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五线谱地板教学法”(“floor staff method”)是卡拉博科恩(Carabo-Cone)1953年在《怎样帮助儿童学习音乐》(“How to Help Children Learn Music”)一书中提出的音乐教学法。本文通过对“五线谱地板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教学实践的实验研究,探讨小学一年级五线谱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五线谱教学;地板教学法;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135-02
【本文著录格式】赵潇.“五线谱地板教学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X市z小学为例[J].北方音乐,2020,04(07):135-136.
五线谱作为音乐基础理论,一直是我国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虽然,五线谱教学活动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十分普遍,但教学效果不佳。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在教学环节结束后掌握五线谱的相关知识。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五线谱理论知识较为复杂;五线谱教学课堂组织方式较为单一等。因此,低年级学生学习五线谱的必要性受到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质疑。但是,具备一定的五线谱基础知识对学生早期的音乐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对有关五线谱教学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热点。
根据让·皮亚杰(1962)的研究,6至7岁儿童的认知能力已经发展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肢体运动有助于认知思维的发展。儿童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来获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此,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应的五线谱教学方法,如Carabo-Cone(1959)用键盘模型表示五线谱上音符的方法;柯达依和Rappaport(2011)用手势和身体动作表示音高的教学法;Elkoshi(2007)彩色五线谱教学体系,即通过不同颜色的音乐符号来分辨音高。国内有教师利用数字1到7来表示音符“do”至“si”;也有教师通过曲线表示音高的上升或下降。
本研究所采用的“五线谱地板教学法”是卡拉博科恩 (1953)在《怎样帮助儿童学习音乐》(“How to Help Children Learn Music”)一书中提到的,基于雅克·达尔克罗兹 (1903)地板五线谱教学而产生的音乐教学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在教室地板上贴上代表五线谱的五条直线,然后用贴纸剪下音符模样充当音符,或让学生站在线上或两线间充当音符,称为“音符小朋友”(“note-child”)。课程开始后,老师向同学们讲解音符在不同位置的音高区别,指引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学习五线谱,通过感官和身体活动来帮助音乐知识的学习。
本研究以X市z小学一年级同一班级的37位学生(均在6-7岁间)为实验对象,其中22名男生和15名女生。所有测验和相关教学活动由此学期负责该班级音乐课程的任课教师担任。
一、研究过程
(一)前测
课程开始前,研究者将授课内容出成试卷用于学前测验。试卷由四部分共20题组成,考试时间限时5分钟。
(二)课堂教学
老师预先在地板上贴上代表五线谱的五条黄色胶带,向实验对象讲解线与间的定义,并告知la、si、do、re和mi即五线谱从第二间至第四间这五个音符的音高位置和唱名。学生理解后,老师让学生们依次站在五线谱的第二间、第三线、第三间、第四线和第四间上,分别扮演la到mi这五个音符。接着,学生们移动自己的位置,并说出所站位置的唱名,直到完全掌握。老師控制整个教学环节,并确保所有实验对象都参与了此项教学活动。
(三)游戏环节
老师将所有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次从两组中各选择一位学生参加。老师随机说出音高,2名同学迅速移动到正确的音符位置,最快答对者获一分,得分最高的一组获得胜利。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耗时30分钟。
(四)后测
课程结束后,老师对学生进行后测。后测依然采用前测的试卷,便于与前测成绩作比较,从而获取上课前后学生对音符的掌握情况。后测限时5分钟完成。
(五)课堂观察
本研究使用了录像来观察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表情和课堂行为来推断学生对地板教学法的满意程度,作为实验的补充说明。
(六)第二次后测
两周后,老师组织第二次后测,同样使用前两次测验的试卷,便于与前两次测试结果作出对比,以此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样限时5分钟完成。
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的信度
本研究对三次测验的结果进行了信度分析,以检验试卷对实验对象三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得出信度系数(克隆巴赫系数)为0.845。因此,可以证明三次测验的结果是可信的。
试卷共20题,每答对一题计一分,共20分。在前测、第一次后测和第二次后测结果中,37名学生平均成绩分别为7.81, 12.57和14.62。
如表1所示:
(二)课堂观察记录
本文从录像记录中摘录了一些场景来描述学生们当时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场景1
学生在地板五线谱上活动时,表情专注认真。游戏环节教师提问时,学生们会快速跑到正确的音符位置上。
场景2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一直站着听课,没有人开小差,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脸上带着笑容,时不时发出笑声。 场景3
游戏环节,教师提问:“si在哪里?”一名学生跳到错误的五线谱位置上,被同组的其他同学大声纠正。当听到老师说出“回答正确”时,学生做出了“V”的手势。
(三)三次测验的结果分析
1.前测
本研究的前测是为了检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水平。实验对象所在的班级在此前并未进行过五线谱教学,但不乏有些学生在课下学习了一定的音乐理论。前测结果平均分数为7.81分,分数较低。通过与同学们交谈,研究者得知有少数得分较高的学生接受过课外的音乐辅导,而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正确的答案,是胡乱填写的。因此,研究者推断前测结果较为合理。
2.第一次后测
第一次后测的成绩平均分数为12.57,相较于前测增加了4.76分,有大幅的提高。在30分钟的课堂教学上,老师将la到mi五个音符重复教学了多次,并在课程结束后立刻进行了第一次后测。教学内容在学生们的大脑中形成了短时记忆。因此,成绩进步明显。
由此,研究者认为地板教学法利用游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们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在地板教学法中,孩子们从游戏中获得的运动知觉和经验,将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符号形象化。因此,五线谱音符作为复杂的学习目标,可以充分通过游戏被低年级学生学习掌握。
通过课堂观察,研究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整节课中都表现得轻松愉悦,没有打瞌睡和交头接耳的现象。相反的,学生们听从指挥,积极参与到课程内容中,并面带微笑。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和投入使他们的成绩得到了提高。
3.第二次后测
第二次后测在第一次后测结束的两周后进行。研究者预期成绩会有所下降,但事实是第二次后测的成绩相较前两次测验都有一定的提高。第二次后测的平均成绩为14.68,较于前测高出了6.81分,较于第一次后测则高了2.05分。因此,研究者推测研究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内化。根据Walrong-Skinner(1986)对内化的定义,内化是个体将外界客观世界的对象转化为内在的认知经验和能力的过程。Grusec(1997)将内化解释为儿童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阶段,包括个体心理功能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者认为学生们通过地板教学法将五线谱的相关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了联系,将新知识内化成为了自己的已有经验。
三、研究的反思与总结
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的五线谱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总结借鉴五线谱地板教学法的成功经验,揭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探求五线谱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第一,教学环节设置应加强学生的参与。例如游戏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感。同时,学生的思维认知可以通过肢体运动进一步发展;第二,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可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如乐器、视频音频、相关器材等使教学工具多元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新颖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们对地板上的五线谱表现了喜爱,甚至实验结束后,自主结伴进行五线谱地板游戏。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投入程度高,学习效果好;第三,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不高,教师应适当减少教学内容,采用反复多次的教学方式,多角度讲解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任务,深化记忆,实现知识的内化。
参考文献
[1]Carabo-Cone,M.(1959).The playground as music teacher:an introduction to music through games.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2]Eisen,A.,& Robertson,L.(1994).My first grade music book Eisen.LA:Sneaky Snake Publications.
[3]Elkoshi,R.(2007).The effects of in-school stave notation learning on student’s symbolising behaviour and musical perception.Music Education Research,9(3),355-371.
[4]Grusec,J.E.(1997).Parenting and children's internalization of values:A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theory.John Wiley & Sons Inc.
[5]Hoffer,C.(1982).Teaching music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6]Jacobi,B.S.(2012).Kodály,Literacy,and the Brain: Preparing Young Music Students to Read Pitch on the Staff. General Music Today,25(2),11-18.
[7]Rappaport,J.C.(2011).Techniques for Teaching New Songs:A Kodály Approach Part II- Learning Songs by Reading Musical Notation.Kodaly Envoy,37(3),19-22.
[8]Sinor,J.(1980).Mus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 Kodály Pedagogy.Kodály Envoy,40(3),17-20.
[9]Timmerman,M.(1958).Let’s Teach Music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Evanston:Summy-Birchard Company.
[10]Wallis,K.C.,& Poulton,J.L.(2001).Internalization:the origins and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reality.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11]白學军,林崇德.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6):721-726.
作者简介:赵潇(1991—),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关键词】五线谱教学;地板教学法;小学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7X(2020)07-0135-02
【本文著录格式】赵潇.“五线谱地板教学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以X市z小学为例[J].北方音乐,2020,04(07):135-136.
五线谱作为音乐基础理论,一直是我国小学音乐课堂中的重要教学内容。虽然,五线谱教学活动在我国小学音乐课堂十分普遍,但教学效果不佳。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在教学环节结束后掌握五线谱的相关知识。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五线谱理论知识较为复杂;五线谱教学课堂组织方式较为单一等。因此,低年级学生学习五线谱的必要性受到不少教育工作者的质疑。但是,具备一定的五线谱基础知识对学生早期的音乐学习和持续发展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所以对有关五线谱教学方法的研究一直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热点。
根据让·皮亚杰(1962)的研究,6至7岁儿童的认知能力已经发展到了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肢体运动有助于认知思维的发展。儿童可以通过简单的游戏活动来获取抽象的理论知识。为此,许多学者提出了相应的五线谱教学方法,如Carabo-Cone(1959)用键盘模型表示五线谱上音符的方法;柯达依和Rappaport(2011)用手势和身体动作表示音高的教学法;Elkoshi(2007)彩色五线谱教学体系,即通过不同颜色的音乐符号来分辨音高。国内有教师利用数字1到7来表示音符“do”至“si”;也有教师通过曲线表示音高的上升或下降。
本研究所采用的“五线谱地板教学法”是卡拉博科恩 (1953)在《怎样帮助儿童学习音乐》(“How to Help Children Learn Music”)一书中提到的,基于雅克·达尔克罗兹 (1903)地板五线谱教学而产生的音乐教学法。在上课之前,教师先在教室地板上贴上代表五线谱的五条直线,然后用贴纸剪下音符模样充当音符,或让学生站在线上或两线间充当音符,称为“音符小朋友”(“note-child”)。课程开始后,老师向同学们讲解音符在不同位置的音高区别,指引学生以游戏的方式学习五线谱,通过感官和身体活动来帮助音乐知识的学习。
本研究以X市z小学一年级同一班级的37位学生(均在6-7岁间)为实验对象,其中22名男生和15名女生。所有测验和相关教学活动由此学期负责该班级音乐课程的任课教师担任。
一、研究过程
(一)前测
课程开始前,研究者将授课内容出成试卷用于学前测验。试卷由四部分共20题组成,考试时间限时5分钟。
(二)课堂教学
老师预先在地板上贴上代表五线谱的五条黄色胶带,向实验对象讲解线与间的定义,并告知la、si、do、re和mi即五线谱从第二间至第四间这五个音符的音高位置和唱名。学生理解后,老师让学生们依次站在五线谱的第二间、第三线、第三间、第四线和第四间上,分别扮演la到mi这五个音符。接着,学生们移动自己的位置,并说出所站位置的唱名,直到完全掌握。老師控制整个教学环节,并确保所有实验对象都参与了此项教学活动。
(三)游戏环节
老师将所有实验对象分为两组,每次从两组中各选择一位学生参加。老师随机说出音高,2名同学迅速移动到正确的音符位置,最快答对者获一分,得分最高的一组获得胜利。整个课堂教学环节耗时30分钟。
(四)后测
课程结束后,老师对学生进行后测。后测依然采用前测的试卷,便于与前测成绩作比较,从而获取上课前后学生对音符的掌握情况。后测限时5分钟完成。
(五)课堂观察
本研究使用了录像来观察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从学生的表情和课堂行为来推断学生对地板教学法的满意程度,作为实验的补充说明。
(六)第二次后测
两周后,老师组织第二次后测,同样使用前两次测验的试卷,便于与前两次测试结果作出对比,以此观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同样限时5分钟完成。
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的信度
本研究对三次测验的结果进行了信度分析,以检验试卷对实验对象三次测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得出信度系数(克隆巴赫系数)为0.845。因此,可以证明三次测验的结果是可信的。
试卷共20题,每答对一题计一分,共20分。在前测、第一次后测和第二次后测结果中,37名学生平均成绩分别为7.81, 12.57和14.62。
如表1所示:
(二)课堂观察记录
本文从录像记录中摘录了一些场景来描述学生们当时在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场景1
学生在地板五线谱上活动时,表情专注认真。游戏环节教师提问时,学生们会快速跑到正确的音符位置上。
场景2
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们一直站着听课,没有人开小差,回答问题声音洪亮,脸上带着笑容,时不时发出笑声。 场景3
游戏环节,教师提问:“si在哪里?”一名学生跳到错误的五线谱位置上,被同组的其他同学大声纠正。当听到老师说出“回答正确”时,学生做出了“V”的手势。
(三)三次测验的结果分析
1.前测
本研究的前测是为了检验学生已有的音乐知识水平。实验对象所在的班级在此前并未进行过五线谱教学,但不乏有些学生在课下学习了一定的音乐理论。前测结果平均分数为7.81分,分数较低。通过与同学们交谈,研究者得知有少数得分较高的学生接受过课外的音乐辅导,而大部分学生,并不知道正确的答案,是胡乱填写的。因此,研究者推断前测结果较为合理。
2.第一次后测
第一次后测的成绩平均分数为12.57,相较于前测增加了4.76分,有大幅的提高。在30分钟的课堂教学上,老师将la到mi五个音符重复教学了多次,并在课程结束后立刻进行了第一次后测。教学内容在学生们的大脑中形成了短时记忆。因此,成绩进步明显。
由此,研究者认为地板教学法利用游戏教学,可以有效调动学生们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在地板教学法中,孩子们从游戏中获得的运动知觉和经验,将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把抽象的符号形象化。因此,五线谱音符作为复杂的学习目标,可以充分通过游戏被低年级学生学习掌握。
通过课堂观察,研究者发现大多数学生在整节课中都表现得轻松愉悦,没有打瞌睡和交头接耳的现象。相反的,学生们听从指挥,积极参与到课程内容中,并面带微笑。学生们对课程的兴趣和投入使他们的成绩得到了提高。
3.第二次后测
第二次后测在第一次后测结束的两周后进行。研究者预期成绩会有所下降,但事实是第二次后测的成绩相较前两次测验都有一定的提高。第二次后测的平均成绩为14.68,较于前测高出了6.81分,较于第一次后测则高了2.05分。因此,研究者推测研究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完成了内化。根据Walrong-Skinner(1986)对内化的定义,内化是个体将外界客观世界的对象转化为内在的认知经验和能力的过程。Grusec(1997)将内化解释为儿童能力发展必不可少的阶段,包括个体心理功能的诸多方面。因此,研究者认为学生们通过地板教学法将五线谱的相关知识和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建立了联系,将新知识内化成为了自己的已有经验。
三、研究的反思与总结
本文针对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的五线谱教学进行了实验研究,总结借鉴五线谱地板教学法的成功经验,揭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规律,探求五线谱课堂教学的有效方法。第一,教学环节设置应加强学生的参与。例如游戏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熟悉感。同时,学生的思维认知可以通过肢体运动进一步发展;第二,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可充分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如乐器、视频音频、相关器材等使教学工具多元化、教学形式多样化,丰富教学内容,营造新颖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们对地板上的五线谱表现了喜爱,甚至实验结束后,自主结伴进行五线谱地板游戏。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投入程度高,学习效果好;第三,合理分配教学内容。低年级学生学习能力不高,教师应适当减少教学内容,采用反复多次的教学方式,多角度讲解教学内容,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教学任务,深化记忆,实现知识的内化。
参考文献
[1]Carabo-Cone,M.(1959).The playground as music teacher:an introduction to music through games.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2]Eisen,A.,& Robertson,L.(1994).My first grade music book Eisen.LA:Sneaky Snake Publications.
[3]Elkoshi,R.(2007).The effects of in-school stave notation learning on student’s symbolising behaviour and musical perception.Music Education Research,9(3),355-371.
[4]Grusec,J.E.(1997).Parenting and children's internalization of values:A handbook of contemporary theory.John Wiley & Sons Inc.
[5]Hoffer,C.(1982).Teaching music in the elementary classroom.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6]Jacobi,B.S.(2012).Kodály,Literacy,and the Brain: Preparing Young Music Students to Read Pitch on the Staff. General Music Today,25(2),11-18.
[7]Rappaport,J.C.(2011).Techniques for Teaching New Songs:A Kodály Approach Part II- Learning Songs by Reading Musical Notation.Kodaly Envoy,37(3),19-22.
[8]Sinor,J.(1980).Musical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 Kodály Pedagogy.Kodály Envoy,40(3),17-20.
[9]Timmerman,M.(1958).Let’s Teach Music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Evanston:Summy-Birchard Company.
[10]Wallis,K.C.,& Poulton,J.L.(2001).Internalization:the origins and construction of internal reality.Buckingham:Open University Press.
[11]白學军,林崇德.论朱智贤学派:儿童心理学理论与实验的创新[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4,12(6):721-726.
作者简介:赵潇(1991—),女,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