湖夜雨所讲述的那些诗词背后的故事和引述,不仅能加深读者对于诗词的理解,还融汇了很多古代社会、文化的知识。
安意如的解读更为感性,她不赞成用严肃的面孔去对待诗词,而更注重现代人在古典诗词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江湖夜雨则一直试图在现代和传统中找到平衡点,“我们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不像古董珍品一样需要花大量的钱才能够买下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谁的?谁能读懂了她,享受这首诗中的意境,她就是谁的。当然,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古典文化中的东西和我们现在有了一定的隔膜,这就需要我们对古典文化进行新的解读。”
对古典诗词的解读毕竟不同于回顾历史, 它更能包容多种解读和阐释。对于研究者来说注重的是“我注六经”,即尽量抛弃阐释者的先入之见,先将文本真实还原,然后进行解释;而“六经注我”的解读则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办法,以“心解”为主,视角更具主观色彩,也更具个性。因为如此,“唯心主义”的成份也更大。然而,古典诗词的开放性在于,从不同的视角,人们总能看到他希望目睹的东西。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古典诗词仍能带给我们心灵的宁静和审美的愉悦。我们难以葆有祖先一样的古典情怀,借助诗词的品味和赏析,却不难体味一种久违的情韵——它在时空上和我们相隔遥远,却在精神上和我们血脉相连。安意如激活了我们沉睡的记忆与情感,我们的灵魂可否在那里诗意栖居?
关于古典诗词,人们常说的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作”。没有人会否认,“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古典诗词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的心灵,滋养着他们的精神。他们通过诗词的创作,或言志,或叙事,或写情,或描景……又不断给它注入新的内容,使之更加丰富。
自清末民初之后,古典诗词的创作随着白话文的崛起而逐渐消退。由于教育制度的变迁,古典诗词随着古文一起,被白话文所写的现代诗所取代。然而,古典诗词的地位仍不可取代。在陶冶性情等方面,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难以言喻的亲近感。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一股解读古典诗词热在书市悄悄兴起。名不见经传的80后女子安意如凭着自己对古诗词的理解写出了《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思无邪》、《陌上花开迟迟归》。这些书本本畅销,多次在卓越销售排行榜名列前茅。按照发行方北京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辛继平的说法,“安意如的书有这么大的销量,确实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后来我们分析,这是因为社会很浮躁,所以读者需要追求内心的平静。而安意如解读古典诗词的文字又很优美,恰好适应了这种审美需求。”
之后,媒体爆出了安意如涉嫌抄袭网友江湖夜雨的负面消息,安意如在博客上向江湖夜雨表示了歉意,同时否认抄袭。因为安意如的走红,江湖夜雨也签约最早出版安意如三部著作的公司,近日推出了解读《全唐诗》的《长安月下红袖香——盛世浮华下的女子背影》。
对比安意如和江湖夜雨的著作可以发现,两人文风确有不同。有读者评论称,“听江湖夜雨谈诗词,如坐山中松下听高士论道,剪烛论心,天苍苍野茫茫,自知‘人间正道是沧桑’;听安意如说诗词,如听恋爱中的小女儿说情话,执子之手,情切切意绵绵,只愿‘人生若只如初见’。”而一部分对古诗词毫无兴趣的读者则表示,通过江湖夜雨和安意如的解读、品味,感觉理解了诗词的意境,江湖夜雨所讲述的那些诗词背后的故事和引述,不仅能加深读者对于诗词的理解,还融汇了很多古代社会、文化的知识。
安意如的解读更为感性,她不赞成用严肃的面孔去对待诗词,而更注重现代人在古典诗词中所产生的情感共鸣。江湖夜雨则一直试图在现代和传统中找到平衡点,“我们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不像古董珍品一样需要花大量的钱才能够买下来。《春江花月夜》这首诗是谁的?谁能读懂了她,享受这首诗中的意境,她就是谁的。当然,因为年代久远,很多古典文化中的东西和我们现在有了一定的隔膜,这就需要我们对古典文化进行新的解读。”
对古典诗词的解读毕竟不同于回顾历史, 它更能包容多种解读和阐释。对于研究者来说注重的是“我注六经”,即尽量抛弃阐释者的先入之见,先将文本真实还原,然后进行解释;而“六经注我”的解读则是“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办法,以“心解”为主,视角更具主观色彩,也更具个性。因为如此,“唯心主义”的成份也更大。然而,古典诗词的开放性在于,从不同的视角,人们总能看到他希望目睹的东西。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工作压力日益增大的今天,古典诗词仍能带给我们心灵的宁静和审美的愉悦。我们难以葆有祖先一样的古典情怀,借助诗词的品味和赏析,却不难体味一种久违的情韵——它在时空上和我们相隔遥远,却在精神上和我们血脉相连。安意如激活了我们沉睡的记忆与情感,我们的灵魂可否在那里诗意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