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幼儿的最爱,幼儿园的老师如何能让孩子放飞心情,主动游戏呢?文章主要从“利用好奇心,促其发展;利用求异,培养创新;借助道具,激发愿望;参与游戏,间接指导。”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证。强调尊重主体,才能让儿童年主动游戏。
关键词:幼儿游戏 主动性 好奇心 思维 道具 指导
“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语)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幼儿的最爱,幼儿园的孩子是快乐的天使,游戏让天使童心飞翔。
《纲要》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幼儿园老师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引发游戏的动机,顺应幼儿天性,挖掘幼儿内在的潜力,激励发幼儿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去。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如何能让孩子放飞心情,主动游戏呢?
一、利用好奇心,促其发展
好奇心是一种潜在的创造才能,处在创造力萌芽阶段的幼儿,对外界事物都很好奇,常常表现出独立的意见和想法,对什么事都跃跃欲试,我们可以利用好奇心,促其发展。对于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使其好奇心得到强化,在此基础之上,再去寻找答案,这对幼儿一生都有好处。
如:《做车灯》游戏设计
每人发一个小纸盒,当小小汽车,让孩子当小老板,给车子打扮一下。有一个小朋友想用瓶盖做车灯,可不知怎么固定,只见他先拿起胶水往纸上抹了点,又在瓶盖上抹了点,然后使劲往纸盒上一贴,可他的手刚一松,瓶盖就掉在地上了,“为什么粘不牢呢?”他捡起瓶盖,看看桌上能粘的材料还有什么,顺手拿起胶条,刚要粘又放到桌上,我说,可以试试,他说:“不!粘上胶条,车灯光就被挡住了,新车子就不好看了。”他望望桌上的材料,想了一会儿,又拿起一块橡皮泥。我问他:“为什么要用橡皮泥?”他说:“橡皮泥很粘,我想它能粘住瓶盖。”我鼓励他说:“你可以试试看。”结果,橡皮泥牢牢地将瓶盖粘在车身上了。
其实,幼儿游戏,重在参与和体验,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老师的责任不是去“指手画脚”,而是搭个扶梯,利用儿童好奇心,促其上一步,老师在关键时扶一把。
二、利用求异,培养创新
角色扮演游戏可让儿童根据其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例如:《哄宝宝》游戏。
1.多媒体出示:妈妈和宝宝去逛街,走累了想休息,可是没地方休息啊,们一起来想办法好吗?
2.发放材料让幼儿组合,如积木、橡皮、塑料久、报纸等。
3.幼儿试着做哄宝宝游戏。如:有的小朋友就用积木铺了一个床,一边铺,一边说:“你们走累了,就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吧!”,有的说:“别哭,别哭,妈妈讲故事给你听,喂奶奶给你喝……”
在这类活动中,让孩子大胆想象,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角色游戏,幼儿能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让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而不要让孩子被动地接受。
三、借助道具,激发愿望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不同游戏材料对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影响,我们在同一区域内投放不同的游戏材料:现成的科学玩具、自制的科学玩具、幼儿可操作的或参与制作的废旧材料,观察不同的游戏材料对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师发现,小班幼儿对现成的科学玩具比较感兴趣,他们对有趣的声控玩具非常感兴趣,喜欢操作会说话的小鹦鹉,一有声音就会扭动小屁股,而对自制的豆子响筒,瓶子盖做的小串铃则不感兴趣,中大班的幼儿则对自制的科学玩具和可操作的、或能参与制作的废旧材料更感兴趣。
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发现幼儿的探索兴趣,并调动幼儿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四、参与游戏,间接指导
一些教师在指学幼儿游戏时,总会不自觉地讲解、示范。这样做会造成结果常有两种:一种是有老师的陪伴时乐于探索,当老师不参与时,就容易淡化探索兴趣;第二种可能就是教师的过分过早地指导打乱了幼儿的探索,教师的讲解削弱了游戏本来应有的情趣,使幼儿丧失了本来的探索热情。
教师在指学幼儿游戏时,不要急于打断幼儿的游戏,讲解自己的观点,而是要先观察幼儿在玩什么,然后再依据幼儿已有的思路开展教育。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能让幼儿能玩得更开心,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会使幼儿感到妈妈一样的亲切、自然,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及时施力影响,协调游戏者之间的关系。
【案例解读】商场销售
1.在木地板上围一地盘作商场,老师和小朋友找一些材料,作假想的商品,在角色游戏里,几个小朋友在商店买东西。
2.一部分小朋友去购物,每人发一些扑克当人钱。(戏一开始,商店就热闹起来,我见幼儿的生意这么好,也参加到游戏中。小朋友见我来到商店,热情周到:“您买什么?我们这儿商品很多,您去看看。”“你们这儿没有我要的货,我想买个面包。”这下难住了小朋友,只见他看了看柜台里的商品,然后转身从文具盒里拿出橡皮泥,三下两下做成面包状,说:“老是这是你想要的面包……”
总之,在现实中,我们教师的很多“崇高”,是缺乏圆融和尊重的,被拔苗助长的知识和应付场面上的活动所困扰,而出现师生的角色错位——把原本属于学生的角色游戏给“游戏”了。愿所有的老师,都能真正的发现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多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开展角色游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自主地、兴致勃勃地、开心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邱向琴,孙嫣红,朱燕芬.让幼儿游戏植根于地方文化的策略学前教育研究[J],2011,(08).
[2]黄玲燕.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与方式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与方式[J],新课程.2012,(04).
[3] 李秀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1999,(05)
关键词:幼儿游戏 主动性 好奇心 思维 道具 指导
“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语)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是幼儿的最爱,幼儿园的孩子是快乐的天使,游戏让天使童心飞翔。
《纲要》指出:“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的时间。”幼儿园老师要善于发现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引发游戏的动机,顺应幼儿天性,挖掘幼儿内在的潜力,激励发幼儿主动地投入到游戏中去。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如何能让孩子放飞心情,主动游戏呢?
一、利用好奇心,促其发展
好奇心是一种潜在的创造才能,处在创造力萌芽阶段的幼儿,对外界事物都很好奇,常常表现出独立的意见和想法,对什么事都跃跃欲试,我们可以利用好奇心,促其发展。对于幼儿的创造性行为,应该给予表扬、鼓励,使其好奇心得到强化,在此基础之上,再去寻找答案,这对幼儿一生都有好处。
如:《做车灯》游戏设计
每人发一个小纸盒,当小小汽车,让孩子当小老板,给车子打扮一下。有一个小朋友想用瓶盖做车灯,可不知怎么固定,只见他先拿起胶水往纸上抹了点,又在瓶盖上抹了点,然后使劲往纸盒上一贴,可他的手刚一松,瓶盖就掉在地上了,“为什么粘不牢呢?”他捡起瓶盖,看看桌上能粘的材料还有什么,顺手拿起胶条,刚要粘又放到桌上,我说,可以试试,他说:“不!粘上胶条,车灯光就被挡住了,新车子就不好看了。”他望望桌上的材料,想了一会儿,又拿起一块橡皮泥。我问他:“为什么要用橡皮泥?”他说:“橡皮泥很粘,我想它能粘住瓶盖。”我鼓励他说:“你可以试试看。”结果,橡皮泥牢牢地将瓶盖粘在车身上了。
其实,幼儿游戏,重在参与和体验,过程有时比结果更重要。老师的责任不是去“指手画脚”,而是搭个扶梯,利用儿童好奇心,促其上一步,老师在关键时扶一把。
二、利用求异,培养创新
角色扮演游戏可让儿童根据其现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例如:《哄宝宝》游戏。
1.多媒体出示:妈妈和宝宝去逛街,走累了想休息,可是没地方休息啊,们一起来想办法好吗?
2.发放材料让幼儿组合,如积木、橡皮、塑料久、报纸等。
3.幼儿试着做哄宝宝游戏。如:有的小朋友就用积木铺了一个床,一边铺,一边说:“你们走累了,就在床上休息一会儿吧!”,有的说:“别哭,别哭,妈妈讲故事给你听,喂奶奶给你喝……”
在这类活动中,让孩子大胆想象,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通过角色游戏,幼儿能获取丰富的知识经验,让他们主动地建构知识,而不要让孩子被动地接受。
三、借助道具,激发愿望
为了能更好地了解不同游戏材料对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影响,我们在同一区域内投放不同的游戏材料:现成的科学玩具、自制的科学玩具、幼儿可操作的或参与制作的废旧材料,观察不同的游戏材料对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影响。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教师发现,小班幼儿对现成的科学玩具比较感兴趣,他们对有趣的声控玩具非常感兴趣,喜欢操作会说话的小鹦鹉,一有声音就会扭动小屁股,而对自制的豆子响筒,瓶子盖做的小串铃则不感兴趣,中大班的幼儿则对自制的科学玩具和可操作的、或能参与制作的废旧材料更感兴趣。
幼儿主动探索精神的培养,关键在于发现幼儿的探索兴趣,并调动幼儿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四、参与游戏,间接指导
一些教师在指学幼儿游戏时,总会不自觉地讲解、示范。这样做会造成结果常有两种:一种是有老师的陪伴时乐于探索,当老师不参与时,就容易淡化探索兴趣;第二种可能就是教师的过分过早地指导打乱了幼儿的探索,教师的讲解削弱了游戏本来应有的情趣,使幼儿丧失了本来的探索热情。
教师在指学幼儿游戏时,不要急于打断幼儿的游戏,讲解自己的观点,而是要先观察幼儿在玩什么,然后再依据幼儿已有的思路开展教育。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能让幼儿能玩得更开心,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应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教师的童心会使幼儿感到妈妈一样的亲切、自然,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有助于教师及时施力影响,协调游戏者之间的关系。
【案例解读】商场销售
1.在木地板上围一地盘作商场,老师和小朋友找一些材料,作假想的商品,在角色游戏里,几个小朋友在商店买东西。
2.一部分小朋友去购物,每人发一些扑克当人钱。(戏一开始,商店就热闹起来,我见幼儿的生意这么好,也参加到游戏中。小朋友见我来到商店,热情周到:“您买什么?我们这儿商品很多,您去看看。”“你们这儿没有我要的货,我想买个面包。”这下难住了小朋友,只见他看了看柜台里的商品,然后转身从文具盒里拿出橡皮泥,三下两下做成面包状,说:“老是这是你想要的面包……”
总之,在现实中,我们教师的很多“崇高”,是缺乏圆融和尊重的,被拔苗助长的知识和应付场面上的活动所困扰,而出现师生的角色错位——把原本属于学生的角色游戏给“游戏”了。愿所有的老师,都能真正的发现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多帮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想象开展角色游戏,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自主地、兴致勃勃地、开心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成长。
参考文献:
[1]邱向琴,孙嫣红,朱燕芬.让幼儿游戏植根于地方文化的策略学前教育研究[J],2011,(08).
[2]黄玲燕.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与方式浅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与方式[J],新课程.2012,(04).
[3] 李秀湄.面向新世纪的世界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1999,(05)