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全国茶馆界共推白茶品牌的建设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w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10日,“茶馆转型升级研讨会暨全国百佳茶馆走进中国白茶之乡——福鼎”活动举办次日,为让与会嘉宾深入了解福鼎白茶、了解品品香,品品香组织来宾们走进品品香、福鼎太姥山参观考察。
  中国白茶之乡福鼎,传承古老文化,经多年努力,已拥有茶园面积21万亩。2014年茶叶总产量1.95万吨,其中白茶产量0.78万吨。茶叶总产值28亿元,茶叶加工企业600余家,创办营销网点2000多个,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8万余个,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作出显著的推动。
  而作为中国白茶领导品牌的品品香,也一直致力传播推广白茶文化,发展成为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科研、出口及白茶文化推广为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是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单位及白茶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制定单位。品品香依托着福鼎千年茶文化底蕴以及太姥山蓝姑以茶治病救人的美丽传说,始终致力用一杯自然、健康、品位的好茶献给千家万户!
  品品香积极承办、大力支持本次“茶馆转型升级研讨会暨全国百佳茶馆走进中国白茶之乡——福鼎”活动,目的就是让更多人认识白茶、了解白茶、爱上白茶,不仅为弘扬福鼎白茶文化,提升福鼎白茶公共品牌知名度,更为中国茶馆的转型升级,推进茶产业品牌化助力。
  活动的成功举办,也加强了全国茶馆界与福建福鼎茶界之间的交流与联络,并通过对中国白茶领导品牌品品香的深入考察,促进全国茶馆广大爱茶人对福鼎白茶文化历史、文脉以及当地人文、地理的进一步了解,推进全国茶馆与产区的大力协作,提升了“福鼎白茶”在全国茶馆界内的知名度。而品牌化建设逐渐步入正轨的福鼎白茶,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工艺天然性、地域唯一性和功效独特性等特点,近年来备受市场的追棒,福鼎白茶必将成为越来越多茶叶经营者突破经营的秘密武器。
其他文献
残破的茶器愈来愈多,我却不舍丢弃。因为我们每个人终要历经生老病死,惟有心念能够散发不朽的光辉。  故而,我和茶客不小心打破的那些茶器,都用来莳养花草,重新在茶席上凝聚大家的目光。这样的茶席点缀,更易触动人们对日常器物的珍视。  我用过很多残器栽花种草。那个细长的闻香杯在旅途磕破后,就成为了茶席中的花器。有时为了挡住杯沿的缺口,不得不违背插花的规律,让花枝贴住杯沿遮住缺口。一枝海棠,几株油菜花,甚至
期刊
在一家茶店,遇到位茶友,他指着店里的一饼普洱说,像这样年份的茶至少几万。且不论此话真假,但却使在座各位唏嘘哗然,原先平和的气氛因为这样古董级珍品一下子热烈起来。我知道那些痴迷普洱茶的人,一定会将之奉若瑰宝,大谈特谈其中文化。似乎,这个圈子里的文化是与价格有关的。可我有些不适应,因为我很纳闷,花几万元钱去喝一片茶的意义在哪里。显然,这些东西不是茶,不是用来喝的。  对价格的追求,我想不外乎是两种情况
期刊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苏轼是蔡襄的得意门生。有一次,苏轼欲返乡省亲,蔡襄委托他代汲中峡之水泡茶。不料苏轼返回时望见神女峰诗兴大发,沉湎在壮丽风光之中,船至下峡才想起汲水之事,因无法逆流而上,只好在汲下峡之水交给蔡襄。蔡襄将水煮沸,轻品一口,笑着对苏轼说:你取的这是下峡水,不是中峡水。苏轼大惊,问何以知之。蔡襄解释:上峡水面开阔,水流急促,激浊扬清,卷起江内杂质,水韵偏硬;下峡水流趋缓,同时汇集了其
期刊
近年来,随着老枞水仙的日益火热,究竟如何定义“枞味”一直困扰着广大荼友的心。在质量专业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高级评茶师陈郁榕看来,真正的枞味应该是木质香。为了让我们感受这种香气,她特意找来了两款特点明显的老枞水仙让我们品饮,其中一款老枞醇厚且独特的韵味,贯穿始终的腐叶气息仿佛引领饮者进入深山老林。大家纷纷对这款老枞的生长环境做出各种猜测,于是陈老师决定,带我们前往武夷山实地考察。  暮春时节,三个月
期刊
5月15日,第八届东莞国际茶业博览会于东莞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展会首设福鼎白茶区,由福鼎市茶业发展领导小组统一组团参展,特装面积近一千平方米,成为此次展会的独特亮点,包括品品香、天湖、广福、誉达、天丰源、瑞达、鼎白、莲峰、郑源、孔家等在内的福鼎白茶10大品牌企业首次相约东莞,大有与普洱争雄之势。虽然主办方没有公布参展商具体的销售额,但记者走访现场却明显感受到,白茶区的展位的人气明显较高,“黑
期刊
5月8日下午,由宁波茶文化促进会,宁波东亚茶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的越窑青瓷与玉成窑研讨会,在宁波茶文化博物院、玉成窑紫砂文化研究所举办。  各地专家、学者相聚一堂,分别就“两窑”珍品收藏、鉴赏、传承、创新等方面作了研讨。研讨会期间,与会代表还参观了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和玉成窑紫砂文化研究所展出的部分珍品,令大家大开眼界。  玉成窑紫砂器的文化密码  玉成窑始创于清同治年间,据考证原为奉化石林窑。晚清杰出
期刊
2015中国(杭州)国际名茶博览会第七届全民饮茶日暨首届中国茶服展于4月17~20日在杭州隆重举办。  茶悠亘古而不休,服寄千载清韵扬。本次茶服展,泊园茶人服以清爽淡雅的色调风格,印象自然的贴身感受为主导,携诸多2015春夏新款与诸位朋友见面。共品一杯茶,以衣会友。  首日的茶服公众展出,在茶悠然的熏陶下,更加的气悠格雅,来自世界各国的茶服爱好者,热爱东方文明,推崇东方新时代的文化音符 茶服。泊园
期刊
晨起或夜半,窗明几净的厅堂或庭院,一人静坐,两人对饮或三五友聚,只要有茶在,便是悦心怡情的一期茶会。  就着这一盏清茗,读一卷书的诗词文雅,观一炉熏香的烟云袅袅,一只鸟雀的安静栖息。待到茶无味,香燃尽,也将那些牵念的人和事妥善安置,心绪归于安然。  我自问不是个爱做梦的人,却总是臆想着自己与茶的种种。只身从北方来到南方,习茶数年,且矢志余生不更。也总是想着自己茶馆的模样。在某个临水的地方,有那么一
期刊
夜里11点,并不算宽敞和繁华的德化陶瓷街上,有家店仍灯火通明。这店也并不宽敞,五六个人坐下已觉局促。店面的陈设方式与别家相比,并没有太多的不同,白瓷为主,只是稍留心的人会发现这里的茶器比别家多了许多,对茶器稍有研究的人会更惊讶地发现,这里的白瓷茶器和别家有很大的不同,无论质地还是样式。  这是陈清宜的“祥窑艺瓷茶馆”。结束了一天的采访后,陈清宣正配合着我们做最后的收尾摄影。我们变换着位置寻找最佳的
期刊
没有真正面对过泡茶技术的泡茶人,还谈不上懂得泡茶或喝茶。技术是一种具体做法、能力积累的本领,它由无数个细节构成,如:时间上的分秒必争、水是如何加热、茶具材质的甄选、茶汤的适口温度等,需要不断的实践、练习、实践、练习,才有可能淬炼成一种泡茶技能,泡茶时我们若有这套系统可运用上,即谓之术。  泡茶技术层面达到了,就有能力驾驭那个领域的任务。技术让人放心的地方,是它带来稳定的品茗经验,人们乐于与有技术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