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的开展,是生命教育在我国的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尊重、爱护学生的理念。在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各地区陆续开展青少年生命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课堂教学则是生命教育实施的必然途径,高中地理教学中的生命教育旨在引领学生了解生命、热爱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这是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本文中,笔者立足于高中地理教学实际,深入探究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 应用探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根据实际国情不断推广、发展生命教育,可见,生命教育已然被全世界所接受,且逐渐发展成为其中之一的教育门类。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意义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从生命教育角度来剖析教育现象,生命教育是教育创新发展的新途径,生命教育并非是机械化的,它是富有鲜活生命力的理论,以促进学生生命个体化发展为目的。生命教育理念的发展需要以课程改革作为支撑,让将教育真正回归到生命本质上来。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多的意义在于塑造生命,现代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它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和特性特征,塑造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高中时期是人智力、情感、个性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高中生在各个方面均有了较大发展,接近于成人水平,针对高中生这一年龄特征,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
二、生命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1.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二是自我价值。例如:在讲解农业生产区位选择时,包含气候、地形、土壤、劳动力、运输、政策等因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等,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农业生产。结合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人生也存在着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等区位因素,可总结为人生面临多因素时,应综合考虑到利弊关系,最大限度发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声明的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是生命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的学习。“如何处理工厂废弃污水?”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引導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分角色扮演厂长、市民、农民、水利负责人,从人物角色出发,揣摩角色的心理特征,综合分析,最终得出如何保护环境,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以及水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关心生命、关注生命的情感。
2.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获得知识、处理知识的能力,这是生命教育的目标之一。生命的意义在于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探究的环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举一反三,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根据教师课堂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学习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教育不是灌输,而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个性,尊重差异化发展。
3.有利于开放式课堂的构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维并不代表学生的思维,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究问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愿意探索新知,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合作探究,将个体融入到班集体或小组这一整体之中,学会积极发表见解,听取他人意见,学会共同合作,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中掌握知识,学会与人交流,在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之间取长补短,这是生命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过程,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重要体现。
4.促进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评价,使教师更主动的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样化的教学评价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与学生足够的关注,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
(2)针对问题回答的多元化评价。教师在提问时,对于回答准确的学生,应给与赞同和表扬,而对于回答并不准确的同学,首先对该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给予肯定,之后需指出所答错误点所在,并将错误点加以深化,使学生牢记知识点,避免再次遇到该问题时仍出现错误。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多元的,主要实施途径则是学校教育,开展生命教育对课程和教师素质均有较高的要求。地理学科是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地理学科中融入生命教育,与地理人文知识更为契合,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观念,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为广大高中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1]何金.高中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2]许如群.高中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14).
[3] 汪义通,吴孟宇. 生命教育:高中地理教学的新使命[J].新课程学习(下), 2011(1).
(作者单位:福建省周宁第一中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命教育 课堂教学 应用探究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根据实际国情不断推广、发展生命教育,可见,生命教育已然被全世界所接受,且逐渐发展成为其中之一的教育门类。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意义
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从生命教育角度来剖析教育现象,生命教育是教育创新发展的新途径,生命教育并非是机械化的,它是富有鲜活生命力的理论,以促进学生生命个体化发展为目的。生命教育理念的发展需要以课程改革作为支撑,让将教育真正回归到生命本质上来。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它不仅仅是向学生传递知识,更多的意义在于塑造生命,现代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它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内在潜能和特性特征,塑造敢于拼搏、敢于创新的新时代人才。
高中时期是人智力、情感、个性养成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高中生在各个方面均有了较大发展,接近于成人水平,针对高中生这一年龄特征,首先要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所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促进学生各方面均衡发展。
二、生命教育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1.引导学生探究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价值,二是自我价值。例如:在讲解农业生产区位选择时,包含气候、地形、土壤、劳动力、运输、政策等因素,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差异等,因此,不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农业生产。结合本课的学习,可以引导学生联想到人生也存在着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社会关系、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等区位因素,可总结为人生面临多因素时,应综合考虑到利弊关系,最大限度发掘自身潜能,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声明的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是生命价值的另一个方面,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如:人口问题、环境问题的学习。“如何处理工厂废弃污水?”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引導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分角色扮演厂长、市民、农民、水利负责人,从人物角色出发,揣摩角色的心理特征,综合分析,最终得出如何保护环境,防止水污染的措施,以及水污染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培养学生关心生命、关注生命的情感。
2.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独立获得知识、处理知识的能力,这是生命教育的目标之一。生命的意义在于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探究的环境,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举一反三,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根据教师课堂目标,有目的、有计划的制定学习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教育不是灌输,而是要尊重学生的生命个性,尊重差异化发展。
3.有利于开放式课堂的构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思维并不代表学生的思维,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究问题。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愿意探索新知,主动发现问题,积极合作探究,将个体融入到班集体或小组这一整体之中,学会积极发表见解,听取他人意见,学会共同合作,学生在开放式的课堂中掌握知识,学会与人交流,在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之间取长补短,这是生命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的过程,是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重要体现。
4.促进多元化的教学评价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融入生命教育的教学评价,使教师更主动的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样化的教学评价需要教师具备新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给与学生足够的关注,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发展。
(2)针对问题回答的多元化评价。教师在提问时,对于回答准确的学生,应给与赞同和表扬,而对于回答并不准确的同学,首先对该学生勇于表现自我给予肯定,之后需指出所答错误点所在,并将错误点加以深化,使学生牢记知识点,避免再次遇到该问题时仍出现错误。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是多元的,主要实施途径则是学校教育,开展生命教育对课程和教师素质均有较高的要求。地理学科是人文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在地理学科中融入生命教育,与地理人文知识更为契合,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热爱生命的观念,这种教学方式更容易为广大高中生所接受。
【参考文献】
[1]何金.高中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6.
[2]许如群.高中地理教学中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5(14).
[3] 汪义通,吴孟宇. 生命教育:高中地理教学的新使命[J].新课程学习(下), 2011(1).
(作者单位:福建省周宁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